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什么是地热能
- 地岩热是什么
- 什么是地热资源包括哪些
- 如何算地温梯度
- geothermal是什么意思
- 地热能源是什么
- 珠穆朗玛峰在哪都有哪些特点l
-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 Conceptual Model and Classification of Geothermal Systems
什么是地热能
狭义的地热能指地球内部蕴藏的能量 ,来源于太阳;广义的地热能指: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 ,它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英文名称是geothermal energy。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地热,温度高于150℃; 中温地热,温度在 90 ~ 150 ℃;低温地热 ,温度低于 90℃。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而且地热资源按储存形式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型、熔岩型、干热岩型。
在2 0 ~ 5 0 ℃的环境下,可以进行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
在5 0~100 ℃的温度条件下,可以进行温室供暖、家用热水、工业干燥
在100~150 ℃的温度条件下,可以进行供暖、制冷、双循环发电、制造罐头食品、脱水加工、回收盐类。
在100~200 ℃的温度条件下,可以进行双循环发电、制冷、工业干燥、 工业热加工。
在200~400 ℃的温度条件下,可以直接发电。
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温泉养生是仅次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
地源热泵 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即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
优点 :可再生;分布广泛;蕴藏量丰富;单位成本低;建造地热厂时间短且容易
缺点 :资金投资大;受地域限制;热效率低,有30%的地热能用来推动涡轮发电机 ;所流出的热水含有很高的矿物质;一些有毒气体会随着热气,而喷入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地岩热是什么
地岩热供热又称为干热岩供热,干热岩是一种普遍埋藏于距地表2km至6km深处、温度为150℃至650℃的、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平均地温梯度为30℃/km,其热能赋存于各种变质岩或结晶类岩体中。
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
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
什么是地热资源包括哪些
地热资源英文名称:geothermal resources定义1: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时间内能够经济开发和利用的地球内部热能资源。包括地热流体及其有用部分。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可再生能源(二级学科)定义2: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能够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的地壳岩石中的热能包括地热流体中的热能及其伴生的有用成分。所属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能源资源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地热资源
地热能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一般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全球地热能的储量与资源潜量十分巨大,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但是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因此开发难度很大。由于地热能是储存在地下的,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天气状况的影响,并且地热资源同时具有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所有特点,随时可以采用,不带有害物质,关键在于是否有更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目前地热能在全球很多地区的应用相当广泛,开发技术也在日益完善。
目录
地热能的用途
开发价值展开
编辑本段
地热能的用途
对于地热能的利用,包括将低温地热资源用于浴池和空间供热以及用于温室、热力泵和某些热处理过程的供热,同时还可以利用干燥的过热蒸汽和高温水进行发电,利用中等温度水通过双流体循环发电设备发电等,目前这些地热能的开发应用技术已经逐步成熟,而且对从干燥的岩石中和从地热增压资源及岩浆资源中提取地热能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地热能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地热能的勘探和提取技术还有待改进。
