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诸葛亮是忠良贤相还是专擅权臣
毫无疑问,诸葛丞相是治国能臣。虽然有人以为他的军事能力是被后人夸大了,但从没有人怀疑他治国理政的才干。
但是,也有人说他是权臣。
一、权臣本色
权臣不是狐假虎威的弄权奸佞,他的权力要大得多,而且是大到无以伦比,乃至无人可以制约的程度。换句话说,真正意义的权臣就是大权独揽实际架空君主的“假皇帝“!
西汉霍光、汉末董卓曹操、魏末司马父子、东晋桓温都是典型权臣。
为了保障自己的地位,权臣需要掌握两项必不可少的权力:一是最高政治决定权,另一是最高军事指挥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诸葛亮的头衔是丞相录尚书事,开府治事,领益州牧,这是大臣所能达到的最高权位。
所谓“录尚书事“是代表了一项极端重要的权力,自汉武帝以来,皇帝用尚书台实际取代了九卿职责,不录尚书事,丞相不过是地位崇高,未必有多少实权,就如西汉末丞相孔光,只能唯唯诺诺听命于录尚书事的大司马王莽。
而“开府“,就意味着诸葛亮不需要报请后主批准,可以自行任命丞相府属官——这些人的实际是私人幕僚,完全为丞相服务,而国家承认他们的官员身份,等于说皇帝出钱帮大臣培植私党,是非常崇高的政治待遇。“益州牧“本来是地方官,即益州地区最高长官;而蜀汉疆域主要在益州,诸葛亮兼任益州牧,就保证了全国只有他一个核心,做到“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智量安全
刘备临终前命刘璋旧臣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并“统内外军事“,但实际上诸葛亮一手掌控蜀汉主力军,是无可争议的最高军事统帅。
诸葛亮只是名分上的一人之下,却是实实在在的万人之上,他的权位完全符合典型权臣条件!
刘禅常被称为幼主,但即位时已经十七岁,年纪不算很小。如果说他年纪尚轻经验不足,一时不能很好履行皇帝职责;那么应该让后主在丞相指导下参与政务,尽快熟悉政治工作流程通过“见习期“成为合格皇帝。
实际情况却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诸葛亮一手包办代替执政,一直到死都牢牢掌握着蜀汉军政大权。
所以,丞相所作所为就是权臣做派,与“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孟德并无本质区别。
二、权力血祭
没有人天生就是权臣,哪怕是凶蛮如董卓奸诈如曹操,也曾是出生入死的国家栋梁。当他们机缘巧合最终走到这个位置,却发现自己从事的是一个极难拿捏定位的高危职业,或功成不退祸及其身,或更进一步有失臣节。
在理想状态的王权社会,君臣各司其职,本不该出现权臣这种异形生物。但是,因为君主世袭制度本身的缺陷,必然会出现皇帝年幼或者病弱,无法正常履职的情况,于是权臣就应运而生。
按照制度设计初衷,权臣只是起一个过渡作用,一旦皇帝具备执政能力,他的代理期就应该结束。问题是事物一旦产生,就有一套自己的运作逻辑,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尝到最高权力滋味的权臣,不会情愿放弃这个临时工身份。于是,皇帝和权臣,展开了一幕幕刀光剑影的血腥搏杀:-智量安全
东汉多幼君,皇太后往往临朝称制,将实际权力委任其父兄;历代外戚大将军都曾煊赫不可一世,但到皇帝长成亲政时,无不身死族灭。东吴皇族孙綝也曾权倾朝野行废立事,最终不免死于新皇孙休策划的宫廷政变。满清元勋鳌拜有拥立大功又受命辅政,不过行事稍嫌跋扈并无谋逆之心,为皇帝猜忌遭终身圈禁——鳌拜被康熙以儿戏方式拿下,其党羽也被轻易清洗,可见毫无准备。-智量安全
对于这种最高权力斗争,皇帝据有大义名份,总体处于优势,但权臣也不是无力反击。霍光废昌邑王刘贺(就是墓里挖出大量宝贝的海昏侯),梁冀鸩汉质帝刘瓒,董卓废少帝刘辩并杀太后,曹操缢献帝董贵人伏皇后,司马昭更是在光天化日弑高贵乡公曹髦于街头。而王莽曹丕司马炎以及后世的刘裕杨坚,为免后患,索性逼迫皇帝“辞职“改朝换代。-智量安全
唯有诸葛丞相,行权臣之实而不逾矩,得贤相美名而主不疑,百世流芳万人敬仰。
三、君臣博弈
为什么诸葛亮能处理好跟皇帝的关系呢?
