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全球鹰”无人机的服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9 04:03:36 浏览37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全球鹰”无人机的服役

2000年3月,试飞继续,同年6月服役,美军在作战能力评估中正式确定“全球鹰”具备了全部作战能力。同时,一个完整的“全球鹰”系统部署到了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2000年8月,美欧之间的HALE无人机(HALE UAV)系统合作,诺·格公司与EADS签署了一份协议,共同为一种可满足德国国防部空中广域监视需求的、基于HALE UAV的ISR系统制订要求。
在2001年初1架“全球鹰”将布置在澳北部参加美澳联合训练,尔后即将进行跨越太平洋的飞行。
2001年4月22日,“全球鹰”完成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越洋飞行创举。这是无人机首次完成这样的壮举。
全球鹰在2001年4月进行的飞行试验中,达到了19850米的飞行高度,并打破了喷气动力无人机续航31.5小时的任务飞行记录。这项记录曾经是Compass Cope-R无人机保持了26年之久的世界记录。
2001年10月,美国空军与德国国防部签署了双边项目合作协议。
2001年11月,美军首次将“全球鹰”投入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行动。在阿富汗战争中,“全球鹰”无人机执行了50次作战任务,累计飞行1000小时,提供了15000多张敌军目标情报、监视和侦察图像,还为低空飞行的“捕食者”无人机指示目标。
2002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获两项总额近3亿美元的合同,以全面提高“全球鹰”系统性能。改进将将增加“全球鹰”的重量和功率。
2002年6月,美军研究后认为,重新设计零部件、地面站和采购性能较低系统,是将无人机价格降低的可行方案。目前将研制费用、使用费用和其他间接成本算在一起,“全球鹰”及地面站全系统单价为7370万美元。
2002年6月美国两院通过向澳洲出口“全球鹰”的项目。两院表示只要无人机不装备武器,不违反美国限制武器扩散的政策,政府可以将其出售给其他国家。
2002年9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决定为“全球鹰”制造“增强”型机翼,其目的旨在提高UAV载重和耐久性,这些机翼要比目前的大10%。目标是提高“全球鹰”的性能,达到携带1360千克有效载荷升高到18288米空中,并维持其原有航程和耐航飞行要求。
2003年7月美国国防部开始计划为“全球鹰”加装武器系统,这标志着国防部的无人机政策发生转变。
2003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综合系统分部完成了首架生产型RQ-4A“全球鹰”的制造。该机在完成最后的一系列系统测试后,将在本月底进行首次试飞。同期,诺斯罗普·格鲁门开始“全球鹰”特殊飞行试验,计划于10月初在德国演示其电子情报侦察任务能力。
2003年8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向美空军颁发了国家授权证书,允许美空军的“全球鹰”无人机系统在国内领空实施飞行任务,使“全球鹰”成为美国第一种获此殊荣的无人机系统。
2003年9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已开始研制和生产新型的、能力更强的RQ-4B改型。
2003年10月,在德美两国政府的领导、诺·格公司与EADS公司的支持下,“全球鹰”在位于德国诺德霍尔兹市的海军基地开展了飞行演示验证,完成了6次成功的试飞,验证了采用UAV搭载各种电子情报传感器执行广域监视任务的可行性。这次演示验证也是UAV首次在欧洲的受控空域中成功使用,为今后欧洲无人飞行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2004年10月,第一架用于美海军“全球鹰”海上演示(GHMD)计划的RQ-4A“全球鹰”无人机于10月6日从加利福尼亚的帕姆代尔飞到了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完成首次飞行。
2004年12月,由于五角大楼要求增强长航时无人机的性能,“全球鹰”无人机成本已增至原来的3倍。美国总审计局(GAO)建议五角大楼重新考虑同时开发并生产该新型无人机,并推迟其采购时间。