发达国家在对地热能的利用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利用地热进行供暖,既缓减能源压力,同时将很大程度地减少由燃油和煤炭供暖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在全球国家中,德国始终积极发展本国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德国是全球利用风能最多的国家,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已经迅速地发展,但基于环保因素的考虑,德国又在积极开发地热资源,并大力兴建地热发电厂,从地层深处汲取摄氏98度的热水进行发电。研究表明,利用地热发电的总潜力相当于德国年需电量的600倍,另外还有相当于需求量1.5倍的供暖潜能。而法国也在根据热干岩石的原理建造发电站,并生产出巨大的电能以满足经济发展与生活的需求。
编辑本段
开发价值
特点
在地热能源的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未来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巨大,但由于利用地热能源进行发电的成本较高,因此亟需进行更多的技术研究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相信随着对地热资源的不断开发与研究,地热能源必将成为继水力、风力和太阳能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新能源。
分布
地热资源世界上最古老的能源之一。据测算,地球内部的总热能量,约为全约煤炭储量的1.7亿倍。每年从地球内部经地表散失的热量,相当于1000亿桶石油燃烧产生的热量。
地球本身象一个大锅炉,深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在地质因素的控制下,这些热能会以热蒸汽、热水、干热岩等形式向地壳的某一范围聚集,如果达到可开发利用的条件,便成了具有开发意义的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按温度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温度大于150℃的地热以蒸汽形式存在,叫高温地热;90℃—150℃的地热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叫中温地热;温度大于25℃、小于90℃的地热以温水(25℃—40℃)、温热水(40℃—60℃)、热水(60℃—90℃)等形式存在,叫低温地热。高温地热一般存在于地质活动性强的全球板块的边界,即火山、地震、岩浆侵入多发地区,著名的冰岛地热田、新西兰地热田、日本地热田以及我国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田、云南腾冲地热田、台湾大屯地热田都属于高温地热田。中低温地热田广泛分布在板块的内部,我国华北、京津地区的地热田多属于中低温地热田。
来源
关于地热的来源,有多种假说。一般认为,地热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放热能,其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以及重力分异、化学反应,岩矿结晶释放的热能等。在地球形成过程中,这些热能的总量超过地球散逸的热能,形成巨大的热储量,使地壳局部熔化形成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现已基本测算出,地核的温度达6000°C,地壳底层的温度达900-1000°C,地表常温层(距地面约15米)以下约15公里范围内,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增高。地热平均增温率约为3°C/100米。不同地区地热增温率有差异,接近平均增温率的称正常温区,高于平均增温率的地区称地热异常区。地热异常区是研究、开发地热资源的主要对象。地壳板块边沿,深大断裂及火山分布带等,是明显的地热异常区。
普查勘探地热资源,一般采用地表地热调查、钻探和各种物探方法。近年来红外线遥感技术在勘查中取得显著效果。
开采对象
20世纪末,地热资源的开采对象,主要是埋藏浅、热储量大、有流体(地下水或人工灌水)把热能传引到地表的湿地热田。干热岩地热资源和低温湿地热田的开发利用处在研究试验阶段。
中国的地热资源丰富,有悠久开采历史,以往主要利用温泉洗浴治病。1970年后,在广东丰顺、河北怀来、天津和西藏等地曾进行地热发电、建筑物采暖、农业温室采暖、温水育种、灌溉等多方面试验性开发工作,取得一定成果。
-geothermal
如何算地温梯度
地温的直接测量都是在地下条件如坑道、钻井或海底进行。最浅是在地下1米深处测量地温,这是一种简易的地温测量方法,这种地温场的资料可用于发现异常幅度大而且埋藏浅的地热田。直接探测隐伏地下储热构造,往往在10~30米或50~100米浅井内进行地温和地温梯度测量。-geothermal
这个深度的地温场资料,可以反映不同异常幅度和不同埋藏深度的热储构造。更深的地温场(如300~ 1000米)则用于研究区域构造、深部地热资源和油气田。例如中国华北平原北部地温梯度等值线图上的地温异常,反映了深部地热资源和油气田。-geothermal
扩展资料
地壳的温度场受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地温梯度则与岩石热导率有关,因而这些资料的应用受地区和时间的限制,而不利于全国或全球的对比,地热流值是一种理想的参数。
地热梯度的方向指向温度增加的方向,称正梯度。如果温度向下即随深度的增加反而降低时,称负梯度。热田钻孔穿透热储层后,常出现负梯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温梯度
geothermal是什么意思
geothermal
[英][ˌdʒi:əʊˈθɜ:ml][美][ˌdʒi:oʊˈθɜ:rml]
adj.地热的,地温的,地热(或地温)产生的;
So here’s what I’ve finally concluded: Geothermal was the right call in terms of findingan alternative to oil or gas boilers to heat the house, since we’re in New England.
