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老虎师的传奇阻击手英雄虎胆再创奇功!阻击手是不是军中之魂呢
- 二战中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的法国为何不跟德国硬刚
- 为什么二战德国没有摧毁巴黎圣母院
- 消灭敌人是迫不得已为何德国二战时一定要选择进攻苏联
- 二战期间,德军军纪如何堪称典范吗
- 日耳曼、普鲁士和德意志有什么区别吗
老虎师的传奇阻击手英雄虎胆再创奇功!阻击手是不是军中之魂呢
狙击手在叙利亚内战中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对叙利亚政府军也对叙利亚的叛军和极端武装分子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好在叙利亚政府军有俄罗斯的的大力支持,俄罗斯不仅为叙利亚的狙击手提供了最新的狙击器材,也为叙利亚政府军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叙利亚的狙击手在一系列的实战中稳稳的成了真正的兵王!成了军中之魂!
这不,叙利亚政府军之中的王牌老虎部队下属的第25特种作战侦察营,就传出了辉煌的战果。据叙利亚官方通讯社2月13日的消息,叙利亚第25特种作战侦查营的一名阻击手,携带了俄罗斯提供的小型单兵夜战设备和阻击器材,在距离土耳其在伊德利卜的指挥所1800米的地方进行了隐蔽。随后瞅准时机对土军指挥所进行了奇袭,袭击了土军指挥所、通讯站和后勤基地,还狙杀了土军的2名指挥官。不仅如此,这名狙击手还指引叙利亚政府军的无人机对地面土耳其的坦克进行了导弹袭击,击毁了土耳其的5辆坦克。
可以说,叙利亚政府军第25特种作战侦察营的狙击战术是成功的,这名狙击手的狙击技能是非常优异的,是老虎部队的传奇狙击手。打了8年内战的叙利亚政府军,已经锻炼了不少的传奇战场英雄。是叙利亚政府军的兵王,也是军中之魂。这名叙利亚政府军的狙击手,在成功击杀土军指挥官和击毁一些设施后,还继续指引叙利亚政府军的特种兵,对土耳其部署的特种兵哨所进行了包围。-德意志之魂
土耳其军队被叙利亚政府军这一波的打击搞得有点懵,土耳其军队方面的消息披露,土耳其军队在伊德利卜的4个观察哨所和2个军方的基地已经被叙利亚政府军包围。土耳其完全没有料到叙利亚政府军还有如此大的战斗力,更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叙利亚政府军并没有出动大规模的部队对土耳其进行袭击。土耳其要想进行大规模的报复,还会得到俄罗斯方面的指责和警告,搞不好土耳其就违反了俄土之间的索契协议!-德意志之魂
叙利亚政府军利用这种特种战术,利用一些王牌狙击手,对土耳其进行袭击,即能达到战术目的,又能避免政治上的被动,还能鼓励叙利亚政府军士兵对土耳其侵略的反击,叙利亚民众对土耳其和反叛武装的抵抗意志也更加的坚决。叙利亚政府军的狙击手在叙利亚战场战果是非常辉煌的,曾经有一位神奇的叙利亚政府军狙击手,在一周时间内击毙了数十名叙利亚叛军的军官。狙击战术在叙利亚是非常有效的战术,也是让交战双方为之头疼的事。-德意志之魂
这次叙利亚政府军第25特种作战侦察营的狙击手,对土耳其基地进行袭击造成的效果,展现出了叙利亚政府军的一种高效作战模式,通过渗透到敌军后方,侦察敌方高价值军事目标,指引己方炮火对其进行轰炸,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狙击器材对敌方一些可以及时击毁的高价值军事目标进行狙击击毁。及时的打乱了敌军的军事部署,也打击了敌军士兵的士气。-德意志之魂
土耳其面对叙利亚政府军的这些兵王、叙利亚政府军的军中之魂,还想继续在伊德利卜对叙利亚政府军作妖,土耳其军队就该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个人观点 欢迎指正 图片来源网络
