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列舰图片

美国海军最后一级战列舰,衣阿华406mm主炮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二战美国造了多少军舰每种各多少艘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03 14:25:03 浏览33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美国海军最后一级战列舰,衣阿华406mm主炮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美国海军的“依阿华”级超级战列舰是大舰巨炮观念的优秀物质,美国海军最引以为傲的自然是它强劲的航炮火力点,较为遗憾的是,当它问世时,归属于它的时期早已基本上过去。“依阿华”级超级战列舰武器装备有3座三联装主炮,每座防空炮只是转动一部分就重约1730吨,最少必须77名士兵才可以开展枪击,足够看得它的容积是多么的巨大。

先说下干瘪的数据信息,406毫米的规格大家都知道,炮管的长短是20.3米,这一事儿大伙儿也许不清楚吧,20.3米规格的炮管立起来等同于5楼高高。每门炮的炮身净重做到121吨。每一个防空炮内的炮便是360吨重。全部防空炮有5层,防空炮的总产量超出了3200吨。

较大有效射程必须额外六个药粉总体长短超出6米杀伤力多少,打破甲弹的情况下,英国海军博物馆里边有一个收藏品,是日本战列舰上边的一块盔甲:立即打透。打在另一方舰艇上的模样是立即吞掉一大块:

如果是高爆弹打进路面能够产生深层十几米的弹坑,非常少有些人拍摄406毫米火炮导致的弹坑总面积很大,那时的照相机难以一览无余。很多人说这一弹坑是406毫米炸的,实际上 这仅仅155毫米弹坑。真真正正的406毫米弹坑是下面的图和155毫米机炮的区别便是155立即消灭一个足球场地大的总面积,而406炮立即能够弄翻2个足球场地大地区上的一切物体-战列舰图片

它武器装备的或是轻量的MK7型406mm50倍规格主炮,主炮身管长短超出20米。因为运用了那时候最优秀的冶金技术,MK7型406mm主炮的身管构造大幅降低,身管净重降至108吨,缓解了生产制造难度系数,该炮的较大有效射程为42公里,弹速约为2发/分钟。-战列舰图片

MK7型406mm主炮能够发送MK8破甲弹、MK13/14手雷、MK19破坏力弹等多种多样火炮。针对一款战列舰而言,描述它主炮杀伤力的一个关键指标值便是破甲工作能力。

它应用的MK8破甲弹重约1225Kg,在近距上对竖直匀质钢盔甲的破甲工作能力达820多毫米、在20公里间距上的破甲工作能力为500mm,在27千米上破甲工作能力为380mm。它还可以发送重约862Kg的高爆火炮,一发就能炸成直径大约15米,深达6米的弹坑。-战列舰图片

要想要知道“依阿华”级战列舰的主炮实战演练杀伤力怎样,能够去问一问伊朗部队战士。在伊拉克战争中,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披挂上阵,应用了406mm主炮和127mm副炮对伊朗部队的阵营开展破坏性严厉打击,战争结束后统计分析他们一共发送了1200枚406mm火炮,这种火炮的杀伤力十分令人震惊,令驻扎阵营的伊朗部队望而生畏,乃至以前发生过伊朗部队向“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先锋”侦查无人飞机挥动白旗投降,要求终止轰炸的一幕。-战列舰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还为“依阿华”级战列舰的MK7型406mm主炮产品研发了W23型核火炮,这个核火炮的杀伤力大概为1.五万吨TNT当量,于1956年逐渐列装“依阿华”级战列舰。

但是,因为功效甚为可有可无,这种核火炮最后迅速退伍,“依阿华”级战列舰最后改成武器装备可配用核弹头的“烈刃”弹道导弹。

二战美国造了多少军舰每种各多少艘

如果从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国共建成下水的航母具体数量如下: 