所以,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既然我们住在新英格兰,那么要找到一种能够替代石油或天然气的取暖方式的话,地热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geothermal
地热能源是什么
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还有一小部分能量来自太阳,大约占总的地热能的5%,表面地热能大部分来自太阳。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其储量比人们所利用能量的总量多很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它不但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而且如果热量提取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么热能是可再生的。”
怎样利用这种巨大的潜在能源呢?意大利的皮也罗·吉诺尼·康蒂王子于1904年在拉德雷罗首次把天然的地热蒸气用于发电。地热发电是利用液压或爆破碎裂法把水注入到岩层,产生高温蒸气,然后将其抽出地面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发出电能。在这过程中,将一部分没有利用到的水蒸气或者废气,经过冷凝器处理还原为水送回地下,这样循环往复。1990年安装的发电能力达到6000MW,直接利用地热资源的总量相当于4.1Mt油当量。
地热能是一种新的洁净能源,在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和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对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距地表2000米内储藏的地热能为2500亿吨标准煤。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所含地热量为973万亿千焦耳。
-geothermal
珠穆朗玛峰在哪都有哪些特点l
一、位置: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纬 27°59′15.85″,东经86°55′39.51″,北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境内(西坡在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在定日县曲当乡,有珠峰大本营),南部在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境内。-geothermal
二、特点:
1、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总高8848米。
2、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geothermal
3、珠穆朗玛峰山顶终年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雪线(4,500~6,000米)南低北高。南坡降水丰富,1,000米以下为热带季雨林,1,000~2,000米为亚热带常绿林,2,000米以上为温带森林,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geothermal
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
扩展资料:
地理环境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
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k㎡,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geothermal
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珠穆朗玛峰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压力、重力、温度、磁性及弹塑性等。
(一)密度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算出地球的质量为5.974×1021 t,再利用地球体积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6 g/cm3。但地表岩石实测的平均密度仅为2.7~2.8 g/cm3,由此可以肯定地球内部必定有密度更大的物质。-geothermal
目前,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物质密度大小与分布的计算,主要是依靠地球的平均密度、地震波传播速度、地球的转动惯量及万有引力等方面的数据与公式综合求解而得出的。计算结果表明,地球内部的密度由表层的2.7~2.8 g/cm3 向下逐渐增加到地心处的12.51 g/cm3,并且在一些不连续面处有明显的跳跃,其中以古登堡面(核-幔界面)处的跳跃幅度最大,从5.56 g/cm3 剧增到9.98 g/cm3;在莫霍面(壳-幔界面)处密度从2.9 g/cm3 左右突然增至3.32 g/cm3。各圈层物质密度的大小及变化见图3-3a及表3-1。-geothermal
图3-3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二)压力
地球内部的压力是指不同深度上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实质上是压强。在地球内部某点,来自其周围各个方向的压力大致相等,其值与该点上方覆盖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地球内部的这种压力又称为静压力或围压,按静压力平衡公式可表示为p=hρhgh(即静压力p等于某深度h和该深度以上的地球物质平均密度ρh与平均重力加速度gh的乘积)。-geothermal
因此,地球内部压力总是随深度连续而逐渐地增加的。如果知道了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大小与分布,便可求出不同深度的压力值。例如,地壳的平均密度约2.75 g/cm3,那么深度每增加1 km,压力将增加约27.5 MPa。计算证明,压力值在莫霍面处约1200 MPa,古登堡面处约135200 MPa,地心处达361700 MPa。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压力大小及变化情况见图3-3b及表3-1。-geothermal
(三)重力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着地球的吸引力和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就是重力(gravity)。地球的离心力相对吸引力来说是非常微弱的,其最大值不超过引力的1/288,因此重力的方向仍大致指向地心(图3-4)。地球周围受重力影响的空间称重力场。重力场的强度用重力加速度来衡量,并简称为重力(单位为伽(Gal)或毫伽(mGal)。-geothermal
图3-4 地球引力、惯性离心力和重力的关系示意图