是因为后主愚钝不堪只知享乐,完全不懂权力的重要性吗?
当然不是,刘禅智力没有问题,诸葛亮曾亲口表扬他“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即使诸葛亮所言不尽不实,也要看到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君主(西元223年-263年在位),期间国内没有发生过严重动荡,虽说辅政诸臣素质不错,也要后主能任用贤才“从善如流领导有方“吧?-智量安全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君主能十二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甘为傀儡。
或者说丞相纯臣,自信大公无私不会招祸?
应该也不是,作为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诸葛亮不可能这么天真,更不会将自身安危寄托于别人的善意。
事实上丞相并不放心后主,他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为由,越俎代庖直接插手内廷宫省官任命,派亲信(郭攸之、费祎、董允)到后主身边担任侍中侍郎,很难说不是一种监视。
另外不要忘记丞相之弟诸葛均,此人日常近乎隐形,《三国志》只记他官至长水校尉。长水校尉本是北军(汉代京城卫戍军)高级军官,诸葛亮委任胞弟执掌禁卫军,应该是为了保证成都大后方安全,当然也要行使对内监管镇压职能。-智量安全
这些是明面布置,丞相还有暗棋。长期以来大家觉得诸葛亮和另一位辅政大臣李严关系恶劣,李严喋喋不休要权力要地位,而诸葛亮总是予以拒绝,二者看起来势同水火。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李严曾私下写信建议丞相“加九锡进爵称王“,而诸葛亮在回信中说“若灭魏斩睿(魏明帝曹睿)……虽十命可受,况乎九邪“——通俗一下就是,加九锡算个鸟,“革命“成功后更进一步也没什么!这明显政治不正确,诸葛亮一生谨慎,怎么会把这种字据交到政敌手中?只有一种可能,二者实际关系很好,互相信得过,所以丞相才敢以倾国之兵北伐,就是有李严看家后方无忧。-智量安全
两人故意在官场上表现得势不两立,显然是一种权术表演,就是要让人误解,失去防备,其针对对象,应该就包括后主。
诸葛亮对君臣关系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即使皇帝已被架空,他仍存有戒心。但不管准备了多少暗棋,也只能保他在世时控制局面,到他身后呢?难道不用考虑吗?
