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476

IS-2和IS-3重型坦克能否战胜德国的虎式和虎王重型坦克?《坦克世界》《战争雷霆》是否存在某些人口中蓄意加强苏系,削弱德系,来达到“平衡”使更多玩家选择苏系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08 23:03:04 浏览24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IS-2和IS-3重型坦克能否战胜德国的虎式和虎王重型坦克

真正与德军虎王坦克交过手的就只有IS-2,而IS-3在柏林举行的胜利大阅兵上才首次亮相,因此很难根据实战表现对两者进行和对比。不可否认的是苏联的IS系列坦克使用的122mm主炮口径压倒德军88mm和75mm坦克炮,但是这也不代表它的作战效能占优势,很多人不理解大口径火炮还会不如小口径火炮吗?事实就是大口径未必强过小口径。

因为火炮的穿甲能力除了依靠口径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依赖“倍径”,也就是火炮身管长度比口径更重要,这是因为在使用同样硬度的穿甲弹时火炮穿甲能力与弹丸的出膛速度有更直接的关系,倍径越大弹丸加速的时间越长,其出膛速度也就越高弹丸飞行势能更大,这样的弹丸更能有效击穿装甲板。因此当遭遇盟军大口径坦克炮时德军并不是着急扩大主炮口径而是不断加长坦克炮的“倍径”。

四号坦克最早换装的75mm火炮只有53倍径并使用了简单的球状制退器,这批坦克少量装备后就参加了解救斯大林格勒被围部队的“冬季风暴”行动,给苏联装备76mm火炮的T34坦克造成巨大损失。尝到甜头的德军又给四号坦克换装了58倍径的75mm炮,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都是德军的主力坦克型号。虎式坦克的88mm炮倍径并不算大只有56倍径,这是因为当时的德军高层也迷信大口径更好的理论。-t3476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与虎式坦克同时出现的豹式采用70倍径的75mm炮,这种长身管的火炮加上德国人新技术“锥膛炮”给予弹丸更高的出膛速度,其穿甲能力远比一般的火炮高得多。丧心病狂的德军在虎王坦克上使用71倍径的88mm炮,而苏联IS系列使用的122mm主炮只有43倍径,它在穿甲能力上远远不如虎王的高倍经88mm炮,勉强能与虎式的低倍径88mm炮看齐。准确的说苏军并不是击穿德军坦克而将其击毁,而是砸坏了德军坦克。-t3476

根据资料显示IS-3的43倍径主炮发射被帽穿甲弹的初速为780米/秒,可以在500米距离上击穿160mm厚匀制装甲板,在1000米距离上则可以击穿120mm厚匀制装甲板;虎王的71倍径主炮使用39型穿甲弹的初速度为1 000米/秒、使用40弹的初速度为1 130米/秒,可以2000m的距离上击穿132mm~175mm的均质装甲板。从上述数据对比中不难看出虎王坦克的火力远在IS-3之上,面对IS-2这种不具备倾斜装甲的重型坦克虎王几乎就像是虎式在欺负T34一样顺手,而面对强化了倾斜装甲的IS-3时虎王会相对吃力一些,实验证实虎王的主炮在350米的距离内才能击穿IS-3的正面倾斜装甲。-t3476

但是换句话说两军鏖战补品的不仅仅一两个但以数据的对比,装甲兵素质与战场环境也是重要因素。虎王全重70吨、IS全重45吨因此机动性占优势;虎王坦克可以携带90发以上的炮弹,而IS系列仅能携带28发其中只有10发穿甲弹,在使用高爆弹的情况下除非把炮管按到虎王身上否则根本不可能将其击毁。因此在消耗战中IS是不可能战胜虎王的甚至战胜虎式都很难。-t3476

《坦克世界》《战争雷霆》是否存在某些人口中蓄意加强苏系,削弱德系,来达到“平衡”使更多玩家选择苏系

这种腹黑言论,任何游戏都有。例如大海战2,就有玩家认为官方和某些舰队有私交。呵呵,目前大海战2已经上架steam平台了。

二战时坦克指挥官要探出座舱来观察和指挥作战,这是为何现代还需要这样吗

确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大国家的坦克的车长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苦逼的职业,为什么他们的观瞄设备太简陋了,也就是坦克的车盖上面留了一条小缝,然后顺着那个缝看外面情况到底是怎么样?