地球表面各点的重力值因引力与离心力的不同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m1 m2/r2),地球表面的引力与地球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而地球的形状接近于一个赤道半径略大、两极半径略小的扁球体。因此,地球两极的重力值最大,并向赤道减小,减小数值可达1.8 cm/s2 左右。依照离心力公式(C=mω2 r),在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地表各点的离心力与它到地球自转轴的垂直距离成正比。因此,离心力以赤道最大,可达3.4 cm/s2,并全部用来抵消引力;向两极离心力逐渐减小为零,所以,在引力与离心力的共同影响下,重力值具有随纬度增高而增加的规律,赤道处重力值为978.0318 cm/s2,两极为983.2177 cm/s2,两极比赤道增加5.1859 cm/s2。-geothermal
在地球内部,重力因深度而不同。由于地球内部的惯性离心力变得更加微弱,故地球内部的重力可简单地看成是引力。地球大体上是一个由均质同心球层组成的球体,在这样的球体内部,影响重力大小的不是地球的总质量,而只是所在深度以下的质量。如质点位于地下2885 km深处的核-幔界面上时,对质点具有引力的只是地核,而地壳与地幔对质点的引力因其呈圈层状而正好相互抵消。根据上述原理,利用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规律,便可求出地球内部不同深部的重力值。从地表到地下2885 km的核-幔界面,重力值大体上随深度而增加,但变化不大,在2885 km处达到极大值(约1069 cm/s2)。这是因为地壳、地幔的密度低,而地核的密度高,以致质量减小对重力的影响比距离减小的影响要小一些。从2885 km到地心处,由于质量逐渐减小为零,故重力也从极大值迅速减小为零,见图3-3c及表3-1。-geothermal
(四)温度
矿井随深度增加而温度增高、温泉、火山喷出炽热的岩浆等事实,都告诉我们地球内部是热的。温度在地球内部的分布状况称为地温场(geothermal field)。
在地壳表层,由于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其温度常有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多年周期变化,这一层称为外热层。外热层受地表温差变化的影响由表部向下逐渐减弱,外热层的平均深度约15 m,最多不过几十米。在外热层的下界处,温度常年保持不变,等于或略高于年平均气温,这一深度带称为常温层。在常温层以下,由于受地球内部热源的影响,温度开始随深度逐渐增高。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 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geothermal gradient)(温度每增加1 ℃所增加的深度则称为地热增温级)。世界上不同地区地温梯度并不相同,如我国华北平原约为2.5~3.5℃/100 m,大庆油田可达4.5 ℃/100 m。据实测,地球表层的平均地温梯度约为3 ℃/100 m;海底的地温梯度一般为4~8 ℃/100 m,大陆一般为1~5 ℃/100 m,海底的地温梯度明显高于大陆的地温梯度。-geothermal
地温梯度是根据地壳浅部实测所得的平均值,一般只适合于用来大致推算地球浅层(地壳以内)的地温分布规律,并不适用于整个地球内部。如果按平均100 m增温3 ℃计算,至地壳底部地温将超过900 ℃,到地心将高达200000 ℃的惊人数值,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地球内部除了地壳以外当绝大部分处于熔融甚至气体状态,这与地球内部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地震波横波(即主要为固态)的观测事实不符。实际上,地温梯度是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对于地球深部的温度分布,目前主要是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熔点温度的关系式推导得出的。根据目前最新的推算资料,在莫霍面处的地温大约为400~1000 ℃,在岩石圈底部大约为1100 ℃,在上、下地幔界面附近(约650 km深处)大约为1900 ℃,在古登堡面(核幔界面)附近大约为3700 ℃,地心处的温度大约为4300~4500 ℃(图3-3d,表3-1)。-geothermal
由于热具有从高温向低温传播的性质,所以地球内部的高温热能总是以对流、传导和辐射等方式向地表传播并散失到外部空间,通常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表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地热流密度(geothermal heat flow)。目前全球实测的平均地热流密度值约为61.3 mW/m2(mW读毫瓦),大陆地表热流密度的平均值(61.0 mW/m2)与海底的平均值(61.5 mW/m2)基本相等。地表的不同地区地热流密度值并不相同,一般在一些构造活动的地区(如年轻山脉、大洋中脊、火山、岛弧等)热流密度值偏高,而在一些构造稳定的地区热流密度值偏低。-geothermal
地表热流密度值或地温梯度明显高于区域平均值或背景值的地区称为地热异常区。地热异常可以用来研究地质构造的特征(包括地震活动),同时对研究矿产(如金矿、石油等)的形成与分布也具有重要作用。地热也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寻找地热田可用于发电、工业、农业、医疗、旅游和民用等。-geothermal
(五)磁场
图3-5 地球的偶极磁场
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称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地磁场近似于一个放置地心的磁棒所产生的磁偶极子磁场(图3-5),它有两个磁极,S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N 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两个磁极与地理两极位置相近,但并不重合,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约为11.5 °。以地磁极和地磁轴为参考系定出的南北极、赤道及子午线被称为磁南极、磁北极、磁赤道及磁子午线。1980年实测的磁北极位置为北纬78.2 °,西经102.9 °(加拿大北部),磁南极位置为南纬65.5 °,东经139.4 °(南极洲)。长期观测证实,地磁极围绕地理极附近进行着缓慢的迁移。-geothermal
地磁场的磁场强度是一个具有方向(即磁力线的方向)和大小的矢量,为了确定地球上某点的磁场强度,通常采用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地磁要素(图3-6)描述。
图3-6 地球的磁场强度矢量及地磁要素
磁偏角是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如果磁场强度矢量的指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西偏。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角为西偏,甘肃酒泉以西多为东偏。-geothermal
