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富联

工业富联为什么沪股通在流入但是股价一直下跌?工业富联刚获批,中国人保又要上会,巨无霸IPO在今年为何如此频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3 19:01:22 浏览1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工业富联为什么沪股通在流入但是股价一直下跌

有规定说沪股通流入股价就一定得涨么?沪股通流入无非也就是香港人看好而在买,如果大陆的众多人不认可这个买入,而做卖出,照样得跌。

工业富联刚获批,中国人保又要上会,巨无霸IPO在今年为何如此频繁

巨无霸IPO今年如此频繁,主要源于今年年初国家出于对新经济和独角兽的支持,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了改革。比如富士康、宁德时代、药明康德等独角兽都是即批即审,闪电过会,要知道以前可能好几年的审批过程,如今能够几个月就解决了,时间成本大大降低了,对于有急切融资需求的独角兽企业来说,这是此前不曾有的便利,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看到了A股对于吸纳独角兽和发展新经济的决心,因此今年才会有更多的巨无霸企业在来A股上市。

另外此前发改委也罕见的点评股市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外围环境所致,既然股市下跌有外围环境较差背锅,那么工业富联的上市,中国人保等巨无霸的上会,哪怕后期真的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吸血效应,股市出现杀跌,那么在舆论上也有解释的余地。-工业富联

而且A股在6月纳入MSCI,哪怕分批进场,本月也会有至少近500亿的外资增量资金增援A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正好抵消对这些巨无霸上市募集额度的冲抵,这也是今年巨无霸上市增多的一个潜在原因。

为何此前巨无霸IPO偏少?

我们都知道此前我国一批优质互联网独角兽公司如阿里、腾讯、新浪、网易、京东等都是抛弃A股赴美或者赴港上市,其实这也存在客观的原因,其中有一点就是A股审核速度偏慢,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要求也非常高,不能盈利的公司是无法在A股上市的,而这些互联网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前期大量烧钱,以抢占市场占有率和获取更多客户的粘性为主,暂时是不会考虑盈利的,所以本质上和A股的新股上市制度是相悖的,不仅财务上满足不了上市要求,而且审核过程中的较大的时间成本对于发展期的他们也耗不起。-工业富联

不过随着目前A股在发行上的改革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偏好,以及我国经济结构改革过程中,对于创新性企业的进一步扶持,未来我们会看好更多的独角兽巨无霸企业在A股上市。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郭台铭针对工业富联股价下跌说“股价现在多少钱,我都不晓得”大家怎么看

作为沪深两市的第一科技股(其实就是代工厂),工业富联在上市前关注度高于药明康德,也不逊于宁德时代,当初上市以七个板超过中国人寿,十一个板超过贵州茅台的口号让很多中签股民相当期许,甚至有的股民认为能走出二十个板,冲出宇宙。-工业富联


可仅收获了两个涨停后即开板,让很多投资者大失所望,因为看好其价值,开板当天也迎来了158亿元的天量资金流入,而06月13日沪指当天的成交额仅1559亿,就被工业富联吸走了十分之一的资金。之后此股迈开了步伐并没有上涨,而是连续走下跌,5个交易蒸发了1488亿元的市值,没掉了一个中国联通,而在开板当日买进的股民亏损已经超过30%,名副其实的毒角兽。-工业富联


面对上市以来一直被市场瞩目的焦点和机构大举抛售的工业富联的股价,郭台铭的回应现在股价多少钱,并不晓得。看似漠不关心,其实对于他而言,目前更在乎的是企业的转型问题,从制造业向工业互联网的转型是个艰难的过程,而企业在近年来营业利率更是大不如前,他的焦点当然并不会去留意股价的高低。-工业富联

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独角兽的上市被炒作后市值存在高估,去高位追涨显然是不理智的行为。就好比药明康德,一到国内上市后市值既然翻了6倍,而面对近百倍的市盈率,药明康德开板之后价值回归也是理所当然。

随着一批批进入A股的独角兽增多,长期来看是能为市场带来一个优胜劣汰的环境,不过可是苦了这些追高的股民,所谓的价值投资都是炒作后的追高行为,等到明白过来连韭菜根都要被拔光了。

希望解答可以帮到你,点赞和关注阅读更多股票分析,有问题多留言

工业富联是否会成为中石油第二

这个可能性不存在,工业富联是私营公司,中石油是国企公司。工业富联定位为计算机,通讯设备制造业,和现在的理念相同。业绩还不错,当然后面还能不能有不错的业绩还要多观察一段时间。

这是工业富联的日线图片,可以看见它是一路的下跌,还没有出现底部的情况,也就是给我们多观察时间不要过早的去买进。现在还是左侧交易的天下,小散最好是右侧交易。

以上内容仅供阅读娱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有人说工业富联和中国人保是难兄难弟,为什么

人保与工业富联不具有可比性。

工业富联最大问题是市场对其定位不清,本质上来说,工业富联是一家代工犬业,但是在精密加工领域具有很大优势,盈利稳定但利润率很低,可是这样一家企业,市场要把他看成是独角兽企业,定位有点高大上,结果是发行市盈率就明显偏高,加上新股不小的涨幅,估值泡沫较为明显,加上上市以后上市公司财报也是不太好看,所以股价不断调整,出现了破发。-工业富联

