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体育

以大单元视角创建绿色体育课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体育运动是绿色的生活方式表现在哪些方面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05 01:42:24 浏览8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以大单元视角创建绿色体育课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摘要
(二)符合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将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学科核心素养自然就成为体育教育教学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学、练、赛”是一个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完整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输入”“加工”和“输出”3个方面的具体实施,让学生在学会、会学和会用的一个逐步递进和深入的过程中具备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能够综合地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包括跨学科理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符合学科的性质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体育学科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身体活动的方式来获得肌肉本体感觉的运动认知性学科。所以,无论是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还是对巴甫洛夫高级神经学说关于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和自动化过程),都需要通过教学中的“学、练、赛”予以实现和具体落实。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6-07


以大单元视角创建绿色体育课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亲~这道题由小诚老师来回答,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


亲,您好,开展社会实践及社会服务活动。学校积极组织校内外社会实践及社会服务活动,校内安排各类学生活动,如植树节爱绿护绿、清明节扫墓祭祀、劳动节环保;校外组织学生赴儿童福利院、老年大学、敬老院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策划组织《说出你的心声》《逛校园》《中秋做月饼》等活动,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坚持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和艺术科技节,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人人参与的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特长得到彰显,个性得以张扬。打造家校共育新平台。一是聚焦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和家庭教育行为改进,以专家引领、家校携手、交流分享为依托,构建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家长课程体系;二是组建家长理事会,制定《学校家长理事会章程》,形成学校育人管理新机制,发挥家长理事会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教学的协力作用;三是搭建家长进校园听评课、护学岗、陪餐、监考、评教评学等教育活动模型,激活家校共育的新能量,促进家校共育新常态;四是举办评选“最美父母”“我心中的优秀父母”等活动,通过榜样引领,让更多的家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资源,以学校主人翁的情怀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绿色体育


体育教学如何多元发展


何为多元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将学、练、赛有机的结合?


好的


作为一名普通体育教研员,笔者认真观看了来自河北、广东和广西3位优秀体育教师带来的精彩小学足球展示课。3位教师较好地呈现了当前小学学段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学、练、赛”,做到了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那么“学、练、赛”到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与价值?体育教师又该如何利用“学、练、赛”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在此,笔者从以下3个方面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点儿感悟。
-绿色体育


一、“学”“练”“赛”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练、赛”作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者应是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不能孤立存在,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在实际操作中三者可以是可随时切换的关系,既可以学中练、学中赛,也可以练中学、赛中学。“学、练、赛”对体育技能及技战术等的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绿色体育


那么,“学、练、赛”作为一个较为开放的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所承载的使命和发挥作用的依据从何而来?笔者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


(一)符合教学整体论的原则


整体论者强调的整体性是由部分组合而成,但此整体性有其独立的地位,不能还原成部分的总和。因此,整体论重视3种特性:一是整体虽由部分所组成,但部分却是在有秩序、相互关联的情形下构成整体;二是整体一经形成后,整体即多过部分的总和;三是整体优于且先于部分的性质,即因整体性才使部分得以具有意义。
-绿色体育


“学、练、赛”作为一个和谐的统一整体,在新时代的体育教育教学中不可分割而独立存在,为此,我们应强调三者在内容上的一致性,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运行。“学”是“赛”的基础,“赛”是“学”的延伸,而“练”则是两者之间有力的桥梁和整个教学过程良性运转的保证。所以,只有把教学需要回归到整体论上,按照教学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去理解“学、练、赛”的管理与实施,才能更好地贴近教学的本质与真实。
-绿色体育


(二)符合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将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学科核心素养自然就成为体育教育教学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学、练、赛”是一个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完整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输入”“加工”和“输出”3个方面的具体实施,让学生在学会、会学和会用的一个逐步递进和深入的过程中具备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能够综合地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包括跨学科理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绿色体育


(三)符合学科的性质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体育学科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身体活动的方式来获得肌肉本体感觉的运动认知性学科。所以,无论是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还是对巴甫洛夫高级神经学说关于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和自动化过程),都需要通过教学中的“学、练、赛”予以实现和具体落实。
-绿色体育