磁倾角是磁场强度矢量与水平面的交角,通常以磁场强度矢量指向下为正值,指向上则为负值。磁倾角在磁赤道上为0°;由磁赤道到磁北极磁倾角由0° 逐渐变为+90 °;由磁赤道到磁南极磁倾角由0 °逐渐变为-90 °。-geothermal
磁场强度大小是指磁场强度矢量的绝对值。地磁场的强度很弱,平均为50 μT(T为特[斯拉]的符号);在磁力线较密的地磁极附近强度最大,为60 μT左右;由磁极向磁赤道强度逐渐减弱;在磁赤道附近最小,为30.7 μT。-geothermal
近代对地磁场的研究指出,地磁场由基本磁场、变化磁场和磁异常三个部分组成。
基本磁场占地磁场强度的99%以上,是构成地磁场主体的稳定磁场。它决定了地磁场相似于偶极场的特征,其强度在近地表时较强,远离地表时则逐渐减弱。这些特征说明了基本磁场是起源于地球内部。对于基本磁场的起源,过去曾认为地球本身是一个大永久磁铁,使得它周围产生磁场。但现代物理证明,当物质的温度超过其居里温度点时,铁磁体本身便失去磁性。铁磁体的居里温度是500~700 ℃,而地球深部的温度远远超过此数值,所以地球内部不可能是一个庞大的磁性体。现今比较流行的地磁场起源假说是自激发电机假说。该假说认为地磁场主要起源于地球内部的外地核圈层。由于外地核可能为液态,并且主要由铁、镍组成,因此它可能为一个导电的流体层,这种流体层容易发生差异运动或对流。如果在地核空间原来存在着微弱的磁场时,上述差异运动或对流就会感生出电流,产生新的磁场,使原来的弱磁场增强;增强了的磁场使感生电流增强,并导致磁场进一步增强。如此不断进行,磁场增强到一定程度就稳定下来,于是便形成了现在的基本地磁场。-geothermal
变化磁场是起源于地球外部并叠加在基本磁场上的各种短期变化磁场。它只占地磁场的很小部分(<1%)。这种磁场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的黑子活动等因素所引起的。因此,它常包含有日变化、年变化及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即较剧烈的变化)等成分。-geothermal
磁异常(magnetic anomaly)是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一个地区或地点的磁异常可以通过将实测地磁场进行变化磁场的校正之后,再减去基本磁场的正常值而求得。如所得值为正值称正磁异常,为负值称负磁异常。自然界有些矿物或岩石具有较强的磁性,如磁铁矿、铬铁矿、钛铁矿、镍矿、超基性岩等,常常能引起正异常。因此,利用磁异常可以进行找矿勘探和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geothermal
(六)弹塑性
地球具有弹性,表现在地球内部能传播地震波,因为地震波是弹性波。日、月的吸引力能使海水发生涨落即潮汐现象,用精密仪器对地表的观测发现,地表的固体表面在日、月引力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幅度为7~15 cm,这种现象称为固体潮,这也说明固体地球具有弹性。同时,地球也表现出塑性。地球自转的惯性离心力能使地球赤道半径加大而成为椭球体,表明地球具有塑性;在野外常观察到一些岩石可发生强烈的弯曲却未破碎或断裂,这也表明固体地球具有塑性。地球的弹、塑性这两种性质并不矛盾,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如在作用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的力(如地震作用力)的条件下,地球常表现为弹性体;在作用力缓慢且持续时间长(如地球旋转离心力、构造运动作用力)或在地下深部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则可表现出较强的塑性。-geothermal
Conceptual Model and Classification of Geothermal Systems
G eothermal systems as hosts of resources or potential reservoirs are also called geothermal fields. They are found throughout the w orld in regions w ith normal or above normal geothermal gradients ,and especially in regions around tectonic plate margins w here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may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Geothermal systems are encountered in a range of geological settings,and are increasingly developed as an energy source. They can be described schematically as the distribution of w aters circulating laterally and vertically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in the upper crust of the Earth. The geothermal system transfers heat from a heat source to a heat sink,usually the free surface. A geothermal system is made up of three main elements: a heat source,a reservoir and a fluid,w hich is the carrier that transfers the heat. The reservoir is a volume of permeable rocks from w hich the circulating fluids extract the heat. The geothermal fluid is w ater,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meteoric w ater ( rain,lake, river) ,in the liquid or vapor phase,depending on it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 Figure 18. 1) . Geothermal fluids often discharge at the surface. Hydrothermal mineral deposits are formed due to circulation of the w arm to hot fluids ( about 50℃ to > 500℃ ) that leach,transport and subsequently precipitate their mineral load usually to the discharge site of the system ( e. g. single conduit,fracture netw ork) .-geothermal