人保保险龙头这毋庸置疑,在财产险方面具有龙头优势,发行价格不高,在净资产附近,但新股涨幅比工业富联大一点。工业富联是第三个涨停板打开,人保是5个一字涨停,多了大约两个涨停板,涨停打开以后今天一度跌停。人保在保险板块中市盈率不算很高,位于第三位,是平安和新华保险后面,市净率方面也不算很高,净资产收益率也是勉强可以,因此人保股价会有回落空间,但是破发概率微乎其微。-工业富联

如果股价调整比较大,介入还是可以获得盈利的。

“立讯”的市值为什么能超过“鸿海”

首先这个提法就不准确,鸿海精密在在台湾上市的部分只是其一部分的资产和业务,而其真正运营和生产重心其实是在中国大陆,这部分资产在A股上市,也就是工业富联,市值就有3000多亿。而且鸿海精密在英国还都有上市公司,鸿海在全球各地的上市公司市值加在一起,也是远超立迅精密的。因此你参考的这篇文章的观点本身就有问题的,拿鸿海台湾的上市部分来比较完全不合理,可见写这个新闻的人就是一知半解。-工业富联

因此,现在应该分析的是立讯的市值超过了工业富联,也就是鸿海在大陆资本市场的市值,已经被立讯精密超过,这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立讯精密的市值能够超过工业富联?

首先财务角度看看。从营业收入来讲,工业富联有大概六倍的优势,19年是4000亿对立迅600亿的水平,就是说工业富联它的营业规模是远远大于立迅精密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立迅精密的业绩是在高增长的,而工业富联的基本上没有增长了。立讯精密2019年的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了70%以上的增长,那么资本对于它未来的股价空间就仍抱有很大的想象力,股价持续上涨成为牛股也就不稀奇了。而工业富联虽然生产规模大,但是其财务水平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可以说很多人认为它的股价已经到了顶部。-工业富联

再从产业链的位置来看。工业富联的销售净利率只有4.5%,而立迅则比它高得多,达到接近8%。这说明立讯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实际上比工业富联更高。后者是属于最基础的纯代工型企业,而立讯的则属于精密加工。工业富联通过超大规模的生产,即使毛利很低,也能产生相当的利润。而立讯站在更高的产业链位置,通过不断的精细运营,逐步提升了利润率,实现了业绩不断快速增长。可以说两家企业,做生意的思路就是不同的。只是立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基本面的不断改善,因此更得到资本的青睐,股价大幅上涨。-工业富联

总结,立讯精密具有良好的基本面成长趋势,在市值上超越了鸿海在大陆的上市公司工业富联不足为奇。而在真正的产业地位上,其实并不适合比较。

木鱼原创手打望支持,专业财经观点随时有。立刻就关注我吧!

富士康上市为何叫工业富联

用名“工业富联”意味着富士康要走一条新路。我猜测原因如下:

1、原来的富士康,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代工厂”,而且饱含工人的血汗,在国内的印象不算太好。

2、上市的名称,突出的是新的思路“工业互联网”。富士康不仅仅是代工厂,它还是经济转型的一种新的业态。

3、而且,这次的上市公司“工业富联”不完全是代工厂的资产,它还包括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业务。

无论如何,工业富联已经向创业板最高市值股票进军,富士康未来能否真正转型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你觉得中国人保是否会比工业富联涨停板多呢

中国人保应该比工业富联涨幅大,因为保险业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几乎零风险零成本,只赚钱不会赔的行业,与银行业有很多共同之处。工业富联属于制造业,那么肯定就有成本,并且有旺季淡季,原材料成本上涨,等等因素。所以本人认为要多涨,再加上现在能上市的企业少,监控较严,新股较少。当然这只是本人个人猜测,还得看实盘涨幅。-工业富联

工业富联IPO启动上市申购了,你认为有可能破发吗为什么

按目前的形式来看,新股上市破发的概率比中签率还低,市场上那几个破发的新股也是最少涨了两天,而富士康作为万众瞩目的独角兽,又有药明康德的效应在前,三十块以前开板估计还是有很多资金感兴趣的

工业富联究竟有什么前景,是郭台铭的转型升级还是自我挖坑

自从富士康子公司工业富联在A股上市之后,郭台铭的身价就经常性地在“台湾首富”周围徘徊,仅仅一两个涨停,代工大王就傲视全台湾,仅仅一两个跌停,立马就被一些神秘的投资家超越。有网友评论,郭台铭搞出一个“工业富联”,就是想来A股圈钱,台湾首富轮流坐庄,似乎也印证着如此论断,但依郭总裁如今的声望,他应该不会太在意具体的金钱数字,代工之王和马云一样都是对钱不感兴趣的人,据业内人士透露,富士康的财务部分要花费大约1年的时间,才能算清楚整年度运营状况,也就是说,有些综合性的财务数字只能延迟一年才能准确地知道,很难想象,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工业富联

工业富联涉及的项目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等前沿技术,旨在建立新型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过去三十年,富士康充分享受着中国大陆的人口红利,也依靠兢兢业业的勤勉态度创造了中国制造的黄金二十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红利逐渐降低,郭台铭一直谋求转型,从电商到自主品牌手机,再到收购夏普向产业链上游移动,可惜均收效甚微,年近古稀之年的他一度萌生“退意”,直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让其重新燃起斗志,在一份声明中,郭台铭表示:我不会选择退休,要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刻。-工业富联

工业富联:鸿海核心业务的升级包?