我们去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德国的优秀的坦克部队的车长都喜欢把自己的身体探出半个脑袋来看周围到底是什么情况,这样的话看得更加清楚,而且,本身这个目标特别小,在坦克与坦克之间的对决里面,坦克炮的炮弹也不可能说打中这么小的目标。-t3476

这一点,前苏联的坦克部队深有体会。前苏联的早期的t34坦克,也就是t3476坦克,他的坦克的舱盖太大了,所以车长如果想要看清坦克车前面的情况,就必须把自己整个人全部探出去,这样菊花就露出来。

而且t3476坦克我们去看他坦克炮塔特别小,所以是没有泡手这个职位的t3476坦克如果想要打中敌人的坦克或者是发射炮弹的话,需要车长观瞄对方究竟在哪里,然后再指挥自己的炮塔进行转动,然后在车长塞进炮弹负责开炮,这中间消耗的时间太长了,在苏德战争早期,面对德国训练有素的装甲部队,很多时候t34坦克自己没有反应过来,结果德国人直接打过来了,车长,又是忙着观瞄,又是忙着开炮没有忙活起来之后,结果悲剧了一车的骚年。-t3476

所以得到了t34坦克后期的发展型号,比如说t3485坦克。他的坦克的炮塔上面的舱盖由一个变成两个,而且仓盖变小了,方便车长探出脑袋进行观测,并且整个坦克的炮塔也变大了多了一个炮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样坦克车的车长才能够一心一意的观测车子周围的情况。-t3476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已经看出来了,坦克车的车长很多都是由炮手转变过来的,但是凡事无绝对,也存在着例外,比如说德国的虎式坦克,德国的虎式坦克,它的炮塔旋转速度太慢,所以在面对敌人的遭遇战的时候,如果想要快速地命中敌人,需要驾驶员驾驶坦克进行一定程度的自转,因此,虎式坦克在很多情况之下都是由驾驶员直接晋升为车长。-t3476

现如今坦克有各种各样的观瞄设备,感应设备,甚至于说天上的卫星,天上的飞机都替你观测周围的情况究竟如何。通过无线电跟你传输,而且有的坦克还自己配备了小型的无人机,所以坦克车车长也不需要说像之前那样还需要把脑袋探出去看看周围的情况,完全可以自己坐在车子里面指挥着各种各样的事情。-t3476

日本97式坦克性能如何

总评价过得去吧,比较成功的二战坦克,日本97式坦克是在侵华第一年所设计定型,其实心理极其不愿意去评价它的好呢,说白了别人武器再怎么好也是用猎杀我同胞,但是有些人见到俺去评论日本武器的缺点,会毫不犹豫出来挑衅俺,这就是“精日”吗?精不精日俺不知道,别来个“看间”(汉奸)就行了,到那时候,你躲到天涯海角也一样受惩罚,别小看人民意志,在二战时期,德国、美国、苏联等有多国研制出著名的坦克,那时候法西斯和盟国进行对抗赛,当然这种对抗是要付生命的,大家都知道在二战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是苏联和我国,盟国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而法西斯国家则是德国与日本为“领头羊”,日本是西元年57年建国,那时候叫做“倭奴国王朝”,他们刚开始是进贡我国西汉王朝,并且得我西汉授予他们的王印,日本是具备野心的国家,我国经历多代王朝,而日本却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我国朝代的变更,让他们学习到朝起朝灭对社会没有任何好处,之所以日本建国数千年都没有发生朝代覆灭,可以说我国是日本的教科书。-t3476

(97式坦克)

97式算是紧凑型(中型)坦克,定型和服役都是同一年,也就是1937年,在此之前,日本有一种坦克叫做89式坦克,它在全球坦克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意思是很落后,于是日本总参部谋求一款先进的坦克,起码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在日军发动作死(侵华)战争时,而釆用样子很猥琐的“哈奇”坦克,后来“哈奇”被日军命名为97式中型战车,过去它算中型坦克,但放在今天它相当于轻型,之前为了战争需求,日军对97式进行多次改进,以一式、三式、四式、五式中型坦克来区分。-t3476

(89式)

97式中型坦克的产量并不算多,才一千五百辆左右,它主要放在侵华、东南亚、西太岛屿争端中使用,97式中型坦克动力系统(1台12缸风冷柴油机能输出功率为125千瓦,),最大时速(为38公里),属于前钢轮驱动,可以见到其全身柳钉突出,属于柳接构造,车体装甲并不算厚,最厚装甲才有25mm,车体数据(车长为5.516米、宽为2.23米、高为2.23米),战斗全重(为15.3吨),乘员(为4人),火力系统(1门97式57mm短管炮、其弹药有两种、一种为穿甲弹(可以1.2公里击穿50mm钢板)、另外一种为榴弹、携带量为120发,以七成为榴弹、三成为穿甲弹、另外有2挺97式7.7mm机枪为辅助,能携带4千多发子弹)。-t3476

(97式儿童玩具)

