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为什么二战德国军服比其他国家的军服好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08 14:58:59 浏览23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二战德国军服比其他国家的军服好看

笔者在《二战德国军装是谁设计的,有何依据?》里写过,二战德军军服的设计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继承了华丽军装的线性战术(外号“排队枪毙”)时代军服的大量元素。而且,融合了大量的礼服式的设计,注重军服的平整,突出线条分明。

希特勒接见德国空军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

军服设计元素

更何况,德国军服的设计元素,比如橡树叶、罗马柱、双节绳交叉编织绳底板肩章和矢车菊等等,在主要军事大国里独树一帜,难免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德国本身是个发达的工业国,能够保证实际生产出来的军装复合设计,再加上了量身定做,垫肩收腰等元素,突出的军人的气质。

而反观英苏美法等国,除了不常穿的礼服依然维持了较高的水准之外,常服和作战服都注重隐蔽,所以配饰方面尽可能简化,注重实用性,所以不能保证线条分明。

但是,笔者觉得,单靠军服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下面这张照片,据说是日本COS爱好者在动漫展上的留影。除了照片上那个女性佩戴了搭配错误(党卫军船帽加国防军装甲兵制服加宪兵胸牌),基本是复合历史上的设计的。请问读者是否觉得这样的形象好看呢?-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所以远不止军服给人的观感这么简单。

军队待遇和战绩

在一战和二战之间的20年里,虽然《凡尔赛合约》规定德国只能保留十万军队,虽然德国经历了1922年和1929年的经济危机。但是德军几乎是“独立王国”,军人待遇高过德国平民水平,也高过欧洲某些大国的水平,比如德国士官的军饷和法国的尉官相当。英国人在法国战役后感叹,英国士兵是大萧条中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营养不良,垂头丧气。而德国军队得到了良好的后勤保障,身材健美,活力十足。-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恐怕更重要的一点,是德军在二战前吞并别国领土,在二战初期的“闪电战”中频繁得胜,这些胜利提升了德国军人的自信心,增加了他们的实战经验,这对提升军人形象很有帮助。

高水准的摄影师和器材

德国的光学器材和胶片相机从19世纪起就负有盛名,比如徕卡 (Leica)、蔡司(Zeiss)、禄莱(Rollei) 、康泰时 (Contax)、林好夫( Linhof)、福伦达 (Voigtlander)和米诺克斯 (Minox)等等。-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这些高水准的摄影器材使得德国士兵即便在街头的照相馆里都能拍出不错的照片。

二战初期德军的照片

更何况,希特勒和他的宣传部长戈贝尔非常重视用照相机和摄影机来展现军队的形象。德国很多二战老兵的回忆中都提到一件事,那就是,上级会派出新闻摄影队到军队中去拍照和摄像。这使得德国军队留下了大量高水准的照片和摄影资料。-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笔者很想指出的是,那个时代虽然没有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各种美图、修图软件,但是胶片摄影器材同样可以“修图”:

比如使用补光灯,反光板等器材改变光线。

比如使用镜头滤镜——这个词最早并不是一个美图的功能,而真的是安装在镜头上的一块特殊镜片,来达成需要的摄影效果。

下图为镜头滤镜:

再比如暗房修图,可以改变对比度,抠图,清晰度,突出和改变某些图像特征等等。

下图为暗房修照片示意图:

据笔者观察,除了一些男明星和网红之外,很大一部分男性没有刻意用技巧拍照和美化照片的习惯,所以再和高水准的摄影一比较,差别是非常强烈的。

影视

二战后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无论英美还是苏联拍摄的二战题材的电影中,德国军队的形象都是穿着漂亮而整洁的制服出镜。

有些甚至罔顾事实,比如在二战爆发时已经逐步停发的党卫队黑色制服,即便是在考证资料如此完善的今天,电影《无耻混蛋》中,二战后期的盖世太保依然穿着这套独特的黑制服。

图为电影《不列颠空战》

比如德国二战后期因为物资匮乏,新配发的M44制服从设计、质地到做工,都比战争初期的M36要差一大截。可是大部分电影依然让德军穿着光鲜的M36制服。

这些都加强了公众对德国军服的印象,认为它就是一个漂亮整洁的符号。

当然,随着现代摄影器材,服装工业和电脑技术的发展,加上互联网带来的服装与摄影技术普及,很多国家的军队也越来越多意识到了这一点,然而二战时的摄影资料的差距是无法弥补的。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国是公有制计划经济为主还是私有制经济为主

想把这个问题扯淡清楚可得废点功夫,而且牵涉到主义问题,吐槽机还得加点小心,不能写得太浪。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清楚的,国家社会主义并不来自纳粹,纳粹的经济概念也不全是国家社会主义。

何为国家社会主义?