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22艘 

中途岛级舰队航母2艘 

独立级轻型航母9艘 

塞班级轻型航母1艘 

博格级护航航母45艘 

康门斯门特滩级护航航母18艘。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50艘。 

以上共有重型的舰队航母24艘、轻型航母10艘、护航航母113艘,总计147艘。 

如果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起算,应再加上约克城级大型航母大黄蜂号、护航航母长滩级两艘、桑加蒙号护航航母。则以上共151艘。这是许多权威资料都引用的数据。 

如果我们把基本在二战时间建造而在日本投降后不久(1945年当年内)下水的航母也算上,应再加上大型航母埃塞克斯级两艘、轻型航母塞班级1艘、康门斯门特滩级护航航母1艘。 

综上所述,广义上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舰队航母27艘,轻型航母11艘、护航航母117艘,总计155艘! 

顺便再补充两句,以上航母不全是给美国海军用的,比如其中博格级的护航航母,后来大多数都给了英国海军用于大西洋反潜护航战。 

同期,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只建造和改装了大型航母大凤号、信浓号、中型航母云龙级3艘和护航航母大鹰号,共计6艘。 

美国之所以能在战时紧张的状态下生产出如此惊人的航母,除了超强的经济实力,其绝对优势的工业化组织能力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亨利约翰凯撒这个疯子。这位美国工业家在二战前还有纽约铺马路,从没造过一艘船。但二战爆发后,这个天才开始疯狂地建设造船厂,并按他研究的快速流水线造船法造船,其造船时间为其它船厂的三分之二,成本则只有四分之一。二战期间,凯撒旗下的船厂竟然一气建造了1490艘各类船只,除了著名的自由轮,还包括那50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母舰。估计日本人在战前计算美国军舰战时生产能力时,做梦都想不到能平空多出这么惊人的生产能力。因此,凯撒的贡献绝对不亚于任何海军上将,这种产业型人材,恰恰是只有美国有而其它国家没有的。(给个满意,谢谢!!!) -战列舰图片

凯撒的图片:

谁有俾斯麦战列舰的图片


74衣阿华级战列舰
From KeyinWiki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1938年5月,美国海军确定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后续的新型高速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依阿华级战列舰。该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最后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航速,设计航速高达33节。考虑到进行大西洋—太平洋之间的快速调动,受巴拿马运河船闸限制,采用限制船体最大宽度,拉长舰体以搭载更大功率动力装置的设计措施,但影响了适航性能。安装新型50倍口径406毫米主炮。加强舰体水下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水平装甲。
1938年5月17日到1940年7月19日,共有6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获得通过。1942年8月27日首舰“依阿华”号(BB61)下水。1942年12月7日“新泽西”号(BB62)下水。1943年12月7日“威斯康星”号(BB64)下水。1944年1月29号“密苏里”号(BB63)下水。1945年8月,“伊利诺伊”号(BB65)在建造到总工程量的22%时停工,该舰没有完工下水。1950年1月“肯塔基”号(BB66)下水,但随后停建。后将舰艏拆移,更换到因与驱逐舰“艾登”号相撞而舰艏损坏的“威斯康星”号上,20世纪60年代初,8座锅炉拆装到2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后,整舰被拆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衣阿华级战列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衣阿华级“密苏里”号战列舰服役后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地点而声名远扬。
“依阿华”号、“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1949年编入预备役。1951年9月重新入役,参加朝鲜战争。1958年3月再次编入预备役。1968年4月,“新泽西”号单独重返现役,进行现代化改装后参加越南战争。1969年再次退役。
1981年-1989年间,在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支持下,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后,再次重返现役。舰上安装了“战斧”巡航导弹、“鱼叉”舰舰导弹、“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以及无人飞机弹射器,更新电子设备。1990年“依阿华”号、“新泽西”号由于军费减少,1990年再次退役封存。1990年11月“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开赴波斯湾参加海湾战争。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退出现役。1992年3月31号“密苏里”号退出现役。
主要性能指标(设计时)
标准排水量: 44500吨
满载排水量: 55710吨
装甲总重: 18466吨
全长: 270.4米
水线长: 262.1米
最大宽度: 33米
最大吃水深: 11米
主机功率: 212000马力
最大航速: 33节
续航力: 15900海里/17节
主炮: 9门50倍口径406毫米(3座三联装)
副炮: 20门38倍口径127毫米(10座双联装)
舰载机: 4架;弹射器:2台uej
-战列舰图片