总言之97式中型坦克的穿甲弹了得,放在那时候,可以一公里左右能击穿50毫米的优质钢板,它在华可以说没有对手,原因我国极少反装甲武器,如果把97式放在欧洲战场,它不够“班”(看),就这样造成总体对它的评价偏高,可以说物以稀为贵嘛,不过它在华战场,97式可以吃手榴弹或者地雷,无论如何它先不先进对于当时的我国不是什么好事。-t3476

二战坦克和著名战役都有哪些

题主应该是希望了解普库尔斯克战役和普罗霍夫斯卡战斗里,双方坦克的表现。

笔者就接着上一部魏特曼波卡基之战的思路来给大家讲讲这场坦克大战的情景吧。

(图为1943年城堡行动刚开始前进的三号坦克连队,魏特曼也参与了南部的战斗)


坦克战概况:

这场坦克大战属于城堡作战的一部分,发生在整个战役的南部——普罗霍夫斯卡地区。过去的历史书籍曾经表示双方投入了超过1200辆坦克进行对决,经过90年代之后对苏德材料的研究,表明实际规模没有如此夸张,双方总共投入了约600辆战车争夺该地。-t3476

德军损失60-90辆坦克和突击炮,842人伤亡;

苏军损失300-400辆坦克和突击炮,5500人伤亡。

(淹没一切的著名T34海~~~)


虎豹出笼——库尔斯克会战揭幕。

1943年初,德军由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元气大伤,好不容易才在哈尔科夫争夺战中扳回一城,稳住了局面。在希特勒看来,消灭库尔斯克地区突出部的苏军,将重新掌握苏德战场的主动权,也便于在盟军登陆欧洲之前获得较好的战略态势。-t3476

但是,该计划由于新式坦克的战备等原因一拖再拖,直到7月初才付诸实行。苏军方面早就从国内国际渠道探知了德军的进攻意图,斯大林立即动员30万民众在库尔斯克地带修筑了长达9600公里的战壕。

(建筑良好的壕堑地带是苏军的坚实阵地)

这些战壕被用作专门阻止德军的装甲力量突破。战壕层层交错,相互掩护。前有重重铁丝网,宽阔的反战车壕,密密麻麻的地雷阵;后有大小火力点,各种反坦克炮,迫击炮。而且这样的防线还有多条的纵深。苏军的T34坦克群更是随时准备投入战场反击。-t3476

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城堡行动一开始就将面临准备万全的苏军,失去了突袭的优势,只能靠装甲和步兵来强行进攻。

1943年7月5日凌晨,苏军抓获了德军第6步兵师的一个中士,得知几小时后进攻即将展开。苏军立刻对德军出发阵地实施了大规模先制炮击,战役正式开始。

德军聚集的虎豹象熊还未出动就受到了意料之外的打击,损失很大,这也预示着整个战役将不会顺利。无论如何,德军以新式坦克为先导,从南北两翼向苏军突出部展开攻击。


焦头烂额的大象和老虎——北部战线。

我们着重来看看装甲部队的表现。当时德军所有87辆新锐斐迪南重型坦克歼击车全部配置在北面莫德尔将军的第9集团军。这些大象的前身和虎式坦克以及灰熊突击炮一同作战。他们突破了苏军第一道防线,击退了苏军阵线中央的反击。但在反坦克雷区中损失很大,并且苏军的重炮火力一直不断倾泻在它们头上。这时德军才觉察这里有至少8个苏军精心部署的防御地带。-t3476

艰难前进了5公里以后,德国人发现当面苏军抵抗顽强,并且侧翼并未扫清,自己处在被夹击的局面。苏军炮火之下,德军步兵遭到严重压制,导致斐迪南和老虎不得不单独向前。它们在被前方的地雷阵绊住手脚之时,苏军的新式SU-152自行火炮在远处展开齐射。这种大口径火炮的直击威力相当恐怖,它的榴弹不需要击穿装甲就可以靠爆炸的冲击波重创对方。苏军的12辆SU152在战役期间一共击毁了7辆斐迪南歼击车和12辆虎式坦克,赢得了动物猎人(Zverobo i)的绰号。-t3476

(威力巨大的SU152,可攻坚可反坦)

(被击毁的斐迪南歼击车和身亡乘员)

斐迪南歼击车200毫米正面装甲,虎式坦克正面100毫米,理论上说都能够防御苏军各口径的反坦克直射火力。但在实际作战中,他们缺少步兵掩护,苏军的反坦克炮可以不断从多个方向埋伏射击。防线前的反坦克地雷则很容易炸断履带,导致乘员不得不弃车。并且好不容易靠近战壕后,斐迪南歼击车缺乏机枪来压制对方。情急之下,德军装甲兵甚至用MG42机枪穿过主炮管射击来抵挡苏军步兵的冲击。-t3476

