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索尼中堂简介

清朝索尼中堂简介(清朝中堂是什么官)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5 08:58:55 浏览7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清朝中堂是什么官

中堂这个称呼最先起源于元代,到了明清两朝的时候成为了对内阁大学士的一种称呼,在明朝时期,大学士的办公地点在内阁里面,中书们的办公地点是在东西两个房间,大学士的房间在中间的位置,所以称为中堂。

到了清朝的时候,大学士通常要管理一个部,在京城的官员一般有一满一汉分别坐在东西两侧,正中间的位置是空的,如果有管部的大学士在场的话就坐在中间,所以称之为中堂,清代时期所有的大学士都被称之为中堂,到了后来,中堂就成了一种尊称。

清朝时期为什么中堂大人就是丞相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清代是没有丞相的!自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借所谓“胡惟庸案”罢中书左右丞相、废除“宰相制”之后,明清两朝再无丞相、亦无所谓“宰相”。明代的内阁辅臣、清代的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有时候也会被人称为“宰相”,但那不过就是往脸上贴金的一种尊称罢了,其实际权力根本无法与洪武之前历朝历代的“宰相”相比!至于隋唐时期有权驳回皇帝圣旨的门下省,明清时期的内阁、军机处等等就更加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了。洪武之后,明清两朝的所谓“宰相”,不过就是一群直接听命于皇帝的“高级办事人员”罢了……-清朝索尼中堂简介

▲明王朝首任“宰相”李善长与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剧照)

那么,中堂这一称呼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所谓中堂并不是清朝人发明的,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中堂这一称谓了。唐设政事堂于中书省,由“宰相”亲领之。时人故以中书省和政事堂各取一字,也称“宰相”为中堂。宋设中书内省于禁中,为“宰相”的办事机构,称政事堂,故宋代的“宰相”亦有中堂之称。元代因之,仍以中堂称呼“宰相”。但中堂仅仅只是“宰相”的一个别称而已,并没有大范围使用,真正将中堂“发扬光大”的是明清、尤以清朝为甚!只要是大学士,皆称中堂;甚至连协办大学士,也会被人尊称为中堂。-清朝索尼中堂简介

▲清·协办大学士纪昀(画像)

明代大学士于内阁办公,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曰中堂。清代六部分设满汉尚书,在共同出席部内会议时,通常分坐东西,中间位置空出。有兼管该部部务的大学士参加时,大学士居中,故有中堂之说。总而言之就是,明清时期只要是大学士,都可以称中堂,清代甚至连协办大学士也会被人尊称为中堂,但这跟其他一些朝代的丞相或所谓“宰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清朝索尼中堂简介

就以清代中后期为例,如果大学士不兼军机大臣,甚至连被人尊称一声“宰相”的资格都没有!虽然也叫中堂,但不过就是挂个虚衔而已。反之,大学士即便不在权力中枢任职、而是外放封疆,也依然可以被称为中堂。比如晚清时期的李鸿章,虽然是文华殿大学士、却始终没有进入军机处,只担任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等职。显然,李鸿章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但他依然被时人称为“李中堂”。由此也能看得出,清代的中堂和所谓“宰相”根本不是一回事,跟丞相更是八竿子打不着!-清朝索尼中堂简介

▲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中)

明清“大学士”为何称为“中堂”

首先,我们先搞清楚大学士是干嘛的,大学士最初是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相当于是皇帝的高级伴读。到了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成立了内阁,而内阁大学士就是真正有实权的人物。再次,我们说说中堂,中堂之说起于北宋(一说起于唐),唐宋时期把政事堂设置在中书省内,是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来把宰相也称为中堂。由此我们可见宰相可以有个别名叫中堂。明清两朝不设宰相,也就没有所谓中堂,但是不设宰相不代表没有相当于宰相权利的人,因为政务基本交给内阁处理,内阁大学士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宰相,既然是宰相之实,而又不能称为宰相,那称为中堂也就是个代称。也还因为内阁其实,没有宰相之名的内阁大学士,权利并不比宰相低,内阁要设首辅,首辅的权利远比以前宰相权利大,权倾朝野,呼风唤雨,勾结朋党,徇私舞弊。明朝内阁分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称中堂也贴切。清朝设置六部,每部有尚书二人,若是大学士主管某部,坐在大堂中央,是不是叫中堂也非常合适哩。最后,我们说说那些被称为中堂的著名人物。张居正,明朝嘉靖年间就进入内阁,先后扳倒了严嵩父子、徐阶、高拱,当上了首辅,三朝元老,连他自己也高傲的说“我非相,乃摄政也。”可见权利之大。看过《康熙王朝》你也会发现,他们是混着叫的,索额图被称为索相,也被称为索中堂。到了雍正时期,权力归于军机处。军机大臣被称为中堂,和珅既是首席大学士又是军机大臣,看来和珅才是乾隆朝的真宰相。到清末,曾国藩与李鸿章都没入军机处,但曾国藩是直隶总督,湘军领袖,帮清朝安稳了半壁江山。李鸿章也是直隶总督,又是北洋统帅,洋务领班,比宰相权力还大,能不是宰相吗?所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也被称为中堂。这里一次把一些名称也给说下。像两江总督、两广总督被称为部堂。像一省巡抚,一般被称为抚台,又因为巡抚还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也被称为中丞。藩台:布政使。臬台:按察使。道台:道员,协助督抚及藩臬长官监督、管理下属地方政务。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分管领导。-清朝索尼中堂简介