史上最大战列舰!号称“永不沉没”的大和号战列舰可以有多强

该战列舰的表现非常强,而且它的数据也非常突出。从图片上来看的话,大家会觉得战列舰的体积非常庞大,而且它的排水量也非常的突出。而且战舰上有很多的发射点,所以说大家会觉得该战舰的战斗能力也非常强大。

在作战的过程当中,大家会觉得战列舰的作用非常大。所以很多国家都会花费很多的费用去制造战舰,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让战舰的性能得到提升。对于大和号战舰来说,在制造的过程当中也花费了很久的时间。因为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新的战舰上,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花费了很多的费用。所以说大和号的战斗力也表现的非常强大,同时又能够满足射击的要求。战舰的体积以及重量都非常的突出,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让该战舰的性能得到了提升。-战列舰图片

大家会发现战舰上配载很多大炮,而且大炮的威力也很强大。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会发现大炮的规格也不一样,它可以满足不同的作战要求。所以说在作战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战舰的火力非常猛。在建造战舰的过程当中使用了很多的钢材,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该战舰的外形以及作用。所以看到了战舰之后,大部分人都会觉得非常感动。因为他们又感受了新的力量,在这个过程当中又让当地人民变得更有信心。他们觉得该战舰一定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同时又可以震慑其他人。-战列舰图片

但是该战舰并没有太多的实战机会,所以也让大家觉得有一些遗憾,因为大家并没有看到该战舰的华丽数据。因为大战舰在行驶的过程当中忽然之间遇到了袭击,而且舰艇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之后,也对该战舰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是当地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放弃对该战舰的维护和修理,所以说使用该战舰也打出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它的火力比较强大,所以在海上也能够打出很强的压制效果。-战列舰图片

二战中最先进的战列舰及其祥细资料


首先告诉楼主一点,网络资料毕竟是任何人都能编写的,一点也不可靠,像百度百科、维基百科、铁血网什么的都是人人皆可编写,而且不需要认证就能发表的东西。如果楼主想要最真实权威的资料,还是不要在网络上找,会被误导的。还是书籍和纸质资料更可信,因为毕竟是认证过的,最好是外文的,权威性更高。本人比较推荐瑞典哥德堡大学图书馆资料,最客观、最中立,但不是很全。现在世界上最权威的资料是《大英百科全书》,即使在ABC百科全书中的也是立于首位的。

战列舰就是炮战用的,所以炮战和火力支援能力才是硬指标,像什么防空反潜之类的都是软指标,交给驱逐舰也可以。
评价一艘战列舰,首先要看两层硬指标;
第一层:四项炮战指标。即水平防护、垂直防护、水平穿深、垂直穿深;如果两艘船二二分,那么以垂直数据优先于水平数据,因为正常的海战炮弹都是由上至下落下来的。
第二层:设计结构。包括防护布局、火力布局和船体结构。30年代以后的战列舰,防护性不仅要看装甲厚度,还要看其装甲和其他防护零件如何布置;火力包括主炮布局,但主要还是看副炮以及防空火力布局;船体也很重要,有一个科学的外形不仅影响齐射稳定性、转弯半径、适航性、抗沉性等与炮战息息相关的方面,对防护也有很大的影响。
以上两层为硬指标,其他的参数,比如防空能力、搜索能力、火控、防雷性、速度等等都只能算软指标,火控在现代可能算硬指标,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火控的决定性作用不强,只能算软指标。
只有在硬指标分不出胜负的时候才要看软指标。战列舰就是为了炮战而生的,任何把战列舰多功能化的决定都是愚蠢的,现实中就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①二战初期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提出了“利用高速的大型水面舰艇袭击英军零散部队和运输队”的思想,最后弄巧成拙;②一战之前英国设计的战列巡洋舰,在日德兰海战初期贝蒂被希佩尔打得晕头转向就足以证明这是个愚蠢的设计,后来号称英国最大的战列舰的胡德号更是成为了后人的笑柄。好在战巡只有英国和德国造了很多,其他国家都及时收手了。
《泰晤士海事通讯》曾评论过《世界上最恐怖的13座海上炮台》,就是按照以上标准评价的。13在西方是不吉利的数字,但现代有不少人故意用此数字来显示自己的恐怖。
13艘战列舰分别是:
NO.1大和
NO.2爱荷华
NO.3维托里奥·维内托
NO.4黎塞留
NO.5南达科他
NO.6俾斯麦
NO.7前卫
NO.8科罗拉多
NO.9纳尔逊
NO.10长门
NO.11北卡罗莱娜
NO.12乔治五世
NO.13胡德
下面进行说明,要涉及到的几个名词先解释下
新式战列舰:30年代后设计的战列舰
旧式战列舰:20年代或更早的战列舰
高等战列舰:即上述13舰,包括4艘旧式战列舰
次等战列舰:以胡德和巴伐利亚为界,性能强于胡德为高等,性能低于巴伐利亚为次等。次等大多为旧式战列舰,当然也有像敦刻尔克和沙恩霍斯特这样设计有严重问题的新式战列舰。