Dynamic geothermal systems arise w here input of heat ( usually magmatic heat) at depths of a few kilometers,sets deep groundw ater in motion. These groundw aters are usually of meteoric origin but in some systems deep fossil marine or other saline w aters may be present ( connate waters) . Systems near the coast may be fed by both meteoric water and seawater.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magmatic heat source adds some w ater and dissolved constituents like HCl, CO2,SO2,and HF. But due to dilution and reaction during convective up-flow,this is very difficult to prove.-geothermal
Figure 18. 1 Schematic structure of a geothermal reservoir fed by meteoric ( rain) w ater
Geothermal systems occur in nature in a variety of combinations of geological,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w 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geothermal fluid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 fossil system represents the freezing of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settings of a hydrothermal field. Rocks in hydrothermal systems undergo varying degrees of alteration, because the mineral assemblages in the w all rocks are unstable in presence of the moving fluid and tend to re-equilibrate,forming new mineral congregations that are stable under the new conditions. Many ore deposits are localized in vein netw orks that once hosted hydrothermal fluid circulation,leading to a large number of deposit types and mineralization styles in Earth’s crust due to variable geological situations. The most important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 involve silver and gold and the sulfides of copper,tin,lead,zinc,and mercury.-geothermal
The classification of geothermal systems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descriptive terms,primarily targeting geothermal reservoirs. They are referred to as liquid or vapor dominated,low or high temperature,sedimentary or volcanic hosted. Hydrothermal systems are subdivided focusing on their products in terms of mineral deposits or concentrating on the geologic settings of the systems. The classification used here,convenient to the follow ing investigation of reactive flow in hydrothermal systems,is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schemes ( Figure 18. 2) .-geothermal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 are classified here in the first stage based on their inherent hydraulic conditions.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 are primarily divided into dynamic systems,in w hich fluids are circulating and therefore heat is transferred by convection,and static systems w ithout fluid movement and resulting conductive heat transfer. Both the branch of static as w ell as the one describing dynamic hydrothermal systems subdivides subsequently into sediment hosted ( low temperature ) or magmatic ( high-temperature ) environments. Due to the significance of magmatic dynamic hydrothermal systems for geothermal reservoirs and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these are further sorted by their magmatic rock type into silicic / andesitic and basaltic setting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basaltic systems distributes into mid-ocean ridge spreading centers and continental rift settings. The silicic / andesitic hydrothermal environments are divided into vapor and liquid dominated systems and the latter additionally into low or high relief settings.-geothermal
Figure 18. 2 Classification of hydrothermal fie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