希望可以帮到您,愿您生活愉快


小诚老师补充5点:


体育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知识、技能前后之间的联系。新知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建构,离不开以往知识作为基础和铺垫,需要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主动地学习,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完成学生对新知识的加工。


2.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实践证明,单方面的刺激很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体育教师需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去刺激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官,让学生观看、倾听、触碰、表现、想象、体验、探究和感觉信息,快速地在他们大脑中形成动作技能的表象。
-绿色体育


3.合理运用语言。丰富而又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语言在提高学生的认知上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既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又能让学生的大脑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兴奋水平以接受刺激;在一些技术动作的讲授上,体育教师可以用精练的语言(如把技术动作要领编成歌谣、顺口溜或者提炼出几个简单易记的字词)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
-绿色体育


4.简化知识、技能的表征。知识讲授中,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挂图或者多媒体等,将技术动作要领及运动的轨迹更为直观明了地表现出来,突出重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


5.控制知识容量,形成知识组块。过多的学习内容不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于理解学习的内容。为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控制教学的知识容量,并且尽可能地把一些零散的学习内容形成有所关联的知识组块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后面的练习提供理论保证。如,把一些技术动作相关的文化、技术特点、规则要求等尽可能放在一个组块里对学生进行整体讲授。
-绿色体育

体育运动是绿色的生活方式表现在哪些方面


1.自觉的文化意识。在于把体育纳入整个社会文化系统来考察的文化自觉的整合能力。体育与文化的关系并非1+1的简单拼接,而是血融于水的关系,正如奥林匹克运动,它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体育竞技运动,而是富含了人文精神、历史文化、科技信息的人类物质和精神的创造活动,奥林匹克之所以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体育运动,让万人为之迷恋,是人类文化选择文化重构的历史必然。
2.开放的学术视野。现代科学的发展,呈出学科之间交叉和渗透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各分支学科与其它分支学科在交叉和渗透中形成新兴学科,随着这种渗透的深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拓展,学科的发展亦呈现出新的活力,作为体育文化人必然有建立在开放视野上的学术整合和理论建构能力。 3.厚重的知识积累。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它自己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作为一个体育文化人,他既有这个领域里丰厚的实践和知识积累,同时又能上升到理论的角度去认识和提高它们,并在对这一学科的探索和梳理中把握体育科学的规律,用以指导实践,培养人才。
4.在动与静、刚与柔的结合中体现力量美、人格美。所谓动如脱兔、静似处子、刚柔相济都是我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体育唤醒了人的美学自知,把握了将人的生物状态的自然美转化为社会美的契机,体育文化人经过长期的文化熏习和体育训练具备了美的示范能力。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立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蕴含和表达了人类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命需求,体育文化人的使命也正在此
-绿色体育

绿色体育是什么意思


绿色体育的内涵是:为体育的无公害、纯洁、 公正、科学、进步和发展,达到体育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为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和平而设想、创 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绿色体育的内容是:以体育全面协调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 三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
-绿色体育

2020北京冬奥会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作用

北京冬奥组委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各方面紧密合作,扎实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北京冬奥会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前沿科技、促进文体旅融合、建设健康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具有独特作用,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独特的影响力。

北京冬奥会秉承发展新理念,积极探索文化、体育、科技相互融合、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创新业态;服务发展新格局,充分整合旗下“鸟巢”、“水立方”、“冰丝带”等奥运场馆资源和北奥集团等文体行业资源,着力构建符合首都城市定位、服务“四个中心”建设。-绿色体育

扩展资料

北京冬奥会是全球瞩目的盛会,应该作为弘扬绿色体育精神、弘扬生态文明、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平台。

专家许勤华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在现有基础上把北京冬奥会打造成碳中和的典范。

二是将北京冬奥会打造成践行生态文明的典范。

三是北京冬奥会体现的绿色体育精神将引领一场国内外绿色体育的浪潮,有必要抓紧跟踪北京冬奥会绿色体育精神的研究总结,形成很多可复制、可利用、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国内外体育盛会提供重要经验和行动指南。