下面的资料是本人根据掌握数据对13艘战舰进行的简单评价,可能楼主不需要,但还是备注一下
1.大和
四项炮战指标,两项防护独占天下第一、94式主炮的威力也能与Mk7并列天下第一。防护上,水平和垂直都是天下第一,各部位装甲比BIG SEVEN还厚。
结构上,大和是实际造出来的战列舰中结构布局最合理的,没有之一。宽大的舰体和厚重的侧线为9门94式主炮提供了一个十分稳定的射击平台,同时也赋予了对得起其吨位的防护性,紧凑岛式建筑使其本来就变态的防护性更上一层。大和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象鼻船体的战列舰,使其在满载排水量超过7万吨的情况下速度仍能达到27.5节,过了新式战列舰的最低及格线,也超过了大多数旧式战列舰。
大和最大的缺点,是41年刚完工时左右两个战斗角度有限三联装152副炮炮塔浪费了很多排水量,这样的设计是受20年代以前的英德影响,只考虑增加火力,没考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不过大和受美国影响在45年完成了改造,去掉了这两座炮塔,将原有的6座双联装127炮塔增加到12座,既节省了排水量,又使防空火力增加一倍,更加有效地利用了空间,火力布局和美国战列舰一样合理,二战后期德国也曾计划把沙恩霍斯特改成此种美式布局方式,可惜该计划并未来得及实施。

2.爱荷华
能够取下第二名最大的原因是她那天下第一的Mk7主炮,水平和垂直穿深都和94式同等水平,在软指标方面还要优于94式,绝对无愧于天下第一。
在火力布局方面,【少座多连装】无论在作战效率方面还是在经济效率方面都比【多座少连装】合理,而且这样布局有利于减少舰长,增加舰宽,对转弯半径,设计稳定以及防护都有间接影响。美国人最先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美国的老式战舰一般都是四座三联装,而其他强国都是五或六座双连装。因此,前二后一的三联装主炮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加斯科因级建成并经受实战检验的话,那么她的独特主炮布局可能要强于三座三联装。30年后,大多数新式战列舰基本都是使用三座以下的三或四联装。其他方面,美国人的副炮、防空火力和空间布局一直都是无与伦比的。
下面说下缺点,一是防护与排水量的比例有些失衡,现实中排水量5万的战舰有三型:爱荷华、俾斯麦、前卫,由于美国人在空间利用方面比德国人有经验,所以爱荷华的大多数部位装甲都比俾斯麦厚,但其整体防护性却比俾斯麦强不了多少,主要是结构不够合理造成的。爱荷华出于对巴拿马运河的考虑,舰体太过细长,不仅影响水平防护,也影响适航性和转弯半径,而且岛式建筑前后不够紧凑,也防护有重大影响。另外有些军事小白说细长的舰体是爱荷华速度快的原因,我想提醒这些人,我不敢说一点影响没有,但是其影响绝对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大,而且牺牲防护换来速度这个思想在一战就被证明是错误的了,一向重视合理性的美国人不可能采用这种思路。
不过,说爱荷华结构不够合理只是代表她相对于少数布局合理的战列舰略逊一筹,但绝对不是差。其防护能力虽然对不起排水量但还是很优秀的,垂直防护基本能达到第三,水平防护也能进入世界前五。还有就是与大和一样的象鼻船体,在加上强大的动力系统,造就了爱荷华的天下第一速度,首舰爱荷华最高31节,二号舰新泽西甚至曾跑出过33节的高速。另外,爱荷华的软指标也是天下第一。