2005年1月,雷声公司已经签订一项低价研制三组“全球鹰”改进型综合传感器的合同。
2005年3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Tenix防务公司和萨伯系统公司宣布,它们将组队开发一种澳大利亚用地面系统,同诺·格公司的“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相综合。
2005 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接到美国空军合同,提供2架生产型RQ-4A。这项2100万美元合同6月2日授予。这些飞行器将加入支持全 球反恐战战区的先进概念技术验证型“全球鹰”无人机行列。迄今已部署的“全球鹰”在200次任务中飞行了4300多战斗小时。没有加装电子/红外传感 器系统。但测试了单独的合成孔径侦察雷达,并获得了侦察影像。
2005年8月,沃特(Vought)飞机工业公司宣布,该公司已向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交付首套美国空军RQ-4B的增强型机翼。
2005年8月,“全球鹰”的飞行试验工作结束,这使得最新型“全球鹰”向投入实战又迈进了一步。
2005年9月,据驻扎在夏威夷希克姆空军基地的美国太平洋地区空军司令赫斯特称,美国空军计划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全球鹰”部署到整个太平洋地区。
2005年12月,雷声公司获一项新合同,为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全球鹰项目生产地面设备。
2005年12月,美海军全球鹰海上演示型(GHMD)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是美空军使用的RQ-4A“全球鹰”(Global Hawk)系统的改型,,GHMD首次参加了美海军的军事演习。该演习代号三叉戟勇士2005(Trident Warrior 05),从11月28日持续到12月9日。美海军高级官员高度赞扬了“全球鹰”无人机系统在演习中的表现。并认为在三叉戟勇士这样的演习中综合该系统对于美海军实现其《21世纪海上力量》(Sea Power 21)中的目标来说非常重要。
2006年1月据美空军称,空军首批2架生产型RQ-4A“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已到达中东。同“全球鹰”原型机相比,这次到达中东的生产型“全球鹰”无人机装备的是一种改进型传感器装置。
2006年2月,美空军正在与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和泰国等太平洋地区国家谈判,试图建立一个在该地区联合使用RQ-4“全球鹰”(Global Hawk)高空长航时侦察无人机系统、并分享其所获信息的集团。
2006年3月,美国海军装备的首架“全球鹰”(Global Hawk)RQ-4A高空长航时信息无人机已飞抵其新基地--马里兰州的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Patuxent River NAS)。
2006年4月,“全球鹰”(Global Hawk)RQ-4A高空长航时信息无人机将参加本年度的联合远征部队试验演习(JFEX 06),拟向美国北方司令部和其他联邦机构演示一种装备有先进传感器的高空长航时UAS,在持续搜集和分发海上ISR(情报/监视/侦察)数据和增强海上态势感知能力方面的作用。
2006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4月5日向美国空军交付了第6架RQ-4“全球鹰”无人机,今夏将向空军交付第7架RQ-4无人机。
2006年5月,德国国防部与美国国防部在柏林签署了一份关于两种系统间互操作性的谅解备忘录(MoU),这是“欧洲鹰”项目按预定计划,在今年秋季授予风险降低合同之前的关键步骤,为德美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2006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从美国空军获得一份900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在2009年9月前研制一种新型机载监视雷达并综合在全球鹰无人机上,为战场指挥员提供无与伦比的环境感知能力。
