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英国靠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为何俾斯麦却认为殖民地是累赘)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7 00:07:35 浏览15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英国靠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为何俾斯麦却认为殖民地是累赘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的过程中,俾斯麦可谓是居功至伟,他不仅以铁与血的宣言,征服了国会,推动军备发展。在军事外交领域也表现得游刃有余,实现了对奥地利、丹麦和法兰西帝国的三次大捷。

当时,英国依靠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成就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统治。连德国的手下败将法国,也是四处出击开疆拓土。

(俾斯麦画像)

但铁血宰相俾斯麦面对德国国内,要求对外开拓殖民地的高涨呼声,却坚决反对,他认为经营殖民地是累赘,是一种得不偿失的举动。那么,俾斯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为呢?

一、德国介入殖民体系为时已晚。

其实,俾斯麦建立起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体系早已建成,几乎所有的优良殖民地都已被列强瓜分,剩下的都是由于资源和地理条件不佳,被其它殖民者暂且晾在一边的不毛之地。

英国人在非洲,牢牢占据西非口岸,通过控制住好望角和肯尼亚,就能确保维护他们在南亚次大陆的殖民利益,建立环印度洋霸权。巩固马来亚、香港等东方殖民地控制地位。

法国人争不过英国,就把殖民重点放在了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及西非地区,然后一直延伸到印度支那半岛,组成他们的殖民地架构。

就连葡萄牙人依仗英国的保护,都把非洲的莫桑比克和安哥拉收入囊中,加上果阿和澳门东方残余殖民地,维持自己的殖民利益。

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之时,殖民体系业已建立。要想在海外扩张,就只能捡那些人家不要的地方,这些原始领地,虽然能产出生产所需原材料,但和需要投入的开发成本和人力相比,并不划算。

而且这些领地支离破碎,既不能像英法两国的海外领地那样连成一片,相互照应。对于全球战略,也没多大益处。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队)

二、强敌环伺的地缘困境。

在欧洲各国中,尝试搞海外殖民地的国家,其实远远不止英法荷西等几个国家,除了苏格兰和但泽自由市,当时的北海大国丹麦-挪威王国与曾经如日中天的奥匈帝国,都有过海外殖民地的经营历程,但它们敏锐地察觉到,这样做实在得不偿失。-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于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前夜,奥匈帝国放弃了效仿英法的想法。丹麦则从印度、西非和加勒比海撤退,放弃已有的殖民统治。

正是这些前车之鉴,让俾斯麦认识到,以一个新生德意志帝国去试图打破现有的列强殖民体系,似乎并不明智。

而且,德国人在建立自己帝国的过程中,几乎将周边的列强全得罪了个遍。为了夺得两个微不足道的领地,他们和丹麦人撕破脸皮。在打破莱茵联邦旧体系时,又和法国人及奥地利人兵戎相见。

虽然俾斯麦利用其高超的外交手段,把奥地利人拉了回来,但同时又站在了沙俄的对立面。至于法国,几乎成了与德国不可缓和的死敌。这就让德意志帝国陷于强敌环伺的战略困境,根本无法分身考虑海外扩张。

(铁血主义下的德国军队)

三、缺乏远洋殖民的海军实力。

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过程,属于欧洲内陆的领土整合,是依靠陆军的冲锋陷阵得以完成的,海军并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对于海军力量的建设都没有重视。

在当时,法国有着世界最强陆军的称号,而英国则是海洋霸主。这就让德国无论是陆地还是海上,都有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再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海外争夺殖民地上,德国本土的战略安全隐患将更大。

从后来一战时的进程来看,德国一方面需要庞大的陆军压制周边邻国,一方面仍然需要一支能在全球作战的强大海军。而德国手中的那些殖民地,不仅不能提供财力物资支持,反而需要更多的保护成本。除了成为敌国的攻击目标,沦为累赘,几乎起不到任何支持作用。-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由于实力不足,德国海军主力舰队不敢和英法海军正面对攻,只能偶尔出海打一些没有目的的消耗战。而分派在各殖民地领海的舰队,也只能四处游击。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德国海军在英法日海军的围追堵截中,全军覆没。

这种情况,正是俾斯麦一直死死压制海外殖民扩张的根本原因。

现在回头看这段历史,俾斯麦无疑是明智的。他主张铁血主义。但也知道量力而行。开拓海外殖民地这种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事,稍有不慎就会把新生的德意志帝国带入深渊,实在没有必要刻意追求。

(参考资料:《俾斯麦和德国的早期殖民地扩张》)

为什么从没听说过德国或普鲁士在海外有殖民地

确实,作为欧洲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德国之于英法等国似乎“纯洁”了许多。现如今,哪怕经过了二战之后的殖民地独立狂潮,英国和法国依然在全球各地占据着不少殖民地。

德国

但是,这些似乎与德国没有什么关系,同属欧洲列强,实力不下于英法等国的德国,为什么没有殖民地呢?