四、曲终奏雅
诸葛亮熟知史事,不会不知道霍光生前恪守臣节死后遭清算乃至族灭的惨祸;为避免这个噩运,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跨出一步取而代之。
这么做并没有太大难度,他早已大权独揽一手遮天,而且刘备生前已经给他开过“君可自取“的空白支票——刘备这话一方面有权术成分,指望用道德约束诸葛亮走到这一步;另一方面假如事态真发展到那一步,因为先帝有言在先,对丞相夺位的反弹会小一些,诸葛亮也就没有必要斩草除根做得太绝,更有可能保全刘家血脉。-智量安全
虽然没有什么能阻止诸葛亮跨出那一步,但他却下不了决心。一方面他得刘备知遇之恩,又于刘禅有师友之谊,感情上过不了关;另一方面他后继无人——他的养子诸葛乔(过继的诸葛瑾次子)早逝,而亲生子诸葛瞻年幼,(到建兴十二年才八岁),肯定不能继承父亲事业,而诸葛家宗族凋零没有人可以托付大事。就算他强行跨出那一步,最终还是会便宜别人,仍要祸及子孙,并在历史上留下骂名。-智量安全
诸葛亮犹豫着等待着,他还想找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但到蜀汉建兴九年(西元231年),好办法还没有找到,他却没法继续等下去了。
虽然没有证据,但我们可以推断这一年一定发生了极大变故——从建兴六年首次北伐开始,蜀军连年征战,甚至一年两出;建兴九年后,突然偃旗息鼓,直到三年后才重出江湖;诸葛亮视北伐如信仰,不是情况非常严重绝不可能让他停住脚步。-智量安全
很可能是因为后主也等不下去了,他终于向丞相摊牌,要求明确君臣权力关系——不排除后主使用了比较激烈的手段,比如说政变。于是诸葛亮终于下定决心面对现实,连续两年不动刀兵,安静的待在成都,全心全意做起了皇帝养成工作。-智量安全
诸葛亮天下奇才,他用两年时间,成功的训练出一位合格皇帝——在他去世后,后主以蒋琬秉政,废军界大佬杨仪,不久又命费祎同录尚书事,形成相互牵制,保证了自己不被架空。这一系列安排显示了刘禅成熟老辣的政治手腕,绝非政坛初哥纸上谈兵所能为。-智量安全
诸葛亮第一次放下心结,交出主动权,不再试图主导一切。他用最大诚意向后主交心,甚至不惜废黜亲密战友李严,保证他身后不会再有别的什么“丞相“了。他有把握后主不是暴君,会被自己真诚交心所打动;他也相信后主足够冷静,不会冒着荆襄集团解体的危险逞一时之快。虽然这是在冒险,失算了不免宗族倾覆,但终归可以不必再面对自己内心的煎熬。-智量安全
丞相决定了,放手便不再留恋。当他确定刘禅具备履职能力后,便断然放手让他亲政,自己抱病北伐,用生命献祭表明绝无篡逆野心。
果然他没有看错后主,刘禅接受善意,轻轻揭过那些不愉快往事,亲政后欣然优容诸葛后人,成就诸葛亮鞠躬尽瘁千古完人美名。
国产杀毒软件有哪些
国产的有微点,费尔,江民,金山,瑞星,360,还有很多基本不能用也不敢用的山寨杀软。
国外的就太多了,赛门铁克,麦咖啡,趋势,卡巴,Dr.web(大蜘蛛),
G DATA(avk),Bull Guard,eset,avast,avg,小红伞,安博士,a-squared,pctools,CA,F-port,F-Secure,熊猫,BitDefender,Norman。
卡饭上有一篇文章介绍91款国外杀软。-智量安全
智量安全软件有联网杀毒吗
有的
智量盾具备防火墙,网页防护和网络入侵检测功能。三位一体,与智量盾的行为检测,静态扫描完美配合,形成坚不可摧的完整防御系统。防火墙支持安全等级调节。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安全防护等级。人性化设计既保障了用户安全,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弹窗打扰。请点击“防火墙等级设定”了解详情。支持编写HIPS和防火墙规则。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编写规则获得“定制款”安全防护。
智量安全软件具有强悍的反勒索功能、缜密的隐私窃取防护、高效的内存防护功能、独创的指令追踪功能、全面的网络防护功能。-智量安全
后世是怎么评价赵云的
1 人们对赵云喜爱的原因以及客观评价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在三国演义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他一生中与他交手的名将并不多,所杀名将则更少,就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与曹操军作战时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三十余合战败“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颌。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当阳长坂是赵云的成名战,长坂坡中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gang,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敦部将钟缙、钟绅,唬退张合,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长使张昭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公元211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张he、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he、徐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后在汉水以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公元223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于公元228年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灭门?),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三国志里公元228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喁,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演义中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则显得不如他了。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朗,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
