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 曹皇后

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宋仁宗去世后,后辈人是怎么对待曹皇后和公主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03 08:25:08 浏览9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后辈人是怎么对待曹皇后和公主的曹皇后是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曹皇后和宋仁宗赵祯有没有生育过孩子有什么故事宋仁宗与曹皇后没有子嗣,曹太后作为赵曙的母后,曹皇后是拍马也赶不上张贵妃的,仁宗赵祯决定将自己的侄子、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交由曹皇后抚养,宋仁宗不可能因为曹皇后长得丑,那么宋仁宗为何与曹皇后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英宗赵曙在四岁时便由曹皇后亲手抚育。

宋仁宗去世后,后辈人是怎么对待曹皇后和公主的

曹皇后是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任皇后,她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并在英宗赵曙病重时垂帘听政。由于仁宗赵祯并无子嗣,英宗赵曙只是其养子。那么在仁宗赵祯驾崩后,英宗与神宗父子是如何对待曹太后及仁宗赵祯的女儿们的呢?

宋仁宗赵祯在其父真宗赵恒驾崩后,于1022年即位,时年仅13岁,朝政由太后刘娥主持。

在刘太后的作主下,15岁的仁宗赵祯迎娶了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为后。

而赵祯钟情的却是天姿国色的张氏和王氏。刘太后却偏偏将赵祯相中的王氏指婚给了刘从德。刘从德就是刘太后的前夫银匠刘美(龚美)之子。

皇后郭氏性情高傲善妒,赵祯对她根本不来电,只是因为刘太后在世,赵祯对其非常隐忍。待到1033年刘太后去世后,郭皇后失去了靠山,赵祯终于老虎发威了。

有一次,郭皇后与赵祯宠爱的两个美人发生冲突,盛怒之下的郭皇后本想一记耳光煽向杨美人,却不偏不倚地抡在了赵祯的脸上。

赵祯借题发挥,废郭后为净妃,将其打发到长乐宫修道。之后,郭皇后因身染风寒病亡。

赵祯于1034年又立曹氏为后。赵祯原想立貌美的陈氏为后,但由于陈氏父亲出身于奴仆,身份过于卑贱,所以赵祯这才勉强立出身名门望族的曹氏为后。

曹氏的祖父为北宋的开国功臣枢密使曹彬,父亲曹玘也曾官至尚书虞部员外郎。曹氏知书达礼,性情温雅,但却长相平平,所以仁宗赵祯虽立其为后,却也不怎么喜欢她。

赵祯喜欢的颇有风姿的张贵妃,张贵妃恃宠而骄,甚至越礼以皇后的仪仗出游,但曹后深明大义,从不与其争宠。

赵祯曾几度欲立张妃为后,但曹后品行端庄、国仪天下,赵祯废曹后找不到任何理由。

张妃虽然生前没有做成皇后,不过她在1054年死后,却被赵祯追封为温成皇后,并以皇后的规格为张妃举行丧礼。而这时的曹后还在人世,这种生死两皇后的现象在历史也是鲜见。这也说明,曹皇后在仁宗赵祯这里是失宠的。-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

由于赵祯的几个皇子早早夭折,在1035年,仁宗赵祯决定将自己的侄子、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交由曹皇后抚养。

但赵祯一直没有立赵宗实为皇嗣,因为赵祯一直没有死心,还指望自己说不定哪天能生下儿子。

在1039年,仁宗赵祯还真生下豫王赵昕,这时赵宗实又回到生父濮王府中。

但赵祯的这个儿子又在3岁时夭折。直到1062年,赵祯也没有再生出儿子,而这时的赵祯也已年过50。在大臣包拯、欧阳修等人的劝谏下,赵祯这才立赵宗实为皇子,并为赵宗实赐名赵曙。

在赵曙被立为皇子的次年,仁宗赵祯突然病亡。

曹皇后为防皇权的交接节外生枝,她处变不惊,冷静果断地封锁了赵祯驾崩的消息,并催促赵曙尽快登基。

赵曙即位后,是为宋英宗。英宗赵曙在四岁时便由曹皇后亲手抚育,曹皇后还将自己的外甥高滔滔嫁给了赵曙。在仁宗赵祯病亡之际,曹皇后一手将赵曙推了皇位。可以说,赵曙能位尊九五,曹皇后功不可没。