绿色奥运理念指什么


绿色奥运
一、广义与狭义的绿色奥运:
绿色奥达的含义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可以指通常意义上的人们所认为的生态绿色,也可以指更深层次上的更厂一泛的“绿色”。这样,就有了狭义和广义的绿色奥运之分。
狭义绿色奥运:狭义的绿色奥运是指在申办、组织、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以及在受奥运会应直接影响的举办奥运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能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绿色,环境绿色等。
广义绿色奥运:广义的绿色奥运是指与奥运会相关的物质和意识上的绿色,这里的“绿色”,不仅是指狭义绿色奥运中的“绿色”,而且还指其它方面的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思想和做法。内容很广泛,包括物质绿色和意识绿色两大方面。
二、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者之间的关系:
狭义上讲,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绿色奥运体现了对自然的一种尊重,人文奥运则体现了奥运的人性化,科技奥运则是现代化的体现。
广义上讲,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者之间是相互交叉的,虽然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绿色奥运中体现着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思想,人文奥运需要绿色奥运做基础、科技奥运做支持,科技奥运帮助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实现。因此,我们讨论绿色奥运时,不可避免地涉及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的范畴。
物质绿色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 狭义绿色:上面所述的狭义绿色就是物质绿色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奥林匹克宪章上有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所以说狭义的绿色是奥运会申办城所必须做到的,这使他成为奥运会主办的的基本条件之一。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北京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很多治理都治标不治本,如小清河的改造。环境的改善并非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所有的北京市民的事情,治而不保是不会有长期的效果的。
2、 场馆与交通:场馆和交通的建设应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经济化,同时要充分
考虑到奥运会上后的再利用,避免造成对举办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面作用;历届奥运会都很重视场馆和交通的建设,总有一些独具匠心的设计。如 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人利亚国家田径场所在的,曾是屠宰场的肉牛蓄留地。顶篷是专门为澳人利亚气候环境设计的,使参加白天比赛项目的运动员和观众,能有充足的光线。这里还有它独特的环境保护特色:运动场的设计考虑了自然通风,没有使用任何机械通风装直。 特别设计的反光板,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日光。使人工灯光需求降低。所有的雨水由顶篷汇集到四个大水箱,供场地浇水用,回收的水被用于洗手间冲洗,运动场各处都提供各种节水装置。运动场在设计上尽量减少了PVC的使用,所有建筑材料都经过了使用寿命周期检测。
有益环保的天然气发电机,被用作主要电力供应的备用装置。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些为伤残人士等特殊人士设计的专们设施。这些都体现了场馆建设的绿色。
3、经费:举办奥运会的经费也要做到绿色,不能没有依据的加大对奥运会的投资,这样会使奥运会可能会造成很人的负面影响。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都因为投资过大无法收回而对该城市的经济和居民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4、管理:绿色奥运要求它的管理也是绿色的。管理机构。人员组成都应严格控制,以更少的资源办好奥运会。奥运会会给举办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参与的人很多,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协调人、财。物,都是奥运会组织者需要考虑到的。