二战中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的法国为何不跟德国硬刚
二战中法国人也曾经奋力抵抗德国的进攻,但无奈却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而这种局面的怪不得别人,完全是法国人咎由自取的结果!造成法国人失败的原因,大约有五个。
第一:法国在一战中遭受了严重损失,被打出了心理阴影,国内人民普遍反战、厌战,绥靖主义思想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其残酷,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巨大!仅在凡尔登之战中,法国就损失了54.5万兵力!而在索姆河之战中,英法联军又伤亡了约60~70余万人。在一战中法国几乎损失了整整一代青年人,造成了战后劳动力匮乏等一系列后遗症!因此法国人虽然取得了胜利,但那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国会反战、厌战了!-德意志之魂
第二:法国政府害怕爆发新的战争,因此极力向希特勒进行利益输送,希望通过牺牲别国利益,满足希特勒的胃口,以便继续维护和平。这就是为什么当德军开进“莱因非武装区”时,法国人会选择视而不见的原因。当德国人暴露出,侵吞捷克斯洛伐克的野心时,法国总理达拉第和英国首相张伯伦,会极力推行绥靖政策,百般迎合希特勒了!然而纵容侵略的后果极其严重,希特勒永远不会满足。而且击败法国和英国夺取欧洲覇权,也是希特勒的既定目标,绝不会因为法国人的示好便改弦更章!-德意志之魂
第三:法国的战略思想滞后,主要军事将领仍然迷信“堑濠战”,为此不惜耗费巨资修建马奇诺防线。战略思想的落伍,导致法国军界没有意识到机械化部队,将在新的战争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察觉到装甲部队威力巨大,戴高乐曾经向政府建议成立专职装甲部队,可惜却遭到了因循守旧的法国政府的拒绝!正是由于法国人没有意识到,集火力、防护力、突击力于一体的专职装甲部队的巨大威力,才会陷于被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德意志之魂
第四:徳军的闪击电威力巨大,推进速度太快,而且还绕过了马奇诺防线,从比利时侧击法国,从而令法国人猝不及防,在几个星期内便战败投降了。马奇诺防线,是法国人保守思想的具体表现。由于在一战中,由堑濠、铁丝网、碉堡、地雷、机枪、火炮组成的堑濠防线,在防御战中占尽了便宜。因此使法国人固执的认为,在新的战争中仍可如法泡制!而当德国人派出了佯装诱敌的“C集团军”对马奇诺防线的正面之敌,进行牵制。而其真正主力则突然从“阿登”地区出现在法军的侧后时,法国人难免会因措手不及而难以应对!-德意志之魂
第五:法国的核心是巴黎,巴黎不仅是法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而且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拜法国发达而先进的交通网所赐,一旦德国人占领了巴黎,使可以从这里抵达所有的法国城市。这就不怪一些法国人在巴黎失守后悲叹说:“完了啊,完了啊,巴黎失守啦!法国成了一具没有头的躯体!”巴黎为什么会轻易失守?因为法国人根本没有设防!为什么不设防?因为巴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各种古迹星罗棋布!-德意志之魂
为了保住巴黎不被战火摧毁,法国人只能选择将其拱手相让!然而,一个国家的首都一旦失陷,必将导致混乱,并严重打击法国军民的抵抗信心!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促使贝当这个一战英雄,在巴黎失守后向希特勒投降的!