2006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在本届范堡罗航展上首次公布了其RQ-4全球鹰(Global Hawk)高空长航时信息UAV(无人机)的一个未来作战构想:探测并跟踪弹道导弹,执行BMD(弹道导弹防御)任务。
2006年7月底,“全球鹰”无人空中系统已完成超过10500小时的飞行。在6月份已完成的1万小时的飞行中,作战飞行时间占全部飞行时间的比例增加到63%。
2006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升级型“全球鹰”B无人机已于8月25日按计划下线。
2006年11月,美国国防部昨天宣布,空军的RQ-4全球鹰无人侦察飞机项目的成本已经增长了21.4%。
2006年11月,全球鹰第10批次无人机在11月18日完成作战评估试验后,美国空军第九侦察大队上周首次开始使用RQ-4全球鹰执行常规训练任务。这是美空军首次仅需申请一项飞行计划就能在美国空域使用全球鹰。
2006年12月,诺?格公司获得一份660万美元的固定总价加激励修正合同,将对一架RQ-4全球鹰飞机进行改装,使其具有配备多平台雷达技术引入计划(MP-RTIP)装备的能力。
2006年12月,全球鹰已完成了其在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的虚拟使用试验,并已在本周将结果提交给澳大利亚国防部。
2007年3月,美国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ACC)正在考虑将RQ-4全球鹰(Global Hawk)高高空信息无人机的作战使用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比尔空军基地(Beale AFB)。
2007年3月,美国空军已授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一份2.87亿美元的合同,研制下一批次(第5批次)的RQ-4“全球鹰”无人机系统。
2007年5月,据美国国防部5月18日的通告称,美国空军在现有合同基础上,正同诺斯罗普·格鲁门综合系统公司空中战斗系统部续签总额3.714美元的合同,增购5架全球鹰无人机、3套任务控制单元、3套发射与回收单元和其他有关设备。为开展这项工作,已有1.857亿美元资金到位,全部工作将于2010年3月结束。这项工作空军于2006年3月开始申请,今年5月才获准。
2007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宣布,在AF-4,为美国空军制造的第4架生产型全球鹰无人机于6月中旬执行一项支持全球反恐战任务时,美国军队的RQ-4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机队已完成了它的第1000次飞行。
2007年8月,美国空军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来控制全球鹰无人机的温度。
2008年8月,美国政府已知会韩国方面,同意向其出售RQ-4“全球鹰”无人驾驶战略侦察机。
2008年10月,据美国国防部官员称,美国海军正考虑部署它的首架全球鹰无人机飞往伊拉克附近的空军基地,目的是为了验证其执行海事侦查任务的能力。
2009年2月,美国空军批准授予诺·格公司开始对部分多平台雷达技术嵌入项目(MP-RTIP)的雷达系统水平性能(RSLPV)进行飞行试验。
2009年3月,根据一份澳大利亚新的国防白皮书,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并没有放弃采购RQ-4“全球鹰”无人机系统。在2017年左右,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将采购“全球鹰”。
2010年海地地震救援工作,美国五角大楼从阿富汗战场上调动了一架RQ-4全球鹰侦察机,拍摄地震灾后画面,并向非政府组织和其它救援组织提供间谍飞机拍摄的照片,让他们能更清楚的了解地面形势。
2011年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美国紧急于3月17日从美军关岛基地调派一架RQ-4全球鹰侦察机,拍摄反应炉受损影像。
2012年6月11日,美国海军一架“全球鹰RQ-4A”无人侦察机在马里兰州索尔兹伯里海岸附近坠毁,幸未造成平民及财产损失,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之中。
2012年8月5日,日美两国政府决定动用无人侦察机“全球鹰”对中国军舰和其他政府船只在钓鱼岛和冲绳附近海域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控。

