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我》字用隶书怎么写
隶书详解
简介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我字隶书怎么写
隶书又称“史书”、“佐书”、“八分”、“隶分”和“分书”等。其中,汉代有“书佐”一职,是专职书写的低级书吏,“佐书”之名由此而来;“八分”一名,即隶书的左波右磔,当时有一种说法:笔势收束无波称“隶”,笔势舒展名“八分”;“史书”则因所习用的人而命名。隶书的主要特征是“波挑”(或叫雁尾),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把波势法的书体称为“隶书”。-用
发展历史
过去一般相信隶书之由来为“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但近来指出“隶”字亦有“附属”的含意,可能意旨其为篆字之衍生。
隶书名词
古隶
今隶
秦隶
汉隶
佐书
八分
草隶
魏隶
要点注意
要取法汉碑和秦汉竹木简。所谓取法,就是认真刻苦地解读、体会,而不是浮光掠影。少看当代人的作品,看当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点和不足。
恰当把握主体的创作状态。“书写性”其实就是将书写过程和创作情绪纸面化。行笔重复,会形成惯性。由生到熟,要避熟趋生。
正确对待风格问题。风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论。风格面貌不强,不必耿耿于怀;已经形成风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回避。
“我”字怎么写好看
草书
艺术签名
连笔
草书简介: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艺术签名简介:艺术签名,又称“签名设计”,即对个人姓名的美化、艺术化。它不是今人的发明,古已有之,我们的前人称其为“花押”。类似于“花押”,另有“画押”、“签押”、“签字”、“署名”、“签名”、“署押”等多种称法,这些称法意思大同小异,它们都有表示认可、负责和示信于人的作用,于是就变得模糊起来,往往混用。今人也是如此,只不过将带“押”的字眼儿弃而不用,取“签名”、“签字”称法。现在我们只要提起“签名”,有时指的就是“艺术签名”。签名的签法、技巧数不胜数,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有千秋。-我字隶书怎么写
为何古文很少用“我”字书写,它的甲骨文长啥样
接触过古文的人可能会发现,在古文中很少会出现“我”这个自称。大多用“余”、“吾”来称呼自己,如《论语·学而》中的“吾日三省吾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主要是因为在古代,大约在先秦时期,也就是秦始皇未统一六国之前,“我”常被用于称呼一种兵器,从商朝遗留下来的甲骨文看,“我”字长得就像是一把带尖刺的大斧(长武器)。
我字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繁体隶书
而且,在商朝,类似斧钺这样的武器也比较常见。例如,商朝王后妇好就使用这种武器,妇好为王后时,常年外出征战,为商朝开疆扩土,征服周边20多个部落,作出了重大贡献……
商高宗武丁王后妇好塑像
后来,虽然那个兵器已经不再被使用了,但文人们还是将我字的这种含义保留了下来。
就像东汉著名的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指出的,“我,古杀字。”既然是“杀字”那就不太吉利了,用它作书写的文人自然也就少了。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我”这个字,我们会发现:“我”与“伐”、“战”、“戟”、“戣”这些商朝杀气腾腾的字长得十分相似。这就可以让我们大胆的猜测到,“我”在古代与它们可能是近亲关系,其含义与战争脱不了干系。-用
既然,“我”是指武器,那么“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呢?
猪八戒使用的武器九齿钉耙
我们可以参照《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武器——九齿钉耙(上宝沁金钯)的外形,“我”与它长得极为相似,不过比它少了六个刺齿,“我”只有三个刺齿。
这种兵器在战国时期,因为攻击性极强,可以轻易穿破敌人的布甲胃,所以应用极广。等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为加固了盔甲的强度,发明了更强力的武器,所以“我”这种兵器也就慢慢的不被使用了。
古代先秦兵器
到现在,中国已知的藏有“我”这种兵器的博物院,就只有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和陕西的扶风博物院寥寥几家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我”又作为自称使用了呢?
拆开“我”这个字,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左边是“手”字,右边是“戈”字,连在一起就是指“以手持戈”的意思。
我字拆开为手和戈两个字
喜欢了解历史的人会发现,在古代,那些不干正紧事的王室贵族们每天只做两件事情:一个是祭祀,另一个就是打仗了。就因为经常打仗,他们还给自己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手持战戈的人,即“我”。
戈
其次,在“我”刚作为自称后不久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单用作一个人的称呼,而是“我们”的意思。如《赤壁之战》中的“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后来因为古代实在是太经常打仗了,士兵们也都是“手持战戈的人”,所以那些士兵念顺口后,又把“我”字从战场带回了家乡,慢慢传播开,就演变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自称了。
新文化运动以后,因为开始提倡使用白话文,反对封建迷信思想,以前那些五花八门的自称都被摒弃了,反倒是带有不吉利色彩的“我”字,被那些文学家、作家们选择作为自称使用,所以才有了现在“我”的广泛书面使用。
我、你、他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隶书、草书和行书怎么写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6
我、你、他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隶书、草书和行书怎么写
古代的我字怎么写
一、“我”字的写法
我,甲骨文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是戌的变形,即超级的戉(钺),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有的甲骨文简化齿形。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略有所变形,甲骨文字形中的利齿状被写成了类似的“禾”。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当“我”演变成代词后,后人再加“口”另造“哦”,表示手持战具呐喊示威。