步坦协同的缺失,导致苏军步兵的反坦克手雷和莫洛托夫鸡尾酒对车辆的引擎通风口和薄弱处造成很大威胁。

经过大约一周全天候的战斗,第9集团军精疲力尽。莫德尔的部下们只前进了大约14公里,尽管打退了苏军多次反击,击毁上百辆苏军坦克,但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库尔斯克战役图,可见德军南北夹击的计划)


初出茅庐的豹子们——南部战线。

第4装甲集团军比北面的友军迟一个小时进攻。他们也承受了苏军的先制炮击,匆匆忙忙重新编组后才开始开动。苏军方面部署在此的不少是经历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精锐老兵,几个近卫师战斗力也相当之强。

第一次投入实战的豹式坦克D型表现让人失望。第4装甲集团军左翼与苏军的交战中,200辆崭新的豹式坦克D型遇到了频繁的机械故障,不断趴窝。并且由于乘员训练不足,出现很多低级失误。以至于到第二天时,可用的豹式只剩50辆。五天后,更是只剩下10辆了。-t3476

(运输过程中的新出厂豹式坦克D型。该型号火力和正面防护强大,但悬挂系统脆弱,发动机容易过热起火,在后续A,G型才被逐渐改善)


坦克,前进!——魏特曼和SS的精英老虎们。

有鉴于大象和豹子们差强人意的表现,突破重任落在了老虎和3号4号坦克的身上。

当时,魏特曼的座驾已经从三号坦克升级为虎式坦克,编号1331,带领第三排加入南部战线的战斗。

(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虎式坦克)

7月5日,战役第一天,魏特曼和其他警卫旗队的11辆虎式坦克向北方的Bykovka小镇开始进攻。双方遭遇以后,魏特曼的老虎迅速击毁了2辆野外的T34。到达镇子南部和东南地区,更多的T34和反坦克炮和老虎展开交火。魏特曼和他的车组配合娴熟,一共摧毁了8辆坦克和7门反坦克炮(一说12辆T34)。随着队友们消灭了剩下的反坦克炮和T34,苏军立即撤退。-t3476

在当天的战斗中,魏特曼的老虎在机动中踩上了一枚反坦克地雷。不仅履带受到损坏,装填手的头在震动中也被撞伤。经过抢修和换人以后,魏特曼总算能够继续战斗。

接下来的4天里,作为精锐部队的老虎们日夜鏖战,这位29岁的坦克王牌疲惫不堪,他的老虎已经击毁了30辆苏军各型坦克和28门反坦克炮。

(油画,魏德曼的1331号虎式坦克在库尔斯克,右侧为T34和KV1)

这几天,另一位战友超过了魏特曼。这就是斯坦德格尔(Staudegger)。这位仁兄在7月8日的战斗中大显身手。当天,苏军的T34坦克正在击退德国步兵,斯坦德格尔的老虎及时赶到。他连续三发快速射击打掉了领头的3辆T34,没等喘口气,堤坝后方森林里又冲出2辆T34,一边迅猛前进一边开火。斯坦德格尔让自己的老虎赶忙转向,打爆了他们。火焰和浓烟升起之时,更多的T34从堤坝后面鱼贯涌出。-t3476

后来人们传说的“T34海”恐怕就是如此一般场景。十多辆青绿色的苏军坦克从堤坝坡上无畏的冲下,马力全开直扑这辆老虎。斯坦德格尔绷紧了神经,他知道苏军准备用集群包围战术制胜。他指挥着全体乘员发挥了120%的效能,炮手装填手可以说技艺非凡。在接下来的恶战里,老虎不断倾泻88毫米致命炮弹,也不断被苏军击中。他打掉了正面冲来的T34,又被侧面包抄的T34击中。不断因中弹而震动的炮塔里,斯坦德格尔没有崩溃,他异常冷静的让炮手一个个击毁威胁最大的目标。-t3476

忽然,装弹手发现穿甲弹竟然已经打光,收到报告的斯坦德格尔毫不犹豫喊道:“高爆弹,装填!”最后5辆T34仍旧在虎式周围转圈,他们的76毫米主炮打在老虎身上当当作响。苏联人震惊于虎式坦克的装甲,他们甚至尝试过了对其尾部多次射击,但均未能奏效。-t3476

88毫米高爆弹打在剩下的T34车体上,迸裂出耀眼火光,而中弹的受害者,似乎缓缓停下,炮管也没法再度扬起。斯坦德格尔的老虎没有一丝迟疑,继续把炮弹往近距离的T34身上招呼,直到周围再没有可以行动的坦克。-t3476

(斯坦德格尔照片)

