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德国

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为什么纳粹德国到了二战末期节节败退,内部却没有出现一战德国那样的人民起义)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3 01:13:41 浏览164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纳粹德国到了二战末期节节败退,内部却没有出现一战德国那样的人民起义

1944年7月20日下午四点,留守柏林最精锐的“大德意志警卫营”营长雷麦少校,奉命去逮捕当时在柏林最重要的纳粹分子戈培尔,他接到的是密谋集团成员、柏林卫戍司令哈斯将军的命令:“元首已经死亡,党卫队企图发动政变,警卫营立即封锁政府各部所在的威廉街和党卫队中央保安总局,逮捕宣传部长戈培尔”。于是这位八次战伤的年轻少校带领20名士兵赶往宣传部,在有力部队都被派往前线的情况下,“大德意志营”几乎是左右柏林政治局势的一支部队。

(阿汤哥出演的伯爵上校)

然而就在戈培尔的办公室里,这位具有快速演讲能力的纳粹高级领导成功的说服了雷麦,当场要通了东普鲁士“狼穴”的电话(密谋集团居然未能切断元首大本营和柏林的通讯,可见计划的错漏百出),在电话里雷麦听见了希特勒嘶哑而又熟悉的声音,并立即表态效忠最高统帅,希特勒随即口头晋升雷麦为陆军上校,命令他率领部队镇压在柏林发生的起义,于是以后备军司令部为主体的起义领导机构就这样轻易被粉碎了。-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注意雷麦并非党卫队军官,此时奉命飞往柏林抓捕叛变军官的希姆莱还在天上,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国防军的低级军官,在关键时刻只要亲耳听到希特勒的声音,也立即转变立场捕杀起义军官,深刻地揭示了德国人无条件服从权威的性格和国防军遵守誓言的传统。当夜,施道芬伯格上校等密谋集团首脑都被枪决,最有希望接近成功的一次起义匆匆失败了。-德国

(雷麦少校的剧照)

希特勒远比德皇威廉二世更具权威性

一战时期的德国军队统帅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的位子是继承来的,对军队的统率权同样如此,在德国普通民众和基层官兵中并没有太多的威望,希特勒则不同,从1930年纳粹党参选开始,是通过争取民众支持和拉拢选票上台的,他能够成为第三帝国的领袖除了个人的政治能力外,其实也代表着当时大多数德国人的政治选择,没有足够的选票,无论希特勒如何口若悬河,他还是当不成总理。-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从武装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到公然挑战《凡尔赛和约》吞并奥地利,以及不费一枪一弹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在某种意义上正在洗刷德国一战战败的耻辱,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德国民众逐步将其奉若神明。而不顾普鲁士军官团的反对,希特勒又用闪电战在波兰和法国取得巨大的军事成功,也使自己的地位在军队中得到巩固,你会发现他经常解除高级将领的军职,却无人敢于抗命,因为希特勒对军队的统率力远超德皇。-德国

(施道芬贝格和弗罗姆将军)

党卫队和武装党卫军成为重要威慑力量

这是希特勒的发明和他一直支持扩充武装党卫军的原因,希姆莱党卫队的最重要机构“帝国保安总局”拥有令人谈虎色变的情报网、告密者群体和执行力,这也算是海德里希的“天才”所致,保安总局所属的盖世太保在德国各阶层也包括军队中,安插了大量暗探和同情者,实际上密谋集团从1938年起就多次试图搞掉希特勒,许多次的计划都被党卫队及时侦破和瓦解了。-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而到战争末期,多达近百万的武装党卫军部队充斥在各个战场上,他们对希特勒的忠诚度远高于国防军,虽然在作战中接受国防军战地司令部的指挥,然而在政治上他们对陆军将领也是一种监视和制衡,前线将领的任何军事异动都在武装党卫军的眼皮子底下,所以陆军司令官们很难形成拥兵自重的气候,更别提发动武装起义了。-德国

(希特勒被炸懵圈了)

国防军的宣布效忠局限了军官们的思想

“720事件”发生的当天下午,施道芬贝格回到柏林后第一时间通知了自己的表弟、大巴黎卫戍司令部处长霍法克中校,后者说服司令官施图尔纳格尔将军迅速逮捕了在巴黎的1200名党卫队和盖世太保军官。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事件没有反转的话,这些党卫队分子几天后大部分会被枪毙,然而当晚上九点希特勒的讲话播出后,施图尔纳格尔将军立即下令释放他们并办酒压惊。毫无疑问,这些党卫军在接到正式命令后一定会逮捕和枪决施图尔纳格尔等人,然而德国军人们就是这么奇怪:既然希特勒没有死,那么就得继续效忠,哪怕枪就要顶在脑门上。-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德国国防军对希特勒的效忠宣誓是在1934年8月3日进行的,兴登堡总统去世不足24小时之内,由国防部办公室主任赖歇瑙起草誓言,由陆军总司令勃洛姆堡通令执行的,这样的效忠使绝大部分德国官兵头脑被禁锢,“违背誓言”在他们看来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柏林起义前被推举为“军队总司令”的维茨勒本陆军元帅、主谋贝克将军、后备军总司令弗洛姆将军等人,一旦发现希特勒还活着就放弃了政变指挥,坐等党卫队上门抓捕,性格倔强的最多选择自杀。-德国

