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特山

有几个中原王朝打到过斡难河是怎样的情况?成吉思汗最后打到哪里才回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1 04:07:54 浏览27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有几个中原王朝打到过斡难河是怎样的情况

首先,先要知道斡难河到底在哪?

斡难河:古代的称呼,又称为黑水;现称之为鄂嫩河、鄂伦河、鄂诺河或敖嫩河;起源于现蒙古国境内的小肯特山东麓,北流经俄罗斯的石勒喀河后,流入黑龙江。也是中国黑龙江的起源地。

隋唐之前的蒙兀,只是突厥人的外围部族,在唐书的记载被称为“靺鞨室韦”、“金人室韦”、“奴隶室韦”,此时的“室韦”部落还在石勒喀河之南讨生存,根据拉施特的《史集》记载,唐朝中期时,“室韦”部落开始南下,迁移到斡难河(今鄂嫩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土兀剌河(今图勒河)。-肯特山

1、“他们(蒙古祖先)的禹尔惕(营盘、牧场)位于斡难、怯绿连与土兀剌河,这三条河发源于不儿罕-哈勒敦山。”

2、“而也速该把阿秃儿及其子女们的禹尔惕当时在斡难河和怯绿连河境内”——拉施特《史集》

也速该:蒙古族乞颜部军事首领。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之父。

公元1206年时,第一次完成统一草原诸部的乞颜部及其他臣服的部落一起,在斡难河源头召开了忽里勒台会议(贵族会议),此会草原诸部的贵族、军将、萨满为铁木真上了“成吉思”的尊号。

【这里需要注意,在元明清时期的亚洲书籍记载中,都没有“成吉思汗”这样的称谓,只有“成吉思皇帝”,是到了晚晴时期,西方书籍传入后,因为较为顺口,故中土方面也跟随称之为“成吉思汗”】

因此蒙古国、及我国境内的蒙古族,都认可斡难河就是蒙兀部落的母亲河,蒙兀部崛起之地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有多少个攻打到斡难河河畔呢?

有一个是真实攻打到斡难河,还有另外一个是还有争议之中的。

一、大明皇朝是真实攻打到斡难河。

明朝初建时,朱元璋连续发动了八次北伐战争,想一局歼灭掉北元朝廷,并完成统治元朝疆域的计划,可是当漠北的广阔草原、戈壁、沙漠的地形,使得明朝根本无法完成这项计划。

因此只能靠蓝玉于公元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时,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突袭了北元朝廷营地,造成北元内部分裂后,明朝再通过分化的政策的来维持对草原的压制。

朱棣靖难即位之后,分化的蒙古草原诸部开始各自扶持黄金家族成员来担任傀儡汗王,只是明皇朝最不能忍受的现象(可能会再次形成大一统的北元政权)。

因此朱棣不顾朝政(交给皇太子朱高炽监国),连续五次北伐草原,基本上是那个部落敢扶持黄金家族为汗王,就打那一个的方式。

(永乐八年,四月)甲戌,闻本雅失里西奔,遂渡饮马河追之。己卯,及于斡难河,大败之,本雅失里以七骑遁。丙戌,还次饮马河,诏移师征阿鲁台——《明史》

即:公元1410年时,朱棣亲率大军发动第一次北伐,此次对象是鞑靼部的阿鲁台,和阿鲁台所扶持的本雅失里汗王。五月十七日时,朱棣获得情报,鞑靼部的本雅失里汗王向西逃窜,朱棣亲率轻骑渡过饮马河(吉林省东部的松花江其中一条水系),追击到斡难河,并将鞑靼部击败,本雅失里汗只带着7人逃遁-肯特山

二、争议中的汉朝,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时

为什么说争议?主要是狼居胥山的位置,迄今还在争议之中。

狼居胥山的位置,现在一共有三种说法:一是“狼居胥山为今肯特山说”;二是“狼居胥山在今克什克腾旗说”,三是“狼居胥山在今河套地区说”(这种说法已经被批成最不靠谱的)

