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雷达+导弹是拦不住现在反舰导弹的,世界上的核动力巡洋舰不多,这是彼得大帝的雷达做梦也达不到的,之前我看有人说基洛夫级巡洋舰能拦截弹道导弹......苏联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彼得大帝上的老式机械扫描雷达+S300旧式防空导弹,彼得大帝号上的雷达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能达到230公里,彼得大帝搭载的反舰导弹是花岗岩,而且导弹数量和质量也赶不上“基洛夫”级。
排水量24000吨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落伍了吗
彼得大帝号1986年开始建造,1989年下水,1998年服役。问题是它属于基洛夫级巡洋舰,这款舰1974年设计定型。设计定型是不能乱改的,定了就定了,这一批舰全按这套设计造。表面上是某年某月开始造,实际上很多部件如发动机、雷达、通讯、导弹,都得提前造。零件造出来,这边设计改了,肯定不行。部件是一批一批的造,一批部件对应一批军舰,都是规划好的。这艘建完了,下一艘改设计,也不行。就像伯克级驱逐舰,到现在还在装无源相控阵雷达,没办法,定下来用这款,就得用这款,不能有新雷达立即换新的。想换新雷达,得等下一型号的全新设计。中国电磁炮实验,很多人立即来了灵感,装到055上,这都是不可能的。中美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都很普遍了,但伯克舰,歼15换不了。歼11换都得费很大的劲。
彼得大帝号也是一样,它虽然是1998年才服役,但采用的都是苏联上个世纪70年代的技术。而且......这么多年没升级!
彼得大帝号采用的是顶板三坐标雷达,这是标准的苏联70年代雷达。苏联70年代的雷达,跟现在的有缘相控阵雷达比,就是12寸黑白电视机和100寸智能液晶显示器的区别。大哥大手机和苹果12的区别。
这种70年代的苏联雷达早就不能用了。
彼得大帝号上的雷达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能达到230公里,对导弹的探测距离能达到50公里。问题是这个探测距离指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战斗机和导弹。更主要的是这个探测距离指的是探测中高空目标。80年代开始,战斗机、导弹就追求超低空突防了,这样一来,老式雷达的作用会打上一个很大的折扣。所以强国都追求预警机,从上往下探测,能发现低空目标。彼得大帝的雷达,探测低空目标是短板。到了现在,飞机已经开始隐身,导弹要么隐身,要么3倍音速,末端机动。现在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面对这些威胁都只能是勉强支撑,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放到现在,能发现飞机、导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核动力巡洋舰
现在的相控阵雷达由几千个发射单元组成,简单的讲:雷达阵列。几千个小雷达组成一个大雷达。彼得大帝的雷达和相控阵雷达比,相当于几千个小雷达中的一个。70年代几吨重的雷达,得益于电子技术进步,现在能做到几公斤。有源相控阵雷达相对于彼得大帝的雷达而言,是千倍的提升。而且舰载相控阵雷达都是四面,上万发射单元,上万个小雷达。-核动力巡洋舰
现在的雷达,成千上万个小雷达协同工作,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发射单元,这一簇十个单元盯着一个目标,那一簇是个单元盯着另一个目标,所以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盯着几百个目标。并自动判断危险程度,同时引导防空导弹攻击其中几十个目标。-核动力巡洋舰
这是彼得大帝的雷达做梦也达不到的。它只能是探测三五个目标,至于判断,还得靠人工。
彼得大帝的雷达是机械雷达,2.5秒转一圈。在这2.5秒期间,雷达扫描,转圈,会在某个瞬间探测到目标。2秒钟雷达是空白,0.5秒是目标显示时间。现在的相控阵雷达是电子雷达,电磁波持续发射,没有间隔。可以一直锁定目标。-核动力巡洋舰
现在的雷达是持续不断的盯着几百个目标,彼得大帝的雷达是隔2秒,看一眼三五个目标,这又是多大的差距?