5、比赛项目:奥运会比赛项日逐届增多,已到300项。很多人对奥运会项目的过分增多与奥运会规模的过分增大都抱以怀疑的态度,认为这样无限制地扩大会使奥运会的政治性增强。观赏性减弱,有悖于顾拜旦先生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这样的趋势可能会毁了奥林匹克运动。而且,由于奥运会对单项金牌数的控制,许多新的进入奥运会比赛的项日,都不得不改变了它原始的模样,换一种形式进行比赛,这样并不一定有利于该项日本身的发展,可能会导致该项目多样化的消失。
6、运动营养补剂:运动是需要营养补剂的,运动训练是需要有效的恢复和提高的方法的,但不能超出国际奥委会药品管理委员会所规定违禁药物和违禁方法的界限,这就是运动营养补剂方面的绿色。当然,物质绿色绝不止这些方面,只有充分调动了各种物质的作用,来使奥运会更加符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要求,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物质绿色。
三、意识绿色
意识绿色包括以下二个方面主要内容:
1、奥运会参与者的意识绿色:奥运会的参与者,包括奥运会的组织者、裁判员、运动员、随队人员等,都应具有良好的绿色意识。组织者的意识绿色体现在他对奥运会和宏观调控和微观改造上;裁判员的意识绿色体现在他对比赛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的把握上;运动员的意识绿色体现在他对公平党争的理解和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上;随队人员的意识绿色体现在它对本国奥运选手在奥运会上的发挥和对奥运会举办国的支持和鼓励上。
2、奥运会举办地城市居民的意识绿色: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口素,离奥运会最近的人是影响奥运会举行的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此,奥运会举办地城市居民的意识绿色也极为重要。这种意识的绿色体现在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上,体现在他们对奥运的理解上,体现在他们的文明水平上,体现在他们对国际化的一种认可上,体现在他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上。
3、对奥运会理解的意识绿色:现代奥运会于古代奥运会存在的前提不一样,古代奥运会是以宗教信仰为前提的,是宗教信仰才有了神圣休战,才有了古代奥运会几千年的存在,也上口为宗教信仰的崩溃,占代奥运会才衰落以至后来的被禁,卜;现代奥运会的发起并不是靠宗教信仰,但它也并不是没有任何其他的信仰的。顾拜旦先生一直推崇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认为青年应该在公平竞争的比赛中获得教育。他也十分看重奥林匹克的业余性,.早期的奥林匹克宪章里也明确地规定了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虽然如今的业余性规则已被打破,但是现代奥运会之所以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为世界人民提供了一 种和平的公平的竞争场所,起作用的依然是这片净土的教育价值。因此,对奥运理解的意识绿色最主要的就是排除宗教信仰的对具有科学精神的教育功能健康信仰,这就要求排除兴奋剂的影响,排除贿选丑闻的影响,排除经济对奥运会这片净土侵略的影响等等。
四、 结论:
绿色奥运与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绿色奥运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广义的绿色奥运包括物质绿色和意识绿色两个方面,狭义绿色奥运属于广义绿色奥运中物质绿色层面;物质绿色和意识绿色的考虑应当是全方位的。
1998年底,北京开始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向污染宣战”行动。仅过两年,市区大气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下降了41%,可吸入颗粒物下降幅度为10年来最低,实现了国务院批复的预期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北京市投入了340亿元资金,数十家工业企业迁出中心城区,数十家污染排放未达标的企业依法停产,数百亿元投资的污染项目被砍掉,100平方公里城市隔离地区10年绿化任务仅用3年完成……
市民广泛参与,是“绿色奥运”旗帜下北京环境治理中一道景观。去年8月,一项名为“绿色奥运行动计划”正式启动,签署这项计划的是北京市政府和20家民间组织。如今,北京居民的门外时常传来稚气的声音:“阿姨,您家有废电池吗?”这是83万中小学生开展的“绿色天使”活动;使用再生纸名片已经成为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及市属的党政部门的环保风景;建设“绿色社区”活动让市民自觉抵制“白色污染”、自觉实行垃圾分类;越来越多的人到郊区义务种植、领养各种纪念林。未来5年,北京环保要实现城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100%,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6%。“绿色奥运”使北京的绿意越来越浓。
-绿色体育