希特勒不停的解除和重新任命高级将领的军职,除去战场胜负因素外,难说也是一种政治手腕,这种做法既避免了陆军将领在某支军队任职过长形成个人势力,也在不断的“搓摸”中让这些将领更为顺从,一旦重获起用又兴奋的不行,像龙德施泰特、古德里安等人莫不如此。而德国人的组织性、纪律性、刻板性也决定着他们在潜意识里有不安全感和盲从性,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确实不具备武装起义的土壤和气候。-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别说这些陆军将领们了,即便是第三帝国最有权势的党卫队头子希姆莱和所谓“帝国元帅”戈林,两个希特勒身边最亲信的人物,当他们在希特勒自杀的之前三天里,稍稍暴露出试图取而代之的念头,希特勒只需要在地下避难室里通过电报发布命令,一个被党卫队抓捕扣押,一个失去全部权力,这个纳粹狂人在垂死前的政治控制力,可见一斑。-德国

(大德意志警卫营集合剧照)

为什么德国二战后还可以很快又崛起

我们中国有句警世俗语: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二战结束,战败的德国千疮百孔,处处可见废墟与残墙断垣;但,事实并非象常人想象的那样,国家被彻底摧毁掉,已一无所有。

用两个关键词大致阐述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的原因:人,时机。

先科普一下历史:

二战结束,大德意志帝国被俄、美、英、法四国肢解为东德与西德两个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的国家。

联邦德国??国旗(西德)

我们常说战后崛起的"德国",主要是指从1945年到1990年柏林墙被推倒时期的"西德",既由美、英、法占领,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

由苏联军队占领的东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名称:民主德国。

民主德国国旗(东德)

山高人为峰。

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与唯一条件,也是创造历史的根本所在。

二战前,德国本土有6700万左右的人口;另外,还有域外德裔人口1200万(主要分布在:奥地利,捷克苏台德裔区,波兰西里西亚与但泽地区),总计,8000万人左右。

德国战争损失人口约,1600万(包括:死亡,失踪,被俘。)

战后德国人口分布状况:

西德:3600万;

东德:1700万;

战争期间逃亡世界各地约:1000万左右。

二战前,由于德国实行军事重工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政策,社会培养(培训)了大量的科技产业与技术工程人员(妇女比例人数较大);战争期间,从事简单、繁重与脏乱不堪工作的主要是战俘与犹太人。

而战争中死亡的人,绝大多数是职业军人和纳粹武器党徒,另外还有部分武装警察与非工业人员。

德国战后重建工作,不可缺少的关键人才:科技与工程人员,熟练技工人员等等,大量有专业技能的幸存者成为德国日后迅速崛起的基础力量。

而且,德国残存的工业、科技、商业,特别是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潜能远远超过了一些战胜国的整体水平。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战败,不是简单的败在国防能力与科技水平上,更不是败在武装力量与经济实力上。法西斯德国是因为反人类、反社会的政治原因而失败,而覆灭。

这一点,我们要用历史的客观规律来看待,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从大局观上来看:战败的德国失去的仅仅是表面上的社会物质。例如,主要的军工企业、战略交通设施、生产生活设施与部分文体医研等硬件设施。

而一个国家最根本与宝贵的财富: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在战后的德国被完全保存下来。并且德意志日耳曼民族的凝聚力在二战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另外,在德国中西部大片的非军事地区,战争的破坏程度相当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时机。

英国战时首相邱吉尔

英国战时首相邱吉尔的铁幕演说,与美国国务卿马歇尓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给战后重建,百废待兴的德国(西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经济腾飞时机。

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

战略眼光长远的美国,为控制欧洲(主要是西欧各国)的经济、政治与军事,从1947年7月开始,持续四年多的时间,动用上百亿美元的财政对西欧国家展开大规模的经济援助;欧洲一体化,欧美联盟体系逐步形成。

由于北约与华沙两大阵营的对峙,联邦德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所以,西德在经济上得到了额外的,巨大的援助与支持,再加上战败国只能发展有限的国防工业,德国可以撇开国防军工的拖累,全力以赴,投入到经济与科技领域的发展上来。

二战后的德国为了重返世界的前列,国内实行彻底的改革:政治上严格禁止纳粹等极端思想意识的发展;经济上实行统一的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国家鼓励、支持企业的创新与良性竞争;科研与教育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

