×

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

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把秦昭襄王送回秦国)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8-28 23:00:33 浏览15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把秦昭襄王送回秦国公元前307年,而白起不但不帮秦昭王解决问题,赵武灵王还愿不愿意支持秦昭襄王了,秦昭王内心深处终于明白秦国离不开白起,秦昭王认为白起不把他放在眼里,3 为邯郸失利背锅秦昭王为了早日攻下赵国,秦昭王既然决定让白起背锅,赵武灵王本身都不只是在管闲事。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把秦昭襄王送回秦国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洛阳举办了一场举大鼎比赛,结果出了意外事故,秦武王为了彰显武力,结果举大鼎的时候被大鼎给砸死了。

秦武王这一年才23岁,连个儿子都没留下,就这么嗝儿屁了。结果导致了秦惠文王的那些庶出的孩子们,蠢蠢欲动,打算夺取王位。

秦惠文后只有秦武王这么一个儿子,但是她也不甘寂寞,为了保住太后之位,打算扶持秦惠文王的庶长子公子壮继位估摸着当时公子壮的老妈已经跟秦惠文王下去打牌了。

而芈八子这边也不甘寂寞,这位老大姐本来就有野心,而且给秦惠文王生了仨儿子,分别是公子芾、公子悝、公子稷。其中公子稷在燕国做人质,所以芈八子打算扶持公子芾继承王位。

秦惠文后虽然是太后,可是芈八子有兄弟魏冉在朝中作为支撑,所以双方剑拔弩张,大秦帝国就这么要分崩离析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在一旁闲着嗑瓜子的赵武灵王看不下去了,果断从燕国把公子稷给接到了秦国。芈八子和魏冉一商量,得到赵武灵王相助,那胜算可就大了很多。

因此他们果断调转风向,改为支持公子稷,公子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嬴稷。那么问题来了,赵武灵王好好的瓜子不嗑,为啥要跑来支持嬴稷呢?

一、赵武灵王是个靠多管“闲事”起家的人。

赵武灵王赵雍继位以后,还没有开始胡服骑射,就先忙着管闲事了。他管的第一件闲事便是燕国继承人的选拔。

当时燕王哙脑子抽抽了,居然把大位禅让给了自己的相邦子之。可燕国是有太子的,燕太子平立刻联络齐宣王,合伙攻打相邦子之。

这个时候子之还越战越勇,居然击败并杀掉了齐国大将,因此齐国大为恼怒,让匡章带兵斩杀相邦子之和燕王哙。齐国到了燕国以后,各种烧杀抢掠,太子平压根管不了。

这个时候赵武灵王打算出手,他将留在韩国做人质的燕国公子职送回国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后来的燕昭王。

赵武灵王这一手可就厉害了,他这么做等于是解散了韩国和燕国的联盟,以此化解了他们对赵国的夹击。此外又保证了赵国和燕国的联盟关系,燕昭王怎么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这回秦武王暴毙,也让嗅觉敏锐的赵武灵王找到了新的闲事可以管。如果他能够扶植一个新的秦王,那么将来自己的日子岂不是更加好过了?

当时的赵国还没有强大起来,北边的邻居燕国已经被安抚好了,现在西边的强敌秦国如果也能被安抚好,那么赵国才有发展的空间。

因此赵武灵王果断出手,在秦国内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将公子稷从燕国接了回来。如法炮制一般,既解除了燕国和秦国之间的联盟关系,又对秦国新王有了恩情。

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在扶植公子稷之后。

15岁就上位的赵武灵王,深知赵国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周围全都是厉害的邻居。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必须要做到和周围邻居打好交道。

打好交道只是基础,想要真正不受欺负,那还必须要进行改革。当时赵国所面对的对手,不仅有秦国、燕国、魏国、韩国、齐国这些邻近的诸侯国,还有北方的匈奴和心腹之患中山国。

在跟其他诸侯国打好交道的基础上,赵武灵王开始对中山国下手。他带兵平定了中山国,解决了心腹之患。

不过这个时候他又发现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很强悍,因此赵武灵王利用他国内乱,自身稳定的时机,开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

从此以后,一支强大的赵国军队就这么诞生了。他们多穿着胡人的衣服,以训练骑射作为基本军事素养,所以赵国的骑兵,是战国时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此可见,不管是扶植燕昭王,还是扶植秦昭襄王,赵武灵王本身都不只是在管闲事,他有自己的目的。

