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方寸美居和深圳市居之美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是什么关系
- 深圳市居之美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方寸美居是做什么的
- 半坡时期的人面鱼纹盆是做什么用的
- 深圳市居之美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的方寸美居是什么关系
- 什么是旅居是什么体验
方寸美居和深圳市居之美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是什么关系
方寸美居是深圳市居之美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这个牌子的衣帽架做工非常精细,很不错。
深圳市居之美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方寸美居是做什么的
深圳市居之美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方寸美居主要经营的是衣帽架,这家的衣帽架做工很精细,很独特,设计的很好,非常的喜欢。
半坡时期的人面鱼纹盆是做什么用的
半坡「人面鱼纹盆」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非常典型的仰韶彩陶。上面「人面鱼纹」,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古朴神秘之美感,这恐怕是中国考古最为熟知又醒目的logo之一:
「人面鱼纹盆」其实就是瓮棺葬(urn burial)中「瓮棺」的「盖子」。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一口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屋附近。
中国的「儿童瓮棺葬」习俗一直流行到汉代,2016年10月,在河北省【郛堤城遗址】发110多座「儿童瓮棺葬」:
战国秦汉时代的「瓮棺葬」分布示意图:
「瓮棺葬」的剖面图:
引自:白云翔. (2001). 战国秦汉时期瓮棺葬研究. 考古学报(3), 305-334.
「瓮棺葬」在西方史前文化中也有发现:
土耳其瓮棺祭奠遗迹,距今约4000年
波兰、罗马尼亚的考古中发现的「瓮棺葬」:
西安半坡遗址也属于仰韶文化,发现了庞大的「瓮棺葬群」。
半坡遗址发掘报告统计:半坡遗址发现 250 座墓葬:成人墓 174 座,儿童墓 76 座,其中有 73 座是瓮棺葬,排在居住区房屋的附近:
瓮棺葬葬具就是日常使用的陶器,半坡的儿童瓮棺有两种:
这一种瓮棺就是「人面鱼纹盆」的那一种,「人面鱼纹盆」底部有个孔,作为死者灵魂出入的地方。孔上面盖一个陶碗:半坡遗址瓮棺中的孩子骨架:
半坡的儿童瓮棺出土照片:
所以,这种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就是瓮棺的盖子,一共出土了两个,一个是鱼,一个渔网纹饰:
华夏先民为何将夭折儿童放入瓮棺中,埋在房前屋后?
许宏先生在《略论我国史前时期瓮棺葬》一文中指出两方面的原因:夭折儿童不能葬入成人墓地,人类父母爱护后代的自然情感,不忍夭折儿童远离自己:
半坡和姜寨遗址中的儿童瓮棺分别占到整个墓葬的29.2%和52.1%,可见当时卫生状况堪忧,儿童死亡率很高:
引自:许宏. (1989). 略论我国史前时期瓮棺葬. 考古(4), 331-339.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瓮棺葬是「模拟子宫,使得夭折儿童快速转生投胎」:
「用瓮棺这种特殊形式的葬具来安葬,实际上是对再生的模拟和象征。「瓮棺葬把死者尸体放入象征 女阴的瓮、罐、釜中,就意味着模拟胎儿在子宫中发育的 情形,其目的无非是让死者转生」。
(见:郭立新. (2005). 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瓮棺葬研究. 四川文物(3), 22-26.)
我想不管是那一种,都可以诉诸常识和人性来解释,因为历史在变,人性从来未变,爱护自己的后代的天性古今皆同。
孩子的夭折对任何父母来说,都是痛贯心肝的「不可承受之重」,史前先民们很自然会以「超自然」来的缓解丧子之痛。
史前父母不忍让无法独立生存的儿童远离自己,故将孩子的埋在房前屋后,甚至是床底下。
正如郭沫若先生《访半坡遗址四首》之一所言:「可知爱子心,万劫永不灰」
- 半坡小儿冢,瓮棺盛尸骸。
- 瓮盖有圆孔,气可通内外。
- 墓集居址旁,仿佛犹在怀。
- 大人则无棺,纵横陈荒隈。
- 可知爱子心,万劫永不灰。
延伸阅读
除了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半坡遗址最有名的文物就是这件鱼纹陶盆了,小学和中学历史课本中最常见的文物图片:
这两个鱼纹陶盆出土的时候,都破碎得很厉害,由文物修复专家拼凑起来的:
半坡人以「鱼」为图腾,他们是渔猎民族,所以出土很多与捕鱼有关的文物,比如精致的鱼钩:
半坡遗址还出土了这种无比怪异的锥刺瓶,「密集恐惧症者」看了肯定起鸡皮疙瘩:
与半坡有关的书影截图和图片全部引自:
- 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 (1963). 西安半坡. 文物出版社.,页198、200、206、附录图版部分
深圳市居之美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的方寸美居是什么关系
方寸美居是深圳市居之美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旗下一个主营厨房置物架的品牌,做的还不错。
什么是旅居是什么体验
高晓松曾经用一首关于诗与远方的歌骚动了每个人心中的痒。当然,我们眼前的不一定是苟且,但每个人的心里总有一处是留给诗和远方。
什么是旅居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旅游的同时花更长时间居住在当地,以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在远方安家。旅是指旅途当中的吃喝玩乐行,而居是旅的载体,选择某个适合更长期停留甚至养老的地方,旅居更注重沉浸在当地的文化与生活之中,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美的美居是干什么用的
旅居其实并不算新概念,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博士曾分享过这样的一个观点:“旅居这种现象自古就有,比如避暑山庄就是一种旅居,古代是皇帝夏天去承德避暑,住几个月又回来。”
如果想要旅居得惬意,就要对其加上三点具体要求:独特的宜居环境、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适宜休闲度假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符合了这些条件让我们在旅居的时候有归属感、安全感。
后记
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交通、互联网的不断升级,旅居的概念也在中国拓展开来,如何让旅居变得大众化,让心中的诗和远方不再遥远?明天继续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