绿色在体育代表什么用词语


奥林匹克标志是由《奥林匹克宪章》确定的,也被称乘为奥运五环标志。起初国际奥委会采用蓝、黄、黑、绿、红色作为五环的颜色,是因为它能代表当时国际奥委会成员国国旗的颜色。自1920年第七届安特卫普奥运会起,五环的蓝、黄、黑、绿和红色开始成为五大洲的象征,分别代表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美洲,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一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
所有国家—一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大家庭“主题。它不仅代表着五大洲全世界运动员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团结和友谊,而且强调所有运动员应以公正、坦诚的运动精神在比赛场上相见。
-绿色体育

绿色奥运或科技奥运小论文


奥林匹克与绿色奥运发展论述
奥林匹克与绿色奥运发展论述
——兼论北京“绿色奥运”建设
顾世华 李希昆
(昆明理工大学 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奥林匹克运动凭借奥运会这个平台,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的环保事业做着自己的贡献。北京“绿色奥运”建设不单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环保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对北京的城市环境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绿色奥运”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对在公众参与层面上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构想,以此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奥林匹克 绿色奥运 建议 环境管理模式 构想
里约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用了一整篇共11章的篇幅专门讨论包括公众参与问题在内的环境民主问题,认为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团体的真正介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从以上两个议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社会,都对社会团体和组织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国际奥委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体育组织,在成功引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向前发展的同时,凭借着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利用奥运会这个广阔的平台,积极地为全世界的环境保护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让全世界人民眼前一亮,“绿色奥运”理念为人所知,世人感叹“绿色奥运”所带来的环境保护成果。中国北京成功申办08年夏季奥运会,为此北京奥申委及后来的北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郑重承诺将举办一届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理念的奥运会。但由于北京还是一个发展中城市,还处于粗放型经济模式,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加上我国环境法制尚不健全,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还很薄弱,“绿色奥运”对于北京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奥林匹克与绿色奥运的发展
众所周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以体育竞赛为核心的大型的体育文化活动,在国际奥委会的组织、推广下已经走完了百年历程,在始终奉行着“和平、友好、团结”的宗旨,倡导“世界大家庭、体育无国界”理念的同时,通过举办奥运会及其它方式的体育活动,向世界宣扬自己的思想,积极参加国际社会的活动。当环境问题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的时候,奥林匹克运动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男爵发起创办于1894年,这一时期正是工业革命以后,虽说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人类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各国相继出现了严重的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也制定一系列单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但各国并没有形成像现在的整体环境观念、环境科学和全球性的环境资源危机,各种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的活动也缺乏紧密联系和组织协调,而顾拜旦男爵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也只是想以此促进人们友好共处和世界和平, 环保意识是在六十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开始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的时候。
2、进入七、八十年代,在环境法中称为“斯德哥尔摩时期”,此时,奥林匹克运动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了体育运动开展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1974年,国际奥委会就提出了环保方面的要求,但未形成完整的环保政策,奥运城市环保工作的开展便视其对环保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因为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基本上就没离开过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除去1968年的墨西哥城和2008年的北京),这些国家有意识也有能力在环保方面做些工作,虽说力度有限,但在当时已经难能可贵,他们在为后来的承办者作出表率的同时,也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例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提出了“健康环境中的健康比赛”的口号,要求各国奥委会在各自国家的奥林匹克公园种植灌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每个参加者都得到了一株加拿大的枫树苗,带回自己国家种植。1980年普来西德湖冬奥会组委会用临时建筑来减少对环境的改变,对永久性的设置则以长期使用的观点设计。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了减轻环境污染对比赛的影响,市政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将马拉松比赛安排在清晨污染较轻的时候;使用一些电动汽车作为比赛服务用车;为防止运动员缺氧,载着制氧设备的车边开边往路上吹;等等。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防止大气污染,减少染煤使用量;为改善水质,对汉江进行了长达8年的治理。