硝烟散去,斯坦德格尔的老虎击毁了全部22辆苏军坦克,自身被击中67发炮弹,仍旧可以继续战斗。这次战斗被德军的侦察小队所证实,让人们看到虎式坦克让人惊异的生存能力。


乌拉!为了祖国——普罗霍夫斯卡坦克战。

1943年7月10——7月17日,德军在南部战线推进至普罗霍夫斯卡地区,苏军已经做好了反击的准备,严阵以待。为此,德军投入200辆左右,苏军投入400多辆坦克和突击炮于此处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坦克战。

德军除了部分老虎之外,大部分是4号坦克G/H型和3号坦克后期型。苏军则大多是T34/76中型坦克和T70轻型坦克,以及部分英国援助的丘吉尔和SU122等歼击车。

7月12日清晨,铺天盖地的坦克引擎声传来。苏军5个坦克旅分两个波次,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德军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密密麻麻的T34上还搭载着众多第9近卫空降师的步兵,准备淹没眼前的德国人。

根据外交部长的儿子小里宾特洛甫回忆,他的4号坦克刚刚在252.2号高地上散开,“从我们面前大概150米到200米外出现了15辆苏联战车,接着30辆,40辆,最后多到无法计算的T34坦克高速向我们重来,上面还载满了步兵!”-t3476

苏军按照罗特米斯特洛夫指挥官的命令,一面开火一面快速逼近高地。他们对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骷髅师同时发动进攻。苏军勇猛对德军阵线进行攻击,高速行驶的T34边射击边冲入德军阵地,搭载的伞兵们一片片高喊着“乌拉!”跳下坦克,不断冲锋。-t3476

在冲锋过程中,领头的T34坦克被摧毁后,后继的其他坦克立刻绕过被毁的残骸。但因为速度高,车辆密集,许多坦克撞在了一起发动机熄火,成为射击的目标。而车上的伞兵往往在坦克被打中时被波及而死,跳下车辆的伞兵也不得不尽量躲开后面飞快开来的坦克,以免被碾压。在近距离激烈交火3个小时过后,苏军损失了60多辆坦克,暂时撤退。-t3476

4号坦克在防守中表现了德军乘员组经验丰富的优势,附加了装甲板的H型也比过去相对抗揍。T34坦克虽然机动性和火力都很均衡,但在快速移动过程中开火命中率非常低,未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中午过后,苏军继续冲锋,他们威胁到警卫旗队师和后方指挥部的联系,并且攻击了党卫军第1装甲炮兵团,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后被德军炮兵直瞄火力和增援部队击退。

魏特曼带着他的4辆虎式坦克负责保卫警卫旗队师的左翼,立即遭遇了苏军的181坦克旅。魏特曼布置好队形后,发扬远距离精准射击的优势,在1000米的距离上连续击毁T34坦克。见对方防御强悍,苏军被迫放弃进攻。-t3476

在其他地区,苏军170坦克旅打退了党卫军第1装甲团,切入其侦察营阵地。在下午6点,苏军170和181坦克旅渗透入警卫旗队师和骷髅师结合部的空挡。双方反击缠斗在一处,苏军最终因消耗过大而撤退。

(苏军和被击毁的虎式坦克)

对252.2高地的冲击中,苏军坦克队伍被其底部自己过去修筑的反坦克壕打乱,很多坦克摔进了4米半深的壕沟里。后继车辆赶紧转向,从侧面寻找可以通行的路径。在壕沟两侧,苏军T34坦克和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展开惨烈的近距离战斗,双方都付出很大牺牲。尽管难以展开队形,并且暴露侧翼,苏军还是以顽强的毅力逼退了警卫旗队师。-t3476

7月12日的坦克大战就此结束,德军未能占领预定目标,本来计划的进攻被苏军的攻势抵消,但稳住了战线。苏军指挥官罗特米斯特洛夫回忆到“当天,第29坦克军损失了60%,第18战车军损失了30%的装甲战斗车辆。”-t3476

尽管德军用合理战术摧毁了大量苏军坦克,但己方消耗也很大,人员和装备都耗尽了活力。苏军则一直牢牢控制着阵地,尽管多次反击中损失严重,但成功遏止了对方的攻势。


小结:

随着城堡行动的结束,战略主动权转移到苏军一方。德军装甲部队不得不四处奔波,为防御盟军反攻而救火了。

总的来说,德军在战斗主要依靠的是坦克性能和成员素质,苏军主要是依靠坦克数量和战斗意志。这也是两国不同国情环境和民族气质所导致的区别吧。

(谢谢观赏,点赞和关注是最好的支持,在笔者账号下可看到更多文章)

