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山政治站错了队是什么

本山政治站错了队是什么(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力挽狂澜,最后却被处死,是因为站错了队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9 04:04:57 浏览72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于谦等人完全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代宗很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曹操想不想称帝,3、陈群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代,英宗朱祁镇出征,陈群也劝曹操称帝,说:“于谦是有功劳的,没有忘记于谦力主迎接英宗回朝的事。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力挽狂澜,最后却被处死,是因为站错了队吗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二十四岁的于谦登进士第。后因平定汉王朱高煦有功,得到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后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于谦性格刚强,为官清廉。明英宗时,入京觐见,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到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南侵,王振怂恿英宗御驾亲征,在怀柔外的土木堡,被瓦剌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王振被杀,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遭此变故,群臣纷纷主张南迁,于谦力排众议,坚请固守,力请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新帝。之后,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整饬兵备,成功抵御了瓦剌大军。

新帝继位,英宗朱祁镇失去了利用价值,瓦剌被迫释放英宗回朝,但一直被代宗朱祁钰囚禁在南宫。

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朱祁钰病重,石亨等人发动政变,迎接太上皇朱祁镇复辟。于谦被逮捕入狱,不久后,在崇文门被斩杀。

在明朝濒临灭亡之际,于谦力挽狂澜,可谓是明朝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的英雄。

于谦被杀,也可以说他是站错了队,他没有站在哪一个君主一边,而是坚定地站在了国家、社稷一边。为了国家、民族的安危,义无反顾,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其最终被杀,起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社稷为重,君为轻”。

当初,英宗朱祁镇出征,以年仅两岁的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以郕王朱祁钰监国。

英宗被俘后,孙太后接受于谦的建议,因太子年幼,就以郕王朱祁钰为新君。郕王再三推辞,于谦高声说道:“我们完全是出于国家、社稷考虑,并不是为了个人打算。“

郕王这才受命,继承帝位,是为代宗。

于谦等人完全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做出此举,但事实上却得罪了朱祁镇父子,埋下了隐患。

当初,瓦剌太师也先以为朱祁镇奇货可居,想以此要挟明朝索要大量财物,于谦力谏代宗拒绝。可以说这完全不顾英宗的安危,能不引起英宗的记恨吗?

于谦以主少国危为由,建议孙太后不立太子朱见深为新帝,改立郕王朱祁钰,这也违背了英宗的意愿。

由此可见,在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尽管是为了社稷,但却把自己完全置于君主的对立面。

第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缺乏政治权谋的于谦,难以善终。

瓦剌看到明朝新君已立,就决定和议,释放朱祁镇回来。

大臣王直等商议派遣使者前往迎接,代宗很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你们推上来的。”

代宗的意思很明白,当初是你们硬逼着我登上这个位置的,现在把英宗迎接回来,如何安排英宗和代宗呢?

英宗(1427--1464年)与代宗(1428--1457年)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年仅相差一岁。代宗继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此时英宗也仅仅二十四岁。如此年轻的太上皇回来,如何安置的确是个大问题。

此时,于谦从容地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

得到此时已是一言九鼎的于谦如此保证,代宗才改变了脸色说:“听你的、听你的”。

太上皇朱祁镇能够回来,这是于谦的功劳。但接下来代宗的所作所为,就把于谦的这份功劳,变成了朱祁镇对于谦的仇恨。

英宗回来之后,代宗就把他安置在南宫,并下令将南宫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因为吃穿不能满足,朱祁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已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变卖,以贴补家用。

代宗甚至命人把南宫附近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避免有人藏匿与太上皇联络。

就这样,朱祁镇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了整整七年的囚禁生活。

无论是放弃英宗迎立代宗,还是迎回英宗,于谦都是出于道义和国家社稷的考虑。但对于朱祁镇来说,感觉却大不相同。

作为帝王,宁愿国家没了,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宝座。一国两主,这的确给一心为国的于谦出了一个难以破解的题目。

关于朱祁镇、朱祁钰兄弟的会面,历史说法不一。

《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是,兄弟二人见面后,嘘寒问暖,还彼此谦让了一番。这无非是说,您回来了,我就该把皇位还给你;另一个就说,我能回来就很感谢您了,哪能还惦记着这事。

《明实录》则记载:

“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

这里就没有说得那么客气,仅仅是不冷不谈地说了一句:从东安门把太上皇迎接到了南宫,文武百官见了个面,知道有这个事,做个见证也就是了。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代宗主动让位给英宗,英宗会如何安排代宗呢?恐怕也不会有啥好果子吃,能否善终也未必一定。