3 & 4.维托里奥·维内托and黎塞留
两个一起说,火力方面,二者的15寸炮都采用了大药室和强装药技术,威力超强,维内托的M1934采用了50倍径,水平穿深世界第4,垂直穿深世界第3,威力非常接近天下第一的Mk7;黎塞留的M1935为45倍径,威力比M1934稍弱,但也很强,而且更加稳定,水平世界第5,垂直世界第4。
防护方面,维内托垂直防护强一些,黎塞留水平强一些。虽然上面说过垂直优先于水平,但这里还是黎塞留占优,因为维内托的垂直防护在13舰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哦,而黎塞留的水平防护能位居前列,不过黎塞留的垂直防护确实有点危险,虽然不差,但在新式战列舰中显得太平庸。
布局方面,二者的布局都很合理,都只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缺点,维内托是岛式建筑不够紧凑,和爱荷华一样,对防护有重大影响,在欧洲新式战舰中,维内托水平防护不如黎塞留,垂直防护不如俾斯麦,岛式建筑对此有很大的影响。黎塞留虽然也只有一个突出问题,但却比维内托严重得多,就是主炮全部前置,这个思想是因为在某些著名海战中的T字型穿插战术影响造成的,其思路是正面对敌,既能减少迎弹面,又能火力全开,但是实际作战中,战舰会为了提高命中率而将船速减到最小,但绝对不会静止不动,而且大型海战中出了战列舰外,还有大量的小型灵活的舰只穿插其中,副炮无法以绝对优势火力压制这些目标,因此180度的主炮射界空白还是被认定为不合理的。法国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在原计划的黎塞留4号舰加斯科因就把一座炮塔移到后方。另外黎塞留的速度仅次于爱荷华,首舰黎塞留30节,二号舰让·巴尔32节。
总体来说,都是好船,维内托由于拥有媲美爱荷华的火力,所以排在黎塞留之前。

5.南达科他
最好的条约型战列舰,在规定的排水量内最合理地分配了火力防护和机动。Mk6主炮采用了超重的16寸口径AP,水平穿深世界第3,垂直穿深世界第5。水平防护大概和爱荷华一个水平,垂直防护稍弱但也基本能匹敌欧洲战列舰。
该舰最大优点是结构,南达科他是在北卡罗莱娜的基础上改变设计而成,舰体变得较短宽,岛式建筑也更加紧凑,虽然速度下降到了27.5节,但防护能力大幅度提升。论结构布局的话,可以说是仅次于大和的天下第二。

