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等人遭到了印度的伏击,在王玄策等人来到印度地盘的时候,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这两个要放在一起说,而王玄策等人,王玄策两人策马北上,第一条好汉:李元霸这没有任何争议,他们两人都曾与李元霸对阵,“一人灭一国”的唐朝传奇英雄是谁王玄策。
唐朝女英雄平阳公主,明朝两位女英雄秦良玉,瓦氏夫人,商朝王后女英雄妇好,如何排名
商朝王后妇好是一员名将,她曾率领商军征伐四方,击败过无数方国。有史记载妇好最多率1.3万军人攻击羌方,还有人认为妇好击败过雅利安人。妇好时代没有军事战略可方,两军列阵而战,打仗全靠士气和将领的勇敢,当然也与军队的装备也有关。妇好是一员勇将,但是谈不上是名将。
唐朝女英雄平阳公主在关中地区举兵响应李渊,无数英雄豪杰纷纷归其麾下,可见平阳长公主不仅仅是武艺过人,更是谋略过人。平阳公主有攻夺长安的不世功勋,对于李唐王朝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平阳公主死后,得到数万军人的隆重送葬,现在山西娘子关里的神像就是平阳公主。李世民的很多功劳都是平阳公主的,只不过平阳公主早死,她的功劳成了李世民的。
秦良玉是明末著名战将,获得了明朝的官方认可,在《明史》中单独记传记载她。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唐朝英雄
瓦氏夫人在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的危急关头,不顾58岁的高龄,亲率广西6000俍兵驰骋千里奔赴抗倭第一线,以“誓不与贼俱生“的气概纵马冲锋陷阵,连歼敌兵,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保国安民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明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中,壮族人瓦氏夫人堪称“巾帼英雄第一人“。-唐朝英雄
综合而言,平阳公主能力第一、秦良玉能力第二、妇好居三,瓦氏夫人居末。
隋唐英雄前十位是哪几个
前九名没有什么争议,第十名有各种说法。
先说说排名的规则。
很多人认为,隋唐好汉的排名顺序是按照他们武艺的高低来排列的,其实这个说法不对。隋唐好汉实际上是按照他们力量的大小排列的。
怎么就看出来他们力量的大小呢?就是他们手中兵器的重量。所以,好汉们兵器的重量就是好汉们排名的依据。但也有特殊的情况。
第一条好汉:李元霸
这没有任何争议。李元霸太厉害了,力大无穷,手中拿的是一对雷鼓瓮金锤,每只重四百斤,两锤合八百斤。在隋唐时代,天下无敌,没有谁能与之抗衡。
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
第三条好汉:裴元庆
这两个要放在一起说,因为牵涉到隋唐好汉排名的一个公案。
按道理来说,裴元庆的力量比宇文成都更大,他的八卦亮银锤比宇文成都的凤翅鎏金镋更重,他还两次赢了宇文成都。他们两人都曾与李元霸对阵,裴元庆的表现也要比宇文成都强很多。那为什么宇文成都排第二,裴元庆在其后呢?-唐朝英雄
原因是,四平山一战,宇文成都遭到雄阔海、伍天锡、伍云召三位猛将的车轮战,双方打了很久,正好裴元庆押粮归营,看到本方三将战宇文成都不下,就冲下去一锤把宇文成都打吐了血。
但是,评书艺人们认为,裴元庆这是占了便宜,胜之不武。在排名的时候,把裴元庆后退一位,第二名就归了宇文成都。这段公案就叫“三杰篡二杰”,意思是本来应该排第三的宇文成都篡夺了属于裴元庆的第二条好汉的位置。实际上,裴元庆要比宇文成都厉害。-唐朝英雄
第四条好汉:雄阔海
雄阔海也很厉害,他的兵器是一根熟铜棍。以前在太行山上当土匪,闹花灯时在长安城中与宇文成都较过力。
第五条好汉:伍云召
伍云召的兵器是一杆大枪,是白马银枪伍建章的儿子,镇守南阳关。后来隋炀帝杨广冤杀了伍建章,伍云召率众反叛了大隋。
第六条好汉:伍天锡
伍天锡的武器是混天镋,他是伍云召的族弟,落草为寇,做了陀螺寨的寨主。
后来他打死梁世泰,得罪了李元霸,被李元霸撕成两半。
第七条好汉:罗成
罗成是北平王罗艺的公子,他的武器是五钩神飞枪,家传绝学,神出鬼没。
第八条好汉:靠山王杨林
杨林是隋朝九老之一,为大隋的江山立下赫赫战功。他的武器是一对囚龙棒。
第九条好汉:花刀太岁魏文通
魏文通是杨林的义子,镇守潼关的主帅,他的武器是一把青龙偃月刀,号称“九省花刀将”。
第十条好汉就有争议了,有几种说法,有人认为是四宝将尚师徒,有说是梁世泰,有说是小霸王翟让,也有说是八马将新文理,还有认为是大刀左天成。
说说我的观点,肯定不能是新文理,因为他是四猛之一,没有理由再排到好汉行列中来。也不应该是梁世泰,有些版本也把他列入四猛。