中美的盾舰是垂直发射,彼得大帝的也是,虽然都是垂直发射系统,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是相控阵雷达,随时盯着几百个目标,所以盾舰可以1秒发射1枚导弹,持续拦截目标。所以想突破盾舰的防空网是很难的,得对准一艘盾舰一次发射几十枚导弹,饱和攻击,一瞬间导弹全打到眼前,让盾舰忙不过来。如果几十枚导弹是分前后来的,有几秒钟间隔,恐怕全都能被拦截下来。彼得大帝则完全没这个能力,受雷达限制,它只能理论上达到2.5秒发射1枚防空导弹。-核动力巡洋舰
彼得大帝采用的是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放到现在相当于2000度近视。
彼得大帝的防空导弹是SA-N-6,说直白点:S300。S300导弹说实话,在当年,真心不错。但它也是70年代的设计。现在都S500了,而且S400在叙利亚,在伊朗,在以色列战机面前,表现的很平庸。S300放到现在,也已经大大的落后。-核动力巡洋舰
防空导弹是俄罗斯强项,S300是40年前设计的,放到15年前,依然能算得上不错。这成绩不容易。但毕竟又过了15年,肯定是落后。S500先进,S400一般,S300落后,很正常。
彼得大帝这个配置:老式的“顶板”机械扫描雷达+S300防空导弹。放到现在,战机、导弹的超低空突防,饱和攻击,隐身飞机,隐身导弹,3倍音速的反舰导弹,它都应付不了。之前我看有人说基洛夫级巡洋舰能拦截弹道导弹......苏联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能发现弹道导弹、能持续跟踪,并能引导S300把它打下来,这得是什么节操的作者能写出来,这得是什么脑袋的读者能信?-核动力巡洋舰
当然,顶板加s300打个客机还是没问题!
彼得大帝搭载的反舰导弹是花岗岩,SS-N-19,当然也是70年代的产品,而且是70年代早期就服役了。这种导弹能突破现在的防空网吗?45年前的导弹能击沉现在的新式驱逐舰吗?不可能的。这种导弹体积巨大,虽然速度快,但它走的是高空路线,燃烧猛烈,红外信号强烈,没有任何隐蔽性可言。而且它也不具备现在导弹的末端机动能力,一条直线简单粗暴的冲过去。现在的雷达跟踪它,引导防空导弹把它打下来,和打靶没区别。现在的反舰导弹都是:低空掠海突防,能躲避雷达的探测,在末端机动,改变飞行轨迹,增加拦截难度。这都是四十多年前的花岗岩无法比的。而且现在的导弹体积小的多,同样射程,只有花岗岩的四分之一大小。军舰可以搭载更多,装填更方便,被拦截的概率还低。-核动力巡洋舰
日炙导弹的编号是SS-N-22,比花岗岩问世完10年,在技术上也比花岗岩先进一些。但这种导弹现在属于白给都不要。中国买的四艘现代级军舰搭载的日炙导弹,这几年宁可费事,花钱改装,也得把日炙撤了,换国产导弹:实在将就不了。-核动力巡洋舰
花岗岩、日炙都号称航母杀手,但那得是30年前、40年前。宙斯盾舰问世,他们就不灵了。还是上面说的,用现在最新的反舰导弹打盾舰,都得是几十枚的超饱和攻击。像彼得大帝这种舰,20枚40年前的反舰导弹,用它打现在的驱逐舰,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核动力巡洋舰
认为彼得大帝号很强的人是这样的逻辑:
1,彼得大帝上的老式机械扫描雷达+S300旧式防空导弹,能拦截住现在能超低空突防、机动变轨、隐身、3倍音速的先进反舰导弹。而且是几十枚的饱和攻击。甚至能拦截弹道导弹。
2,相反,现在的盾舰,带着4面相控阵雷达,最新的防空导弹,又拦不住彼得大帝40年前既不能低空突防,又不能末端变轨,也不隐身,数量还不多的老式反舰导弹。