其实关于国家社会主义的概念起源于德意志第二帝国,打完普法战争的俾斯麦面临一个挺尴尬的问题,自己的国家往哪边走似乎都很危险。当时的主流思想有两个,一种是集体概念更强的社会主义,一种是自由概念更强的资本主义。-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俾斯麦两个都不想选,于是推出6000余条保护劳工的法令,既保护王朝利益,又实现了他国家需要照看人民的政治理念。所以他这个中间思路本来叫做王朝社会主义,它确实是一种不同的路线。

这种路线于马克思思想最大的区别在于主体,俾斯麦的更强调国家,马克思更强调国际。与资本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调整功能,资本主义更强调市场调整,无视工人福利,俾斯麦更强调主动调整,保护部分劳工权益。

纳粹的偷换概念

事实上最初俾斯麦的方法还是挺受欢迎的,瓦尔特·拉特瑙在1916年《即将来临的日子》里认为未来的“人民政府”将弥合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裂痕,并强迫资本家们接受国家的意志,不失为两全之法。

但纳粹在上台后打着俾斯麦的旗号在执行时偷偷掺了不少沙子,在战前他们表面上依托复杂的官僚体系主动进行市场干预,规范原材料和工业成品的进出口,看起来和俾斯麦的政策很相似。

但是从1933年到1937年德国的工业一直快速私有化,银行、造船厂、铁路线、航运线、工厂,乃至福利组织几乎全盘私有。纳粹党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攫取了巨额财富,让他们有能力操纵市场,乃至贿赂军官。

纳粹的战时经济

从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开始,纳粹开始转入战时经济,这个阶段他们已经完全抛弃了俾斯麦的政策,变成一种古怪的掠夺经济。如果强行解释的话,你可以理解为苏联的计划经济对内,美国的资本体系对外。

在国内他们实行配给制,但所有的配给品都是私人企业生产的,因为配给消费品造成德国人储蓄增加,这些资金又借给纳粹政府进行战争。而且战时大部分工厂都在满负荷运转,德国人的就业毫无压力。

但在国外和占领区他们完全放弃了俾斯麦关于劳工保护的条款,极力掠夺成品、原料、财富,并且大量奴役劳工为私人企业生产。这已经完全背离了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只能称之为法西斯掠夺。


总结起来吧,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国本质上并非公有制,但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它更像中世纪的封建私有制。扯淡完毕。

有人说二战中德军的军装很好看,而被日本模仿后丑成“四不像”,是什么原因

要说二战中军服设计最好看的,德国如果称第二,真没人敢称第一。

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了吸引广大青年积极参军,不仅从待遇、补助、社会福利等方面下手,还在军装上做足了功夫。他要求军装可以体现日耳曼人的高大帅气,设计师便夜以继日地转动自己的脑瓜。一套套帅气的军装便从流水线上源源不断输出,这一举措果然不错,一些想当兵的小伙看见如此帅气的军装瞬间就动心了,毕竟男生都有一颗想要当兵的心,而这帅气的军装无疑给了他们报名的动力。-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全盘西化,学习西方的政体、经济制度、创建军校等等。这自然就包括模仿德军的军装。

但既然是模仿德军军装,为何日军模仿出了一个四不像出来,而且是越弄越丑。这不是照着葫芦画瓢的事情吗?为何弄的如此不堪入目?

