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同时参加了欧阳修主持的科举考试,欧阳修又读了苏轼的文章,宋朝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可见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苏洵、苏轼、苏辙),要说到苏轼“一门三杰”,三、班彪、班固、班昭“三班”指汉朝的三位历史学家:父亲班彪,苏洵携子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中为何苏轼家“一门三杰”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的八位文坛巨擘、散文大家,他们分别是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那么,这八大家中,苏轼一家为什么竟达三人,占据了宋朝的半壁江山?
要说到苏轼“一门三杰”,必须说到欧阳修;说到唐宋八大家,又不能不说唐宋的古人运动。古文运动是文学上的一个体裁改革运动,因为自六朝以来,文学提倡骈文,骈文声律优美,辞藻华丽,对偶工整,产生过大量优美作品,一些还成了流传千古的经典,如李密的《陈情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孔稚珪的《北山移文》、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等等。
但是,任何一种文体,时间长了,便会出现过分的表现,那些追风者只顾辞藻声律对仗优美,不顾内容的虚空,往往词不达意、言过其实,写下了很多空洞而低俗的骈文,所以,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就大力排斥骈文,而推崇大家去写如汉朝时期流行的古文,韩、柳摇旗于前,欧阳修、曾巩、苏洵、王安石等紧随其后,形成了一种改革的风潮和运动,这就是古文运动,而在这个前后达三百余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运动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古文家,或者说卓越的散文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八位,谓之“唐宋八大家”。-一门三杰
而之所以出现苏门三杰,则与欧阳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先从他们彼此的年龄差异上去观察,欧阳修生于1007年,苏洵生于1009年,苏轼生于1037年,苏辙生于1039年,欧阳修比苏洵大2岁,比苏轼大30岁,比苏辙大32岁。苏洵开始不发奋,到27岁的时候,突然脑洞大开,猛然意识到要读书,才开始埋头苦读,“三字经”遂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之说。-一门三杰
生次子苏轼这年,苏洵去汴京参加礼部会试,不第。之后,苏洵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在家教苏轼、苏辙二子读书,自己同时也在继续苦读,并创作了一系列的策论文章。
1056年,48岁的苏洵以文章敲开了益州知州张方平的门,张方平很欣赏苏洵,但他自己名声没有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大,便写了一封信给欧阳修,将苏洵推荐给了欧阳修。于是,苏洵携子苏轼、苏辙,带着张方平的引荐信,到汴京拜访了欧阳修。-一门三杰
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击节惊叹道:“后来文章当在此!”马上向皇帝宋仁宗上书《荐布衣苏洵状》,向皇帝推荐,苏洵因此名动京师。后来,欧阳修又读了苏轼的文章,更是在给梅尧臣的信中大赞苏轼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一门三杰
1057年,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同时参加了欧阳修主持的科举考试,最后,苏洵落第,苏轼、苏辙兄弟双双高举进士。欧阳修不但主持了当年的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他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由于他的极力延誉,父子三人名声大振,士大夫争相抢读他们的文章,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对此事有专门记载,说:“眉山苏洵……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苏氏“一门三杰”如日中天的名声,就在欧阳修的赞叹声中形成了。-一门三杰
历史上的“一门三杰”指的是
历史上的“一门三杰”有:
一、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中,曹氏三父子独占三席。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说的正是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他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有关他典故很多,比如: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生子当如孙仲谋、对酒当歌、老骥伏枥等等,这些需要我们掌握。-一门三杰
曹丕是曹操次子,三国魏国建立者、文学家。曹操死后,他袭位为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魏文帝。他爱好文学,代表作《燕歌行》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七言诗,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一门三杰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谢灵运所说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就是曹植,他的《七步诗》早已妇孺皆知。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以《洛神赋》尤为著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描述的就是曹植。
二、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苏家就独揽三席,可见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个个出类拔萃、才高八斗,有“一门三父子,峨眉共比高”之称。
其中以苏轼成就最高,乃一代文豪。苏轼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一门三杰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为《六国论》。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一门三杰
三、班彪、班固、班昭
“三班”指汉朝的三位历史学家:父亲班彪,儿子班固,和幼女班昭。此外,出使匈奴的名将班超,是班彪幼子,班固之弟,班昭之兄。对于以上几位人物,在公考中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在考试中屡有出现。
班彪曾作《前史略论》,详论以往的史学得失。《前史略论》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篇史学论文,可谓儒家正统史学观点的代表,在中国史学理论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班固一生著作颇丰。作为史学家,他是《汉书》的作者,《汉书》是“前四史”(“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从上述内容可见,班固是多么有才华。-一门三杰
众所周知,班超是投笔从戎的主人公,他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
班昭才华横溢,其兄班固著《汉书》,未完成便撒手而去,班昭奉旨,续写《汉书》。班昭是《东征赋》和《女诫》的作者,这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山西事业单位考试题库-笔试备考资料-面试备考资料- http://sx.zgsydw.com/ziliao/
历史上有哪位古人的家族是一门三杰
历史上的一门三杰有(曹操、曹丕、曹植),(孙坚、孙策、孙权),(张载、张协、张亢),(班固、班昭、班超),(项燕、项梁、项羽),(蒙骜、蒙武、蒙恬),(苏洵、苏轼、苏辙),(王剪、王贲、王离),(独孤般若、独孤曼陀、独孤伽罗),(钱基博、钱钟书、钱穆),(陈独秀、陈乔年、陈延年),(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何怡贞、何泽慧、何泽瑛),(柳三变、柳三复、柳三接),(黄培松、黄曼士、黄孟奎),(何德奎、何炳棣、何炳松),(穆兆泽、穆文卿、穆文华),(冯友兰、冯沅君、冯宗璞),(贺英、贺戊妹、贺满姑),(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林育南、林育英、林育蓉),(杨宝民、杨尚述、杨尚昆),(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一门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