二战后期,为什么不把四号坦克前装甲改成倾斜装甲

很多人都不解,德国人费力的研发45吨的豹式坦克,为什么不直接改变四号坦克的设计,开发一款带有倾斜装甲的IV号呢?这样一来很多IV号的零部件都可以通用,产能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装甲部队也能重新找回技术优势。事实上我们能想到的德国人都已经想到了,IV号坦克却是也有倾斜装甲的衍生型号,这个计划还是著名的克虏伯公司提出来的,也就是著名的BW试验车,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投产而已!-t3476

网络上有传闻认为:从垂直装甲改成倾斜装甲会缩小车内空间,尤其是对于将变速机构前置的德国坦克而言,采用倾斜装甲就要降低变速箱的高度。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坦克前部装甲从垂直改为倾斜,其实就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斜边比两个直角边之和更短,这样节省用料有助于降低整车重量,还可以为车内增加一个三角形截面的空间,位于坦克前部的驾驶员和机电员肯定会更喜欢倾斜装甲。-t3476

但是,二战时期的生产线不同于今天的智能化机床生产线,那时候是先设计好产品,再根据制作产品的需要制作设备,最后拼装出完整的生产线,这样的好处就是生产线产能巨大,但缺点是设计好的产品不能有大改动,因为每次改动都意味着设备更新和工艺变化,这会大大耽误生产速度,IV号坦克BW型就需要对生产车体的设备进行大改,不可避免的降低了IV号坦克的产能,起初没有人考虑到这个调整设备的过程对产能的影响。-t3476

但是,进入1943年之后前线德军屡战屡败,尤其是1942年的蓝色会战让德军装甲部队损失惨重!德国工业组织部部长施佩尔制定了疯狂生产军火的计划,作为响应德军装甲委员会提出了“元首计划”,要求厂家在1943年10月之前将IV号坦克的产能提高一倍!在1944年春季到来之前额外生产1200辆IV号坦克,一言以蔽之,各大厂商都要赶产量,这就绝对不能再允许IV号坦克的生产商们花时间调整生产线了!-t3476

除了要加快IV号坦克的生产速度之外,还要建设最新式的豹式、虎式坦克生产线,这需要机械制造部门花费更大的精力生产设备,也就更没有时间改动IV号坦克的生产线了!其实,1943年之后出现的IV号坦克H型、J型都没有对生产线进行大改动,只是额外加装了装甲板提升防护力,这都是害怕影响产能的妥协方案,只有F2型以及之前的性号进行了大改动,例如:IV号的火炮从24倍径到43倍径再到48倍径逐渐增大,前装甲也从30毫米到50毫米、60毫米再到80毫米不断提高,这些改进都是要求生产线随之改动的,不过也没人觉得不妥,因为德国工业部门在1943年之前有大把的时间折腾。-t3476

除了怕影响产能之外,还有IV号坦克的先天设计问题,它先天的条件不允许做进一步升级了,最早的IV号仅有17.7吨重,300匹马力的迈巴赫发动机能保证40公里每小时的最高时速,当配备48倍径75毫米炮的H型出现时体重已经飙升到25吨了,此时发动机约有320匹马力!也能保证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但对于悬挂系统、变速箱和传动设备而言,这已经是极限了!但是克虏伯公司提出的倾斜装甲IV号坦克,还是可以顺利投产的。-t3476

可是,当克虏伯公司在1942年12月份获得德国武器局的许可,可以生产倾斜装甲改进型的IV坦克时,它又作死的要进一步提升装甲防护能力。它提出倾斜装甲80毫米、驾驶舱顶部装甲50毫米(增加了40毫米)、地盘20毫米(增加了10毫米)的最新装甲配置,估计炮塔也要进一步强化,这个改进让IV号坦克BW型的定型工作进一步延迟,进而错过了有时间改动生产线的最后机会,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改动带来的重量提升还不算致命,BM型IV号还是可以生产的。-t3476

但是,由于不断地改动,BW项目拖到1943年5月份还没有准备好生产。此时,克虏伯公司根据战场传来的新报告再一次调整了BW坦克的设计,为了有效应对苏联人的反坦克狙击枪,克虏伯决定将BW型的炮塔四周和车身两侧装甲都升级到45毫米,这就分别增加了25毫米的厚度,重量一下子就飙升到27.2吨了,严重超出当初17.7吨的设计指标;如果再加上宽履带增加的额外重量,IV号坦克BW型的体重将高达28.2吨,它的负重轮、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都会不堪重负。类似的还有虎式坦克,如下图所示:-t3476

一言以蔽之,IV号坦克的改进潜力已经支撑不起倾斜装甲BW型的需要了,但如果不这样强化IV号,即使生产出带有倾斜装甲的BW型,在战场上也毫无优势可言,还要浪费大量时间和资源用于更新生产线上的设备,既耽误了生产时间无法完成武器局下达的任务,也不能制作出优秀的产品,转而生产豹式坦克是唯一的选择,面对现实克虏伯也不再坚持了,BW型IV号成了图纸上的型号。-t3476