对外,德国政府积极进行战争赔偿,并时时反省自己的历史错误;真心诚意向被侵略国和受害者及其家属道歉。德国的态度与表现赢得了世界各国广泛的谅解,特别是深受其害的犹太民族(以色列),也最终平息了心中的怒火与怨恨,两个民族重归于和谐。-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二战后,德国(西德)最大的外交成果就是,与百年宿敌法国、英国达成了和平共识,这为德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广泛的合作空间。由此,德国列车步入全面、健康的高速路。

德国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并充分利用了历史赋予的百年机遇,经过短短二、三十年的奋斗,一个崭新的、强大的民主政治国家,得以重新崛起。

二战爆发前德国陆军的重新组建与成型,为何几年时间就如此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德国,虽然在协约国的监督下强制解散了军队,只能维持不超过10万陆军。但社会组织形态其实没变,强大的工业,良好的教育基础和高社会组织度让德国也一直保持着很强的底层动员能力和武器供应能力,这是德国重建陆军并迅速扩充的前提条件;而且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无疑给德国政治风头转向和重回军国主义提供了最好的温床。到1939年的时候,德国的的极限动员力为1800万人,此时德国总人口也才6700万,动员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战时期的水平;强大的工业能力让德国在二战开始后的几年内都没有实行战时经济,相当多的工厂居然是实行的8小时工作制;一直到1942-1943年,德国才开始实行战时经济,一直到1944年德国的工业才开始全速运转。相比之下苏联比德国进入战时体制和完全发挥出全部工业潜力的时间点都要早得多。-德国

德国的坦克工厂

第二个是虽然德国战败,但德国的容克贵族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算,而容克贵族恰恰是承载德国军国主义文化的阶层。这个社会仍然有很强的号召力,当希特勒站出来煽动社会完成国家转型的时候,容克贵族的态度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德国迫害犹太人,跟一战后犹太人整垮了容克集团把持的实业有直接的关系。-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第三个是技术层面的,那就是德国本身科技创新能力强大,加上德国在军事发展上走对了路子。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海因里希·古德里安将军进一步完善了机械化作战理念,发展为“闪电战”的作战概念。这种作战理念要求装甲部队集中使用,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配发给步兵作为支援武器使用。大装甲集群通过战略层面的穿插,迂回,像一把把尖刀可以轻易撕裂敌军防线,完成绕侧,绕后,分割包围,从而瓦解敌军抵抗意志。比起肉体的消灭,这种作战理念更加致命且高效(后来的苏德战争初期无疑证明了这种作战方式的高效)。在正确的作战理念发展军事,加上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天生组织度和素养较高的兵源,德国的军队自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扩张和作战实力的上升了。而德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并为因为一战的战败受到重创,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在20、30年代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冯·布劳恩的液体火箭,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的BMW003喷气式发动机等等。。。这些工厂、科学家和工程师个人都得到了纳粹政府的大力资助。-德国

四号坦克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虽然是重回军国主义,但德国科学技术和作战理念的起点都非常高,一开始就站在了时代技术前沿

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的BMW003喷气式发动机

V-2火箭,第一种投入使用的弹道导弹

第四个是外部层面的,那就是英法的衰落,无力遏制德国扩军;美国自己也陷入大萧条,没有功夫管德国。英国和法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实际上只是一场惨胜,或者说只赢了个面子。英国死亡人数占总人口2.19%,另外还有160万人的致残,由于伤亡太过惨重,英国贵族从此没落(这跟英国贵族有身先士卒的习惯有一定关系)。法国更惨,死亡人数占国内总人口高达4.29%,还有360万人致残。所以表面看协约国赢了,其实是大伤元气。相比之下,德国虽然死亡人数占总人口3.82,有400多万人致残,但是德国的体量比法国大得多,人口比法国人口多出2/3,比英国多40%,所以一战给德国造成的损失其实相对而言反而没那么大,人口恢复较快。反倒是英国和法国在这一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陆军的规模都没有恢复,加上经济危机的因素,再也没能力遏制德国的暴走。而德国却可以在不违反一战条约的情况下完成扩军。怎么做的呢?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只能拥有不超过10万的陆军。于是德国就没年都招募10万新兵,进行军事训练。到了1935年德国干脆退出了条约,堂而皇之的实行了征兵制,此时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但是英法同样没有采取强制措施,原因很简单,有心无力啊!后来法国被1个月亡国,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延续了一战以来对德国的弱势罢了。-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法国人希望用马奇诺防线防守住德国的入侵,等于一开始就已经在示弱了

谁帮助德国发动了二战

我来回答:第一世界大战是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我们的阿里巴巴集团所定的双11是否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日子?那就不得而知了,说笑的。我来讲下一战对那些响影比较大的,一战属于非正义之战,是帝国之间争夺利益的战争,导致全世界人民,为此付出惨重代价,一战时期武器科研迈向新一台阶,包括世界各国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军事等各种方面都比战前加强了,战后加快了人权实现的步伐,这是一战对各国的影响。
(第一世界大战)-德国