在《三国演义》的亿万读者心目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除了诸葛亮之外,就要算赵云了。十分有趣的是,日本的广大《三国演义》爱好者在评选“你最喜爱的三国人物”时,也把赵云排在第二位。
我在《论魏延》 一文中指出:“作为历史人物……论才干,论对蜀汉政权的贡献,魏延都比赵云高出一筹。”然而,作为小说中的艺术形象,赵云留给读者的印象不仅大大超过魏延,而且似乎比关羽、张飞还好一些。这是一个涉及艺术魅力来源的问题,很值得探讨。遗憾的是,建国三十几年来,有关赵云的专题论文仅仅只有一篇,对这个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正想对此作一点考察。
2 人们对赵云喜爱的原因以及客观评价赵云
一
历史上的赵云,初属公孙瓒,后归刘备,“为先主主骑”(卫队长),逐步成为蜀汉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平心而论,在那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里,豪杰竞逐,猛将如云,赵云并不算其中最杰出的人物。谓予不信,有史为证——
论武勇,赵云不及吕布、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吕布“便弓马,臂力过人,号为飞将” 。关羽、张飞都号称“万人之敌”,被目为“虎臣” 。马超被诸葛亮称为“雄烈过人,一世之杰” 。黄忠“常先登陷陈(阵),勇毅冠三军” 。赵云呢?其勇敢是毫无疑问的。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之役中,他从容拒敌,以少胜多,被刘备称赞为“一身都是胆”,并从此号为虎威将军 。这与张辽在合肥大败孙权,使孙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甘宁以百骑劫魏营,使曹军“惊骇鼓噪” 可相媲美;但综观其武艺和威名,在当时仍比前述诸人略逊一筹。
论功业,赵云也不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人。关羽在刘备创业的过程中,每每担任方面重任,可谓刘备的得力助手。早在建安四年(199)刘备重新占据徐州时,就派关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军事实力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刘琦率领的江夏军队万人,另一部分就是“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大战后,刘备夺得荆州数郡,即“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西定益州,又“拜羽董督荆州事”,足见倚重之深。而关羽在荆州败曹仁,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以至“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真可说是功绩赫赫了。张飞功业亚于关羽,亦为刘备股肱。赤壁大战后,“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独当一面;刘备夺取益州后,又“以飞领巴西太守”,处于与新占汉中的曹军对峙的第一线;他大败曹军名将张郃,为刘备巩固对益州的统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马超虽然迟至建安十九年(214)方归顺刘备,但他的剽悍善战早已闻名遐迩,所以他一到刘备军中,就使被刘备围在成都的刘璋失去斗志,开城出降,从而为刘备立了一大功。黄忠于建安二十四年(219)亲斩曹军名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从建安二十四年起镇守汉中,挑起了屏障益州,经营北伐前进基地的重任;刘备去世后,他更以蜀汉第一员大将的身份,南征北伐,出生入死,建立了累累功勋。赵云呢?长期跟随在刘备、诸葛亮身边,很少独当一面,功业自然就不那么显赫了。
正因为这样,在蜀汉集团中,赵云的地位不仅不如关羽、张飞,而且不如马超、黄忠、魏延。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早已被封为汉寿亭侯);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先已被封为新亭侯);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先已被封为都亭侯);拜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时,赵云仅为翊军将军。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除关羽、黄忠已卒外,张飞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这时,赵云的官爵却未升迁。建兴五年(227),诸葛亮驻汉中,准备大举北伐。这时,关、张、马、黄均已物故;魏延以镇北将军、都亭侯的身份,担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而赵云则以镇东将军、永昌亭侯的身份,跟在诸葛亮身边,地位仍然不及魏延重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赵云去世。
然而,历史上的赵云绝非平庸之辈,他有着一些不同凡响的优秀品格:
其一,深明大义。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一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富贵而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驱使者更比比皆是。赵云的选择如何呢?据《赵云别传》记载,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3 人们对赵云喜爱的原因以及客观评价赵云