二战初期德国最先进的武器先进到什么程度

那一提到二战德军,军迷朋友们总会想起那威风凛凛的虎豹坦克,扛着mg42或者mg34,身穿豌豆迷彩的德国军人,一旁的苏军坦克熊熊燃烧,而有些人也就习惯性地认为,二战德军的装备在参战国中是最先进的,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而从战争规律的角度来看,先进的装备从来都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t3476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被禁止制造坦克之类的重武器,德国的的陆军也被削弱到了一支警察部队的水平,但是德国人的复仇的欲望是不会因为这些而减弱的,而且英法等国在20世纪20年代对于德国的控制并不是太严,到了30年代上半叶对德国国内的发展完全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在这样一个复杂要宽松的国际环境之下,德国的军事工业开始复兴了。-t3476

1934年,德国军队收到了第一批坦克,这就是著名的一号坦克,它由克虏伯公司所设计并且被制造。当然这种坦克怕是在当时也是极其弱小的一种车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反敌方装甲的武器,那后来的西班牙内战中装备着这种坦克的西班牙叛军和德意干涉军面对苏联援助西班牙政府的t-26坦克吃尽了苦头,t-26坦克虽然也是一款轻型坦克,但是它的45毫米反坦克炮可以在任何角度击穿一号坦克的装甲,所以说这种坦克实际上只能被用于训练,但到了后来由于德军装甲车辆的短缺,大量的一号坦克被用于实战,在1941年入侵苏联的战役之中,德军动用的4000余辆坦克之中,这种小坦克占了很大的比例。-t3476

除了一号坦克之外,德军在二战早期也运用了大量的轻型坦克比如:二号坦克,38t,35t,甚至包括一些缴获的车辆。而德国早期的三号坦克虽然名义上是中型坦克,但它所装备的也只有一门37毫米火炮而已,这种车辆如果对上英国的巡航坦克、法国的雷诺R35、苏联的t-26,完全可以吊锤对方,但如果遇上t-3476、kv1、夏尔B1、马蒂尔达坦克这些大家伙那就一定会被压着打,当然,这里的压着打也仅仅是在不考虑战争环境和人员素质的情况下的结论,在实际情况中,这些大家伙往往在发威之前就被德国人的俯冲轰炸机炸得粉碎。-t3476

而幸存下来的车辆也不一定好过,因为早期德军步兵的素质也确实不是吹出来的,而且德军手里还握有打坦克的神器,它就是88毫米防空炮,这种可怕的武器能将盟军的重型坦克那很远的距离之外就送上天,而且像阿拉斯战役那种机会又能有几次呢?-t3476

所以说德国军队的先进只是在某一方面而言,犀利的虎豹式坦克从来都不是德军取胜的重要法宝,高素质的步兵,配合严密的进攻方式以及治空权的掌握(这一点尤为重要)才是德国军队在二战初期得以横扫欧洲的原因。

电影上士兵打开坦克盖子往里面扔手榴弹,里面不会有个插销吗你怎么看

如果谁家的坦克被一群步兵围着揍,那坦克的指挥官(车长)就应该上军事法庭。坦克最忌讳的就是近战,坦克乘员的视野有限、也没有有效的自卫武器可用,为了对付贴身纠缠的士兵甚至要为坦克手配备很多手雷弹,手雷通过成员进出舱口扔到外边,就能有效杀伤靠近坦克的敌方士兵,但由于舱盖是打开的难免被敌方士兵利用,将手雷扔到坦克里摧毁坦克;-t3476

(坦克往往有一帮兄弟保护,接近它很难)

因此,一般情况下,战斗中的坦克都会把舱盖锁死,只有车长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才会冒险打开舱盖探出头,由于坦克内部的空间狭小,一旦车长阵亡其他成员很难从内部关闭舱盖,这又增加了被对手利用的可能。

(德军三号、四号坦克的炮塔内部就是如此拥挤)

此外,舱口是坦克乘员逃生的唯一出口,在坦克中弹起火之后最多有一分钟的最佳逃生时间,因此车内闭锁装置必须设计的很方便才行,来回抽插的销子明显不会太方便。而且在激烈的反装甲火力打击下,连坦克的装甲都会松动,一个插销不可能固定住坦克的舱盖;-t3476

再如果敌人步兵靠近,用金属撬棍强行打开舱盖,一个插销似乎也不可能起到理想的作用,如果增加插销的数量又会延长乘员打开舱盖的时间,不利于坦克中弹后逃生。当然了这难不倒各国的车辆工程师,各种结构坚固、开合方便的闭锁装置被开发出来,使用最普遍的还是像扳手一样的闭锁装置,如下图所示;-t3476