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我字隶书怎么写
二、造字本义
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大戉,呐喊示威。
文言版《说文解字》:我,施身自谓也。或说我,顷顿也。从戈。
白话版《说文解字》:我,当事人对自己的称谓。有的说,“我”是顷顿。字形采用“戈”会义。
扩展资料
“我”的组词
一、我们
人称代词。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
二、忘我
为了国家、集体的利益而忘掉自己。形容公而忘私:~地劳动。
三、恕我直言
请原谅我有话直说。
四、自我认知
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
五、投我以桃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小篆的我怎么读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草书我字是如何演化而来,大家如何理解这个字?”我直接告诉大家答案,“我”字草书的写法,是从章草的结构中演化而来,而笔法完全今草化了。章草又是从隶书演化而来,所以“我”字直接演化于章草的结构。-用
一个小小的“我”字草书的写法,却隐藏着大大的一场书法演变的记录,这就是王羲之在继承草书的时候,他是从章草和今草两个方面进行继承的,而且把章草化为今草,也是他改革书法的一个步骤,“我”这个字,就承载了王羲之在书法改革当中做出了杰出贡献活的记录。-我字隶书怎么写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草书《奉酬约之见招》中的“我”字的写法
三国时代东吴书法家皇象的章草《文武帖》
长沙走马楼出土三国东吴时代的草书木牍
王羲之“我”字的草书写法,是来自于章草的继承
明代文征明“我”字的例子,两种写法
图片上王羲之写的“我”字,下为智永写的,“我”字。从笔法上来说,都已经今草化
《石鼓文》中“我”字的写法
西汉马王堆帛书中“我”字的写法
东汉隶书中的“我”字写法
例如下面这个字是元代书法家鲜于枢草书《奉酬约之见招》中的“我”字的写法,这个字的写法就是典型的章草结构,笔法又完全都是今草的笔法。
汉字的书法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草书也是相对而言的。例如,隶书相对而言就是篆书的草书,在隶书之中又产生了章草,章草又是隶书的草书。在产生章草的时候也产生了楷书、行书和今草。例如三国时代东吴的书法家皇象,他的草书就叫章草。下面这个《文武帖》就是皇象的书法,章草的书法就是这样。-用
但是汉字的草书虽然在南方有皇象这样的章草,同时在北方还有张芝的草书,张芝的草书又叫一笔书,他的草书非常的流畅,是另一种书法,这种书法发展到后来被王羲之改造之后,就成为草书中的主流书法叫今草。
实际上,就是在皇象时代,草书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光是只有皇象的章草这一种写法,例如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东吴时代的木牍就有草书,却不是章草,更接近于今草。
“
所以在草书系统里它有两个体系,一个是章草,一个是今草,这两种草书是并存的,而且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草书继承,例如在隋代还出现了《出师表》这样的一个章草书法作品。而事实上,在隋代章草这样的书法已经比较少见了。-我字隶书怎么写
但是章草并没有成为草书中的主流,而草书系统里又遗留了一些章草的痕迹,例如我们最早看到的王羲之写的“我”字,就是完整的继承了章草体系里边草书结构的写法,然后“我”字的这种写法,又传给了智永,智永在他的《真草千字文》中,也是跟王羲之的“我”字草书写法是一个体系,一个样式。-用
再后来这个字,在唐代在宋代,在元代一直这样流传下来了,例如在怀素、黄庭坚、赵孟頫、鲜于枢、明代文征明的草书里,“我”字都是依据王羲之章草的写法来写的。
为什么“我”字的写法继承了章草,而其它的字不是章草的写法呢?这是因为,继承有一个规律,就是它是按照系统来继承的。
唐代以后的书法体系。万宗归法于楷书、行书、草书三大体系,这个体系全部继承了以二王为主的这样一个帖学的系统,二王之外的书法,就继承的比较少。
如果在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当中有这样的写法,那么后代就愿意去不断的继承下去。所以“我”这个章草的结构今草笔法的写法,就一直被保持下来,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也是这样写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王羲之的草书里,他对章草是进行了改造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继承章草这样的一个系统,他还继承了更多的张芝的草书这样一个系统。所以在王羲之的草书里边,章草书法的比例是占的比较小的。同时又是把一些章草的结构保持了下来,但是呢,对这些结构进行了今草笔法的改造。经过这样一种改造,我们今天好像也看不出来“我”这个草书的写法到底是章草还是今草了。-我字隶书怎么写
那么是用什么道理说明“我”这一个字是继承了章草呢?我们简单来回顾一下书法发展的历史,我们首先看篆书系统是怎么写的。
下面的篆书是出自石鼓文,石鼓文是介于大篆和小篆之间的一个写法。我们从石鼓文“我”字的写法看,其结构更接近于我们今天的我字这样一个写法。
但是我们知道,篆书还经历了隶书对篆书的“草化”改革,也就是对篆书的草书的写法,产生了隶书。在隶书对篆书的草书写法的改造过程当中,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下面我们再看看隶书里边是怎么写“我”这个字的。
我们首先看西汉时代的隶书书法。下面的图片,是出自于长沙马王堆西汉时期帛书里面的墨迹整理出来的几个“我”字的写法,这些“我”字都有篆书的痕迹,但是字的结构比较接近现在的“我”。
我们再看看东汉时代的书法,下面这个书法出自《张迁碑》和《衡方碑》都是隶书成熟时代的书法作品,我们从这两个字来看,也是比较接近于我们现代“我”字的这个写法的,而不是像章草那样的结构的写法。
我们知道,草书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的汉章帝时代。据说,章草就是因为汉章帝善于写这种字而得名的,当然这是一种说法,不一定准确。
那么,章草是对隶书的草书的一种写法,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这种写法比隶书要快要简约,所以这种写法就逐渐的流传了下来。章草这种写法在钟繇和王羲之时代,还都是比较流行的,但是在王羲之之后,这种书法由于受到了二王对草书的改造以及二王和张芝的巨大影响,就逐渐的衰落下来了。-用
“我”的草书写法跟现在我字的这种结构不一样,就是因为它是来自于章草书法的遗迹。
(本文211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