我来说下是谁帮助德国发动了二战,一战后期,德国被各国列入了战败国名单,同时被英国、法国、美国进行瓜分,还要背上沉重的战争赔款。1930年,全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此时德国本来是战败国,可以说雪上加霜,但凭借坚挺的日耳曼人,依然没有倒下,1931年,希特勒任职总统,此时,由于德国新政策,才几年的时间,让德国经济得到了重生,希特勒刚上任时,曾经向民众承诺过,让德国民众过上像美国民众的生活。
(希特勒)-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由此可见,美国、英国、法国都想德国有能力还上战争赔款,于是,三国经过深思熟虑,追步向德国放出贷款,刚开始贷款不大,但尝到甜头之后,开始大量贷款流入德国,让德国各行各业得到充实的资金,由其是德国工业得质的飞跃,德国背后真正金主是美国华尔街,虽然法国和英国都有放出贷款,但没有华尔街那么多,之后,德国得到数年的发展,让德国经济在欧洲成为了一独秀,到了1938年,德国和美国就贷款问题进行磋商,美国同意德国推迟偿还贷款,于是希特勒将这一笔资金分成两个用途,一半资金用于扩充武器库,另外一部分投入国内建设,就这样进入了循环式,让纳粹得到各种先进武器,除了购买美国军火,德国自身也研发新式武器。-德国

1935年9月反犹太人法案开始实施,希特勒在犹太人手上夺取约80亿马克,同时犹太人被驱赶、资产被冻结,希特勒甚至婉转提出无能偿还债务,其实德国目的,是再次发动战争而做准备,真正帮助德国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美国,于是有了1939年,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为什么二战德国战败后国家一片废墟,几乎没有男丁了还会取得飞速发展

其实,德国在二战以后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二战当中因为战争导致本国的经济经济产业受到重创,但是在过后不久的时间内,又一下子发展成为了发达国家。说到底德国的情况与日本是一样的,同样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也是在战争结束不久时候,国家的经济总体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他们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美国这一个大国。-德国

一场大战的爆发,一个国家之内几乎所有适龄的男性都会被征召上战场,甚至打到最后兵员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很多国家还会征召一些儿童,甚至是老人进行作战。而男人在前线进行战斗的同时,全国的女性都会在后方进行各种军事物资的生产,比如二战当中的德国或者是美国而言,许多女性都会被安排到军工厂进行生产枪支弹药为前线补充。而战争爆发之后,伤亡最严重的就要数双方交火最前线的男性士兵,几乎许多男性士兵都会战死沙场。-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而在二战德国战败的前夕,德国军队青壮力的士兵已经消耗殆尽,虽然德国当时还有几百万的军队,但是大多数都是为后期所征召的一些老弱病残,由此就可以知道,德国在二战战败之后,其国内的青壮丁力量已经所剩无几,或者是大量内盟国所俘虏。-德国

由于在二战当中,德国的大部分男性都在战场上战士,或者是大量被盟国军队所俘虏。所以说在二战刚刚结束那会儿,德国本身是没有多少青壮年进行国家的恢复生产,而德国的女性很多也没能找到适合的结婚对象。所以说,德国在当时本应该是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全国居民越来越老年化,这也肯定会造成德国整体上下的经济生产能力,也会越来越崩溃。但是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子,在二战结束之后,德国境内还是有少部分一直留在后方的青壮男性,这也是德国在战后能够有效恢复人口的主要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当时德国在战后有很大一部分外国劳工涌入境内,而许多找不到德国青壮男性结婚的德国女性,最后也只能与外国劳工进行结婚,甚至还有许多嫁给了美苏两国在德国境内的驻军士兵。-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德国境内的婴儿出生率逐渐得到恢复,直到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原本在战后出生的婴儿都已经长大成年,这个时候的德国整体青壮丁人口已经恢复到了一个正常国家的数量。

再说一说经济,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怎么也要分为当时的东德与西德两个方面来讲。在二战结束之后,原本的德国被划分为东西两个国家,东德当时是有二战的战胜国苏联所占领控制,而西德当时同样也是由战胜国美英等国家所管理。-德国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二战当中,德国在战争中所受到的损失比日本还要大,因为德国在最后是被盟国直接派部队进攻到首都而宣告战败,当时德国境内的各种生产力目标都已经受到盟军的狂轰滥炸,全国的工业体系几乎损失殆尽。而日本就不一样了,日本在二战末期,全国上下还拥有着700多万的军队,并且当时的盟军根本就没有真正踏上日本本土,就算是在冲绳岛战役的时候,盟军也是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而日本在二战的最终投降,说到根本就是因为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这对日本政府以及全体国民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恐惧。-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还有就是苏联当时直接派部队歼灭了在东北的关东军,因为关东军的几十万兵力号称日军的精锐所在,地面部队的关中军全军覆灭,再加上日本海军的舰船已所剩无几,最终日本天皇只能够宣布战败投降。