那四宝将尚师徒怎么样呢?我觉得应该考虑到好汉的出身,前面的好汉都是按照不同的阶层排出的,间插着朝廷大将和绿林好汉,保皇党和反对派,如果把尚师徒排第十,就连续三人都是拥护隋朝的了,这不科学。
所以我认为,把小霸王翟让放到第十的位置上比较有道理。实在不行,干脆把程咬金排上?他那柄大斧也是很沉重的。
后面的排序就更加复杂了,各方意见不同,评书老艺人们也争论不休。
再来说说几个特例。
刚才咱们说排名是按照各位猛将的兵器重量,但有几个人的力气很大,但兵器不重,如果按照兵器排名就不科学了,于是另起一榜,叫“四猛”。
比如说罗士信,他的兵器是一把铁枪,是从来护尔手中夺来的。铁枪不重,但罗士信的力气能与李元霸抗衡,超过了裴元庆和宇文成都。
四猛也有争议,前三个是罗士信、来护尔、新文理。但第四个有争议,有说是秦用,有说是梁世泰,还有人认为是馋嘴肥猫。
“一人灭一国”的唐朝传奇英雄是谁
王玄策,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印度。 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第二次前往印度,此时阿罗那顺成为中天竺的新国王,派军队劫掠使团。王玄策调吐蕃兵、泥婆罗兵击败中天竺。在第三次出使印度时,王玄策著有旅行日记,名字叫《中天竺行记》,但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唐朝英雄
王玄策,唐朝河南洛阳人,曾三次出使印度,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就是他创造的。当然,所谓的一人灭一国,并不真的是他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他通过借力,实现了这个目标。但是,王玄策却是一个在历史上值得大颂特颂的人物!-唐朝英雄
公元647年,被吐蕃等公认的,他们的“天可汗”唐太宗为了彰显大唐的威严和爱心,唐太宗李世民特意命王玄策为正使,同时给他还配上了助手,也就是副使——蒋师仁,让他俩作为领导人一起带领二十多个人,总数共计三十人的队伍一起出使西域。-唐朝英雄
这次出使西域,他们要去的地方有印度,他们同时还要去吐蕃,最重要的是去参见松赞干布,还要去问候一下文成公主,解一下文成公主的思乡之苦。
在王玄策等人来到印度地盘的时候,印度早就发生了政变,篡位的新王叫阿罗顺那,是一个心怀叵测的人。世事难料,奸人当道。
而王玄策等人,对此事是一无所知,所以还是按照原来制定的计划行事。结果,王玄策等人遭到了印度的伏击,他们一行人30人遭到六十七倍自己的人数的伏击。可想而知,王玄策的随从全部罹难,只有王玄策和副使被擒,然后被扣押。-唐朝英雄
后来,聪明的王玄策、蒋师仁找到了逃跑的机会,他们终于逃走了。面对奇耻大辱和队友付出的生命的代价,王玄策二人发誓此仇不报非君子,下定决心一定要灭绝印度!
于是,王玄策两人策马北上,来到尼泊尔求救。
在尼泊尔,王玄策见到了他们的国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并以唐太宗的威严和诚信,真心地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王玄策让人策马把消息传递给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也非常生气,同时全力支持王玄策。松赞干布为王玄策配备了1200名精锐骑兵。-唐朝英雄
这样,王玄策统领一万人马,在一通誓师大会之后,大家齐心合力一起向敌方——印度出发。王玄策采用智攻,他用“火牛阵”打得印度病溃不成军。王玄策所有的方法都用上了:云梯、抛石车等统统用上了,一直攻打了几十天。-唐朝英雄
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近3000人,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1万,被俘虏100万,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而印度并将与唐军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去了东印度王尸鸠摩,他们商量之后,决定召集好人马,然后和唐军决一死战。王玄策、蒋师仁最后一举全歼阿罗顺那剩余的人员,活捉了阿罗顺那。-唐朝英雄
美国汉学家Edward Hetzel Schafer说:王玄策是一位精明强干的使臣。中国唐史学会理事陆庆夫说:王玄策是中国唐代杰出的外交家。
关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的传奇故事,您相信吗?但是不论您信与不信?事实是存在的,而印度、尼泊尔和吐蕃等,对此只是缄默。
校书郎工作室,叁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