综上所述:法国人之所以无法抵抗德军,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不能!而导致其无力抵抗德军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法国政府害怕战争,法国人普遍反战厌战,更是由于其战略思想落伍,因此才会被德军的“闪击战”,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击败!-德意志之魂
为什么二战德国没有摧毁巴黎圣母院
在二战中,巴黎圣母院乃至整个巴黎因两个人而先后两次幸免于难。第一个是与德军在贡比涅森林车厢中签订城下之盟的法国总理贝当元帅;第二个是率部向盟军投降,并向盟军签署投降书的巴黎德军驻军(守备)司令官肖尔蒂茨将军。-德意志之魂
向盟军缴械投降后的巴黎德军官兵盟军从香榭丽舍大道西端通过凯旋门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美、英、苏三国首脑聚会德黑兰,共同商讨开辟欧洲西线战场事宜。希特勒为此咬牙切齿地放言:如果盟军登陆法国海岸,巴黎将变为一片废墟。于是,希特勒任命出身于普鲁士贵族军人世家的铁血将军----迪特里希-冯-肖尔蒂茨出任巴黎驻军(守备)司令官。一九四四年六月,盟军实施‘’霸王行动‘’,分别在法国诺曼底海滩五个登陆场成功登陆。于是希特勒多次命令肖尔蒂茨迅速摧毁巴黎,包括巴黎所有著名的宫殿和历史古建筑,如凯旋门、卢浮宫、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宫、圣心大教堂、圣母院大教堂,以及法国路易时期和波旁王朝时期的全部建筑物:整个巴黎就是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如果按照希特勒的指令,巴黎这个有着大量历史遗存的艺术博物馆将成为废墟,而且还将夺去不少巴黎市民的生命。于是肖尔蒂茨面临一个重大抉择:要不要成为被全世界唾骂的历史罪人?他在最后一刻终于幡然醒悟:必须把巴黎完好无损地交到盟军手中。 盟军兵临巴黎城下时,气急败坏的希特勒除了频繁催促肖尔蒂茨摧毁巴黎外,甚至迫不及待地用明文电报询问肖尔蒂茨:‘’巴黎现在已经开始燃烧了吗‘’? -德意志之魂
肖尔蒂茨将军签署投降书
影片中的肖尔蒂茨将军
面对希特勒频频催促炸毁巴黎的命令,肖尔蒂茨一直以忽悠的方式来敷衍应付。由于肖尔蒂茨的幡然醒悟,他很快率部向盟军缴械投降,并签订了巴黎城下之盟:将巴黎完好无损地交给了盟军,巴黎这座文化艺术之都终于在四年后再次幸免于难。四年之前,法国总理贝当元帅为避免巴黎毁于战火、巴黎市民免遭屠戮,于是在贡比涅森林车厢中,与德国占领军签订了城下之盟。四年之后,巴黎驻军德军守备司令官肖尔蒂茨将军良知回归:率部向盟军缴械投降,并向盟军签署了投降书。人性中的理智先后两次保护了巴黎暨法兰西之魂。在柏林急切盼望巴黎被毁灭的希特勒,在得知肖尔蒂茨将军率部向盟军投降后气得暴跳如雷,大骂肖尔蒂茨是罪该万死的叛徒,并下令盖世太保拘捕肖尔蒂茨的家人。所幸伦敦军情局早就派出英国特工秘密潜入德国,提前将肖尔蒂茨家人安全转移至英国。肖尔蒂茨因为保护了巴黎----这座举世闻名的巨大露天人文历史博物馆,因此没有被盟军列入纳粹战犯名单。德国战败投降后,肖尔蒂茨被获准去往英国与家人团聚。 -德意志之魂
在欧洲人看来,有谁胆敢毁灭巴黎将会像千年前毁灭罗马的旺达尔人一样:背负着野蛮畜生的骂名,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消灭敌人是迫不得已为何德国二战时一定要选择进攻苏联
二战时德军以闪电战迅速战领欧州大部地区,英国隔海,而德苏之间有密秘的互不侵犯约定,斯大林还在隔岸观火的发展自己。此时隆美尔的大军在非州横扫一切各国联军。希特勒要想称霸,必须拿下苏联这个欧亚大陆相联的大国。进攻苏联时,苏联还根本没防备,更没想到他与徳订的协议是德国的缓兵之计。-德意志之魂
二战期间,德军军纪如何堪称典范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看同谁比,还要看是在东线还是西线。
在西线,德军的军纪是很良好的。
一个例子是,德国党卫军派普的机械化旅,是在阿登战役期间,俘虏了约300名美军。不知什么原因,这批在马尔梅第森林里屠杀了150名(也有说180名)美军俘虏。
显然,这150人如果放在东线,还叫个事吗?一次屠杀1500人也并不稀奇。
然而,战后可能参与屠杀的几十名党卫军全部被抓捕,指挥官派普被判处死刑,后因证据不确凿,改为终身监禁。
这个案例,可见德军在西线的军纪还是很好的,没有屠杀战俘的情况。
同样道理,美军也没有大规模屠杀战俘的例子,英军更是优待俘虏。
英国战俘营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甚至比英国大城市还要安全得多(当时德军在轰炸英国),战俘死亡率非常低。
然而,在东线,德军和苏军互相屠杀战俘,手段都很凶残。
萨沙不是为德军入侵苏联说好话,但苏军对于德国战俘毫不留情,看看这段描述:
德军老狙击手艾勒伯格回忆道,当他与一位军械士交谈时,问及一个年轻的狙击手消息。军械士心情沉重的回答:“那个年轻人的结局很惨。他独自一人出去‘打猎’,晚上到了规定时间还没有回来。四天后一支巡逻队发现了他的尸体,肿的像个热气球。他肯定是没有及时丢掉自己的狙击步枪就落入了俄国佬手里。尸体呈蓝绿色,被刺了上千刀。最后他们割掉了他的睾丸并把它塞进他的嘴里,还用步枪的枪管砸进了他的直肠,像标尺那么深。他死的简直就像掉进了地狱。那些在无人地带找到他尸体的孩子们马上把他埋葬了。”-德意志之魂
这种情况下,德军也处决苏军战俘作为报复。
这种互相的屠杀一开始,就停不住。
但这是在东线,进行的也一场野兽的战争,德军也犯过很多屠杀罪行。
日耳曼、普鲁士和德意志有什么区别吗