这一段话,可以看作赵云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则——“从仁政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在封建社会中,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而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出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谏。《赵云别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无怪乎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以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时,赵云又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秦宓等人的诤言,一意孤行,终于遭到夷陵之败,使蜀汉元气大伤。这从反面证明了赵云意见的正确。
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其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在战斗中,赵云俘虏了其部将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少小相知”。在这种情况下——
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
不是私自卖放,而是报告刘备;不是为个人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推荐人才;公事公办,实堪称赞!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相比之下,好恶由己,褒贬任情的杨仪之流就差得太远了。
其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这一点,又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228),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什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感人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如见。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之徒,岂能望其项背!�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众人,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这一切,为塑造赵云这个艺术形象提供了坚实的历史生活依据。
二
杰出的历史小说大师罗贯中,在精心结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时,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相结合,笔酣墨饱地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赵云形象。
首先,罗贯中超越史书记载,竭力树立起赵云勇冠三军的虎将形象。
前面说过,历史上的赵云的武艺和威名并不是最突出的。对于厮杀疆场的武将来说,这毕竟是美中不足之处。罗贯中为了把自己心目中的这个英雄人物塑造得更为高大,极大地发挥了艺术想像力,使《演义》中的赵云的武勇得到充分的渲染。
《演义》中的赵云首次出场,就先声夺人,不同凡响:当公孙瓒在磐河被袁绍大将文丑战败后,“文丑直将公孙瓒赶出阵后山谷而逃……瓒弓箭尽落,头盔坠地,披发纵马,却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坠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剌。”在这万分危急之时,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将,马上须无铠甲,拈枪直取文丑……大战文丑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拔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赶去。”这时,死里逃生的公孙瓒才定下神来打量自己的救命恩人,只见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赵云的这个“亮相”,一下子就表现出一个盖世英雄的神勇和气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人们对赵云喜爱的原因以及客观评价赵云
真正使赵云名扬天下的乃是惊心动魄的长阪坡之战,其实,这主要出自罗贯中的生花妙笔。《三国志•赵云传》云: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根据这一记载,赵云在抱着刘禅、保着甘夫人的情况下,只能匆匆撤退,根本不可能在敌军阵中横冲直撞。然而,罗贯中却通过虚构、生发和渲染,编织出一连串紧张曲折的情节:先是让赵云两次冲进曹军阵中,救出甘夫人和麇竺,找到麋夫人,接过阿斗(历史上的麋夫人在曹操南下荆州之前已经去世,自然不可能逃难到长阪坡,更不可能将阿斗带在身边),为赵云创造了一个匹马单枪,怀抱幼主的特殊条件。然后,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赵云在曹军中往来冲突,所向披靡,“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剌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好一场舍生忘死的厮杀呵!写到这里,罗贯中情不自禁地以“史官”之诗赞美道: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是的,这一番惊天动地的拼杀,使赵云的形象犹如一尊大理石雕像,巍然屹立在千百万读者心中;使“常山赵子龙”从此成了勇敢坚贞的化身,英武超群的代名词,不仅在当时威震天下,而且在后世名垂千古!