但是,赵曙即位后,与身为太后的曹氏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他对赵祯的女儿们也不怎么厚道。为了让自己女儿享受公主的待遇,他就把赵祯三个未出嫁的女儿赶出公主的居处,把自己的女儿安置其中。

赵曙在即位的第四天,突然疾病,不能上朝。在宰相韩琦的提议下,曹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在曹太后理政期间,英宗赵曙与其渐生矛盾。赵曙由最初的冷淡曹太后,最后甚至都懒得给曹太后请安了。

曹太后心寒地向大臣们哭诉,宰相韩琦、欧阳修只得以赵曙患病、太后大度等劝慰曹太后。

1064年5月,赵曙病愈后,曹太后便将朝政大权归还赵曙,两人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

但在1066年,赵曙给亲生父母上尊号的问题上,又与曹太后产生矛盾。

赵曙在当上皇帝后,一直考虑给亲生父母一个名份。当时朝臣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赵曙作为仁宗赵祯的嗣子,其父母只能是赵祯和曹后。赵曙的生父濮王赵允让只能称为皇伯。

而包括赵曙、韩琦、欧阳修在内的另一派则认为濮王赵允让应被尊为皇考。曹太后作为赵曙的母后,自然是“皇伯”派的支持者。

但在韩琦、欧阳修等人的操作下,最后曹太后被迫妥协,下懿旨尊濮王为皇、濮王妃为后。曹太后与赵曙的关系越发冷淡。

英宗赵曙在1067年驾崩,年仅35岁,在位仅仅四年。

赵曙死后,他的长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使曹太后深感欣慰的是,这位孙儿对曹太后孝顺倍至,曹太后对赵顼也牵肠挂肚,祖慈孙孝,关系非常和谐。

一次,赵顼无意讲起喜欢珠子鞍辔。曹太后马上命人制作了一副送给心爱的孙子。为了回报慈爱的祖母,赵顼打造了一乘珠宝黄金装饰的小轿,载着祖母游玩,令曹太后深感欣慰。

1079年,63岁的曹太后病逝,英宗赵顼为此辍朝七日。在为祖母殡殓时,赵顼看到祖母生前用过的物品,睹物思人,悲痛不止。

曹太后一生举止谨慎,品行端庄,却并没有得丈夫仁宗赵祯的宠爱。抚养英宗赵曙,助其登上皇位,又因临朝理政,赵曙与其反目成仇。所幸赵曙的儿子赵顼与祖母曹太后其乐融融,这也是这位历经坎坷的老人晚年唯一的欣慰。-曹皇后

《清平乐》中,宋仁宗貌似很喜欢撒野的张贵妃,历史上有没有这回事

《清平乐》中的张贵妃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若论荣宠冠绝后宫,包括皇后在内无能出其右者,简单地说,重大典礼仪式这种场合皇后肯定是早站在前排的,但论其功用不过遮风而已。

曹皇后有的,张贵妃在逾制的情况下也都有,曹皇后没有的,张贵妃也能享受到,而且论夫妻感情和亲热程度,曹皇后是拍马也赶不上张贵妃的,可以说她这个头衔只是挂个名头,听着顺耳而已。

某些电视剧也不完全都是瞎编,比如仁宗的母亲,本来以为刘皇后就是自己的亲娘,谁知道他真正的生母竟然是李宸妃,只是自己毫不知情罢了,对于这种恶意的隐瞒和由此带来的母子在世不能相认的人伦悲剧,仁宗恨得牙痒。-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

仁宗尚未继位,梁子业已结下。

刘皇后何许人也,她的垂帘听政难不成与慈禧是一个调调?