其实,德国还是有过殖民地的,只不过最终失去了而已。当然,即便巅峰时期,德国的殖民地也远少于英国和法国。最多时,德国曾拥有德属西南非洲、德属东非、德属新几内亚及太平洋上的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等等。

绿色为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包括中国的胶州湾,也曾在德国的势力范围。但是即便是全部加起来,德国拥有的殖民地仍远少于英国和法国,而且最为悲催的是,还全丢了。为何会这样呢?

第一,是由于德国崛起太晚。德国直到公元1871年才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而此时,英国、法国等国基本完成了对于世界的瓜分。

所以说,新崛起的德国虽然实力并不弱,但是,世界上却没有给他们留下多少可以大肆扩张的殖民地,这也是德国殖民地极少的最重要原因。

德国位于东南亚新几内亚岛上的殖民地

第二,德国本身对于殖民地也并不是特别热衷。在完成统一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列强的阻挠,同时也基于经济原因,俾斯麦就曾表达过类似德国对殖民地不感兴趣的言论。

当然,俾斯麦并非出于人道主义,他之所以发表对外殖民不感兴趣的言论,也与经济收益有关。德国曾经占据过德属西南非洲等殖民地。

但是,德国算过经济账之后才愕然发现,这些殖民地不但没有给德国带来多少效益,反而因为经营成本的原因还要填记不少成本,殖民地居然成了一个不赚钱反倒亏本的买卖,这自然令德国兴趣大减。

俾斯麦

第三,则是由于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德国之所以没有如同英国和法国那样拥有那么多海外殖民地,跟德国是否爱好和平没有一点关系,更不是因为德国胃口不够。

恰恰相反,后起之秀的德国对于市场和土地的贪婪,丝毫不弱于英法,反倒是由于资源和市场的极度匮乏,扩张欲望犹有过之。而这也正是德国先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因为,后崛起的德国想要继续发展,势必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市场和更强的话语权,而此时,德国发现,早已瓜分世界的英国法国等老牌列强,已经成为阻挡其面前的大山。

一战后德国

如果不将英法等国打倒,德国永远不可能有出头之日,正是这种根本利益的矛盾,导致了实力不如人的德国悍然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试图彻底打碎旧格局,建立以德国为首的新格局。

只不过这种努力最终失败了而已,而失败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第1次世界大战失败后,根据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和巴黎和会定下的条约,德国海外的殖民地被彻底瓜分。

例如,英国获得了德属几内亚、纳米比亚和部分德属东非和萨摩亚。而欧洲小国比利时则获得了部分的德属东非,法国将多哥和喀麦隆吞入腹中,就连亚洲的日本,也得了不少好处,他将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攥在了手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如今的德国

也从此之后,曾经试图复制英法崛起道路的德国,被彻底被打回了原形,德国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而之后二战的失败,则使得德国获取殖民地的愿望彻底破灭,而这种格局一直维持至今。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有密切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8年11月,今年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周年。

我们在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时候,将其归咎于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转变时对世界殖民地与霸权的争夺。这其中,法国与德国、俄国与奥匈帝国、英国与德国这三对矛盾比较突出。

法国与德国矛盾:在一战之前,法国与德国的关系就一直很紧张。在1870至1871年,法国与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就因为对欧洲大陆霸权的争夺而爆发“普法战争”。经此一战之后,法国战败,德意志完成了统一,并且取代了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俄国与奥匈帝国:俄国与奥匈帝国在这一时期的矛盾主要在于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的争夺。

英国与德国:

英国,作为最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在一战之前的长期一段时间内,英国都是世界上头号的殖民帝国主义国家。而德国在普法战争之后,取代了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势必要与英国在海外贸易与殖民地的争夺展开竞争。由于德国发展较晚,在此时世界殖民地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因而,在殖民地的争夺上,英国与德国由竞争产生了矛盾。-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这三对矛盾发展到后期,演变为以德国为首的军事同盟与以英国、法国等为首的协约国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立。在1914年的7月底,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索,一战爆发。

俾斯麦为什么反对德国领土和殖民地扩张你怎么看

德国—我也想要几块殖民地!

法国—不,你不想。

德国—为什么?

英国—因为殖民地都被我和法国占了,你就别白日做梦了。

俾斯麦1862年出任普鲁士首相时,当时的普鲁士在欧洲排老五,是欧洲五大帝国中的老末。(当时还没有德国)

帝国主义的老末是什么概念?比下有余,但比上不足。就好比现在的意大利,虽然G7国家开会时,有它的一把椅子,但它的地位最低,话语权最小。

既然实力最弱,那摆在俾斯麦面前的问题就很简单了。殖民地什么的就别指望了,先把德意志统一,增强实力了再说。

1864年——普丹战争

1866年——普奥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

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闷声发财,用了八年时间挤走了奥地利,成为德意志众诸侯的老大,建立德意志帝国,并成功挤掉排在它前面的法国、沙俄、奥匈帝国,一跃为欧洲老二。