上图是T-34-85坦克的前装甲,由于炮塔前置、车体长度较小的原因,T-34的驾驶员舱门就开在前装甲上,这个舱门的锁就是两个扳手一样的装置,在一般的窗户上也能看到类似设计,这样的锁开合方便,且左右对称固定牢固不易被撬开,车顶上的炮手、车长舱盖也有类似设计。当然了,在实战中除非坦克丧失移动能力,否则步兵根本没有机会撬动这个舱门。-t3476

德军的坦克上也随处可见这种锁定设备,上图是三号坦克炮塔上的舱门,就像个普通的门一样左右开合,明显有两个扳手一样的锁。

优秀的设计不仅不会过时,还会被继承和发扬光大,俄罗斯T-72、T-62坦克都沿用了这种锁定设计。

由于俄罗斯的坦克都采用圆形炮塔,在有限的空间上只能设置半圆形的舱门,而且潜望镜也都安装在舱门上,因此设计人员对门锁进行了优化设计,如上图还是能看到有两个把手,这样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增加闭锁强度,防止被敌人撬开。-t3476

相比俄罗斯的T系列坦克,美军的M1A2更加疯狂,它的舱盖上只有一个锁死把手,但是舱盖上没有安装任何设备,关闭之后的舱门就像井底一样,可有效抵御撬棍的挑战。但这也只是车长使用的舱门,它旁边的舱门属于炮手,应该也有两个把手。不过考虑到M1A2坦克那惊人的高度,步兵想爬上去撬开舱盖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t3476

上图是二战美军使用的霞飞坦克,它的驾驶员、机电员舱盖设计很独特,并不是像翻书那样上下开合,而是以水平滑动的形式开合,这明显是为了防止被从外边撬开,参考周边美军的身高不难看出,士兵们想要爬上去还是很简单的。-t3476

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坦克,往往会遇到疯狂的日本兵,在武士道精神的麻醉下,日军能做到视死如归,他们经常群起围攻一辆美军坦克,撬开舱门后用手雷弹将其摧毁,被逼疯的美军装甲兵选择在舱门上焊接倒刺,其作用不用多解释。-t3476

类似插销原理的闭锁装置也有,上图是德军虎式坦克的装填手舱盖,当你转动中间那个圆轮时,四个固定销子会伸缩移动,进而关闭和开启舱门,一个动作就能操作四个销子,也很难从外边撬开四个销子固定的舱门,不得不说这是个优秀的设计(苏联KV系列坦克上也有类似设计)。-t3476

虎式坦克炮塔右后侧的逃生舱门也有独特的固定锁死装置,通过转动两个转柄,中间那个金属条也会上下移动,运动到上方就是锁死、运动到下方就是解锁,而且由于舱门的活扣固定在炮塔外壁上,从里边固定销子后很难从外边撬开。-t3476

苏联的“T34”和美国的“T34”有何区别

其实美国的坦克才叫“T34”,苏联在二战期间使用的那款中型坦克,严格来说其名字应该是“T-34”,中间有个杠。

而且就是在美国,“T34”也不止一个。谢尔曼坦克可以加装的火箭发射器叫T34 Calliope(“管风琴”)。美国研发的、没赶上二战军事行动的实验性重型坦克当中,也有一个T34

下图是在法国拍摄的T34管风琴,可以看到它是被加装在谢馒头上的。

而实验重型坦克T34,算是实验坦克T29和T30的后代。

T29是什么?记得“潘兴”和“超级潘兴”吗?“潘兴”系列在实验阶段的编号是T26系列,而T29大体上是是拉长、加重、换了引擎、装了个新式大头炮塔的T26E3。T29最早装备的是105毫米口径的炮,T30车体和T29基本相同,但是主炮口径是155毫米。而T34,则是经过了一些改进、装备了120毫米口径火炮的T30-t3476

下面这张图是T30。

美国人的T29一系,包括T34,都属于重型坦克。它们是在二战的最后才投入研发的,而且没有被列装过,只是美国人的实验项目和技术验证品。

而苏联人的“T-34”,是中型坦克。和超过60吨的美国T29、T30、T34等车相比,苏联T-34不到30吨的体重算是很轻了。

而且苏联T-34也不是实验坦克。恰恰相反,T-34是人类历史上使用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几型坦克之一。直到今天,地球上还存在正在服役的T-34。上面这些国家,就是直至现代还有T-34服役的国家……我国也用过T-34-85,不过已经全部退役了。下面这张图,是波黑保有的T-34-85,照片来自2014年。看样子这辆坦克只是个纪念品,很可能已经不能开了。-t3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