3、九十年代,被称为“可持续发展时期”,是区域性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资源问题大爆发的阶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布伦特兰报告》,即《我们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五个体现可持续发展新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文件。这次大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同样十分巨大,会议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首次提出了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张。1994年在巴黎召开的百年奥运大会上,会议讨论的主题之一就是体育与环境,为此国际奥委会成立了体育与环境委员会。会议结束后,国际奥委会于1996年对《奥林匹克宪章》进行了修订,在第二则(国际奥委会作用)中加入了以下声明:“国际奥委会确保奥运会是在善待环境的情况下举办,并且鼓励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关注环境;国际奥委会将在各项赛事和活动中体现这种关注,并且教育奥林匹克领域的每个人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从此,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标之一,同时也为奥运环保工作法制化奠定了基础。在奥运环保条款写进《奥林匹克宪章》之后,1999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指导下,国际奥委会制定并通过了《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它对全球体育界积极参加与捍卫和保护环境的行动作出了重要规划,让不同层次的体育团体在从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时以资参考。国际奥委会还在通过此议程的里约会议上发表了意义深远的“里约宣言”,要求把实施《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奥林匹克运动各成员之间紧密合作的基础。从此,“环境”继“体育”和“文化”之后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三大支柱之一,这也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完成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在这一时期举办的无论是夏奥会还是冬奥会,都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尤以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最为突出。1994年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办的冬奥会被称赞为奥运会历史上“最环保的一届盛会”,时任组委会环境负责官员奥斯蒙德·尤兰说:“我们努力想使本届冬奥会取得第三种成功:奥林匹克宪章里早就体育和文化,而现在我们想把环境加进去”。 可见,在99年国际奥委会把环境确立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之一以前,挪威人已经走在了前面。
4、21世纪可以被称作“绿色世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倡导以“绿色”为出发点,并以“绿色”为归宿。2000年悉尼奥运会首次提出“绿色奥运”理念,澳大利亚有关方面针对奥运会的筹办者和签约商,在整个奥运建设期间共出台了大约100个环境保护和土地维护方面的法令,为“绿色奥运”的实施提供了法制保障,他们的环保工作受到国际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本次奥运会也被称为奥运史上第一届绿色奥运会。04年雅典奥运会虽说有些地方不尽人意,但在交通和绿化方面所做工作得到了肯定。距离08奥运还有两年的时间,全世界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北京。
二、北京“绿色奥运”建设
北京奥申委、北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承诺将举办一届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理念的奥运会,所谓“绿色奥运”就是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办奥运会;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广泛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看北京“绿色奥运”建设。
1、北京奥组委选择在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面启动了“绿色奥运”行动。首先针对自身行为制定了《北京奥组委“绿色办公”指南》,从绿色管理、绿色行为、绿色行动三个方面对北京奥组委的办公、日常活动等作出了环保要求,包括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办公器材选用、报纸回收、无纸化办公、员工的环保行为等。为了加强和规范奥运工程的施工管理,先后制定了《奥运工程环保指南》、《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奥运改、扩建工程环保指南》及《奥运临建工程环保指南》,并以附则的形式加在了与承包商签订的承包合同当中。同样在与签约饭店的合同当中加入了《北京奥运会饭店服务环保指南》,提出了在综合管理、节约资源、防治污染、室内污染、室内及餐饮服务以及认定验收等环保方面的基本要求。北京奥申委根据国家标准化组织推行的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确立2008年奥运会环境管理体系,该体系于2005年9月29日正式通过了ISO14001管理体系认证,它涵盖了北京奥组委绿色办公、赛事路线规划、场馆规划、合作伙伴选择、签约饭店选择、宣传报道及环境管理等七个方面的环境管理工作。
2、北京市政府为配合北京奥组委工作早就开始环境整治行动。自1998年以来,北京市开展大规模的环境污染防治行为,实施了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使用清洁汽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与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与对策》(1998—2002)的制定和实施,为后来的环保工作做了最后的铺垫,该计划包括引进天然气代替燃煤、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控制扬尘污染等打气污染防治对策,加强饮用水监管、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等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及控制工业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对策。出台了包括“北京市废气排放标准(试行)”、“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汽油车稳态加载污染物排放标准”、“车用汽油机排放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8项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性标准。申奥成功后,北京市公布了《奥运行动计划》,其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计划》为实现“绿色奥运”承诺制定了一系列污染防治措施。2004年,北京市开始对新上牌照的重型汽油车和摩托车实行第二阶段排放标准,制定并实施了地方车用燃油油质标准,修订了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加大对工地扬尘污染、运输车辆遗洒、露天焚烧废弃物等违法行为的检查,对冶金、建材、电力行业等重点排污大户开展专项检查,颁布实施了《建材、冶金行业及其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制定了《2008年奥运绿色汽车计划》,目的是所有汽车达到欧III排放标准出租车达到最高排放指标,公交大客90%要用排放指标更低的CNG清洁燃料,在奥运场馆使用零排放电动车。为改善北京市的声环境,有效防治噪声污染,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发布并实施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维护施工秩序减少施工噪声扰民的通知》、《关于我市两侧新建建筑采用隔声窗的通知》、《关于防止机动车防盗报警器噪声扰民的通知》等规定。等等。