慈禧可说是在奕訢等人的全力支持下悍然篡权,慈安的“御赏”正经还算得上临时权利,慈禧的“同道堂”纯粹就是替祺祥帝保管,没想到最终化为实权,祺祥帝也改称同治帝,听这名字就够憋屈。

慈安、慈禧的权柄是违背咸丰帝遗诏,通过政变性质的手段获取,手上沾满了血腥。

刘皇后承上启下的作用则是被真宗所代表的皇权所认可,四十三岁的年纪爬上皇后宝座,她凭借的就是才干和能力,而真宗也是看中这一点所以不单委以辅政重任(或说实习),还有意让她肩负起培养、辅政继任皇帝的重任。

简单说,真宗认可刘皇后的能力,允许他参政议政,允许她以摄政的方式辅佐皇帝,这是君权认可且赋权的,名正言顺。

仁宗很郁闷。刘太后擅权跋扈,毕竟是老爹的意思忍就忍了,但是皇帝成年了还占着位子这让仁宗情何以堪,到了成婚的年纪,好不容易挖到宝,可相中的大美人刘太后却不乐意,非要把郭氏立为皇后,皇帝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曹皇后

仁宗很郁闷。有个词叫恃宠而骄,硬挤进来的郭后就是如此,更令人郁闷的是,郭后的“恃宠”是仗着刘太后的荣宠,俩人没有一个拿自己当人看的,有郭后在,后宫鸡犬不宁,别说其他人了,郭后连皇帝都没放在眼里。

仁宗缺亲情。朝堂后宫都让仁宗愤懑不已,朝堂官员摄于刘太后雌威,后宫则沦入郭后“魔爪”,自以为是的亲情却只是个幌子,真正的生母竟然迫于压力死前没能与自己相认,而迫于谁的压力这是显而易见的,这可真是“内忧外困”让人头疼不已。-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

除了权利以外,仁宗还需要亲情,或说类似亲情的陪伴,虽然刘老太太死后他得以大权独揽,并以一无所出的理由废后郭氏,但伴侣还是由不得自己选择,或者说选择的对象要以稳定统治根基为主,所以自己虽不喜欢,但还是选择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的曹家女充作皇后。-曹皇后

相貌平平的曹后对得起母仪天下的皇后宝座,相对来说郭后不配与曹后相提并论,所以也就无需对比了,不同于郭后娇生惯养出来的跋扈,曹后家世无与伦比,但是却有着良好的教养和女德,采桑养蚕自得其乐,闲暇之余还在后宫种些农产品,从来不与人争宠,更不曾忌恨他人。-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

曹后的“原罪”。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怎么做都不喜欢,仁宗如是想。

比如:宫廷叛乱。侍卫作乱,一路砍杀慢慢逼近仁宗寝殿,好奇心偏重的仁宗爬起来就想冲出去强势围观,被曹后拦住,并及时通知人调动兵马救驾,着人准备好水桶,防止叛乱的侍卫纵火,这水果然是用上了,因此算是救了仁宗一命。-曹皇后

仁宗不领情,看着忠勇无比的曹后他觉得戏演得太假,算了吧,废后······后来因为没有证据,在官员的劝解下才无奈放弃。

这其中还参杂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仁宗想让本文的主角张美人充当后宫之主,他嫌弃曹后碍事,所以最终的功劳都是张美人的,曹后没被废掉就算是天恩浩荡了。

眼看着废后无望,仁宗只能将张美人封为贵妃。

曹后与张贵妃的关系如何?因为曹后不善妒,所以关系说得过去,比如张贵妃出门想要皇后的仪仗,这是逾制之举,仁宗也知道过分不好开口,只能敷衍张贵妃说,你直接找皇后去借不就得了,没想到张贵妃真的去了······曹后二话没说立刻同意,听这消息,仁宗反而觉得不大合适了,让张贵妃放弃了这种想法,主要也是怕被朝臣喷死,这恐怕也是曹后聪明的一面······-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

但是涉及原则问题,曹后是寸步不让的,比如侍女与侍卫私通,这是死罪,一旦放过怕是所有人都对禁令有恃无恐,所以虽然私通的侍女哀求张贵妃,张贵妃说情得到了皇帝认可,但是曹后却坚决不同意,直至私通的二人被处死。-曹皇后

女主张贵妃。仁宗真正顺着自己性子挑选出来的绝配。家世虽好,但因父亲的离世生活陷于困顿,找到大伯张尧佐求收留未果,最终被奶奶钱氏塞入后宫,自小便接受宫廷培训,比如歌舞礼法这些,都是张贵妃所擅长的。

别人都是一步一脚印的逐级攀登,张贵妃却是一路蹦蹦跳跳的就撺上去了,五品才人直接跳到二品修媛,然后直奔皇后宝座,因为曹后最终没有被废,所以屈居亚军,做了个荣宠冠绝后宫,连皇后都自觉弗如的“超阶”贵妃。