这明显不是军事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智商出了问题。
40年前的雷达+导弹是拦不住现在反舰导弹的,而40年前的反舰导弹,也是不能击穿现在的防空网的。40年前的装备放到现在已经落后了,这是任何一个正常智力的人都能判断出来的。
彼得大帝号,苏联40年前的装备,到现在已经落后,是一个非常正常,非常客观的现实。也是最简单的事物发展规律。
像彼得大帝这种情况,放到现在真打仗,对手在几百公里之外向它发射反舰导弹,发射导弹的平台,战斗机,它绝对发现不了。面对导弹,也只能是打到眼前,才能发现。根本没防御的机会。
它搭载花岗岩导弹号称射程550公里,但里面有个前提:直升机中继制导。需要直升机在前方指引,它才能发挥出最大射程。现在打仗,直升机跑到前面搞中继制导,属于典型的作死。没有直升机的帮忙,依靠彼得大帝自身,花岗岩只能打几十公里距离上的目标。现在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1000公里,挂200公里射程的反舰导弹,加起来能打1200公里之外的军舰。而且最新的反舰导弹的射程已经达到800公里,舰载机能打到1800公里之外的军舰。就算彼得大帝的花岗岩导弹能打到550公里,它也摸不到人家的军舰。-核动力巡洋舰
按最近的1200公里算,人家在这个距离就能打你。彼得大帝还得再向对手冲650公里才能发射花岗岩。以30节的全速冲,彼得大帝也得开12个小时。先挨12个小时的导弹攻击,它才能向对手发射花岗岩。这在实战中可能吗?老式雷达+老式防空导弹,挨12个小时导弹攻击,早沉了。-核动力巡洋舰
而且就算找机会把花岗岩打出去了,也不可能击穿现在的防空。
彼得大帝号在防御方面,无法对抗现在的战机、导弹。进攻方面,也无法对抗现在的防空体系。打、打不了,防、防不了:它那个核动力有啥用?25000吨的排水量有啥用?没用。又聋又瞎,长的再大,长的再壮也没用。
把泰森眼睛和胳膊摘了,换个2000度近视,再换上林黛玉的拳头,他就没战斗力了。这是彼得大帝现在的情况。眼睛不行:雷达落后。拳头不行:导弹落后。
核动力、25000吨的排水量是好东西,但只凭这两点没有用。得换上最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最新的防空导弹、最新的反舰导弹,甚至主炮换成电磁炮,这才行。核动力和排水量只是个平台,平台再好,上面唱戏的演员太次,也是白扯。总不能拿着彼得大帝去撞航母。-核动力巡洋舰
拿彼得大帝号和055比较一下就能看出来,这种舰已经没必要聊先进还是落后的问题,这是一艘:古代的战舰。风帆舰和蒸汽铁甲舰的差距。
单看配图就能看出来,彼得大帝号有着浓浓的大和、武藏风。已经严重的落后于时代。隐身、简洁、整体,都谈不上。但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款舰,喜欢这种暴力美学。我也希望中国未来的军舰能苏维埃一些......现在的055、952看着太民主。但是,喜欢是一码事,落后就是落后,先进就是先进,这是另外一码事。就像我喜欢唐刀,但我不能说唐刀比冲锋枪还厉害。-核动力巡洋舰
为什么核动力巡洋舰还有烟囱,可以不用吗
只用核动力做能源的巡洋舰可以不用烟囱,但苏联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有烟囱。↓
一、先说一下烟囱吧。军舰需要巨大的动力,一般动力有四种:
1、传统的锅炉蒸汽动力。
加热锅炉获得水蒸气,热能转换成机械能。提高排气能力可以增加效率,所以需要很高的烟囱。以前军舰上烟囱林立,人们觉得烟囱越多动力越足。
▲法国海军的“贞德”号装甲巡洋舰上装了6个烟囱,太狠了!