日耳曼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日耳曼人是指以德语为母语的民族,包括如今的德国、奥地利、瑞士;而广义的日耳曼人正是“日耳曼”一词最初的定义——指的是罗马帝国口中的三大蛮族之一。当时罗马帝国称生活在罗马疆域之外的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为欧洲三大蛮族,其中日耳曼人是对生活在莱茵河、易北河一带的民族的统称。他们之间有共同的金发碧眼、体型高大等特征,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语言基本可通,然而他们在迁徙中形成了不同的部落和联盟,一般来说他们的自我定位会首先强调本部族的身份认同,而不是自称日耳曼人。所谓日耳曼人的概念是后世对这些语言风俗相近的部族的统称。古代的日耳曼人一个非常庞大的族群概念——正如斯拉夫人这一概念之下囊括了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罗斯人、波兰人等不同民族一样:在日耳曼人这一概念之下囊括了法兰克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等等。公元前1世纪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同时出现了两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中国的汉武帝刘彻和罗马的凯撒大帝,他们都对开疆拓土具有浓厚的兴趣——汉武帝派兵远征匈奴,遣张骞出使西域;凯撒则征服了高卢和不列颠。这两次开疆拓土的远征分别被记载在《史记》和《高卢战记》中,与此同时这两部著作都记载了作为对手的匈奴人和日耳曼人的剽悍善战。在人类文明的古典时代像匈奴和日耳曼这种游牧渔猎部族出于自身经济的脆弱性往往会以劫掠相对富庶的农耕民族维持生计,当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处于全盛时期自然有实力应对偶发性的劫掠行为。但在公元3世纪之后东西方两大帝国同时出现中衰的迹象,之后两大帝国都不同程度受到蛮族的侵袭——在中国这被称之为“五胡乱华”,在罗马被称之为“蛮族入侵”。-德意志之魂
在西迁的匈奴人的冲击之下日耳曼各部如潮水般涌入到罗马帝国境内: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在亚得里亚堡大败罗马军队并将率兵亲征的罗马皇帝瓦伦斯杀死。公元410年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率众攻破了号称永不陷落的罗马城,随后西哥特人又向高卢和西班牙进军并在这里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公元406年汪达尔人、苏维汇人和阿兰人一道涌入高卢,经过数年的劫掠后又进入西班牙。苏维汇人占据了今天的葡萄牙以及西班牙西北部;汪达尔人则和阿兰人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439年汪达尔人占领罗马帝国在北非的首府迦太基,455年更是渡过地中海攻陷罗马城。而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心意大利本土则被东哥特雇佣军控制,正是以公元476年东哥特雇佣军首领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为标志宣告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此后东哥特人在公元493年建立了统治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东哥特王国。除此之外勃艮第人、伦巴德人也都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则渡过英吉利海峡在不列颠岛上建立了七个王国。不过这些日耳曼国家大多如昙花一现,很快又归于沉寂,相比之下法兰克王国才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历史舞台的主角。-德意志之魂
法兰克王国在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的疆域囊括了今天的大部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和低地国家以及意大利的一个地区和许多的边界地区。直到58岁时已统一西欧的查理曼仍不满足于自己的功业——他写信给当时50岁但据说还风韵犹存的拜占庭女皇依伦娜,建议两人结婚,以统一全欧洲。然而不久之后依伦娜就在拜占庭帝国的一场宫廷政变中被放逐,查理曼通过联姻统一欧洲的计划就此泡汤。查理曼不仅没能实现他统一欧洲的夙愿,他也终究没能摆脱欧洲中世纪封建采邑制度下王国分崩离析的命运:为避免自己死后帝国被瓜分的命运查理曼在生前明确指定自己的长子“虔诚者”路易一世继承整个帝国,然而路易去世后路易的3个儿子于843年8月在凡尔登签订条约,正式瓜分了查理曼帝国的疆土。根据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形成了西法兰克王国(843年-987年)、中法兰克王国(843年-855年)和东法兰克王国(843年-911年)三国,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成为后来的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三个国家的雏形。