全球鹰无人机的实战应用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却损失了两架“ 全球鹰”无人机,致使该型无人机的库存数量更加吃紧(当时仅有4架)。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空军只使用了两架“全球鹰”无人机。但这两架“全球鹰”无人机却在伊拉克上空执行了15次作战任务,搜集了4800幅目标图像。据统计,在美空军进行的所有452次情报、监视与侦察行动中,“全球鹰”的任务完成率占5%,为美军提供了“广泛的作战能力”。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空军使用“全球鹰”提供的目标图像情报,摧毁了伊拉克13个地空导弹连、50个地空导弹发射架、70辆地空导弹运输车、300个地空导弹箱和300辆坦克。被摧毁的坦克占伊拉克已知坦克总数的38%。虽然“全球鹰”仅仅承担了3%的全部空中摄像任务,但用于打击伊拉克防空系统的55%的时间敏感目标数据,是由该无人机提供的。

求美军RQ4全球鹰无人机参战详细记录


RQ-4 环球之鹰(英语:Global Hawk)是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Northrop Grumman)的无人飞机(UAV)产品。服役于美国空军。
该机角色上类似1950年代叱吒风云的洛克希德(Lockheed)U-2侦察机。它可以提供后方指挥官综观战场或是细部目标监视的能力。它装备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看穿云层和风沙还有光电红外线模组(EO/IR)提供长程长时间全区域动态监视。白天监视区域超过100,000平方公里(40,000平方英哩)例如要监视洛杉矶一样大的城市,可以从缅因州遥控环球之鹰,拍摄370 x 370 公里(230 x 230 英哩)区域的洛杉矶市区24小时,然后悠闲的飞回家。
它还有潜在能力可以进行波谱分析的谍报工作,提前发现全球各地的危机和冲突。也能帮忙导引空军的导弹轰炸。使误击状况降低。
“R“ 开头的名称是美国国防部命名“侦蒐”(reconnaissance)的第一字母;“Q“ 指无人机;“4“ 是指无人机计划第四架作品。“A“ 或 “B“ 则是两种改装版本和F-16等其他战机有分ABCD型一样。
环球之鹰是第一架得到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认证可以在美国民航机领空飞行的无人机。 这算是无人机产业一大革命,日后可能出现不需驾驶员操纵的商业客机。
RQ-4动力来自AE3007H涡轮风扇发动机引擎产生 31.4 kN (3,200 kgf / 7,050 lbf) 推力,可以搭载900公斤(2,000 磅)设备。机身为平常的铝合金,机翼则是碳纤维。日后量产成本估计约3500万美金一架。)
空军的环球之鹰试验评估由艾德华空军基地452飞行联队测试。服役机则交由第9侦查队,第12侦查队操作。
环球之鹰ATCD原型机已经用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用状况良好,但是失事率过高有两架失事等于损失1/4。根据澳洲报纸报道坠毁是由于“故障或保养问题“,换算每飞行小时失事率比F-16高一百倍。但是工程师表示不能把原型机和成熟的飞机相比,比较标准不公平且人员训练也不足。
2001年4月24日,一架环球之鹰以不停飞方式从艾德华空军基地直飞澳洲爱丁堡空军基地,创下无人机飞越太平洋的纪录。共飞了22小时。
环球之鹰海上操演专案时两架移交给美国海军,2006十二月第二架派往马里兰州NAS Patuxent River海军站服役。两架留作测试感应器,战术,程式改进,与海上监控。
2007年10月加州山火时环球之鹰也出动;发挥监控优势。
作为2010年海地地震地震救援工作的一部分,美国五角大楼从阿富汗战场上调动了一架RQ-4全球鹰侦察机,拍摄地震灾后画面,并向非政府组织和其它救援组织提供间谍飞机拍摄的照片,让他们能更清楚的了解地面形势。该全球鹰最初是在阿富汗执行美军任务的,2010年1月14日调整了任务,让它在海地飞行了14小时,拍摄了数百张照片。美国空军计划1月15日派其拍摄更多灾区照片。
2011年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美国紧急于3月17日从美军关岛基地调派一架RQ-4全球鹰侦察机,拍摄反应炉受损影像。
基本信息
乘员: 0名
长度: 13.5 m(44 ft 5 in)
翼展: 35.4m(116 ft 2 in)
高度: 4.6 m(15 ft 2 in)
翼面积: m²(ft²)
空重: 3,850 kg(8,490 lb)
载重: 10,400 kg(22,900 lb)
发动机: 1×AE3007H 涡轮扇叶发动机, 31.4Kn(7,050lbf)
性能
最高速度: 650 km/h (404 mp/h)
航程: 36(小时)
实用升限: 20,000 m(65,000 ft)
-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中国和美国的无人机分别在什么时候才使用

中国和美国的无人机分别在什么时候才使用?