6 & 7.俾斯麦 and 前卫
这两个一起说。首先二者有共同的几个特点,防护超强、火力较弱、有很强的适航性,而且排水量也较相似。俾斯麦有极强的垂直防护能力,各部位平均装甲厚度与BIG SEVEN有得一拼。前卫的装甲厚度也很强,而且布局更加合理,整体防护能力甚至强过爱荷华。
火力是软肋,二者的火力在13舰中分别是倒数第4和第1,俾斯麦的SKC34主炮设计思路老套,既没有采取大药室和强装药,也没有使用重弹,而且德国人自工业革命以来炮口动能明显比美英法的同口径、同径倍火炮低一个档次,比如巴伐利亚的15寸炮口动能只和铁公爵的13.5寸一样,俾斯麦的SKC34还算进步很大了,至少比乔治五世的14寸要强,但还是远远比不过同口径的M1934和M1935,甚至连BIG SEVEN的老式16寸都比不上;前卫的火力比俾斯麦还差,当初皇家海军已经意识到战列舰不再是海战主力了,前卫被设计为以火力支援和沿岸炮击为主要任务的战列舰,因此根本没有为其新造主炮,8门主炮分别来自6艘不同的旧式战列舰,而且主炮布局也是老式的四座双联装形式,由于型号老旧,连乔治五世的14寸都不如。
结构方面,俾斯麦的船体不算优秀也算良好了,30年代后大船载小炮被定义为合理的思路,其他国家都寻求一个平衡点,而德国人走了末端的捷径,这就意味着在主炮数量和口径相似的情况下,德国的船比其他国家排水量更大,更具威慑力,而且上面说过,德国人的空间利用不如美国,因此干脆单纯地靠增加排水量获得防护,对于有着20年战列舰空白期的德国来说,这两个捷径都走得很聪明,俾斯麦无论是射击稳定性还是适航性在13舰中都是佼佼者。
不过也正因为有空白期,所以俾斯麦的设计结构也有很多的缺陷,第一,是在那个装甲盒盛行的年代还在使用穹甲设计,这就导致虽然俾斯麦拥有超强的全面防护,但是对重点部位的防护能力严重不足,了解历史的人应该清楚俾斯麦最后为什么直勾勾地冲进了英军包围圈;第二,俾斯麦的穹甲是将垂直防护和水平防护一体化了,要知道,火炮小角度抛射的动能要比大于大角度抛射强很多,因此这个防御一体化思路其实是个很片面的设计,完全不切合实际,结果导致俾斯麦垂直防护超强,水平防护却比不上大多数新式战列舰,而且这个思路还有一个弊端就是给原本就很弱的重点部位防护雪上加霜,装甲平均化倾向严重,该厚的地方却不够厚。另外就是为了赶上开战,一号舰的很多部位还是使用非硬化的匀质装甲。俾斯麦火力布局也有问题,主要体现在副炮,105和150在侧舷交替布置,无论对空还是对海面的密集度都受影响。
至于前卫在设计结构上则要好得多,尤其是适航性比俾斯麦还要好,能赶上南达科他的水平,基本没大问题。
捎带一提,二者的速度都处于世界前列,俾斯麦最高30.1节,提尔皮茨30.8节,前卫31节。
总体来说俾斯麦以其强大的全面防护和良好而稳定的舰体拿下第6名,至于前卫由于防护和火力都稍弱于前者而屈居第7。
另外还有三点需要吐槽:
一、现实中有不少军迷因为前卫的主炮老旧而认为其进不了前十,但这是一种偏见,就像SA80步枪一样,仅仅因为一个缺点比较突出使得很多优点都被忽略了。前卫的诸多优点上面说过了,尤其是现代化的结构和天下第一的适航性,因此不能仅仅因为装了烂炮就把整体都否定了。
二、SKC34主炮的径倍,纸面数据是52倍,但其实德国人和其他国家统计径倍的标准不一样,这52倍是包含药室在内的,而其他国家计算径倍通常不算药室,所以SKC34主炮的实际径倍应该是47到48倍之间。
三、我曾经在优酷和某个不学无术的军事小白争论过,按照他的可笑逻辑,俾斯麦因为侧舷装甲比爱荷华厚所以防护性能比爱荷华好,舰体结构和其他部位的装甲都被忽略了。我估计他可能以为海战中炮弹就像坦克炮弹一样直直地打过去……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那种弹道在20世纪海战中出现的几率不会多于1%。上面说的水平穿深就是10公里以内的小角度抛射,而垂直穿深是指10公里外的大角度抛射,无论哪一项,侧舷水线都不是主迎弹面,只能算整体防护的一部分。当然,侧舷中弹一般来说比较致命,所以有人特意把这里做的厚一点也不是什么错误,但是单单靠侧舷的厚度既不能决定一艘船的水平防护,也不能决定垂直防护。
如果我说了这么多还是有某些德棍认为俾斯麦侧舷厚所以防护比爱荷华好,那么我建议他去看看英国战列舰的侧舷多厚,他就可以跳江去了。
我不知道楼主是不是哈德派,如果是,那么请做个理智的德粉,不要做无脑德棍。如果不是,那么请你分清楚德粉和德棍,德粉和我们一样是真正的军迷,应该一起好好讨论。而德棍,我不承认他们是军迷,只是一群狂热分子,认为盟军赢了就是因为××××原因,德军赢了就是NB;认为盟军的暴行就都是真的,德军的就全是编造的;他们不喜欢看书和纸质资料,只会从网络获得一些毛皮知识或者YY出来知识;而且仅凭一两件武器为依据就认为德国什么都是天下第一,恨不得连纳粹的SI都想上去尝一口。
上面我说的那个德棍还算稍微懂点知识,还有更狂热的,认为俾斯麦防护比大和还强,依据是德国钢材质量。这点我可以给楼主解释下,首先二战中各个列强的钢材质量,只有42到43年的苏联和45年的日本比较差,除了这两个时期,各列强的钢材质量差距差距并不大,至少没大到可以决定防护性的地方。而且就算钢材质量真有差距,对防护性影响也是有限的,德国在44年由于长期处于被轰炸的状态下,钢材质量明显下降了,但从没有人觉得45年的豹式比43年的防护差,顶多是易裂纹、易老化、结构不稳定罢了。苏联入侵布达佩斯时,有辆JS3炮塔炸飞后掉到地上摔碎了,这说明苏联的钢材质量不是很好,但从来没人觉得JS3防护差,也就是说二战时期钢材质量能起到的作用仅仅限于这些微不足道的方面而已,换句话说,上面这位德棍先生纯粹是在YY,我估计他也就知道SKC34的口径了,连其型号和径倍都不知道。