而那时候西德的经济恢复速度,是绝对要比东德好的多。咱们这里也重点讲一下西德,西德在二战结束以后,经济恢复主要还是取决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美国所主导的“马歇尔计划”,咱们也可以将它视为“欧洲复兴计划”,主要目的就是对在二战当中受到极大破坏的西欧各个国家,进行各方面的经济以及国家工业体系的重建,这个计划对于欧洲国家的发展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格局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德国

只要是“马歇尔计划”包含了德国,那么德国的经济恢复,几乎上是与当时西欧的其他国家是一样的,因为在二战当中英法两国的损失也并不小。而在“马歇尔”计划即将结束的时候,当时西欧除德国之外的全部国家,他们的整体经济水平都已经恢复到了二战爆发之前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马歇尔”计划最初也包含了苏联与东欧其他国家,而当时美国提出的条件就是,苏联与东欧国家想要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益者,那么就必须要进行各方面的政治改革,允许西方国家的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但是苏联当时肯定不答应这样的要求,而美国到后来也是有那么一点后悔的意思,所以最终“马歇尔”计划排除了苏联及其东欧各国,但是东德却被“马歇尔”计划放在了援助范围之内。所以说,正是因为美国主导“马歇尔”计划的各种经济建设援助,为德国后来的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非常强大的基础。-德国

还有,德国人天生就有严谨以及奋斗精神,在战后只要敢拼敢干、懂得多动一动脑子,无论是多么崩溃的国力也能够得到恢复,比如说一战后的德国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恢复到了巅峰状态吗。而德国人在战败后,他们在国际上都一向承认自己在二战当中所犯下的罪行,并且长期以来都在处理二战时的“纳粹元素”。正是因为这一种认真的认错态度,德国在战后很快就得到了欧洲各国的理解与包容,并且与德国渐渐开展了各方面的经济贸易往来。-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在战败后的德国,跟上了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以及欧洲一体化经济发展的潮流。以“马歇尔”计划所奠定的经济恢复基础,再加上后期全世界经济大力发展的潮流,只要是德国乖乖的跟在欧洲各国或者是美国的后面,它的经济得不到恢复与迅猛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很难的。-德国


“军器战位”

如果俾斯麦看到现在的德国会怎么想

德国人:首相,我们德国如今已经是欧洲第一,世界第四的经济体,并且我们很快就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

俾斯麦:日本?日本还要超越?!
话说当年日本人连陆军都是照着我们的模子练的啊!

德国人:首相,日本和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了。而且,当初第二帝国也不过就是欧洲第二,世界第三啊。

俾斯麦:这能一样吗,你告诉我。当初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和世界顶尖经济体之间的差距只有几年。

而现在德国和中美这两个经济大国之间的差距却是这么一点点

当年我们好歹也是西锤法,东扁俄,海上杠英美,东南援土鸡,现在一个俄罗斯就号称能推平整个欧洲,我真是……

德国人:首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整个欧洲都相对衰落了,而我们目前是欧盟的领头羊,已经相当不错了。

俾斯麦:领头羊?是啊,连五常都挤不进去的领头羊!法国佬还真是运气好!至于欧盟,只是外部压力下被迫形成的脆弱玻璃球,只要内外力量失去平衡,就不会再有人遵守这些无力的条款约束的。

真理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世界秩序则是强者缔造的规则,所以普鲁士有了强大的工业生产与经济基础之后,再也不用充当英国实施大陆制衡的棋子了。力量即正义,力量即自由!

德国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我们连续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能有今天的这种局面已经相当不错了。普鲁士也已经消亡了,今天的德国似乎也不再需要普鲁士了……我们成了无数国家艳羡的对象。

俾斯麦(长叹一声):我缔造了新的德意志,却也埋葬了普鲁士。在一个国家崛起的过程中,总是痛苦而顽强的,是强调牺牲和奉献的。如果当初普鲁士先王像法国和奥地利人那样讲究奢华宫廷生活,贪图享乐与排场,普鲁士早亡了。你们也不过是在享受先人留下的福荫罢了。-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我开设福利社会制度,并不是让你们一味去安逸享受,而是让国家机器的每种零件都能充分运作,磨合得更顺畅。

不要去向往乌托邦,国家毕竟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我不否认自身容克的出身和阶层立场,但我想说的话就是完全公平绝不存在,一个国家永远不可能给一个普通工人和一个工程师相同的收入和地位,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德国的普通工人比其他国家的普通工人挣更多,享受更多的福利,更加幸福。-德国

今天的德国已经不是当初能够以一己之力撼动国际格局的钢铁战车了,但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普鲁士精神中的自律和勇敢,坚强和责任,荣誉和奉献。

二战初德国已经统一建立了大德意志帝国,法国又被征服,为什么还要发动苏德战争

德国在二战前期,因为种种默认的原因霸占了奥地利,甚至和苏联一起征服了波兰。那么,为什么德国会发动苏德战争呢?