这三种说法中,第一种的说法是被引用最多的,但是这种说法有个比较大的漏洞,即史书记载的霍去病到达“瀚海”,若是“瀚海”就是贝加尔湖的话,那今肯特山实质离贝加尔湖有千里之远,且中间阻隔崇山峻岭,汉军在随后的行军中,无法做到快速运动,也就是霍去病无法达成即今肯特山又到“瀚海”。-肯特山

若是今呼伦贝尔湖,同样也离今肯特山有千里之远,虽然地形较为平坦,可依旧制约了汉军。

但是由于这种说法是迄今接受最多的一种推断理论,因此有一些书籍或学说借鉴,用来说明霍去病达到过后世的斡难河流域

总述

斡难河虽然是乞颜部的崛起之地,但是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之后,相对温和的草原中部鄂尔浑河流域,相对于地处漠北的斡难河更吸引人。

所以当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即位为汗的第七年(1235年),也克蒙古兀鲁思帝国的首都,就在原克烈部(又或者是回纥都城旧址)设立,即哈拉和林。

由于蒙古帝国内部的皇位战争,政治中心不断南移,因此斡难河一直以来都只是蒙古部落内心的圣地,并没有太多实质上的意义,故而当朱棣攻打到斡难河时,也并没有选择在那儿扎营刻石封山,就草草打扫战场,返回了……

图片均来源网络

原创,若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成吉思汗最后打到哪里才回来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告诉各位一个小知识,成吉思汗出生于公元1162年,这一年是南宋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距离靖康之耻才过去35年,而赵构也在成吉思汗出生的那年正式禅位于太子赵昚,15年后才驾崩,也就是说我们大众通常认为的两个时代的人其实是一个时代的,他们有长达15年的交集!-肯特山

好了话不多说,回归正题!

公元1206年,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他们推举铁木真为成吉思汗,由此蒙古诸部正式统一,大蒙古国建立。

之后成吉思汗便率领蒙古铁骑开始踏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公元1218年,蒙古军扫平西辽,第二年蒙古大军正式开始西征。

蒙古大军首先进攻的就是位于中亚的花剌子模,在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蒙古大军攻占了花剌子模大部分领土,之后蒙古军继续西进,一直打到黑海,最远打到了今克里米亚地区。而由于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之子札兰丁逃到了今印度河地区,所以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向印度河挺进,一直打到了今巴基斯坦地区。-肯特山

所以相对于今天来说,成吉思汗当年最远打到的地方应该就是今天的黑海地区和巴基斯坦。

当成吉思汗在印度河流域打败札兰丁后,之前与蒙古结盟的西夏撕毁和议,再次背叛蒙古,于是成吉思汗回师发动最后灭西夏的战争,1227年西夏灭亡,而成吉思汗也在征途中病逝。

其实成吉思汗在位期间,大蒙古国的疆域还不是最大的,蒙古大军也还没有打到历史上最远的地区。

成吉思汗病逝后,幼子拖雷监国两年,两年后窝阔台即位,窝阔台在位期间征服高丽,1234年灭金国,将大蒙古国的南部边线推移到淮河流域,1237年进攻俄罗斯并占领莫斯科,最北打到了北极圈,1240年进攻乌克兰占领基辅,1241年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国,蒙古大军直抵奥地利的维也纳附近,而这才是蒙古大军所到的最西的地方。-肯特山

但此时也是蒙古大军所能到达的最远的地区了,如果继续西征势必会遭到当时欧洲三大强国英国,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联合抵抗,再加上此时窝阔台去世,所以蒙古大军只能撤退东还。

窝阔台去世后,蒙哥即位,蒙哥在位期间继续对外扩张,使得大蒙古国的领土达到极盛,有人说忽必烈时期的元朝才是蒙古疆域最大的时期,但我认为忽必烈上台后,蒙古内部开始内讧分裂,导致原附属于大元大蒙古国(忽必烈上台后令改的国号)的四大汗国纷纷宣布脱离大元大蒙古国。所以此时的大元大蒙古国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算不上一个统一的国家。-肯特山