日后的德意志正由东法兰克王国演化而来:东法兰克王国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进一步分化形成了许多公国——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萨克森、士瓦本、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等等,其中最大的就是萨克森。正是这些公国共同构成了日后的德意志地区,而由于这些公国彼此之间的牵制,德意志形成了特殊的选帝制度——德意志皇帝是由各公国共同选举出来的,而首开这一先例的正是萨克森公国的亨利一世公爵。这位亨利一世有一个“捕鸟者”的绰号,据说是因为他当选时还在专心致志地捕鸟。不知他究竟是心大呢,还是故意以此掩饰自己内心的雄心壮志就不得而知了。然而亨利一世冕时拒绝了涂油礼,因此他的王位一直没能得到教会的承认。而且严格意义上此时的德意志还只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帝国,所以亨利一世终其一生的头衔不过是德意志国王(king),而且还是未获教会承认的king,而不是德意志皇帝(emperor)。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戴上德意志皇帝这一桂冠的是他的儿子奥托一世。-德意志之魂
公元936年奥托继承了亨利一世的萨克森公爵之位,与此同时他作为德意志最大公国的君主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德意志国王。在当时的德意志国王可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神圣君主,充其量就是各路公爵在实力势均力敌之时推出来充门面的人物。就在奥托继位的第二年他的异母兄弟唐克马尔就联合巴伐利亚、洛林等地的贵族造反作乱,这时奥托异常清醒地意识到:贵族们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巴伐利亚、洛林这些大贵族们上架空王权,下有心吞并其他中小贵族的封地,这就给王室利用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提供了良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奥托同中小贵族结成了反对大贵族的同盟,尽管这些中小贵族实力有限,可加起来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更何况背后还有身为国王的奥托的鼎力支持,于是他们很快就镇压了反对国王的大贵族叛乱:唐克马尔在部众向奥托投降后自杀,法兰克公爵被迫求和,奥托从容收拾巴伐利亚,赶走了阿诺尔夫公爵,任命其弟贝特霍尔特既位,但同时收回了巴伐利亚公爵相当一部分权力,944 年贝特霍尔特死后奥托任命自己的弟弟亨利为巴伐利亚公爵。然而这样做仅仅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紧接着奥托由出台了从根源上打击地方贵族的政策:937年奥托一世改传统的公爵世袭制为国王任命制——这意味着德意志境内的任何公爵贵族死后其爵位的继承归属都必须获得王室的认可才能作数。与此同时奥托禁止公爵同教会势力接触,一面地方公爵同教会势力勾结起来反对自己。之后奥托综合运用武力征伐和政治联姻等手段把各公国的公爵都换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洛林公爵是他女婿,士瓦本公爵是他儿子,巴伐利亚归他弟弟,萨克森和法兰克尼亚由他亲自领导,德意志的局势看起来一切都掌握在奥托手中。然而在公元953年奥托的儿子和女婿因为权力分配问题而心生不满,于是联合大主教反对国王。在镇压了这一事件后奥托对自己的家人也不再相信,他于954年召开帝国会议重新分配土地,将各公国的实权直接掌控在自己手中。从此奥托的权威在德意志境内再也没有受到过挑战。-德意志之魂
奥托在成功解决内忧之后开始着手应对外患:东面的马扎尔人是这一时期德意志面临的最大外患,而这一时期奥托也致力于向东欧扩张,两股势力之间注定将会发生冲突。公元950 年奥托迫使波希米亚(今捷克)公爵对自己称臣纳贡,这样一来奥托的领地就和马扎尔人的地盘直接接壤了。954 年马扎尔人主动发起入侵,奥托御挂亲征在955年的莱西费尔德战役中由他率领的德意志和波希米亚联军几乎完全歼灭了马扎尔骑兵,因为此战他被尊称为“伟大的奥托”、“祖国之父”。奥托还为后世的德意志开创了一项传统:每个有作为的德意志国王都要进军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加冕为皇帝。这一传统肇始于公元961 年——这一年罗马教皇受到意大利城市贵族的威胁,于是教皇约翰十二世向奥托求援。后者闻讯之后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并很快敉平了罗马的叛乱,吞并伦巴底国家,扶正了教皇的位子。962年2月2日教皇约翰十二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加冕,奥托从此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德意志由王国正式升级为帝国——德国历史上也称神圣罗马帝国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如今的奥地利、瑞士、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意大利北部地区、捷克、斯洛伐克等地,曾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欧陆秩序的主导者,然而德意志第一帝国始终未能解决国内诸侯权力过大的问题。1356年德意志第一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发表的黄金诏书进一步确认了地方诸侯的自主权,德意志的分裂局面愈演愈烈。