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室江山

刘备不识庞士元,差点失去良才最终庞统为汉室江山做了哪些事?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兴复汉室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7-23 21:13:36 浏览1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诸葛亮是不会去劝刘备做这样的不义之事的,并不都是忠于汉室的人,都说刘备善于识人、用人,曹操不能做皇帝,为何汉室忠臣不去投奔刘备的原因啦,为何汉室忠臣不去投奔刘备董卓篡权擅政之后,可刘备不这么想啊,恐怕曹操的部下谋士都不干哦。

刘备不识庞士元,差点失去良才最终庞统为汉室江山做了哪些事

司马水镜先生力荐了卧龙、凤雏,但刘备还是没有重视庞统。都说刘备善于识人、用人,由此可见一般。但经过诸葛亮的大力推荐之后,刘备终于认识到了庞统的才能,与诸葛亮一起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

由于庞统早亡,他就为蜀汉,不能说是汉室江山,就做了两件事,但其意义,在豹眼看来,甚至要超过诸葛亮的隆中对。

01

力主刘备接受刘璋邀请入川。

这件事,豹眼多次说过,这里就不多说了,喜欢看豹眼问答的友友,耳朵都出老茧了,再絮叨就惹人烦了哈。

只强调一点,刘备认为接受邀请而图谋益州不地道,拉不下这个脸。诸葛亮是不会去劝刘备做这样的不义之事的。

当初诸葛亮劝刘备攻占襄阳,刘备以为与刘琮都姓刘,不好意思噻,弄了诸葛亮一个大红脸。刘璋也姓刘,这次诸葛亮就保持沉默了哈。

庞统以“逆取顺守”来给刘备一个台阶,让刘备冠冕堂皇的去占据益州。这是庞统为了蜀汉做得第一件大事。

没有庞统给刘备这个台阶下,就可能没有刘备入川,那么猴年马月取益州呢?

02

建议上中下三策取成都

刘备入川一年多,刘璋派给刘备攻打张鲁的两万人马,被刘备归化的差不多了。

庞统适时提出了夺取成都的上中下三策,刘备采纳中策以夺取成都,决定与刘璋翻脸。

这三策是:出奇兵偷袭成都,一举而定,此为上策;斩杀白水军将领杨怀、高沛,吞并其部队为中策;退守白帝,连引荆州,徐图益州,此为下策。

刘备采纳中策,顺利攻占涪城。由于刘备得意忘形,与庞统闹了个大红脸。或许庞统为此纠结,在攻打雒城时还记着这个茬,贸然率军攻城,被流矢射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代表刘备,与孙权建立联盟,为刘备取得荆州南四郡立下了汗马功劳。庞统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不管咋说,庞统为刘备夺取益州,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从鼓动刘备入川,到谋取成都,这两件事都是庞统一手策划。这也是庞统为蜀汉所做的、最具影响力的事,其他方面也乏善可陈。

庞统自己也很谦虚的认为,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而且八字还没有一撇,没能最后成功,以下图为证。这是人家低调,后世不能这么看待吧。

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兴复汉室

时乎!运乎!非人力所为。唐代诗人温庭筠有诗曰,“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真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樵周是老臣“。诸葛亮致力于恢复汉室的目标虽说是没有实现,但他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那种契而不舍的精神可以感天动地,为后人树立了一代贤相的光辉形象。他构划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鼎足之势已通过他的努力得以实现。没达到目标的原因是:一是汉朝经历四百年气数已尽,纲纪松驰,吏治腐败,朝廷被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搞的再衰三竭。贪官豪强当道,民不聊生,人心思变。二是诸侯争霸中曹凭借实力,打出了中原天下,经几十年经营已很难动摇其根基了。而且中原地大物博,地灵人杰,实难与其抗衡。三是后继无人。刘禅昏庸,无甚作为,文武班内出类萃者少,不然也不至于让诸葛亮事必躬亲,区心沥血,英年早逝。遂使“出师未㨗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汉室江山