RQ/MQ-1“捕食者”被定类为UAV或称无人飞行器,是由美国通用公司所研发及制造的。RQ-1被设计作为一架空中监视和无人侦察机。 因应需要在2002年开始有部份RQ-1被改装为攻击用途并在两翼各挂一枚地狱火导弹进行任务。这导致了MQ-1在2005年的正式出现成为一种多功能的载具。RQ-1和MQ-1当前装备于美国空军的第11及第15侦测纵队。 这些飞虫在波斯尼亚、也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使用非常成功。-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结构特点

低置直翼;倒V型垂尾;收放式起落架;推进式螺旋桨;传感器炮塔位于机头下面;上部机身前方呈球茎状。

研制历程

1994年1月,通用原子公司从“国防空中侦察办公室”得到一份“先进概念技术验证”的生产合同,为其生产10架RQ-1“捕食者”无人驾驶飞行器。

1994年7月,第一架航空器飞上了天空,第二年年初,这些飞行器进入美国空军现役。1995年7月,美国空军把三架“捕食者”送到阿尔巴尼亚,取代CIA的“蚊蚋-750”在南斯拉夫上空飞行。1996年3月,一批飞机从匈牙利飞到波斯尼亚,这意味着第二批“捕食者”的部署开始了。此时,海军也开始测试“捕食者”,在航空母舰战斗大队和潜艇上驾驶它们。1999年,“捕食者”在波斯湾参加了它的第一次战斗,作为“南方守望行动”的一份子,在伊拉克和伊朗上空飞行。-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2001年,“捕食者”携带“地狱火”导弹和“毒刺”导弹试飞成功,装备了武器的“捕食者”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命名改成了MQ-1L。美国空军和中央情报局的“捕食者”已成功地在伊朗、也门和阿富汗布署了武器。

使用情况

捕食者首架机于1994年7月试飞,1995年7月为用于塞尔维亚战场监视而运送到阿尔巴尼西。1997年8月为装备美国空军而开始低速率初期生产。与此同时,国防部决定给无人机正式标号“Q”,美国空军根据使用提出标准名称RQ-1捕食者。从而捕食者作为美国空军最初战术多用途无人机开始服役。到现在已有13年历史,其间飞行了225000h以上,在美国空军的作战使用率高达95%以上。-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美军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已经进行了RQ-1“捕食者”无人机导弹战斗试验,此前该型无人机仅用于侦察和目标指示。在2003年春伊拉克战争“解放伊拉克”行动中,“捕食者”无人机表现优异,在“无人区域”巡逻时借助机载激光目标指示仪,照亮目标,引导导弹攻击目标(最初,导弹是从其他飞机上发射的),RQ-1“捕食者”无人机共攻击并摧毁了12个地面目标,有防空导弹连、导弹发射装置、伊拉克电视台雷达和卫星设施。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动用了约50架无人机,主要是RQ-1“捕食者”、RQ-4A“全球鹰”和RQ-5“猎手”。-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ASN-206是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爱生技术集团研制的多用途无人驾驶飞机。1994年12月完成研制工作。该机是一种配套完整、功能齐全、性能先进、适合野外条件使用的无人机。尤其是它的实时视频侦察系统,为我军前线侦察提供了一种利器。1996年该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在珠海国际航展上展出,现已投入批量生产。-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结构特点

该无人机采用后推式双尾撑结构形式。这一布局的好处是由于后置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不会遮挡侦察装置的视线。机身后部、尾撑之间装有1台HS-700型四缸二冲程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为37.3千瓦。巡航时间为4~8小时,航程150千米。-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ASN-206的侦察监视设备包括垂直相机和全景相机、红外探测设备、电视摄像机,定位校射设备等。更重要的是,ASN-206装有数字式飞机控制与管理系统、综合无线电系统、先进任务控制设备,借助上述系统,ASN-206可以在150千米远纵深范围内昼夜执行作战任务。侦察情报信息,尤其是白光/红外摄影机拍到的视频影像可以实时传输至地面站,进行观察和监视。定位较射系统能实时的指标地面目标的坐标和校正火炮射击。-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该机利用固体火箭助推起飞,零长发射,伞降回收,可多次使用,不需要专用起降跑道。