3、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政府还积极与环保人士、环保组织保持联系。申奥期间,北京奥申委邀请20多个民间环保组织同北京市政府一起制定了《奥运行动计划》。申奥成功后,奥组委继续聘任著名环保人士为环境顾问,参与奥组委规范性文件和工作计划的编制,为筹办绿色奥运出谋划策。同时,奥组委与在京的民间环保组织开展工作,交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经验;组织开展网络答题活动,为广大关注“绿色奥运”的公众提供一次参与绿色奥运了解绿色奥运的机会;奥组委还积极参与支持学生环保社团活动和环保组织的宣传教育活动。此外,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政府大力推广应用高科技产品和绿色产品。
三、“绿色奥运”的法律的保障
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奥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奥组委细致的组织工作、政府的大力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及法律的保障,任何行动都要在法制的框架下完成,所以建立健全法制至关重要。
1、北京奥申委在申奥时向国际奥委会承诺将严格遵守《奥林匹克宪章》和《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法律文件和行动指南,建议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把“绿色奥运”标准作为申奥的评估标准;为确保奥运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设立“绿色奥运基金”;因为环境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工作,而奥运会举办地多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除了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和08年北京奥运会),应该考虑多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可以帮助举办国加快环境保护建设。
2、奥运会作为一项大型体育赛事,一切工作都围绕体育这个中心展开,那么首先要遵守的就是举办国的体育基本法。我国的体育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该法是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99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从该法颁布实施至今的十余年间,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十几年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体育相关的体育产业逐年壮大,已经在我国第三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现行体育基本法内容明显滞后,已跟不上实际发展需要,尤其是北京获得08奥运举办权后,对与之相适应的基本法的需求更加迫切,所以有必要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增补绿色体育、科技体育、人文体育指导方针,为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法保障;明确现代体育的环保功能与任务,对体育活动中的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的要求。
3、由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体育市场化、职业化的尝试,体育领域的经济行为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资源的浪费日显严重,包括体育项目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日趋显著。(1)体育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在摩托车、汽车、摩托艇、飞机等机械的竞赛活动中,由机械排放的尾气会给周边环境造成空气污染;有些比赛观众集中且人员众多,致使比赛场馆空气质量下降;(2)对水环境的影响:游泳、划船、划水、摩托艇、帆船帆板等水上项目的开展,会直接或间接地污染水环境,有的会对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3)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飞机、摩托车、摩托艇等机械马达的轰鸣声和观众观看比赛时的呐喊声及高音喇叭声。瑞士就因为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而拒绝本项赛事入境。(4)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人工滑雪场、人工游泳池(馆)将浪费大量的水资源;(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登山活动的频繁,使雪山的雪线上升,过多的潜水活动,会对水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体育领域也应建立战略环评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由于奥运会不可能经常光顾,但环境保护工作还要继续下去,“绿色奥运”能够使北京的城市环保计划提前三年完成,足见它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按照“绿色奥运”模式构建一个环境管理模式,那就是以人文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绿色为宗旨、以政府为依托、以法律为保障的“绿色体育”运行模式,具体操作可以参照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旅游局合作推出的“绿色旅游”方式。
参考文献: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黄锡生 李希昆 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 国际环境法. 林灿铃 主编. 人民出版社
3. 环境资源法教程.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生态环境法论. 周珂 主编. 法律出版社
5. 奥林匹克运动. 任海 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6. 体育\环境\健康. 翁锡全 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7. 网站: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
-绿色体育