为什么成吉思汗的墓到现在都没有发现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对铁木真的尊称,意思是拥有四方,他统帅的铁骑不仅灭金灭宋,统一了当时整个中国,而且横扫欧亚大陆,杀戮总数近1.5亿人,抢夺的财宝更是不计其数。

铁木真死后,按中国古代的陪葬习惯,他的陵墓里肯定会埋藏很多好玩意,因此元朝以后的很多人都在打他陵墓的主意,什么奇门异术,什么洛阳铲,日本和美国甚至把卫星遥感都用上了,结果都一无所获。那么,铁木真的墓到底在哪呢?-肯特山

成吉思汗蹊跷死因,众说不一

据《元史》记载,1227年7月,铁木真在攻打西夏的时候,不慎从马上跌落,被马踩踏而死,但史学家认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因为铁木真南征西战,一生戎马生涯,不可能坠马而亡。

据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记载,铁木真之死,是在征战西夏时中了毒箭,结果毒发身亡,这个有点靠谱,但后来有人对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又产生质疑,如果他没来过中国,那他在游记中的这一记载,就可能是道听途说。-肯特山

关于铁木真的死法,民间也有两种传闻,一种传闻是:铁木真在攻打西夏的时候,西夏国王为了求和,主动将王妃献了出来,即使如此,西夏最终还是被灭了国,谁知西夏这名王妃,却是心怀家国之人,在亡国恨的刺激下,竟然将大汗的下身咬掉了,由此引发感染,最后不治而亡。-肯特山

另一种传闻则是,大汗在征战途中,被天打雷劈,这种死法,据说葡萄牙人也有记载,铁木真带人打过去后,为了对这个凶蛮的军队有所了解,葡萄牙专门派人来到中国,这个人经过研究以后,在给教皇的信里,讲了蒙古人的发展史,其中就提到铁木真的死因。-肯特山

据说蒙古人就怕打雷,每遇打雷都抱头躲藏,铁木真就是被雷击而死,这种死法,在古人看来就是遭受了天遣,所以即便是事实,也不可能写进历史。

就这样,铁木真的死,首先成了一个谜,而他的葬身之出,又成了另一个谜。

特殊丧葬习俗,不立碑,地面无明显标志性建筑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有一个铁木真的陵墓,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曾将陵墓挖开过,但发现里面只有几件铁木真的衣物和一小撮骆驼毛,才知道那不过是一个衣冠冢。

之所以有骆驼毛,因为蒙古人信奉的是萨满教,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和肉体分开就会附在身边的骆驼毛上,所以在每个人将死之时,他们的亲人,都会拿一小撮骆驼毛,放在他的鼻子下,好让灵魂有所依附。

铁木真陵墓里的骆驼毛,承载的就是铁木真的灵魂,那他的肉体又在哪里呢?

有一个靠谱的说法,据元史记载:铁木真临死之时,曾立下遗嘱,让儿子们秘不发丧,所以在他死之后,世人很久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

在埋葬他的时候,他儿子托雷带人拉着他遗体,行走了很久,而去的地方则是他在征战时看好的一个风水宝地,沿途遇到的行人,基本上是见一个杀一个。

据说沿途杀了数百人,多亏那时的人,经历战乱都胆小,如果像现代人这样爱看热闹,都跑过去围观,那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铁木真下葬以后,送葬的士兵,也都被杀了灭口,首先就做到了知情者甚少。

其次,墓穴埋得也比较隐秘,据明史记载:铁木真的墓在挖土时候,都把挖出的土,按照先后顺序摆放好,而埋葬的时候,又按原来的顺序埋好,每层土都要压实,保证棺木以上的地质结构不发生变化,所以用洛阳铲探墓的方法,也就失灵了。-肯特山

此外,蒙古人的棺木,也不像内地的那样讲究,即便是皇族,也只是找棵大树,把中间截断挖空,然后把人放进去,并且埋葬以后也不会堆起坟头。

铁木真的葬身之处也是如此,不仅没有坟头,据说还用万马踩踏,踏平以后,还在上面栽满草木,并派一千士兵看守,等一年以后,再无埋葬痕迹之时,士兵方才能撤走,当然,这些士兵后来也无一幸免,都被灭了口。