到了1618年德意志境内出现了390个公国、侯国、贵族领地、骑士领地割据一方的现象,各路诸侯领地在当时欧洲宗教改革的大环境下各自信奉天主教和新教的不同教派,也就是在这一年有史以来第一场几乎将整个欧洲卷入的战争——三十年战争爆发。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德意志沦为了主战场,战后欧洲列强制定了旨在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体系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下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被固定下来。分裂的德意志自然无法与新兴的英、法等国抗衡——尽管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正式国名是神圣罗马帝国,然而伏尔泰却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帝国”。这时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尽管保留着帝国的名号,实际上已彻底沦为各路诸侯势力的松散联盟,虽有帝国之名而无帝国之实,而德意志皇帝的头衔也逐渐落入当时势力最强大的德意志诸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手中——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同时身兼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皇帝,1806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迫于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压力而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至此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历史彻底画上句号,从此德意志各邦国连名义上的共主也不复存在。-德意志之魂
历史上的德意志长期以来只是一个地理文化上概念,而非同一的政治实体。严格意义上当时是没德国这一概念,所谓德意志指的是德意志人们的土地而不是统一的国家。对此歌德曾在1830年评价道:“没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么问,那么答案是这是奥地利;如果在柏林,那么答案是这是普鲁士”。那么歌德所提到的普鲁士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事实上古代普鲁士人是波罗的海语族的一支,信奉原始的多神教,在血缘上其实和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更为接近,这时的普鲁士其实和德意志民族压根没半毛钱关系。从12世纪开始德意志条顿骑士团发起打击异教徒的北方十字军运动: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这就是位于如今的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但在1224年该修道院被古普鲁士人焚毁。此后条顿骑士团对普鲁士地区发起了长达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到16世纪时大量德意志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欧洲其他民族纷纷涌入普鲁士,条顿骑士团迫使当地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语。此后古普鲁士人被同化于德意志人,古普鲁士语也逐渐消失。定居于此的德意志人沿用了普鲁士之名,但其实他们和古代的普鲁士人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于是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这就是历史上普鲁士称臣于波兰以及日后波兰和德国领土争端的最初由来。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教廷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改为世俗化的德意志邦国——普鲁士公国,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事实上目前通常所说的普鲁士就是指的这个作为德意志诸侯的普鲁士公国,而不是古代普鲁士人建立的国家。-德意志之魂