首先,我们应该从当时的时局入手。1939年9月,德国悍然出兵波兰,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占领了波兰全境,随后英法向德国宣战,但是却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随后在1940年5月,发动对法国的攻击,也是一个月的时间,法国政府投降。本来应该乘胜追击的德国,既没有出兵英国,也没有停留脚步,反而在1941年6月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从而导致了自己全线崩盘。-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一,纳粹从上台开始就很明白自己的目标。

希特勒希望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大力扩张领土,而向东扩张,更符合希特勒种族主义的要求,他认为同根同种的法国英国还可以共同生存,犹太人和俄国人就不行了,是“劣等种族”,需要征服,再加上希特勒一直痛恨的共产主义,和苏联开战就不足为奇了。-德国

二,苏联地大物博,可以支撑接下来的战略目标。

在希特勒看来,苏联拥有足够的资源,英国相比之下简直弱爆了。德国和中国一样,属于多煤少油的国家,本土石油生产量少。战时,石油消耗极为庞大,要知道,德国大部分都是机械化摩托部队,那个时候的油耗可没现在低。所以,德国对苏联一直抱有占领的想法,再加上希特勒认为苏联很弱,随随便便闪电战就可以打下来,而且如果不处理掉这个庞然大物,等到和美国联起手来协同作战,德国日子就相当难过了。所以,占领英国好处不多,占领苏联则是拥有了大后方。-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三,德军西线战场失。

其实德军在和苏联开战前,重心一直都在英法战场上。法国灭掉了,但是随后敦刻尔克大撤退却保留了英法很多军队。直到1941年,德军都没法占据优势,反而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这是希特勒所不愿意见到的。德军本来就是推崇闪电战,三年的僵持损失了无数的机会,最终,希特勒决定向东扩张。-德国

四,苏联实力受到削弱,让德国认为有机可剩。

苏联在1934年开始的大清洗,杀掉了无数的优秀将领、科学家,带来的影响十分严重。苏联红军高层十不存一,剩下的都是没有战争经验的新兵将领。这些新生代将领的领兵能力,肯定比不上久经沙场的老将领。没有前人指点经验,红军实力一落千丈。-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1939年到1940年的苏芬战争,苏联损失巨大,战役直接暴露了苏联战斗力的薄弱,事后纳粹政府派往芬兰很多军事观察员,要的就是得到苏联军队的实力,结果很多观察员认为德国足够碾压苏联,纳粹又怎么会放弃这次机遇呢?-德国

作者:我方团队明清

二战中德国人的仆从国有哪些

仆从国家还不少,但是没有一个真正和德国并肩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后关头都纷纷倒戈,倒是一些仆从国的志愿军在德国即将覆灭之际还在武装党卫军中坚持战斗。毕竟,回去就是叛徒身份,不如选择死战。

前些年的一部电影《1944》(下图),讲述的就是德军阵营中的,爱沙尼亚党卫军在对抗苏军的战斗中不断撤退,最后几乎全军覆灭;而另一帮子爱沙尼亚青年则加入了红军,结果,东线波罗的海沿岸的战斗变成了爱沙尼亚人自己打自己。-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总的来看,这些国家得分成几类。

第一类:之前与苏联有过战争和领土纠纷,被苏联欺负过的,国际关系上有句老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比如之前提到的爱沙尼亚。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秘密条约,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划入苏势力范围,1940年这三国又被胁迫着正式加入了苏联。-德国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入侵苏联,3个星期后,德国军队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不少爱沙尼亚人视德国军队为“解放者”,主动与其展开合作,还积极“参军入伍”,武装党卫军中的爱沙尼亚师战斗力还是可以的。据统计,共有72000名爱沙尼亚人被征入德军。-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但是,爱沙尼亚并不是纳粹理念的忠实信徒,爱沙尼亚师更多的是为祖国的独立而战,不是为了所谓的“元首”,或者实现元首构建的“日耳曼尼亚”(类似于大欧洲共荣)。

所以,爱沙尼亚一看德国要垮,就赶紧倒戈。1944年11月苏军解放爱沙尼亚后,爱沙尼亚人再次组建军队加入红军参与对德国战斗,在二战中,爱沙尼亚损失了22万人,相当于战前人口的1/5。夹缝中挣扎的小国,如果遇到穷兵黩武的恶邻,其命运是最为悲惨的了。-德国

再如芬兰。芬兰在北欧可不算是小国,但是被恶邻苏联搞得鸡犬不宁。三十年代末,苏联向芬兰提出领土要求。想强行与芬兰交换领土,以保卫苏联的国土安全——保卫列宁格勒外围,在芬兰不从的情况下,苏联就直接以战争解决了问题......这就是冬季战争,也叫苏芬战争。(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2日)。.苏联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得了胜利,国家声誉也受极大的伤害,远未达到原先征服芬兰全境的目标,但是芬兰战败后被迫割让了57000平方土地给苏联。自此,两国埋下了血海深仇,到了1941年6月的巴巴罗萨计划,芬兰为了收复失地,协同德国出兵,很多芬兰青年也加入了武装党卫军,后大多被编入北欧师。-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北欧师袖标