说到这,也许有人会问,没有坟头,那他们清明节去哪上坟,难道只祭祀那点骆驼毛吗?当然不是,他们也去埋葬尸体之处祭奠。

那他们是怎样找到埋葬尸体的地方呢?据明代《草木子》记载:为了便于寻找,骆驼就倒了霉,他们会将一母骆驼的幼子,在埋葬之处宰杀,上坟的时候,就骑着母骆驼前去,到了小骆驼被杀之处,母骆驼便会驻足哀鸣。

而且,他们几乎每年都要宰杀小骆驼,汗!多亏平民无法效仿,若不然,真能把骆驼杀成稀有动物。

即便如此,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何况是骆驼呢,母骆驼一但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可就没了向导,铁木真的陵墓的位置,应该就是这样失去了踪迹。你感觉蒙古人这种方法寻墓的方法靠谱吗?

成吉思汗的陵寝到底在中国还是在外蒙

成吉思汗陵寝到底在什么地方,直到目前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藏,就是在墓地不留坟冢、碑记一类的标志。所以,成吉思汗的坟墓在哪里?也成为一个难解的谜题,虽然也有着各种猜测和推论,但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开始,其帝王死后埋葬在一个叫起辇谷的地方,但是具体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不仅是成吉思汗墓到今天没有找到,就连忽必烈等其他元朝皇帝的陵墓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肯特山

成吉思汗陵寝的具体位置,多年来形成的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墓在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以南、克鲁伦河以北的某个地方,对于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在生前曾经有一天在肯特山下的一棵榆树下静坐,他起来后对随从说:“我死之后就葬在这里”。在当时南宋也有人对成吉思汗死后如何安葬的记载,说成吉思汗在宁夏病死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的一处地方,将遗体安放于一个独木棺里,在地表挖深坑后秘密安葬。-肯特山

第二种说法,成吉思汗墓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对于这种说法,也有自己的依据,说成吉思汗在生前曾指定阿尔泰山一处人迹罕见的地方,作为他的安葬之地。

第三个说法是,成吉思汗墓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附近。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成吉思汗是在1227年攻打西夏时,因病死于六盘山附近,当时时值盛夏,按照蒙古过去的风俗,人在去世后3天内就应该安葬,因为担心尸体腐烂后,灵魂就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后,就地安葬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如果转送到其他地方,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肯特山

但是,以上三种说法,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只是人们对各种传说、资料的分析和推测而已。

元朝实行的秘葬制度

蒙古人信奉萨满教,实行的是无陵寝制度,对先人的祭奠主要是祭奠灵魂,而不是尸骨。据《元史》记载:“国制不起坟垄。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弥望平衍,人莫知也。”就是说,在帝王埋葬后,用群马在墓地踩踏,使其像平地一样,时间一长,长满青草,就无人知道了。-肯特山

据元末明初的叶子奇在《草木子》中有过对蒙古皇帝安葬仪式的描述,说皇帝死后,用两片树木,将中间掏空,凿成人体形状,将遗体放进去,在上边涂上漆,再用三圈金绳将两块木板绑住,然后送到肯特山中,挖坑安葬。随后用万马蹂踏,使泥土平整。这种说法,印证了成吉思汗墓在蒙古肯特山的说法,但不知道可信度有多少。-肯特山

在这种密葬的进行过程中,也留有后手,在墓地当着母骆驼的面,将一只小骆驼杀掉,如果想祭祀了,就由这只被杀小骆驼的母亲为向导,当母骆驼停留不走,悲鸣不止的地方,就是当初的墓地。这是依靠骆驼伟大的母子天性,来为他们记下位置。这种行为也怪残忍的,但我认为这种笨办法可信度也不高,万一那母骆驼死了,那岂不是彻底找不到了?-肯特山

成吉思汗陵墓到底在哪里

成吉思汗陵寝到底在哪里,也一度成为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热点,后来也曾经有成吉思汗墓可能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霍洛旗甘德利草原的说法,此处距离现在的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不到200公里,但经过一些专家考证,这里只是成吉思汗曾经养伤的地方。-肯特山