适合德军的军装不一定适合日军,奈何两个都是法西斯国家,因此就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了,再加上德国在日本面前展现了超强的实力,因此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日本的效仿对象。

但是两个国家的国情是完全不一样的,德国是欧洲人,日耳曼人种,个子高,五官立体。帅气的军装更能修饰他们的体型,而日军是近亲繁殖,又是亚洲人种中最矮的分支。原本高大帅气的军装穿到日军身上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就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装。-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但是无论是昭和五式还是九八式军服,在衣服的设计上都是设计简单,一方面是资源紧缺,另一方面也是受实用主义的洗脑,毫无审美体验感。

一切都是以功能性为主。四个兜、领章和肩章,再配上绑腿和军靴、武装带,一套军装就这样完事了。

就比如说为了增强日军在丛林的隐蔽性,将日军的颜色改为浓绿茶褐色,十分接近德军的国防绿。又为了方便士兵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战术动作,衣服的尺码一般都比较宽松。

相比于德军追求美,宁愿牺牲动作美化军装,日军的这种设计才是最贴切战争需求的。

还有,为了方便士兵在丛林作战中不受蚊虫的侵扰也为了避免飞石对士兵头部造成伤害,在日军军帽后面增添了三块垂帘。有人说这种军帽垂帘更像是来源于法国军队,当时的法国军队在热带殖民地区为了遮阳和防虫就设计了这个悬挂垂布,作为一个爱向强国学习的国家,日本自然也没有放过这种设计。这也在后来的影视剧中成了鬼子的经典形象之一。-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日军军服都丑,比如说海军军服还是不错的,造型上有模样有的,尤其是军官在夏天的军服,一袭白衣加上醒目的军衔标志显得有模有样。这样一对比日本陆军军装和海军军装,就仿佛一个是亲妈养的,一个是后妈养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其实说日军军服丑,还真不是军服的问题。为了检验日军的军服的美丑,美国一男子就cos了日军军服,结果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说到底,主要还是人种的问题。

二战时德国士兵胸前“牌牌”是干啥的

金属牌是战地宪兵的代表~链狗。它是二战时德军宪兵的标志。

德国战地宪兵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当时德国国王腓特烈二世建立了“督战马”,后来改名为“督战骑兵队”。1937年德国政府举行大阅兵时,有一支特别神奇的部队, 这支部队大约有四千人组成,而且每个人胸前配有一个金属牌,配备的武器是德国最先进的冲锋枪。这支神奇的部队,就是希特勒的特别卫队, 代号“德国宪兵”。-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1933年德国纳粹党通过政变掌握了德国的执政权,德国纳粹党上台以后,随即成立了野战宪兵部队。宪兵部队最标志性的就是每个人身上佩戴了一块月牙形的金属牌,也被称为“链狗”。德国的战地宪兵肩负着双重任务:(1)是德国一支组织严密的警察力量;(2)也是一支接受完整步兵训练的正规军事组织。-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德国战地宪兵的双重角色,决定了他的作用和其他德国士兵完全不一样:(1)在战争中,他们是占领区的警察,维持当地社会的秩序;(2)战地宪兵还可以指挥德国任何军种平级或下级的德国军人。由此看见,德国战地宪兵的权力非常大。

二战后期,由于局势对德国越来越不利,德国战地宪兵不得不和其他军种一样上前线抵抗苏军。但是战地宪兵又增加了一项任务:前线督战。逮捕那么消极作战的人员,甚至可以直接处决这些消极作战的人员。

而且二战时,德国为了培养更多的战地宪兵人员,还在德国的波茨坦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化的军警学校,毕业后的战地宪兵人员,被送往德军的各个战场。

由于战地宪兵工作的特殊性,它注定是一个不招人喜欢的兵种。二战后期的战地宪兵逐渐被排挤和打压。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话“东德除了铁十字什么都继承了,西德除了铁十字什么都没继承”

如今反复炒作东德、柏林墙话题的文章,不外乎是公知打算告诉大家,落后的原因是社会制度。

大家想过没有,虽然落后于西德,并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东德的社会发展水平在世界上是不差的,仅仅是轿车拥有量在1981年就达到6.3人拥有一台轿车,东德驰名世界的畅销产品有依发汽车、摩托、百佳相机、潘太康相机、卡尔蔡司镜头、梅耶镜头、奥沃彩色胶片、铁路机车、前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东德在1989年人均住房面积就达到27平米(同期西德也才35平米),东德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4年,东德的奥运金牌曾经世界第一,世界上至少还有100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达不到东德水平,那么,是不是这100多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有问题?这些国家的政府就应该被打倒?-德意志第二帝国军服

(如果你有一天看到照片上有美丽泡泡焦外,这就是出自东德的梅耶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