第三,于谦性格刚强,不善权谋,不迎合权臣,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最早就因为不向权臣王振行贿而被免职下狱,土木堡之变后,侍讲徐珵(徐有贞)以星象变化为由,力主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责备,力主抗战,因而得罪了徐珵。

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朱祁钰病重,徐有贞与石亨、曹吉祥等人趁机一起率兵迎接朱祁镇复辟,并上疏将于谦等人逮捕入狱。

英宗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看来英宗还算有点良心,没有忘记于谦力主迎接英宗回朝的事。

但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事就成了出师无名。”

于是,英宗才拿定主意,将于谦等一大批人全部处死。

于谦一心为国,忧国忘身,口不言功。但由于个性刚直,招致了众人忌恨。

特别是对于谦倍加器重的代宗,不幸病重,年仅三十岁就驾崩。这给徐有贞等权臣们以机会,最终导致了于谦的悲剧。

总之,于谦始终坚定地站在了国家、社稷一边,而不是像权臣们一样,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选边站队,只抱君王的大腿,不考虑国家利益。

于谦的结局,可以说国家、民族、政治制度的悲哀,也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无法协调的矛盾,是制度的死结。

最后还是看一下于谦的《石灰吟》,感知一下这位民族英雄、社稷中流砥柱的家国情怀吧。

石灰吟
作者:于谦 (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站错队是种怎样的体验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职场人士都很讨厌公司内部斗争的氛围,更讨厌公司派系站队之间的纷争,但是你只要进了社会,进了公司,站队的现实是无法避免的,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尤其在大公司中更加现实,因为你不站队不管是哪个队伍都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本山政治站错了队是什么

1、站错队是种什么体验?

如果站错队,选择了一个实力比较弱的团队,那在公司基本上处于非常被动,在公司部门也没啥话语权,你的部门会被其他部门看不起,升值加薪更是没有你的事情。你干着最累的活,可能得到的奖励会是最少,甚至你还可能会被其他团队排斥。-本山政治站错了队是什么

2、如何避免站错队

我觉得战队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站强不站弱,站高不站低,站老不站新,把握住这个原则后,然后自己在基层工作也要努力,也要做出成绩,这样才会有好的队伍的领导看上你。欢迎转载,交流!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三国志》的游戏里陈群的政治属性高达97,他究竟做了什么

政治上最致命的错误就是:“站错队。”

陈群一生很少站错队,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且得善终。

一、站队曹操称帝

孙权劝曹操称帝,曹操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烤。”

曹操想不想称帝?

想,只是不能而已。

陈群也劝曹操称帝,说汉朝气数已尽,曹操应该称帝。

曹操即使没同意称帝,但心里对于陈群的表现是满意的。

陈群不像荀彧,在这件事上站错队并付出巨大代价。

二、站队曹睿不去送葬曹丕

曹睿是甄姬生的,甄姬被曹丕赐死且死状极惨,曹睿心里是恨曹丕的,但是又不能明说,因为古人注重孝。

曹丕刚死,“明帝(曹睿)将送葬,陈群等以暑热固谏,乃止。”

看到没?知道儿子恨老子,内心深处不想送葬,就以天热为理由猛劝,曹睿也顺水推舟,不去了。

把领导的心思揣摩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年轻时劝刘备不要接受徐州

没错,陈群还跟过刘备!

陶谦病死后,徐州众人去迎刘备,刘备准备接受,陈群劝他说:“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

后面的事态发展,和陈群说的一模一样,刘备非常后悔。

四、善于识人、用人

有人向曹操推荐王模、周逵二人,曹操录取了,陈群认为这两人品德不好,结局肯定不好,曹操不听,最后这两人果然犯罪被杀,曹操不得不向陈群道歉。

而陈群推荐的陈矫、戴乾,一个后来坚贞不屈死于吴国之手,一个成为治世名臣。

五、拟定《魏律》

一国法律的主要撰稿人,牛掰程度不用多说了吧?

六、拟定九品中正制

创立了延续数百年的九品中正制。

总结一下:

1、陈群是魏国法律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2、陈群创立了曹魏的公务员选拔机制,这个机制一直延续到隋朝,历经数百年。

3、陈群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位极人臣,且得善终。

4、陈群善于识人、用人。

5、陈群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意。

6、陈群善于预测事态的发展。

所以,陈群的政治才能,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