也有人说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不是有成吉思汗陵嘛!其实,那里只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成吉思汗金身的地方。按照蒙古族的习惯,在一个人将死的时候,用驼毛放在他的嘴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气了,就可以将遗体处理掉,人的灵魂就离开人体依附在驼毛上。-肯特山

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就用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他的嘴和鼻子上,也就是说成吉思汗的灵魂依附在了这团驼毛上了,成吉思汗临终前的这团驼毛,目前就保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里,蒙古人将这里视作圣地,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祭奠仪式。-肯特山

《马可波罗游记》里提到:“一切鞑靼人的大罕和成吉思汗,死后按例应该葬在一座名叫阿尔泰的山上,无论他们死在什么地方,甚至相距100天的路程,也要把他的灵柩运送到阿尔泰去。”同时还有一个风俗,在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尔泰的途中,凡是沿途遇见的一切人都要为其殉葬,据说蒙哥驾崩后,护送的骑兵沿途至少杀了近两千人。这一说法又印证了成吉思汗葬在阿尔泰的说法,更让人对成吉思汗陵的具体位置,感到扑朔迷离。-肯特山

对于《元史》里记载的“葬入起辇谷”,具体方位依然很难搞清楚。据拉施特丁在《史集》里说,成吉思汗的后代拖雷、蒙哥、阿里不哥等人也都葬在起辇谷成吉思汗墓地周围。而据《历代陵寝备考》中说:“起辇谷在漠北,元诸帝皆从葬于此,不加筑为陵,无陵名。”这里也只是说起辇谷在漠北,但并没有具体的位置。-肯特山

按照上述说法,成吉思汗陵墓葬在起辇谷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有人推测起辇谷可能在蒙古国肯特山脉的不儿罕山附近,也曾有人组织对这一带进行过考古调查,但并没有任何发现。也有消息说在蒙俄边境的一个地方,发现了一处墓地,极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但这个消息并没有得到证实。-肯特山

根据蒙古人的传统,遗体是没有保存价值的,只有灵魂才会永远不灭,打搅死者的灵魂是对逝者的不敬,所以,还是尊重这种习俗,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具体位置永远成为一个谜,继续由人们去猜测吧。

成吉思汗陵墓有没有可能在宁夏境内这种概率大吗

成吉思汗墓不在宁夏,可能在河北境内的一个小村子

成吉思汗墓在宁夏境内的可能性不大,在河北境内的一个小村子的可能性最大。

成吉思汗去世已有七百多年,每年有不下一千人在寻找他的墓地,但一直都没有结果。根据近年来中国专家最新的调查发现,河北一个叫羊房堡的小村子最有可能藏着成吉思汗的墓地。

成吉思汗

  • 数十万白骨,神秘传说

羊房堡村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县大仓盖乡,宋朝时期这个小村子就已经存在了。羊房堡村的北面有一座大山叫马儿山,马儿山下的土堆里埋藏着大量古代留下的白骨。上个世纪60年代,当地平整土地时就挖出了几百堆白骨,专家认为马儿山之下至少有白骨数十万具。-肯特山

在羊房堡村,几百年来流传着一个尽人皆知的话:“给主子修坟,一辈子零三天。”这个主子是谁?很有可能就是成吉思汗。传说的话不一定是真,但接下来的种种证据都指明了是成吉思汗。

  • 奇怪生肖,帝王属相

马儿山是一座风水山,山上有人工修建的马、猪、蛇、兔、鸡等生肖图案,这些生肖图案由山黏土和均匀的石块铺砌而成,经过专家研究发现,这些黏土用火炒过,与秦始皇陵的封土做法一致。

生肖图经过检验,已有七八百年历史,生肖图的排列顺序是马、猪、蛇、鸡、兔,这个生肖图的顺序与元朝皇帝的生肖一致,成吉思汗生肖为马,忽必烈为猪,武宗海山为蛇,仁宗为鸡,英宗为兔。这个图案的出现,绝对不是一个巧合。-肯特山