普鲁士公国的首任公爵阿尔伯特死后由他的儿子阿尔伯特·腓特烈继承了公爵之位,然而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却没男丁继位,于是普鲁士公国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公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从此普鲁士和勃兰登堡被置于约翰·西吉斯蒙德的家族——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之下,合并成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在1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通过《奥利瓦条约》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获得了瑞典、波兰等国对普鲁士公国主权的承认,并且压制国内的等级会议,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当时德意志更多的是一种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德意志分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名义上各诸侯尊奉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作为德意志诸侯的盟主,因此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除了是奥地利本国的君主之外还兼任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而其他诸侯国的君主则不能称帝,只能按各自的爵位称国王、大公爵、选帝侯、伯爵等等。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而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则以允许普鲁士称王作为回报,于是在当年的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正式晋升为普鲁士王国。19世纪下半叶普鲁士王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策划下南征北战、纵横捭阖,最终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诸邦国的统一:1871年1月18日是普鲁士王国建国170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正式加冕登基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严格意义上真正统一的德国历史就是从此时拉开帷幕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普鲁士正是德意志国家发展起源之地。同时这也意味着普鲁士其实是德意志的构成部分之一,在覆盖范围上小于德意志。-德意志之魂
一战后德国合计丧失了13.5%的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北石勒苏益格经公投后回归丹麦;承认波兰独立并将取自波兰的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归还波兰;东上西里西亚给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交给立陶宛;萨尔煤矿区交由法国开采15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其合并;莱茵兰地区划为非军事区;承认卢森堡的独立。但对柯尼斯堡所在的东普鲁士地区的主权在各国之间并无任何质疑,然而随着西普鲁士地区被割让给波兰,东普鲁士就此成为被波兰领土隔绝的一块德国飞地,而隔绝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之间的是一小块瞎唱的走廊状波兰领土,这被称之为波兰走廊(又名但泽走廊)。此时德国已失去了普鲁士西部地区,而普鲁士东部地区则成为被波兰领土所隔绝的飞地。然而在一战结束后二十年左右德国又迫不及待地将世界卷入又一次世界大战中。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就如何消除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进行了多次探讨,最后同盟国方面认定:作为德意志国家兴起之地的普鲁士历史上尚武好战的悠久传统正是德国军国主义的滥觞——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谈话时指出“普鲁士是万恶之源!”罗斯福随即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1945年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战败。根据同盟国方面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两次会议上的决议:所有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以东的地区都不再为德国所有,这使德国东部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波兰。与此同时苏联通过《波苏疆界条约》以法律形式获得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9.41万平方公里领土,使苏联、波兰、德国三国的领土来了一个整体西移。在确定苏波边境的过程中苏联从波兰获得的东普鲁士地区中要来了北部的柯尼斯堡并将其更名为加里宁格勒以纪念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至此德意志国家的起源之地——普鲁士几乎完全被划归波兰和苏联。-德意志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