刚刚一激动跑题了,为节省时间,下面说简单点。

8—10.BIG SEVEN
科罗拉多、纳尔逊、长门是旧式战列舰的顶点,装甲厚度强过了大多数新式战列舰,火力也很恐怖,但由于比较老旧,所以排得比较靠后。虽然30年代都经过了现代化改装,但基本构架还是很老套。
水平穿深:科罗拉多>纳尔逊>长门
垂直穿深:科罗拉多>长门>纳尔逊
水平防护:纳尔逊>科罗拉多>长门
垂直防护:科罗拉多>纳尔逊>长门
综合看的话,科罗拉多>纳尔逊>长门
结构方面,科罗拉多最合理,至于一项采用少座多连装的美国人为什么突然出现四座双联装,原因是科罗拉多并不是重新设计的,而是在田纳西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纳尔逊最严重的问题就是9门主炮全部前置,上面说过缺点不再重复,还有就是纳尔逊采用的是垂直舰首,一战时期英国和德国有不少旧式战列舰都垂直舰首,本人知识有限不知其意义,也许是因为这两国都比较刻板守旧的原因,但从两国新式战列舰都改成飞剪舰首来看,还是飞剪舰首综合能力更好。
长门的结构在三者中垫底,舰体细长,岛式建筑不够紧凑,装甲虽强过了大多数战列舰,但比不上前面二者,要知道对旧式战列舰来说装甲厚度是非常重要的,长门防护能力就20后的水平来说确实有点落伍,速度倒是达到了当时少见的26节,但为速度牺牲防护对战列舰来说是个愚蠢的思路,我在上面说过了。
我发现一个好玩的地方,美英日的三艘老式的高等战列舰恰好可以和德法意的三艘新式的高等战列舰一一对应:
维内托和科罗拉多对应:都是三舰中主炮最强的,结构也没太大问题。
黎塞留和纳尔逊对应:主要问题都是太过偏向于水平防护,岛式建筑都是三舰中最紧凑的,而且都有主炮前置的问题。
俾斯麦和长门对应:都是设计有偏向的,俾斯麦防强攻弱,长门攻强防弱,都是在结构设计上的问题诸多。