使用情况

ASN-206可以用于昼夜空中侦察、战场侦察、目标定位、炮火定位、边境巡逻、核辐射取样、空中摄影和探矿,以及电子战等等。

ASN-206可以安装常规或红外摄影机和电视探头,具有实时侦察能力。一些报告指出,ASN-206的光电观测系统是仿照以色列塔迪兰公司产品研制的。这种无人机的导航系统同时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和无线电指令。-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ASN-206无人机由一部数字式飞行控制和管理系统操纵,通过内置式无线电系统,以及先进的任务控制系统与地面站保持联系。光学/红外摄像机获得的视频数据可以实时传送给地面接收站。

ASN-206携带有多功能光学设备,可以由各种传感器组成不同模块,其中包括单色和彩色CCD摄像机、3色CCD摄像机、8~12微米红外和3~5毫米焦平面阵列红外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和指示器等。ASN-206无人机光电设备的仰角为15~105度,方位角360度,使用28伏280瓦的直流电源。-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ASN-206的地面系统包括:6~10辆运输-发射车辆和一个地面控制站。无人机是由6×6平板卡车运输和发射的。发射时使用助推火箭,降落时使用降落伞。该型无人机由一台水平对置气冷4缸2冲程51马力的HS700型活塞发动机驱动。-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希望有帮助

全球鹰无人机的发展历史

全球鹰高空远程无人飞行器(HAE UAV)计划是为了满足空中防御侦察办公室(DARO)向联合力量指挥部提供远程侦察能力的需要而设计的。全球鹰具有从敌占区域昼夜全天候不间断提供数据和反应的能力,只要军事上有需要它就可以启动。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作为“高空持久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于1995年启动。
ACTD计划最初由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处管理,1998年10月转由怀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空军系统计划办公室接管。后来“暗星”计划于1999年1月取消。
“全球鹰”的研制计划分为三部分:设计,研制与试验,部署和评估。相关厂商包括电气系统ES公司,信息科技IT公司,综合系统IS公司,舰船系统和构成公司。
1998年2月,“全球鹰”首飞,在ACTD计划执行期内完成了58个起降,共719.4小时飞行。
1999年3月,第二号原型机坠毁,携带的专门为“全球鹰”设计的侦察传感器系统毁坏。
1999年3月29日,由于携带专用侦察传感器系统的第二号原型机在美国加州中国湖试验坠毁,因此“全球鹰”没有在科索沃战争中派上用场。
1999年12月,三号机在跑道滑跑时出现事故,毁坏了另外一个传感器系统。因此在之后的试飞中,没有加装电子/红外传感器系统。但测试了单独的合成孔径侦察雷达,并获得了侦察影像。
2000年3月,试飞继续,6月,美军在作战能力评估中正式确定“全球鹰”具备了全部作战能力。同时,一个完整的“全球鹰”系统部署到了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2001年4月22日,“全球鹰”完成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越洋飞行创举。这是无人机首次完成这样的壮举。
2001年11月,美军首次将“全球鹰”投入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行动。在阿富汗战争中,“全球鹰”无人机执行了50次作战任务,累计飞行1000小时,提供了15000多张敌军目标情报、监视和侦察图像,还为低空飞行的“捕食者”无人机指示目标。
2003年8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向美空军颁发了国家授权证书,允许美空军的“全球鹰”无人机系统在国内领空实施飞行任务,使“全球鹰”成为美国第一种获此殊荣的无人机系统。
全球鹰在2001年4月进行的飞行试验中,达到了19850米的飞行高度,并打破了喷气动力无人机续航31.5小时的任务飞行记录。这项记录曾经是Compass Cope-R无人机保持了26年之久的世界记录。
2005 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接到美国空军合同,提供2架生产型RQ-4A。这项2100万美元合同。这些飞行器将加入支持全 球反恐战战区的先进概念技术验证型“全球鹰”无人机行列。迄今已部署的“全球鹰”在200次任务中飞行了4300多战斗小时。没有加装电子/红外传感 器系统。但测试了单独的合成孔径侦察雷达,并获得了侦察影像。-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

美国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应用 具体一点,尽可能的全一些,急用!!!!!