事实上,芬兰同纳粹德国的合作就是想收复失地,他们打到苏芬边境处就停止了进攻。战争后期,德军开始走下坡路,芬兰又掉头向苏联示好,苏联指示:让芬兰人将芬兰境内的德军赶出芬兰。芬兰又转向去打了德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拉普兰战役。所以,国家利益驱使,理念本身没有交汇点,芬兰这样的盟国算不上是铁粉。-德国

第二种,法西斯轴心国同盟,比如意大利,还有东欧的自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匈牙利,但是,这些国家没有一个坚持到底的,到了1945年,德国只剩下了孤家寡人。

现在提到二战中的意大利,往往被笑话为猪队友。但客观讲,德军中的武装党卫军意大利志愿兵作战表现还是可以的,比如,由意大利人组成的党卫军第29掷弹兵师(下图),战斗力强悍,是意大利军队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在1943年意大利宣布投降后,这些士兵作为铁杆纳粹,仍然持续战斗,并协同其他外籍武装党卫队志愿军参加了德国本土作战,抵抗到了德国灭亡的最后一刻。-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第三种、一大群站错队伍的小国们。漫东线和崎岖的南部战线,有约50个师的仆从国军队与德军并肩作战,主要包括上午自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匈牙利、芬兰、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等国。这些国家本想跟着德国捞点好处,攀个阔气的老大。结果,到了后期也纷纷主动倒戈开始追随苏军,战后大多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小伙伴,华约组织和经互会成员。-德国

巴尔干半岛的穆斯林党卫军在集体祈祷。他们来自德国党卫军第十三“弯刀”武装山地师(the German 13th Waffen-Gebirgs-Division der SS Handschar)

带着土耳其圆帽的巴尔干穆斯林党卫军士兵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西班牙的弗朗哥法西斯政权并没有明确官方出兵帮助德军,也没有加入轴心国,一直宣成自己为中立国。东线强悍的“蓝色兵团”是属于武装党卫队的外籍志愿军系列,其成员都是以个人名义参战的。

一战后德国是如何重返政治大国地位的

一战的战败,使德国不得不面对割地赔款的结果,一切殖民地都放弃,就连本土,也切割大块,分给波兰等国。

但德国并没有被完全打败,尤其是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达成凡尔赛和约的修改,摆脱二等公民的待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再度腾飞,成为欧洲大陆上不可或缺的强国。

而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德国确实有这个机会。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德国东部巨大的地缘变化,原来英法俄三个大国的协约,就好像三头巨熊一样,盯住德国的不同方位,德国一旦被打败,就很难再寻求复兴——但事实上德国很幸运,因为在1918年魏玛共和国出现之际,右侧的沙俄帝国早已崩溃,苏俄以及后来苏联的存在,都迫使西方各国,无论是较为远离大陆的英美,还是传统的欧陆强国法兰西,都无法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德国身上,也就是说,就算是为了防止苏俄进一步向西蔓延,世界各国也不能让德国倒下-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其次,是因为协约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法国起初对德国保有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削弱到最大程度为止的打算。但是这一点,很快受到英美的牵制,尤其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居然一口气否决了法国吞并萨尔地区的要求。而英国首相,也很光明正义地表示,不希望出现“新的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即当年德国侵占法国领土酿成德法世仇,如今法国又要吞并德国地萨尔,如此冤冤相报何时了?-德国

所以,“把德国这只柠檬彻底挤干”的口号,一开始就成了泡影,英国人开始念叨:原谅别人,不念旧恶!而美国人更是乐于平等地对待失败地德国人,美国资本家甚至愿意拿大笔美金出来,帮助德国复兴。

魏玛共和国,显然也关注到了这一点,他们并不强硬地反对凡尔赛条约,仅仅是强调自己的弱势,说白了就是装穷没钱还地主家的租。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也就是利用英美两国对自己的同情,德国外长曾言: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显然英美就是想挤牛奶的人,而法国则被认为想割牛头。-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而要让英美同情自己,魏玛德国首先要做的,就是摆出一副认真履行和约的态度,其次就是以切实的态度告诉世界:俺们努力了,但俺们实在做不到!