11 & 12.北卡罗莱娜 & 乔治五世
也是和上述最后一对一样设计有偏向问题,而且比俾斯麦和长门偏向得还严重,NC拥有和SD一样的Mk6主炮,速度也更快,但结构有重大问题,防护性能在新式战列舰中几乎垫底。
KGV则完全是因为被第二轮海军条约坑了,英国早早地开始了KGV的建造,严格按照第二轮条约限制造了KGV,建好才发现基本没人遵守条约了,而她成了新式的高等战列舰中排水量最少、主炮口径最小的。由于英国人设计战列舰经验最为丰富,因此虽然排水量小但装甲却不薄,而且结构也算比较合理,防护能力只比前卫稍弱一点。问题在于她的Mk7主炮(不是爱荷华的Mk7!),14寸显然是13舰中最小的,原本计划三座四联装炮塔还有火力密集度的优势,但为了控制排水量又将其中一座改成了双连装,该优势也下降了。
确切来说,SD、NC和KGV都是被两轮海军条约害了,如果没有海军条约,这三者会成为更好的战列舰。当然,海军条约还是好的,如果没有条约,列强们不知会干多少劳民伤财的事。

最后一位是胡德了,这本来是20年代造的一艘战列巡洋舰,41年改装成战列舰,实际上其改装尚未完成就被打沉了。
问题就是目标很大,装甲却很薄,典型的靶子。不过把胡德放进高等战舰中不是没道理的,胡德号一直到开战前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虽然装甲相对较薄,但是防护性还是强过了大多数旧式战列舰。火力比在13舰中垫底,但作为一门老炮,威力却接近乔治五世和俾斯麦上的新炮,在旧式战列舰中名列前茅,机动性即使是旧式的巡洋舰也没几个能比上的。
如果拿胡德和巴伐利亚比较,火力上胡德完胜,防护上巴伐利亚装甲厚度完胜,但防护布局稍弱于胡德。舰体结构上又是胡德稍稍占优,由此看来,胡德更强。以胡德和巴伐利亚为高等和次等战列舰的分界线也合理。
-战列舰图片

怎么从外观分辨驱逐舰 战列舰 巡洋舰 它们主要作用是什么 能不能发个图片呢

【战列舰】

战列舰在外观上装备有多联装大口径主炮,到了二战后期服役的战列舰很多都装备有三联装主炮。战列舰一般设计有能够防御自身主炮射击的装甲,在海战中充当主力,在航母出现以前是最强的矛和最厚的盾,而在陆战中也可以凭借射程优势支援陆军行动。目前战列舰已经退役。-战列舰图片

由于近代海战是由舰队排成一列用侧舷朝向敌人射击以发挥最大火力,而战列舰也是采用类似的战术,所以由此得名。庞大的身躯和三联装主炮是战列舰的最大特点。

例如下图衣阿华级战列舰:

【巡洋舰】

巡洋舰是吨位次于战列舰的主力战舰。其特点在于多功能于一身、适合远洋作战。在舰队中可以担任指挥舰,具有较为平衡的对舰、反潜、对空能力,可以为周围驱逐舰提供补给支援服务。

当今的军队中,由于驱逐舰功能逐渐广泛化,抢了巡洋舰的饭碗,所以已经很少再用“巡洋舰”这个称谓了。

例如下图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两联装主炮):

【驱逐舰】

小型炮舰。吨位较小,抗风浪和独立航行能力差,火力较前者相对较弱。在二战中主要是辅助舰队战术的实施,执行护航反潜任务,在海战中并不担任举足轻重的地位。驱逐舰和巡洋舰在外形上我觉得挺难区分的,尤其是还有轻巡洋舰这类单位。恐怕也就是块头比较小、火炮口径数量更少。-战列舰图片

二战时期驱逐舰的地位在当今逐渐被导弹护卫舰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