罗贯中即使在大胆虚构的时候,也是有分寸,有全局观念的,他从来不盲目地扬此抑彼,从来不说赵云的武艺超过了吕布、关羽、张飞、马超等人。但是,罗贯中又是具有鲜明倾向性的,他巧妙地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使赵云的武艺和勇敢得到了比别人更充分的表现,因而产生了更突出的艺术效果。
一是对比。当吕布被曹军围困在下邳城的时候,为了向袁术求救,吕布不得不将许配给袁术之子的女儿送去。他“将女以绵缠身,用甲包裹……负女于背上”,企图突围。但在对方的堵截下,“吕布虽勇,终是缚一女在身上,只恐伤着,不敢来突重围。”结果“只得回下邳” 。再看赵云的“解开勒甲绦,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拼命冲杀,何者勇敢,何者怯懦,对比多么鲜明!�二是烘托。《演义》一再通过敌、我、友三方的反应,来侧面描写赵云的英勇无敌。对曹军来说,赵云的名字具有很大的威慑力量。在汉水之战中,黄忠被曹军团团包围,赵云前去接应。他接连剌死曹将慕容烈、焦炳,“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军勇将张郃、徐晃也“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当曹操得知后,惊呼:“昔日当阳长阪英雄尚在!”“急传令曰:‘所到之处,不许轻敌。’” 在东吴方面,赵云的威名也是妇孺皆知。当诸葛亮借得东风,由赵云接回夏口之时,周瑜派徐盛、丁奉分水、陆两路追赶。赵云一箭射断徐盛船上的拽篷索,“岸上丁奉慌唤徐盛船近岸,言曰:‘……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阪时否?吾等只消回话便了。’” 在刘备甘露寺相亲时,吴国太听说立于刘备身边的是赵云,便问:“莫非当阳长阪抱阿斗者乎?”并盛赞:“真将军也!” 而在刘备集团中,赵云更是受人钦佩。以勇武闻名的马超初降刘备时,适逢刘璋部将刘晙、马汉来攻,赵云引军迎敌,“玄德在城中管待马超吃酒,未曾安席,子龙斩二人之头献于筵前。马超亦惊,倍加敬重。” 这些侧面之笔,以少胜多,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其次,罗贯中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表现了赵云的美德。
历史上的赵云的优秀品格,在《演义》中大都得到了艺术的再现。例如:用他救出公孙瓒后所说的“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云愿从仁义之主,以安天下,非特背袁氏以投明主”,来表现他的深明大义;用劝阻刘备将成都有名田宅分赐诸官 ,反对刘备为报私仇而伐东吴 ,来表现他的忠直敢谏;以他将刘备集团的开基创业放在首位,不贪美色,拒娶桂阳太守赵范之嫂 ,来表现他的克己奉公;用他不与黄忠争功 ,打了胜仗从不夸功自傲,来表现他的谦虚谨慎,等等,都是于史有据,罗贯中略加点染铺叙的,这里不多论列。 这里要强调一点:罗贯中在表现赵云的美德时,特别突出了他的机警和精细。本来历史上的赵云在这方面未见突出,罗贯中却又一次发挥了他的艺术创造才能,把这一点表现得鲜明而生动,使赵云的形象在刘备集团中更加别具风采。当蔡瑁邀请刘备到襄阳赴会,企图借机加害时,赵云带领三百人马随刘备而行。到了襄阳,“云带甲挂剑,行坐不离”。次日宴会,赵云仍是“带剑于侧”,只是由于刘备下令,才勉强到外厅就席 。饮了一会酒,他放心不下,入内观看,发觉刘备已经逃席,他便马上率三百军出城寻找。找来找去,不见刘备踪影,“子龙欲入城中,恐有埋伏,遂引军投新野而归” 。回到新野仍不见刘备,他又连夜到处寻找,直到找到刘备才算放心 。事情的全过程都可以看出他的机警和精细。正因为如此,刘备和诸葛亮对于他办事都特别放心。诸葛亮出使东吴,指名要赵云按约定日期去接他;刘备到江东娶亲,诸葛亮明言:“吾定了三条计,非子龙而不可行也”;周瑜死后,诸葛亮到柴桑吊丧,又是由赵云保护……赵云从来不像关羽那样傲慢托大,也不像张飞那样鲁莽粗心,总是胆大心细,兢兢业业,一次又一次地圆满完成任务。
5 人们对赵云喜爱的原因以及客观评价赵云
这一特点同他的英武盖世、忠直谦虚等美德相结合,使赵云成为《演义》的武将形象系列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
再次,罗贯中精思妙裁,将赵云的亮点一直保持到最后。