马儿山

  • 石料场,工匠所留

马儿山东南处,有一座被削掉了一半的山,海拔有百余米。山被削掉之后,石头拿来烧石灰,附近还有一座很大的石料场,里面有大量的修建墓地用的条石、石片,人工开凿的痕迹很明显。

在石料场周围,还散落着大量的石磨、石臼、锅、碗、盆、缸等老旧物件。这些石器的存在,专家认为是古代工匠在修建古墓时所留下的。

石臼

  • 石块墓里,有火洞子

在马儿山下,有大量的石块堆砌着一些古墓,这些古墓藏在一层又一层的石堆之下,不知道有多少古墓藏在底下。每年到了夏天的时候,石块之下会喷射出一些奇怪的气体,用火点燃后会喷出蓝色的火焰,一直能燃烧痕迹不灭。-肯特山

盗墓的人把这种现象叫作“火洞子”,一旦遇到有火洞子,地底下一定会有大墓。当年长沙马王堆被发现时,率先是施工队发现了火洞子,然后才挖出白膏泥,再后来往下挖去,才挖出了举世闻名的长沙马王堆。所以,马儿山大量的石块堆底下一定有大墓。-肯特山

专家考察马儿山古墓

  • 公主驸马墓,贵族身份

1930年,在马儿山附近发现了一座元朝古墓,从古墓中挖出了一个蒙古将领的棺材。

1999年,在沽源县发现了一座古墓,墓穴内出土了并列摆放着的三口棺材,经过专家考证,三名死者为一男二女,男子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婿阔里吉思,两名女子皆为阔里吉思的妻子,两名女子都是公主。

公主与驸马墓在马儿山附近出现,证明马儿山附近是元代贵族王公们安葬的重要场所,成吉思汗墓选择在此地修建,元朝帝王和贵族们环绕他安葬在附近,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梳妆楼

公主驸马墓

  • 丘处机道观,巨型棋盘石

马儿山之后,有一座石龙观。根据史书记载,当年丘处机在此修建石龙观,并将其全真教在此传了一代又一代。丘处机不会平白无故来这里修建道观,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关系亲密,他很有可能在此建道观为成吉思汗护陵。

马儿山上还有一块巨大的棋盘石,上面刻着棋盘的线路,村民说传言经常有人在上面对弈,这个棋盘石很有可能是监督工匠们修建陵墓时,守卫陵墓的官员所留。这些物件的历史经过鉴定,大概也在六七百年左右,正好符合成吉思汗下葬的时代。-肯特山

石龙观

石龙观遗址

  • 最惨的血战,百万人死伤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马儿山周围展开最惨烈的血战。元朝末年,明朝大将徐达、常遇春在此地与元军展开血战,双方都出动了最强主力决战,死伤多达百万余人,至今修建的碉堡还在。

徐达一直想不明白,为何要拼死在此血战,相反在守卫都城时还没有那么激烈的反抗。当时张家口一带几乎人烟绝迹,战后才从别的地方把人口迁进来填补。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元军在马儿山保卫帝陵。这个帝陵是谁的呢?很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成吉思汗墓很有可能藏在了马儿山之中。-肯特山

目前,成吉思汗墓在羊房堡的推测已经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认可,但还差最后的实质性探测和考古验证才行。从当前的研究和发掘来看,羊房堡成为最有可能、最具备元朝帝王墓特点的地方,如果成吉思汗墓还在人间,那羊房堡的可能性是目前最大的地方。-肯特山

战场隘口

当然,这个推测是否正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来证实。

历史上,对谁的墓争议很大

历史上,对名人的墓有争议的很多,成吉思汗陵墓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

众所周知的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邻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为5A级景区。现今的成吉思汗陵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而其实,我们现今所看到的成吉思汗陵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所谓的衣冠冢,即以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而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那么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又在哪里呢?-肯特山

首先来介绍一下“陵”的概念,蒙古族与汉族理解不同。“陵”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大土山”,由于古代帝王的陵墓在外观上是类似“大土山”的凸起物,进而引申为“帝王陵墓”。而蒙古族所谓的“陵”,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他们并不追求外在意义上的高大雄伟,而是要“平如平地”,更渴望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肯特山