2、二战之后,柴油机动力兴起,用于中小型舰艇或大型舰艇辅助动力。
柴油机是内燃机,气缸内压力很大,高压排气效率高,不需要高大的烟囱,只要较小的烟道就可以。想想柴油车的排气管就知道了。
3、60年代以后,燃气轮机成为优良的动力系统。
它体积小,重量轻,功率高,布置灵活。但燃气轮机是外燃机,排气压力低,所以也需要高大的烟囱。另外燃气轮机工作需要吸入大量空气,所以烟囱旁还有尺寸很大的吸气口。
烟囱高大,还有百叶窗式的进气道
4、核动力
核动力来自于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不需要空气,也不需要空气冷却,所以纯粹的核动力军舰是不需要烟囱的。
核潜艇不需要烟囱
但军舰不会只有一种动力系统,即使核动力军舰也需要辅助动力系统。蒸汽轮机启动慢,需要柴油机提供快速可靠的能量,只是柴油机用不着高大的烟囱,它的烟道布置灵活。比如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其柴油机组排烟口就布置于船尾。-核动力巡洋舰
二、再说核动力巡洋舰的烟囱。
世界上的核动力巡洋舰不多,一共建造过13艘,美国9艘,苏联4艘。
美国的“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其动力采用2座西屋公司的C1W型压水核反应堆,没有高大的烟囱。↓
有高大烟囱的,是苏联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基洛夫”级诞生于美苏争霸时期,共有4艘,如今只有1988年建造的“彼得大帝”号仍在服役。
之所以有高大的烟囱,是因为“基洛夫”级巡洋舰除了2座KN-3压水反应堆外,还搭载了2台KVG-2辅助燃油加热锅炉,4台蒸气轮机和4台燃气轮机发电机。既然有燃油锅炉和燃气轮机,就需要高大的烟囱排烟。
所以基洛夫级巡洋舰就有了一个巨大的烟囱桅。
究其原因,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基洛夫级巡洋舰上的2座反应堆功率不足,只有8万马力,航速只能达到24节。所以要加上2台燃油锅炉,增加4万马力。两种动力共同工作,才能使航速达到30节。
另外一种说法是:
并不是动力不足,KN-3型压水堆功率300兆瓦,2座反应堆功率达14万马力,可以推动巡洋舰以30节航速航行。
之所以增加常规动力系统,是因为一次严重的事故。1970年4月10日,苏联核潜艇K-8水下起火,反应堆应急保护启动,辅助柴油发动机也无法启动,导致全艇丧失动力,最终带着2枚核鱼雷沉没。
事故发生后,苏联海军十分震惊,为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要求正在建造中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增加燃油锅炉作为备份动力,以便在核动力失效的情况下仍能返航。因此舰上才配套了高大的烟囱。-核动力巡洋舰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核动力巡洋艇有烟囱,有些没有的原因了。
哪艘巡洋舰能与“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相匹敌
身怀500导弹创大洋,遇到航母更发狂,如今全球独一份,罕有英雄能比肩。
必须得说下,在当今现实世界中,没有一艘巡航舰能够跟“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相匹敌,当然我们说的是1v1。毕竟该舰设计出来是为了能够在大洋上独立执行作战任务,无论是反舰、反潜、防空等完全一舰扛起。总数超过500枚各型导弹,也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武库舰”。-核动力巡洋舰
(美国人当初想把“长堤”号改装成宙斯盾舰,不过只是想想而已,没有实施)
目前全球没有吨位20000吨以上巡洋舰,再往前推推,美国的“长堤号”巡洋舰或许能比一比。毕竟也是核动力。但是吨位上还相形见绌,才17500吨。而且导弹数量和质量也赶不上“基洛夫”级。毕竟“长堤号”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产品,等它都退役封存了,“基洛夫”级才算正式在大洋上驰骋,差了一辈人。-核动力巡洋舰
如果我们眼界放的再远点,在虚拟世界找找,或许还有戏。那就是美军的SC21型“武库舰”项目。这个项目就是安装500个垂发单元,采用高度自动化的作战手段,可以发射“战斧“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标准“舰空导弹以及诸多新型导弹。其作战思路还是很不错的,就是设计自动化上要求过高,全舰只需要20人,基本没有损管能力可言。不过火力上或许能媲美“记基洛夫”级。但是吨位上还是差了一点,只有12000吨左右。-核动力巡洋舰
当然,武库舰这个设定还是在世界全面大混战背景下设置的,尤其是需要尽快投射更多的弹药打击更多的目标等等。现代战争已经是综合体系作战,我们还是回归现实,在数量、质量、火力、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最终建造一款适合的舰艇。而不是单独比拼单舰的实力,更为靠谱一些。-核动力巡洋舰
以上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的认识和资讯整合,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