当上老二后,德国有资格海外扩张了。当时确实有很多德国人是这么想的。但是俾斯麦不同意,他有三个理由:

第一、德国虽然统一了,但是德国的整体工业化程度还不够高,德意志还有诸多地区都以农业为主。如果搞海外扩张,这无疑会导致资金外流,影响国内的工业化。

第二、海外殖民地已经不多了,优质殖民地更是所剩无几。此时搞海外扩张,可能会得不偿失,并且还可能会得罪殖民地最多的英国,而目前德国还不宜得罪英国。

第三、普法战争后,法国立志要报仇,德国如要应付法国,就不宜分散实力。与其去海外扩张,不如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闷声发大财,在欧洲把法国压制住。

俾斯麦的观点在现在看来,显然是对的。因为当时德国的实力确实还不足以在得罪了法国的同时,还能跟英国交恶。

由于俾斯麦的观点确实在理,所以当时包括德皇威廉一世在内的德国高层,都赞同了俾斯麦的主张。即暂缓军事扩张,搞好与邻国的外交关系,与奥匈帝国结成了最重要的联盟;内部专心于发展经济,把着眼点放在欧洲大陆,待实力强大后,再到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1872—1882年,德国在闭关修炼十年后,经济突飞猛进,一跃为欧洲老大。并且还在欧洲大陆建立了自己的联盟体系。(就是一战期间的同盟国)

当了老大后,德国人的心态就飘了,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的经济欧洲第一,自己的陆军世界第一!法国算什么?英国算什么?我就是要切英国的殖民地蛋糕,英国人不服想怎样?不服开干啊!(是不是很像现在的国内网民?)-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对此思潮,俾斯麦很迷茫,他不想冒险,但是德国此时确实有实力扩张了,可以去海外试试水了。于是,他在权衡利弊后便同意了军队去海外扩张。其目的就是先去试水,看看水深水浅。

这一试,德国先后在非洲和大洋洲搞了几块殖民地,海外的发展势头很好。不过,估计是憋的时间太久了,俾斯麦给军队开了这么一个小口子后,德军上下全飘了。开始要求俾斯麦给予他们更大的支持,并且还隔空叫嚣英国,想从英国手里分殖民地蛋糕。-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俾斯麦一看军队要搞事情,便紧急叫停了海外扩张。但是此时德国社会已经狂燥了,挑战英国的声音此起彼伏,这已经不是俾斯麦能控制的了。

1888年,最支持俾斯麦的威廉一世去世。

三个月后,比较支持俾斯麦腓特烈三世也突然去世。随后,威廉二世继位。

威廉二世这个人,一辈子只穿军装,热衷于向外扩张,迷信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他身为皇帝,本来就是军队领袖。而他的主张又跟军队又一样,所以他继位的结果,自然就是俾斯麦这个碍手碍脚的人,被他无情的踢到了一边。-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威廉二世踢开俾斯麦后,决定自己亲政,但他的政治智商哪里能斗得过英国政客?

当时,英国人忽悠威廉二世,说只要他断绝对南非布尔人的支持,英国就把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送给德国。像这种空头支票,如果是俾斯麦,根本不会信英国人的鬼话。但威廉二世居然就信了,并且他还真的断绝了和布尔人的盟友关系。事后果不出其然,英国爽约了。打完了布尔人,便宣布先前跟威二谈好的分割殖民地事宜,一律作废。-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威二听说后,自然是气炸了,声称要组建世界第一的海军跟英国撩膀子干。

可问题是,德国已经有一支开销庞大的世界第一陆军了,现在再搞世界第一的海军,德国的财力能否负担的起?虽然说德国的经济好,但是也没有好到能同时负担世界第一海军和世界第一陆军的开支吧?

所以,威廉二世气炸的结果,自然是把德国的发展带跑偏了。不仅经济跑偏了,就连军队的发展也跑偏了。

1914年,德国在军备扩张十多年后,跟英国的矛盾彻底激化了,双方大打一场,这场战争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殖民地。

令人喷饭的是,威廉二世花大力气建造的德国海军舰队,仅仅跟英国人在日德兰海域打了一次就秒怂了,不敢再出海挑战。

1918年,当威廉二世宣布投降,并宣布退位时,他一定很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有听俾斯麦的呢?

回过头来再看这段历史,俾斯麦不主张搞海外扩张,显然是非常理智的。他并不是一个怯懦的人,他也主张铁血主义。但是俾斯麦知道什么事该干,什么事不该干。他的策略就是玩平衡政策,不骄不躁,稳步推进,不刺激周围列强,先干死宿敌法国,然后再逐一击破。法国不灭,德国不称霸。-德意志第二帝国殖民地

但威廉二世却不懂这个道理,他在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居然去挑战已经成型了的世界体系,并且还傻乎乎的去抢殖民地,其结果必然是被打个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