这种态度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赔款,魏玛一直说自个没钱,实在是没钱,拖到1920年7月,拢总也只缴纳了80亿,不到总量的4%。随后协约国叫德国开会,德国代表也真的去了,但在会场之上,他虽然签字,却明确表示:德国不会用煤炭、现金或商品来缴付赔款——也就是说,签字纯属白签。-德国

于是协约国没办法,只能允许德国分期付款,总赔款数字2260亿金马克,你可以分42年慢慢还嘛。而魏玛的态度很端正,却依旧表示俺没钱,所以不签字,但可以政府集体辞职——没办法,协约国只能将德国赔款总额打了个六折减为1320亿金马克。-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但即使是六折,德国依旧没钱来还。一度曾有官员答应用物资偿还,结果这名官员很快就被国内的狂热分子暗杀。

法国曾打算给赖账的德国人一点颜色看看,所以1923年,法国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结果英美一片哗然,“谴责法国这一行动是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而在另一边,德国则积极发展与苏俄的关系。1921年,双方便缔结了一份《德俄商约》。德国的军工企业,甚至还打算把工厂搬迁到苏联,在苏联生产武器,譬如向苏联提供飞机发动机何潜水艇等等,一方面是赚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最终,德苏两国真的走到了一起,1922年4月16日,德国外长拉特瑙和苏俄代表契切林会晤并签署协定:双方放弃对方欠下的战争债务和军事赔款;德国放弃被苏俄没收的德国企业;双方恢复外交和领事关系;在双方贸易和经济关系中实行最惠国原则。-德国

但是即便如此,魏玛依旧无法回避赔款问题,所以在1923年,他们最终还是答应愿意支付赔款,换得了法国人的退兵。随后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主持的委员会,决定先借给德国8亿金马克,把德国的经济先搞起来。而后一年一年的支付赔款,譬如说第一年还10亿,第二年12亿,第三年15亿,如此逐年递增。  -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应该说,这种先给德国一点本金,而后慢慢还债的办法,确实是有效的。1924年到1929年,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10亿金马克,而从美、英等国获得的贷款却有200亿金马克。充裕的资本注入不仅稳定了德国通货,而且使虚弱的德国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德国

(德国经济的发展,使希特勒的啤酒馆政变成为笑谈,得不到任何支持)

所以到1927年,德国的工业生产,便已经恢复到了1913年以前的水平。魏玛共和国的黄金时代就此出现——两年之后,德国甚至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

而同时,协约国从德国撤出了最后的占领军,英法甚至开始邀请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而德国则讨价还价,一举获得了国联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于是1926年,魏玛德国便加入国联,重新迈向世界大国行列。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主导的新计划,又把德国的赔款总额度降到了1120亿马克。到1929年,德国实际上已经摆脱了战败国的阴影和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恢复了在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大国地位。

但是,谁也意料不到的是:一场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即将来临!原本对德国大众毫无吸引力的希特勒以及他的纳粹党,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预告:司马即将结束在悟空问答的写作,感谢多年来大家的支持,各位且看且珍惜,拜拜!

  

二战时德国对中国是哪种态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1930年,中国是德国在远东最大贸易伙伴。当年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3.475亿帝国马克,而同日本的贸易额为2.34亿帝国马克。

抗战前,德国军火输入中国数量猛增,1936年是23,748,000马克,1937年则为82,789,000马克,其中包括榴弹炮、海岸防卫炮、高射炮、鱼雷快艇、军用车辆和各种枪支等;德国输入中国军火占中国输入军火总量80%。-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与此同时,中国还从德国购买大量军火物资。1935年至1937年,中华民国从德国订购了31.5万顶M35钢盔(即知名的纳粹盔)、步枪子弹以及各式防空炮。其他从德国进口的军事装备包括少量的俯冲轰炸机,亨克尔轰炸机;莱茵金属和克虏伯的榴弹炮、反坦克炮,例如PAK35/36 37毫米反坦克炮;装甲车辆,以及一号坦克;此外还有大量的军用通讯器材、探照灯和发电机。中国海军在抗战爆发前向德国订购了5艘潜艇、1艘潜艇供应舰、11艘鱼雷艇和1艘鱼雷快艇母舰,以及大批鱼雷。-德国

第一,德国需要中国的物资。

德国当时全力发展工业,急需中国的一些战略物资。

德国的油脂工业原料几乎完全依赖东北的大豆出口,德国工业对于中国出产的钨砂、锑、锰、锡、猪鬃和桐油也有大量需求。

中国向德国输出战略物资也逐年增加,如钨砂输德量,1933年3,766吨,1934年4,385吨,1935年7,883吨,1936年8726吨;德国通常进口钨砂占世界钨砂产量一半,其中60%-70%来自中国。-重返二战之德意志第四帝国

第二,德国和中国并没有任何冲突。

德国在远东没有支点,而中国在国际政治上也没有同德国有任何对抗。

虽然德国选择日本作为战略伙伴,但希特勒认为日本并不可靠,还是两面下注比较 安全。

所以,德国在和日本合作的同时,大力发展和中国的关系。

第三,德国和中国是传统的军贸伙伴。

中国最早进口的武器主要是英国、法国。

但英国武器往往有很多政治要求,英国同中国打过2次鸦片战争,在中国有很多利益。

法国武器的性能较差,而且很昂贵。

所以,从清朝开始,中国就购买了大量的德国武器。

比如北洋水师的2艘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都是德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