只有争取了秦国和燕国不对自己动武的机会,那么赵武灵王才有足够的时间,在自己的国内实行改革,很显然,他也做到了这一点。

三、赵武灵王出手是很会挑时间的。

擅自干涉他国内政,这本来是不道德的一件事,弄不好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赵武灵王就很会挑时间,不仅成功干涉他国内政,还让人家事后对自己感恩戴德。

比如说干涉燕国这件事,当时燕国正处于内乱状态,太子平压根就摆平不了齐国的军队,以至于燕国面临亡国的危局。

这个时候赵武灵王把燕昭王接回来继位,不仅可以让燕国恢复正常,也给了燕昭王称王的机会,你说燕国上下是不是应该感谢一下赵武灵王?

在干涉秦国王位继承人的时候,也是挑准了时间。当时秦惠文后支持的公子壮,和芈八子、魏冉支持的公子芾,几乎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状态。

秦国内战一触即发,到时候秦国很可能面临分裂,或者是被他国入侵的危险。这个时候赵武灵王将公子稷送回来,解决了所有的矛盾。

他不仅让秦国终止了内乱,还给足了芈八子和魏冉以及秦昭襄王面子,所以秦国上下都要对赵武灵王感恩戴德。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时候的赵武灵王,更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一样,专门负责主持公道来的,自己也不从他国获得直接利益,所以口碑非常好。

总结:如果赵武灵王知道秦昭襄王后来的操作,他估计得后悔。

秦昭襄王继位以后,秦国还是存在内乱,所以芈八子和魏冉趁机掌握大权,这一搞就是41年时间,秦昭襄王60岁的时候,才正儿八经地亲政。

此后秦昭襄王开始攻打周围列国,其中被欺负得最惨的就是赵国。长平之战中,秦昭襄王派遣白起为主将,将赵国45万大军打得全军覆没。

从此以后,赵国一蹶不振,赵武灵王时期胡服骑射留下来的那点家底,在这一战中都被打光了。赵国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机会,不晓得知道这一切以后,赵武灵王还愿不愿意支持秦昭襄王了。

参考资料:《史记》

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秦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君王都能保住关中之地,历经数百年,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在战国时期越来越强盛。

秦王嬴政,利用了十年时间,攻伐六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公元前221年,秦朝正式一统天下,可是仅仅15年时间,在公元前207年,秦朝宣布灭亡。

历代秦帝国的君王们,如果看到这强盛数百年的国家,在仅仅25年的折腾下,就被搞灭亡了,他们会不会咒骂秦始皇呢?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如果知道自己的王朝,只有15年的寿命,他会后悔吗?

01不用历代秦王骂,秦国那些贵族就会骂得秦始皇狗血喷头。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贵族们的小日子不要太逍遥。国家的俸禄随便拿,国家的官职随便做,这国家就跟自己家开的小卖部一样。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史记》-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

可是好日子被这个叫商鞅的家伙给毁了,商鞅从魏国灰溜溜跑到秦国以后,三言两语就把秦孝公给忽悠上船了。

上船以后的秦孝公,一发不可收拾地要变法,要图强,简直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为了变法图强,秦孝公果断将商鞅立为大良造,主管秦国变法的一切事务。

  1. 这么一来商鞅在秦国的地位可以相当牛掰了,看谁不爽都可以说道两句。秦孝公的儿子嬴驷犯了罪,商鞅也毫不留情给抓了,后来居然把秦孝公的哥哥嬴虔的鼻子给割了。嬴驷犯罪关人家嬴虔什么事儿?
  2. 此后秦国就这么强大了起来,强大以后,历代诸侯王的野心是不小了。可是贵族们的小日子不好过了。这俸禄不能世代随便拿了,官职也不是贵族想做就能做的了,小卖部成长为了世界五百强,可贵族的日子却一天不如一天。
  3. 尤其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其实秦国的贵族们还是比较自豪的,毕竟由秦国一统了天下。可问题是贵族们也没捞着什么好处啊,这天下的官也不是秦国贵族随便做的,要有相应才能才能做。

秦国的贵族们终于忍不住了,难道说一统天下这么大的事情搞完了,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有还是有的,只不过这是个秘密。没想到仅仅15年时间,秦国就灭亡了。而秦国的贵族也惨遭各种杀戮,基本消失殆尽,这也就成了一个永远都不能说的秘密了。-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

02秦国的百姓也要咒骂秦始皇,好日子过到头了。

过去秦国虽然是地处偏远的小国家,可是拥有关中之地,百姓们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即使总是被贵族们摁在地上摩擦,可是摩擦完了,小命还是保住了,这天下百姓还不都是一个样子吗?