历史上的赵云的最后一段重要经历是在建兴六年(228)随诸葛亮首次北伐。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赵)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致大败。兵退,贬为镇军将军。” 对此,罗贯中在很大程度上作了浪漫主义的改造。一是虚构年已七十的赵云在诸葛亮出兵前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在凤鸣山连杀魏国西凉大将韩德的四个儿子,吓得韩德“肝胆皆裂”;“西凉兵素知子龙之名,又见英雄尚在,谁敢交锋?……大败而走”。第二天再次与魏军交锋,不到三个回合又剌死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 。这一场厮杀,使读者深深感到赵云宝刀未老,雄风犹在。二是虚构赵云剌死了曹真手下的副先锋朱赞,再一次立下战功 。三是略而不提赵云“失利于箕谷”的事实。四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赵云和邓芝从容撤军的经过:赵云让邓芝打起自己的旗号先撤,自己在后掩护,这种虚虚实实的布置使畏惧赵云的魏军不敢放手追赶。赵云却时而冲到魏军面前,剌死其先锋苏顒;时而又出现在魏军背后,一声大喝,“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于是赵云安全退到汉中,沿途毫无损失。这样描写的结果,使这次退却在读者心理上似乎成了一次胜利 。五是描写赵云谢绝诸葛亮的赏赐,使得“孔明叹曰:‘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言不谬也。’乃倍加钦敬” 。这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使赵云在最后一次出征中保持了“常胜将军”的威名,并使他的美德在晚年发出新的光彩。正是在这种慷慨雄壮的艺术氛围中,罗贯中完成了对赵云形象的塑造。
三
现在,我们可以来讨论为什么赵云形象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会超过关羽、张飞而居于武将形象系列之首了。
有这样一种说法:“赵云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武将形象。”愚以为恐怕不见得。诚然,据毛宗岗评本,赵云在《演义》中从第七回出场到九十七回去世,共跨距九十一回,超过了关羽的跨距七十七回和张飞的跨距八十一回;但是,这仅仅是因为历史上的赵云去世比关羽晚十年,比张飞晚八年,在三国之间政治军事斗争的舞台上纵横驰骋的时间比关、张长得多。罗贯中不能改变这一基本史实,因此,《演义》中的赵云活动的时间跨度自然就超过了关、张。其实,只要认真统计一下就可以看到,在嘉靖本的二百四十则标题中,直接出现关羽名字的占十九则(在毛本中占据十四个回目),出现张飞名字的占八则(在毛本中占据七个回目),而出现赵云名字的只占七则(在毛本中占据五个回目),可见赵云在全书中的地位明显地不如关羽,而与张飞大致相近。更重要的是,全书正面描写(注意:不是一般出场,更不是侧面涉及)赵云的笔墨也明显地少于关羽,而与张飞差不多。这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够了:嘉靖本描写关羽从“降汉不降曹”到“千里走单骑”再到“古城相会”,一口气用了八则的篇幅(毛本二十五—一二十八回);而描写《长阪坡赵云救主》仅仅用了一则的篇幅(毛本第四十一回)。相比之下,罗贯中对哪一个形象更舍得挥洒笔墨,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还有一种说法:“赵云是罗贯中最为理想,刻画得最为着力的英雄人物。”愚以为这也未尽符合罗贯中的创作意图和人物设计。诚然,罗贯中对自己笔下的赵云形象是十分喜爱的,是倾注了满腔激情加以精心塑造的,因为赵云同关羽、张飞一样,符合罗贯中“向往统一,歌颂忠义”的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但是,在罗贯中的理想天平上,赵云的分量并没有超过关羽和张飞。让我们比较一下罗贯中对关、张、赵的总体评价吧。在写到关羽被杀后,罗贯中一连安排了五诗一赞,对关羽极表景仰和哀悼 。其中一首诗称颂他:
大义参天地,英风播四方。
6 人们对赵云喜爱的原因以及客观评价赵云
另一首诗评价更高:
天生虎将佐炎刘,父子胡为一旦休?
千载令人思慕处,巍巍功业等伊周!