工业富联在A股上市之后,郭台铭再度成为金融舆论的焦点,一方面,工业富联创造了A股上市的最快纪录,另一方面,他们也成为A股最大的科技企业,比起一些皮包公司来讲,工业富联是背靠鸿海以及苹果大订单的太子公司,前景和钱景可谓一片大好,而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高调宣称:工业富联是自己的第三次创业,他立志要把全部的精力集中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时刻不能放松。-工业富联

显然,这延续了郭台铭一贯的工作风格,他本人有着超强的体能和智慧,同时,要求手下的高管们具备同样的素质,但天才总是少数的,于是富士康很多高管都会掉头发,或者搞的神经衰弱、晚上失眠,而一些基层员工更加难以适应,这也是为什么会经常爆出“血汗工厂”的根本原因,当普通人无法适应高强度的要求时,就只能用抱怨来宣泄。好在,历史总会由英雄来创造,而非抱怨者,事实上,郭台铭的第三次创业,最大的看点就是工业富联如何升级中国制造业?总的来说,工业富联有三项主营业务: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和精密工具、工业机器人,其中,前两项算是郭台铭未来要关注的领域,而精密工具、工业机器人则是其实打实的核心竞争力,整个鸿海集团就是建立在精密模具之上的。-工业富联

现在,鸿海同苹果的合作有两大分支,一个是最终的手机组装出货,承担着最苦、最累、利润最低的角色,另一个则是iPhone的外壳生产,利润率仅次于芯片、显示器,相信拆过苹果手机的人都知道,iPhone的外壳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品,部分尺寸的精度小于0.01mm,而且最近几年,又加入天鹅黑、玫瑰金、越做越薄,外壳又承担着信号的接收和发射任务,毫不夸张地讲,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家企业能够交付如此完美的外壳,但模具生产一直是个高体力工作,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达到苹果要求的精度,富士康需要安排一整条线的人祛除毛刺,有些员工每天就拿着锉刀,把一块块粗糙的半成品,加工成苹果需要的艺术品,而在一些化成、阳极、电镀车间则充满着大量的化学品味道,富士康的职业安全足够到位,但总也免不了产生些危害,这也是为什么基础员工的离职率非常高,而一旦离职,就要重新培训新人,在良品率、生产效率、品质方面都会打折扣。-工业富联

所以,工业富联的机器人研究,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升级现有的核心业务,他们交付的产品是一种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机器装置,主要用于执行重复度较高或者危险性较高的工作,不仅能节省人力支出,更能提高产品的精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员管理工作,对于中层主管的需求也会大大降低,从而全面升级核心业务。-工业富联

全面撒网,工业富联有可能是传统制造的大坑?

当然,工业富联不止于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开发,更涉及精密材料、精密工具、自主研发的纳米复合涂层等等,背靠全球最庞大的生产数据库,郭台铭自然不会放弃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事实上,他早就在台北、深圳等地建制起“黑灯工厂”,这几乎就是未来工厂的模板,也因此入选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的“灯塔工厂”,全球只有七家而已,至于说,工业富联旗下一些通信5G、云存储之类的业务,更像是玩票而已。-工业富联

从现在的发展势头看,新型的智能化生产线势必会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流,加之,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地大举推进,未来的大概率事件是:制造业不会集中于亚洲,而是分散于世界,这有可能成为鸿海最大的挑战。-工业富联

如前文所述,郭台铭在过去三十年充分享受着中国人口红利,现在红利逐步降低,但依旧存在,富士康的主营业务依旧需要大量的“四流”人才,只需要去河南郑州、四川成都、深圳龙华等地的iPhone Town内走一圈,就会知道:目前的中国制造业依旧需要靠操作员的双手来支撑。之所以会有此状况,正在于工业机器人还不够聪明,面对复杂的生产线状况,依旧需要人类大脑的综合性判断,面对严苛的品质要求,依旧需要人类大脑把其转化成为具体可执行的操作步骤,机器彻底取代人类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路。同时,依照中国的教育体系结构,大学生的技能尚没有达到“智能制造”的水准,我们依旧需要那些单调、重复、枯燥的工作,来维持社会稳定,也正因如此,富士康才能经常性获得地方管理者的支援,从而形成“政策性的制造优势”,而一旦智能制造大规模普及,这些优势也会消失,从这个角度讲,郭台铭和地方管理者必须思考如何稳步、健康、扎实地实现智能制造。(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工业富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