张贵妃很顺皇帝心意,但是张贵妃可不像曹后那么安生,当时有几大势力缠着她“讨”封赏,比如当初不肯收留自己的张尧佐,比如自己的乳母贾婆婆,比如当时爹哋(门客)侍奉的“主人”文彦博等等,所用的手段就是撒娇讨赏或者泄露军机,在皇帝决定出兵的时候,知会他人主动请缨,借此升官等等。-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

张贵妃的一系列做为引发了朝堂官员的严重不满,文彦博入中书省也就罢了,毕竟和张贵妃没有血缘关系,但张尧佐可是他的大伯,标准的外戚,官员们一致认为,富贵可以有,权柄不能有,至少二府(中枢部门)不能入。

仁宗不管那套,置之不理,差不多张尧佐每晋一级,就会有台谏弹劾,为此仁宗罢黜了不少官员,但是等到张尧佐做到三司使的时候,朝堂上下就集体弹劾了,为啥呢?差一步就进二府了,这是朝臣对外戚的最后战线。

包拯上奏:看历代后妃的家族中人,即便很有才能的人,也未必能真正赋予过事权,何况张尧佐这种庸才,皇帝用富贵保全他也就是了,自大宋建国以来,国力雄厚的时候尚且要用贤人,何况咱们大宋现在这个窘迫状态呢,如果您使用张尧佐这种人,那么天下人会对您的用人方式感到失望,希望能够委任张尧佐其他职务······-曹皇后

抗争的结果是,张尧佐和文彦博同年被贬,罢黜出京。(其实张尧佐是领了淮康节度使等一堆闲职,成了富家翁安心养老。)

仁宗也忌惮外戚,忌惮后宫与前朝官员通气,所以也对张贵妃的行为进行过斥责,比如张贵妃所收的某些馈赠物等等,但斥责归斥责,爱是一分都不少的,由于过分的荣宠,张贵妃简直就成了首都的时尚标杆,张贵妃吃金桔,市场涨价都难免脱销,张贵妃戴珍珠,京师珍珠价格暴涨。-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

三十一岁,年轻的张贵妃撒手而去,她死后,仁宗和朝臣又陷入论战,因为张贵妃又双叒叕逾制了,哦不,是仁宗让她僭越了。

官员们气得牙痒,曹后还跟后宫欢蹦乱跳的活着呢,皇帝将张贵妃追封温成皇后,按皇后礼仪入葬算怎么回事,皇后是国母,国母去世算国丧,涉及国体哪能胡来呢,合着国家“并行”两个皇后,一个活着一个死了。

仁宗统统不听,你们爱罢工就罢工,再废话就获罪罢黜,名字就不一一列举了,实在太多太多了。

不过仁宗的任性也并非一无是处,这让朝臣们通过斗争看清了外戚势力的可怕,并一直加以防范。

比如曹后也曾垂帘,但刚上任不久就被官员们把外戚之路完全封死,还没干活呢,先给曹后立了一堆规矩,而曹后也绝没有刘太后的毛病,她不单垂帘,还及时撤帘交出权柄,她家也没谁因为她捞取朝廷什么便宜。

张贵妃的功绩就是成了反面教材,为官员们防微杜渐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比如最让官员头疼的皇后礼制入葬,比如妃封三代,从爸爸封到太爷爷······

仁宗在官员的压力下,也说了“后妃之家,毋得除两府职任”这样的话,这也都算是张贵妃的功劳吧,外戚之路被张贵妃的一系列功劳堵了个严严实实O(∩_∩)O

.