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史记》-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

那个叫商鞅的来了以后,情况就完全变了。商鞅用徙木立信的办法,使得百姓们相信变法的可行性。结果每个百姓都跟打了鸡血的秦孝公一样,一个个想要奋勇杀敌,立战功,做大官。

  1. 万万没有想到,秦始皇带着他们一统六国后,新的情况就出现了。其中60万大军被任嚣和赵佗给拐到了南越,从此回不了老家关中了。
  2. 还有20万秦国子弟兵,被项羽这个二愣子挖了个坑全给坑杀了。想想当初还不如取代兵马俑陪着秦始皇一块儿下葬算了,好歹有块地方立足,被坑杀的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
  3. 剩下的举双手投降了各路义军,后来还被项羽当枪使对付刘邦。总之当时秦国的那些子弟兵们实在是太惨了,没有多少是可以善终的。

秦国的老百姓过去老老实实在家种地也就算了,被贵族欺负也只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可是帮助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仅仅15年,就遭到了这么多悲惨的待遇,可见他们有多痛恨秦始皇。

秦国灭亡了,秦国的男丁都被战争给卷走了。剩下这些孤儿寡母的,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何况项羽会放过他们吗?根本不会。当年他爷爷项燕及其大量楚国士卒都被秦军蹂躏而死,项羽自然也不会让秦国人那么痛苦就死。

03一统天下有历史意义,但是对秦国毫无意义。

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未来天下一统的国家格局,这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因为这让后来的英雄们,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那就是跟秦始皇一样,一统天下。

我们当然也觉得秦始皇非常伟大,是一个了不起的千古一帝。可是秦国人对此绝对不这么看,为什么?因为这一切功绩对秦国毫无意义。

战争的所有过程中,秦国死伤了大量士卒百姓,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秦国人总算是昂首挺胸告诉大家,他们是地球上最靓的仔。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史记》-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

可是仅仅15年时间,这帮人还没有老去,秦国就宣布灭亡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就这么没了,而付出的代价是,秦国人遭到了全国各地人员的打击报复。

秦始皇为了他自己的志向,为了给历史做一个交代,却让成千上万的秦国人为此买单。这让秦国人如何不骂他呢?

一统天下实在是太有意义了,我们现在说起来都会朗朗上口,说秦始皇多么了不起。可是如果你身处那个时代,你会愿意用自己全家人的性命,为秦始皇的千秋功业出一份力吗?

总结:秦国历代先王会分成三派来面对秦始皇。

秦始皇的祖先们都是秦国的大王,但是他们的态度不会统一,每个人都会发表自己的建议。大致可以分成这么三派:

  1. 第一派是秦孝公以前的君主,他们会觉得秦始皇就是个败家玩意儿,养不教父之过,一统天下他们不管吗,可是亡国灭种他们连口高香都没得吃了,自然是要咒骂秦始皇的。
  2. 第二派是秦孝公到秦武王这几位秦王。他们当时锐意进取,秦国不断发展壮大。可是当时他们没有一统天下的条件和野心,他们会指责秦始皇步子迈的太大了,以后做鬼要稳重一点。
  3. 第三派则是秦昭襄王了,他是一个60岁才亲政的老大爷。可是他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在白起的帮助下,他显然具备了这些条件。可惜最后没有完成,所以他会欣慰地对秦始皇说,乖孩子,感谢你替我完成了我这辈子没有完成的事业。

这三种态度,证明了不同时期,不同秦王的大致想法。每个普通人的思想观念都会不同,更何况是秦王们呢?