曹丕称王篡位,为何汉室忠臣不去投奔刘备

董卓篡权擅政之后,汉室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几乎所有的时人都清楚。

就所谓的“曹丕篡位”,恐怕当时的人比今天更容易接受。

01

董卓之后,已无汉室

董卓入京勤王,把持朝政。凭自己一句话就废掉少帝,改立献帝。卢植劝谏被免职,几乎丢掉性命。曹操袁绍不想同流合污,只能逃离京师。

少帝稍有怨言,即被处死。

部分忠义大臣如王允等人,韬光养晦,只能等待机会。

02

王允非领袖之才

机会来了,王允联络吕布等人除掉董卓,汉室光复出现了唯一的可能。

但王允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居功自傲,诛杀有名望的大臣,比如蔡邕等。不能有效控制军事局面,在处理董卓部众西凉军的问题上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李傕郭汜反攻倒算,吕布被击败,王允被诛杀,导致朝政彻底瘫痪。

如果说董卓会篡汉自立的话,那是将来的事;王允这一折腾,彻底葬送了刘家汉室。

王允面对三大死结:

第一,协助支持除掉董卓的人,并不都是忠于汉室的人,许多是因为权力的分配问题出现的利益冲突。比如吕布之流,大有人在。王允显然没有预料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从其对吕布的态度上就看得出来。

王允太过刚直,缺少政治家善于妥协的一面。不能笼络朝中大臣,实现匡扶汉室的重任。

其二,王允接受了诸侯带兵勤王的教训,恐怕重蹈“引狼入室”的覆辙,没有魄力号召天下勤王。

面对如狼似虎的西凉军,犹豫不决,坐以待毙。

其三,不能安抚李傕郭汜等叛党头领,过于拘泥道义,书生气太足。政治家只有利益,没有道义,这一点王允似乎差得太多。

王允很快就死啦,这里就不去臆测“如果王允执政久了,会不会是另一个董卓”的问题,也不去臆测“李傕郭汜不杀王允,吕布会不会杀王允”的问题。

因为史实是,王允一死,汉室就亡啦。

03

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不是汉朝发明的,更不是曹操专享的。

早在春秋时期,晋文公就玩过这一招,比齐桓公玩得还溜,效果很不错。

都对汉家小皇帝,那么有兴趣,但几乎没有是为了老刘家的。

以前的不说,就从曹操说起吧。

除了荀彧几乎所有的部将谋士都反对迎奉献帝到许都。

最后的事实说明,只有荀彧是想匡扶汉室的。

曹操与所有部将谋士的想法是一致的,并不想去拯救这个已经不再存在的汉室。

不同的是,曹操认为“奉迎天子”对自己开拓霸业更有利而已。

荀彧正是看到了曹操这一点,才力劝曹操奉迎天子。

在曹操欲立魏王时,荀彧与曹操彻底分道扬镳,这只是一个结果,恐怕在奉迎天子的那一刻开始,荀彧就预见了这一结果。

荀彧遍观群雄,只有曹操可以维持暂时的局面。这是荀彧抛弃袁绍投奔曹操的真实目的。

也算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没有办法的办法,也就是唯一的好的办法啦。

荀彧不接受三公的爵位,最后忧郁而死,就顺理成章啦!

在袁绍面对曹操的选择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袁绍放弃啦,他跟曹操的想法一致,只是对厉害的判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袁绍联络视为仇敌的袁术,欲另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袁术慷慨陈词,大义凛然,貌似汉室股肱之臣,结果是第一个做了皇帝。

袁绍依然决然派使者去劝说刘虞进位,还算是有一点明智的刘虞,断然拒绝。

只要不是彻底利令智昏的人都明白是咋回事。

在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许昌之后,袁绍还打算请献帝到鄄城。这是老百姓走亲戚啊,哪里得劲去哪里啊!

在献帝最需要的时候,没有人来勤王,在曹操家里有吃有喝的时候,你说忠于汉室朝廷,要铲除汉贼奸雄,说给谁听谁也不信啊!