如何看待奥运战略与全民战略的辩证关系


  奥运会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一切进展顺利,祝福祖国的体育健儿们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奥运会是一场全球体育菁英的竞技,能够在奥运会场上同台竞技的幸运儿不多,然而整个奥运会的开展却是一个由点及面带动全民体育健身运动的盛事。
  “一切体育为大众”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先生提出的奥林匹克理想。在顾先生的理念中,体育就是为了使全体人民的身心体魄得到锻炼,得到提高。顾先生在奥运会的初创宗旨中讲到:“为了吸引100个人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有50个人从事竞技运动;为了吸引50个人从事竞技运动,必须有20个人接受专门训练;为了吸引20个人接受专门训练,必须有5个人具有创造非凡成绩的能力。”100多年前顾先生的这段话,讲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大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坚强基石,同时竞技体育又是大众体育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两者相互支持,互为依存,不可分离。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吸引了全球200多个国家的参与,可谓是达到了体育赛事的巅峰,然而这仅仅只是完成了一个“点”,这还只不过是一个体育菁英的盛事,由此而及的“面”还远远未达到,由此推开的全民体育锻炼还须努力。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大理念,国家体育总局唱响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主旋律,就是深刻体会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髓,意图全面推动“全民体育锻炼”的开展。
  “科技奥运”就是以科学思想来统领奥运战略,有效集成满足奥运需求的科学资源,为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来提供先进科技的保障,通过奥林匹克精神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使奥运会成为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大众科学素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并普及社会的平台,达到科技助奥运,奥运促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科技奥运的内涵有三个层次,即以科学精神组织奥运;以先进技术支撑奥运;以奥运成果普及社会。利用人们对奥运会的关注及热情,来大肆宣传普及大众的体育知识,教导普通大众怎样开展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达到全民体育锻炼的高潮,增强人民体质。
  奥林匹克运动是“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一个完整的人。”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的理念,体现了传统的民间关怀,它是百姓的奥运,是以民为本的奥运。人文奥运所蕴含的以民为本全民奥运、全民健身内涵,不仅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极大扩展与弘扬,也是对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更是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最好诠释。围绕“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口号,就是中国对“体育草根性”与“体育精英性”的和谐理念的一种追求,诠释了“以人为本,以大众为本”的中国奥运理念。
  “绿色奥运”的核心在于绿色体育,即文化、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荣、共同发展。体育运动能成为人类缓慢的生物进化过程与急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润滑剂,成为追寻健康的积极方式。大自然需要绿色,需要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需要生态平衡,人类的身体也需要“环保”。除了少数人在高水平竞技运动中冲击人体生物极限,绝大多数人的最佳途径就是投身到全民健身运动之中。
  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正逢此时,通过举办一场全球盛事奥林匹克运动会,使体育依靠其强大的渗透力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达到“生活化体育、体育生活化”的健身运动模式。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在全民的热情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体育为主要手段的,为人们创造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积极生活方式。
-绿色体育

如何发展生态体育或绿色体育


运用生态世界观,从人类生命的生态学思维对体育进行审视,从而把握体育的生命意蕴和人类学内涵,阐述体育何以在人的生命生态中发生,又何以对人的生命生态发生作用。
【摘 要 题】社会体育
  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向生态世界观寻求学理性支持,于是七十年代兴起的绿色思潮愈来愈深入人心,并首先进入政治领域,产生了“绿色政治”“绿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运动。在绿色思潮的推动下,生物生态学也开始引进体育领域,人们开始用生态学的眼光来审视体育本身,发起了“绿色体育”“绿色奥运”等运动。人类一方面面临着生态系统的外环境危机,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人类自身健康和道德情感的内环境危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生成的生态观为理论基础,从人类生命的生态对体育进行审视,对体育的生命意蕴进行学理性的研究。
    1 体育运动的生态本性
    1.1 体育运动生成的生态性
  马克思的“自然向人生成”的生态世界观揭示了人的生态生成性。体育的生态生成也正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在自然向人的生成过程中,体育运动不但是人类能量的开发和释放,从根本上说,体育是通过人和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过程,是人向自身、向社会(即人的)人的“复归过程”(马克思语)。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同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创造环境一样,体育也改造和创造着环境——只是这一环境并非外在的自然环境,而是人类自我的个体生理、心理环境,乃至群体的生理、心理环境,体育在不断地永恒地创造和赋予这一环境新的意义和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论犹太人的问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
  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体育活动孕育于高等动物的嬉戏活动中,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类的艺术创造等其它非物质生产活动一样,乃是人类奔向“自由王国”、争取实现人的最高价值一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直接行动。
-绿色体育

体育概论 论述绿色体育


发展绿色体育,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

1;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市场监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
2;发挥市场作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3;倡导健康生活。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品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推动形成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
4;创造发展条件。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
-绿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