参考资料:《史记》

长平之战后,本来被秦昭襄王贬为小卒并迁往阴密的战神白起,为何走到半路上又被赐死

谢谢悟空邀请。

长平之战后,白起被秦昭王贬为小卒,结果在半道上就被赐死,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那为何秦昭王要如此做呢?原因有以下3点。

1 将相失和

长平一战,秦昭王、范睢和白起可谓是配合默契,秦昭王统筹大局,范睢巧施妙计,白起兵不厌诈,此战也成为秦国史上、乃至战国时期最为出彩的一场战役,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

但是一个人的到来,却让秦国史上最伟大最默契的兵团从此离心离德。他,就是苏秦的弟弟苏代。

“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苏代受韩、赵两国所托,来到范睢府邸,献上丰厚的礼物,然后为范睢分析攻打赵国的利弊,如果赵国战败,那么白起将来必凌驾于范睢之上,不如接受韩赵的割地求和,这样就能抑制白起的战功。

范睢一听觉得苏代之言有理,一旦赵国灭亡,秦军很快便能席卷整个山东,到时白起战功赫赫,自己这一辈子恐怕得永远屈居其下。于是,范睢一时利欲熏心,请求秦昭王暂时止戈,修生养息。秦昭王不顾白起的作战请求,最终采纳了范睢的建议。-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

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白起收到停战的命令,心中愤愤不平,好不容易才夺下上党郡的战略位置,况且如今赵国疲惫不堪,就当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毕竟长平战死的仅仅是赵括,而不是廉颇、乐毅、田单、李牧等名将,如果给他们喘息之机,之后白起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时机稍纵即逝,白起清楚现在攻击邯郸是上上策,然而却因为范睢的从中作梗,使得秦国错失破赵的良机。-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

从此,将相失和,形同陌路。

2 君臣离心

1)君不用臣计

①如第一点所述,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趁热打铁,一举拿下赵都邯郸。但是秦昭王过于宠爱范睢,竟将身经百战的白起的意见置若罔闻。白起认为自己好歹也是迄今为止秦国最优秀的将领,秦昭王竟然听信谗言而贻误战机。白起从刚开始的心有不甘而渐渐地萌生退意。-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

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②后来,秦昭王醒悟过来,打算重新出征。秦军受挫,秦昭王想让白起挂帅,白起却认为邯郸攻不下了。秦昭王认为白起故意敷衍他,便一意孤行,坚持进攻。

2)臣不从君命

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昭王想让白起挂帅攻打邯郸,白起认为毫无胜算。秦昭王认为白起是推托之辞,便强行命令白起出征,白起仍不肯赴任。秦昭王便让范睢去请他出山,白起一看到范睢,那更是激起了陈年的怒火,无论范睢如何巧舌如簧,也坚决不肯赴任,后来为了断了秦昭王和范睢的念想,干脆称病不出。-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

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

后来前方失利,白起说道:“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样了!”秦昭王听了这话,强行命令白起出征,白起推托病重。范睢去请,白起更不搭理他。

至此,秦昭王和白起君臣离心,秦昭王认为白起不把他放在眼里,而白起却认为秦昭王只听信谗言。两人的关系也因前方战事的节节败退而一落千丈。

3 为邯郸失利背锅

秦昭王为了早日攻下赵国,也为了向世人证明秦国离开了白起,照样所向披靡。于是又让王龁挂帅出征,结果秦军在信陵君和春申君的围攻下,损失惨重。

於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卻,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

秦昭王眼看着前方的战事果如白起所言,想请白起挂帅,白起不干,让其他将领去,又无济于事。而白起不但不帮秦昭王解决问题,反在家里嘲笑他。秦昭王内心深处终于明白秦国离不开白起,但是他不愿承认,之前好不容易才摆脱宣太后和魏冉的阴影,如今岂能甘心再站到白起的阴影之下。-秦昭襄王为什么60岁才亲政

随着前方战事的不断失利,秦昭王终于恼羞成怒,既然白起不能再为我所用,那只能让他背这个锅了。他想让世人明白不是出击赵国这个战略有误,而是由于白起不服从命令贻误战机,才让秦国一败涂地。

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为什么又将白起杀于路上?秦昭王既然决定让白起背锅,但又生怕白起在军中的威望会令秦军对秦昭王的处罚不服。就这样,心虚的秦昭王急派使者,追上白起,令其自裁。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结语:

长平之战后,范睢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阻止白起乘胜追击而一举攻下邯郸的战略计划,使得将相失和,君臣离心,昔日的最强兵团终于瓦解。

秦昭王听信范睢谗言,三番两次不用白起之计,以致于错失良机。之后又为了掩盖其攻击邯郸的决策的错误,不惜赐死一代名将白起,让其为自己的失策背锅。

嗟乎!之前秦国靠着离间计赢了长平之战,之后又中了离间计而输了邯郸之战。难道真的是风水轮流转吗?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通知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