历史上,曹皇后和宋仁宗赵祯有没有生育过孩子有什么故事

宋仁宗与曹皇后没有子嗣,这个是铁定的,有宗室玉碟为证的,但是传言的宋仁宗因嫌弃曹皇后长得丑,而一直未临幸曹皇后,这一点就不符合逻辑了。

首先,宋仁宗不是没有儿子,他有三个儿子:第一个是俞德妃生的赵昉,生下来就夭折了;第二个是苗贵妃生的赵昕,两岁的时候夭折;第三个是朱才人生的赵曦,不到三岁便夭折。

其次,宋仁宗一共有十三个女儿,但有七位早夭,存活率不到半成,这说明宋仁宗有生育能力,但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这与宋朝的大环境有关,男人都已经尚文不尚武了,整日诗词歌赋的,哪像汉唐皇族,动不动就围猎习武,所以宋朝皇室的整体生育存活率都不高。-曹皇后

那么宋仁宗为何与曹皇后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显然不可能是因为曹皇后长得丑,宋仁宗一直未临幸她。之所以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宋仁宗喜欢美人,这一点不光是宋仁宗,历代帝王没有不喜欢美人的。在第一任废后风波中,仁宗就是喜欢貌美可人的尚充仪、和杨德妃,冷落郭皇后,这才引起郭皇后的极端吃醋行为,然后误伤了宋仁宗,因此被废后,历史上称“伤帝失位”。-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

“皇后以无子愿入道观,特封其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以养。”——《宋史》

但这个事情不能以“伤帝”的名义进行,毕竟皇后是母仪天下的形象,皇家也要面子的。所以才有了范讽的谏言“后立已有九年,尚无子,义当废。”虽然此后经历了范仲淹等人的阻拦,但宋仁宗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吕夷简与范仲淹之间的政治博弈,所以于明道二年(1033),大摇大摆的下了废后的命令。这件事虽然以废后为主题,但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使郭皇后是刘太后安排的政治婚姻,宋仁宗就是再抵制,也不会藐视礼制,也就是说他该宠幸郭皇后,还得宠幸。-曹皇后

而废后风波过去后,宋仁宗如脱缰野马,与两位美人缠绵之际累垮了身体,以至“累日不进食”,朝臣们的反应是“内外忧惧,皆归罪二美人。”后来,宋仁宗养母杨太后做主,将尚、杨二人分别送入道观、尼姑庵,并决定给宋仁宗挑一个貌丑不至惑君的正宫皇后。这时候,豪门大族的曹氏就成了最佳人选,丑不是目的,丑的有意义才是目的。曹氏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宋仁宗有评价“国朝将相家,能以身名自立,不坠门阀者,唯李昉、曹彬尔。”-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

其实这个貌丑不至惑君是前朝大臣打趣的谈资罢了。不得不承认一点,古代但凡是豪门大族的婚姻,都不至于在相貌气质上差太多,毕竟是资源优势集中在豪门大族手里,他们会通过娶妻纳妾来改善家族的基因。但凡是帝都,都是社会精英聚集的地方,人口的相貌一定是超越普通地区的(除了山水养人的地方)。可能曹氏并没有倾国倾城之相貌,只是长相平平。再有一点,曹皇后是个二婚,因为其第一任丈夫沉迷修仙,所以对曹氏没有兴趣,后来与曹氏和离,这才流传曹氏丑陋无比。-曹皇后

不论曹氏到底是不是丑的见不得人,至少可以肯定一点,宋仁宗不会不顾大体的与之圆房。在古代极其看重礼制,宋代帝王婚礼更是讲究的很,与民间六礼不同,帝王六礼为采择、奉旨问名、告吉、告成、告期、命使奉迎,这些都是婚前完成的。皇后入宫之后,还有“同牢”和“拜谒景灵宫”等礼仪,也就是说皇帝一直陪在皇后身边,不可能出现《清平乐》中宋仁宗自己飘在外边的事情。礼毕后,皇帝与皇后进入御幄,也就是要入洞房了,这时就已经有太监在门口守着了,因为他们要完成记录,记下皇帝宠幸皇后的时辰,以便与皇后妊娠时相对照,证明这是龙胎。-赵宗实和高滔滔历史

另外,古代对于嫡庶之分比较重视,皇后意味着皇帝的嫡妻,宋仁宗不可能因为曹皇后长得丑,就不要嫡子了吧?虽然宋代多有嫡妻收养子,然后继承大统的例子,但这只是因为皇后真生不出来儿子,或者皇帝真没这个能力,比如宋高宗,惊吓过度失去生育能力。就宋仁宗的子嗣情况来看,问题并不出现在仁宗身上,而是曹皇后的问题。然而后来仁宗有了美人张氏,爱美人的秉性又暴露出来,所以曹皇后受冷落,终生不得一儿半女也就不足为奇了。-曹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