挟天子以令诸侯,诟病很多。即便如此,当时除了曹操,也没有一个人去做的。想做的人恐怕是不少,但究竟有几个是为了匡扶汉室的呢?

一定要曹操做仁德之臣,恐怕曹操的部下谋士都不干哦!

既然都是打工,为啥一定在一家已经破产的公司里混呢?

何况主持工作的老板,让人也看不到有扭转乾坤的希望啊。

04

利益选择

汉末时期,所有的有点想法的大佬们,都露面啦。

对孔融尽管也有争议,但孔融也是看透了形势。

一定意义上说,他跟荀彧是一样的,都是忠于汉室的。只是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和人生的价值观。

孔融知道汉室已无希望,曹操也靠不住。

既然是死定啦,那也没必要再当活马医啦!

这是与荀彧的不同,于是采取与曹操不合作的态度,对抗到底,死而后已。

可悲的是,孔融书生气太足,做了许多不靠谱的事,自己把自己阉割啦,只留下了一些笑柄。

再说一下贾诩吧。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这是一个跳槽的高手。

如果他是为了匡扶汉室的话,他能鼓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吗?他会不清楚李傕郭汜是那一路子货吗?

袁绍联络张绣夹击曹操,张绣尚未开口,他在一旁就沉不住气啦,说啥“兄弟都不能相容,还能容得下天下的国士吗?”

意思是说打工要选择一个老板,其目的很明确,不管是不是刘家的饭碗,只要锅里炖着肉就行。

汉末三国时期,跳槽的人不少,可谓家常便饭。

究竟有几个是为了匡扶汉室而跳槽的呢?

还真有一个,就是那个自称汉室贵胄的刘备,还有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当张飞说“我哥哥也姓刘,即便是杀到京城去,宰了那个鸟皇帝,自己做了皇帝也未尝不可”时,刘备赶紧说小点声,别让人听见。

我靠,这咋就像是李逵那货说得呢?

诸葛亮“三顾茅庐”才出山,低处说是拿拿架子,高处说是已知汉室气数已尽,谁也无力回天啦。

为天下苍生考虑,应该是“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随他去吧。

可刘备不这么想啊,诸葛亮感于其心诚,于是就好吧,我陪你走一程。

诸葛亮是真心匡扶汉室,否则不会“知不可为而为之”,六出祁山,劳民伤财,屡败屡战,回回无功而返。

刘备那些事,都是些幌子而已。

诸葛亮岂不知刘备的花花肠子几道弯吗?

跟荀彧有些相似,诸葛亮也是借刘备的幌子,出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匡扶汉室。

这就是刘备不能完全放手诸葛亮的原因所在。

换句话说,如果诸葛亮真的把曹操干掉了,汉室还是那个汉室吗?

他能保证让刘备或者刘禅把位置和权力送还献帝吗?

如果不能,这还叫匡扶汉室吗?

刘备临终托孤时也说了,实在不行的话,丞相你就自代吧!

那你刘备忙活了啥啊?

曹操不能做皇帝,难道诸葛亮就能吗?

诸葛亮也不姓刘嘛!

姓刘的多了去了,不能说只要姓刘,就有名正言顺做皇帝的道理吧。

只要不姓刘,谁也不行。谁想竞争这个岗位,谁就是汉贼,谁就是奸雄。

其实,我们远不必纠结这个问题,当时的人都清楚的很。

这就是曹丕所谓“称王篡汉”时,为何汉室忠臣不去投奔刘备的原因啦。

因为已经没有汉室忠臣啦,能称得上汉室忠臣的孔融,荀彧等都死啦。

之所以说都死啦,是因为曹丕称王篡汉时没有人为汉室殉节,装装样子的都没有。

或许我孤陋寡闻,有看到的朋友,告诉我一声,咱们一起劝劝他去!

归根结底一句话,无论是名还是利,在面对选择时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都是经久考验的老司机,遇到弯道都会打方向的。

再傻的司机,都不会一条道跑到黑啊。

如果曹操就把这事办了的话,或许就不会有“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混乱局面啦。

这个我们就不必异想天开啦,否则米国人也不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