  无人机具有造价低、使用经济性、实效性较强、出勤率较高的特点,可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跟踪侦察,使战场透明度、侦察实时性大大提高。特别是无人攻击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无人机的出现正迫使世界军事发生革命性转变。近期局部战争中的成功战例更促使各国对无人机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美军的无人机发展和战场应用十分迅速,大有替代有人驾驶飞机进行作战的趋势。
  ★无人机早在80多年前就已问世,最先主要是用作靶机,以后装上航空照相机便成为无人侦察机。
  ★1976年以色列率先将无人机用于对埃及的战争中,引诱埃军的地面防空火力开火,在无人机的掩护下,以军战斗轰炸机对埃军地面目标实施轰炸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借鉴了以色列的成功经验,动用了“先锋”、“指针”等无人机系统,在侦察、监视、目标捕获、战场管理、炮火支援和空袭后目标毁伤评估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波黑战争中,美国分别于1994年2月和1995年轻月派遣“蚋蚊”750型和“捕食者”型无人机,部署到阿尔巴尼亚的基地,以加强对波黑战场的监视。
  ★在科索沃战争初期,北约调用美、英、法、德和意大利等五个国家,七种类型200多架的无人机投入战争,实施对南联盟机动地空导弹连、坦克纵队及分散的战斗机基地等的跟踪任务。
  ★在车臣战争中,车臣非法武装占领区上空飞来了一架外型酷似蜜蜂的小型飞行器,当它飞过,大批轰炸机就赶到了,此时车臣武装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辛辛苦苦构筑的阵地还未派上用场,就被俄军空中力量摧毁了。这架小型飞行器就是俄罗斯首次使用的蜜蜂-1T型无人侦察机。
  ★2001年阿富汗战争,自始至终美军士兵都没有与塔利班武装正面接触。战争的转折是由“全球鹰”无人机实施的一次对塔利班高层军事会议的直接轰炸完成的。
  ★2001年5月27日,一架飞行速度为70节的“捕食者”无人机第一次从610米的高度发射一枚AGM-114“海尔发”导弹命中了一辆距离5600米的塔利班坦克。
  ★在美国2006年夏天于伊拉克开展的军事行动中,无人机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空军的录像资料显示,2006年11月在巴格达,“捕食者”无人机察觉到三名武装分子企图用迫击炮袭击美军后,发射了一枚空对地导弹,成功击毙了三名武装分子。
  ★2008年7月18日MQ-9无人机系统的操作人员发现了一辆可疑车辆。空军立即将该信息转发给当地地面小组,随后将目标确认为车载简易爆炸装置,终端控制人员随即操控这架MQ-9无人机向该车辆投掷了一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目标瞬间被摧毁。
  无人机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了它的军事价值,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许多国家的军事部门都把无人机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无人机发展的热潮已经掀起。
  自2001年以来,美军已在战场上装备了“猎手”、“大乌鸦”、“影子”、“全球鹰”、“捕食者”等各型无人机系统,主要被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仅在伊拉克,美国就投入使用了361架无人机,美军对于无人机的需求正大幅增加,其执行飞行时间已超过50万小时。这些无人机主要是用于监测、追踪,也有些是专门用来攻击地面目标的,基本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
  无人机在近年来的成为压制防空作战和消灭高价值目标的有效武器。尤其是美国空军最新装备的MQ-9“收割者”攻击无人机,具有知名的MQ-1“捕食者”无人机系统九倍航程、两倍升限,其载弹量已接近有人驾驶攻击机的水平。
  MQ-9“捕食者”是一种新型无人攻击机。其在重量、功率和载重能力等方面均超过了MQ-1。MQ-9的最大起飞重量为4540千克,飞行速度为405千米/小时,飞行高度可达13700米,配备一台功率为900马力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与MQ-1只能携带少量弹药不同的是,MQ-9可以携带两枚227千克的炸弹或是八枚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在满载荷的情况下,MQ-9可持续飞行14个小时,而在执行侦察任务时,持续飞行时间可超过一昼夜。
  目前,美国空军已经装备了七架MQ-9无人机。据悉,MQ-9将在2009年投入批量生产。
-全球鹰无人机在什么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