把关羽同封建社会中公认的功业盖世的圣人伊尹、周公相提并论,褒美之情可谓无以复加了。在写到张飞被剌后,罗贯中安排了四诗一评一赞,对张飞作了比较全面的评价 。其中颂扬之情最热烈的是那首《庙赞诗》:
豹头环眼大,燕项虎髭髯。
长阪桥头断,曹公铁马还。
英雄过孟起,恩义释严颜。
西蜀大钦仰,功名重剑关。
而在写到赵云去世之后,罗贯中除引用后主追谥赵云的诏文以外,还安排了三首诗予以热情歌颂 。第一首《庙赞诗》云:
救主功勋大,兴邦名誉彰。
扁舟飞汉水,匹马向当阳。
义胆深包体,忠心并日光。
留芳青史上,应是与天长。
另一首诗又云:
匹马单枪敢独行,摧锋破敌任纵横。
皆称飞虎一身胆,不负英雄千古名。
由此可见,罗贯中对赵云的评价略高于张飞,但又不及关羽。因此,关羽才是罗贯中在武将形象系列中最为理想的人物。
毋庸讳言,罗贯中在《演义》中表现了关羽的不少缺点。但是,对关羽某些缺点的描写,如他的心高气傲、刚愎自用、麻痹轻敌等,只能证明罗贯中在写作中基本上坚持了尊重历史的现实主义态度,而不能说明罗贯中有意把赵云塑造得比关羽更完美;而后人所认为的关羽另外有的缺点,如华容道放走曹操,本来就是罗贯中的艺术虚构,是他为了表现关羽的“恩怨分明”,“义气深重”而设计的重要情节,罗贯中不仅不认为这是关羽的缺点,相反还大加称赞:
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
威风齐日月,名誉震乾坤。
今天的读者当然不会同意罗贯中的这一看法,但却不能不承认这正是这位六百多年前的作家实际存在的观点。再结合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说,罗贯中的主观意图是要把关羽作为更高层次的理想人物来塑造,而不是认为赵云比关羽更符合他的理想。
那么,为什么广大读者对赵云的印象比对关、张的印象更好一些呢?
首先,这是因为《演义》中的赵云是一个真实性与独创性融为一体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罗贯中笔下的赵云,是一个具有非凡本领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同时又是一个符合艺术真实要求的人物形象。这不仅由于《演义》中与赵云有关的情节大都于史有据,使艺术形象的赵云处处带有历史人物赵云的影子;也不仅由于罗贯中生动地再现了从黄巾起义到三国鼎立那个既是干戈扰攘,生灵涂炭,九州板荡,又是“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玮动人” 的历史时期,将赵云的种种英雄业绩置于特定的时代氛围之中,使赵云形象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而且由于罗贯中在描写中相当注意细节的真实。即以前面提到的血战长阪坡而言,在这个以虚构为主的重要情节里,罗贯中尽情渲染了赵云的非凡武艺和胆略,但没有忘记为赵云设置可信的环境和条件:一是让赵云单枪匹马,没有其他累赘碍手碍脚;二是赵云在冲杀过程中,除与张郃战了十余合便夺路而走之外,其他对手均为曹军中平平之辈,没有构成对赵云的真正威胁;三是曹操为了收伏赵云,下令“不要放冷箭,要捉活的”。这就使赵云有可能突出重围。因此,尽管读者感到赵云的勇武是难以企及的,但在心理上却相信它是真实的。-智量安全
智量安全有手机版吗
没有。
智量终端安全软件2020是最新的一款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电脑杀毒软件,它只专注于杀毒,除了杀毒外没有其他任何功能,有着轻量化、智能化以及高效查杀的特点。
智量终端安全正式版是一款简单好用的系统安全软件。这款软件有简约的界面风格,强大的病毒库,小巧便携,不会捆绑任何插件,并且拥有强大的病毒识别能力和主动防御能力,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剿灭病毒,支持防御64位病毒,OFFICE宏病毒,PDF恶意文件,RTF漏洞文档等。-智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