清朝的中堂是什么官

中堂不是官职,是尊称,清朝多称呼丞相职。因为明朝以后就没有丞相了,以内阁大学士代丞相职,清朝又设立了更高的机关-军机处。中堂就是称呼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的中堂的来历:大学士的公作地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称中堂。清代大学士原系空名,为满足大学士对权利的要求,往往要管一个部,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学士在场,便坐在中间,故亦称中堂。明代内阁阁臣员额不固定,少则几人,多则十余人,同称辅臣或辅相,但实际上有主要柄政者,习惯上称之为“首辅”而清朝的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清朝索尼中堂简介

清朝的中堂是个什么官

对于中堂这个称谓,我们在一些现代的清宫剧中也是时常能听到,如和珅和中堂等,那么到底“中堂”是个多大的官职呢?

其实对于“中堂”的称呼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皇宫里宰相的办事机构被称为政事堂,它是中书省的一个常设机构,有时候也被称谓中书门下,根据这个称谓也把宰相叫做“中堂”。

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之职,而是让内阁来处理政务,而在内阁中的大学士一职,就代替了原来的宰相。大学士办公的地点还是在中间,东西两边是中书,所以此时的大学士被称谓“中堂”。

到了清代依然沿用这种做法和称谓,但是略有不同的是,除了首辅大学士被称谓中堂,一些协办的大学士也被称谓“中堂”。但是自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内阁的地位就逐渐弱化了。在军机处下面设置了六部,每部设主管尚书两名,为了达到平衡尚书的设置是满汉各一名。在大堂上也是左右对坐的,而中间位置是空的。-清朝索尼中堂简介

但是如果某位大臣被朝廷派往该部来督查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由于他代表的是皇权,地位高是肯定的,当然要坐在大堂的中间,就称为“中堂”。

看来在清朝是能被称为中堂的,都是大人物,所以只有和珅,李鸿章这样的重臣才能被称为中堂了。

清朝的“中堂”是什么意思

清朝的“中堂”是指宰相一级的官员,一般用来指位高权重的军机大臣,如康雍乾三朝元老重臣张廷玉、乾隆时期权臣和珅等,都可被成为“中堂”,意思是他们是权力等同于宰相的大臣。

“中堂”这个词起源于唐朝,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六部,其中,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其中,中书省权力最大,是全国的政务中枢,掌握行政大权,长官为“同平章事”,即事实上的宰相。唐朝时期,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称宰相亦为中堂。-清朝索尼中堂简介

进入明朝后,皇帝大权独揽,实行高度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再设立宰相,但是皇帝的个人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管,还是需要大臣来分担,于是就设立了内阁,最初,内阁大学士属于权力大但官阶低,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但是随着明朝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进,内阁大学士逐步成为了位高权重的权臣,诸如之后的严嵩、徐阶、髙拱、张居正等,都是权倾朝野,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于是这些内阁大学士也可以被称为“中堂”。-清朝索尼中堂简介

到清朝时期,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清朝也没有设立宰相,但是却在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等同于明朝的内阁,军机处是清朝的权力中枢,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别看只是担任秘书的工作,但是权力极大,虽然这种权力都是皇帝给的,但是军机处大臣不是谁都可以当的,一般都是德高望重、个人能力极强的大臣才能入选军机处,这些人也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被人尊称为中堂大人。-清朝索尼中堂简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