公元1227年8月,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下的清水县,终年66岁。《元史》中对成吉思汗的死亡过程的记载寥寥数语,“成吉思汗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行宫。”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洒于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他地方无任何异样。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号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号处进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所以除了蒙古高原上的疑似墓地以外,再没有任何已经获得证实的陵墓。-肯特山


对于成吉思汗墓地共有五种说法:

地点一: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

说葬在蒙古国肯特山的原因是,成吉思汗生前曾对随从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据《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葬于肯特山起辇谷,其父也速该死后葬于此山。成吉思汗本人亦多次受此山荫辅,躲过大劫,他终生酷爱此山,每逢重大事件,必进山朝拜长生天。-肯特山

地点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

这源自当地的一个传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途中,意外将手中的鞭子掉落在地下,于是就将这里作为墓地所在地。这里也就是如今成吉思汗陵所在地,也是之前所说成吉思汗的衣冠冢。

地点三: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

这一观点来自于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的记载,“成吉思汗葬于一山中,山名叫阿勒台。”而阿勒台山就是现在所说的阿尔泰山脉。

地点四:宁夏的六盘山。

理由是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元朝皇帝及贵族对这里的一系列祭祀活动,比如忽必烈、南平王秃鲁、将军李进、总帅汪惟等人,都曾以驻跸、巡视、练兵等名义,多次来到六盘山。

地点五: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阿尔塞石窟附近。

源自内蒙古杜科院研究员潘照东的说法,这里的地貌、地名等特征与《蒙古秘史》、《史集》等史料中关于成吉思汗墓葬之地的描述极为相似,并且在阿尔塞山的一个石窟中还有一幅与成吉思汗的安葬关系密切的壁画,这幅壁画应是《成吉思汗安葬图》。-肯特山

成吉思汗到底有没有陵墓

在众多古代帝王陵中,如果说秦始皇陵墓的挖掘最为人们所期待的话,那么成吉思汗陵墓可以说是更为人们所魂牵梦绕。更广泛一点说,在整个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只有元代帝王的陵墓是未被我们所知道确切位置的。而元代帝王中无疑成吉思汗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对于他的陵墓的探寻也就牵动着世界各国历史爱好者们的目光。700多年来,带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创立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究竟埋身何处,成为数百年来考古学上的一大谜团。-肯特山

公元1226年的深秋,蒙古帝国的大军从草原出发,浩浩荡荡开往遥远的西夏。这支队伍由成吉思汗亲自统帅,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征,谁也不会想到,成吉思汗从此再也没有活着回到他心爱的大草原上。就在这个冬天,六旬的成吉思汗在征伐途中,依然外出猎野马,来到一个名叫阿尔不合的地方。当成群的野马疾驰而过的时候,成吉思汗的坐骑青豹花马忽然受惊。这时正是严冬,控制不住马儿的成吉思汗被抛了下去。-肯特山

这是致命的一跤,成吉思汗全身都疼痛异常,而且还高烧不退。当战争进行到中途,他又患上了当地的流行病。在这样雪上加霜的情形下,虽然攻克了西夏,他自己却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公元1227年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离开了他心爱的草原。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刻,他自知将死,就把儿子们找来,留下著名遗言。病危的成吉思汗想到了他一生事业尚未完成的征服大业,他向幼子拖雷等人秘授了攻取开封的战略。-肯特山

他对拖雷等人说:“金精兵在潼关(潼关是河南陕西一侧的门户),南据险山,北限黄河,难以遽破。从此进兵,势难取胜。应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可由宋道下兵河南南部,由河南南部直取开封。届时金急,必征屯集于潼关之精兵。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为时已晚。即使彼潼关援兵赶到,必定人马疲惫而不能战。如此,则破开封易矣。”这就是成吉思汗弥留之际在病床上向其子拖雷和众将等人口授的最后的作战计划。6年后,拖雷率领众将很好地实施了这一计划。-肯特山

关于成吉思汗死后所葬之处,有许多种猜测。传说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伊金霍洛(今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部将刚要拾起马鞭,却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肯特山

后来成吉思汗远征西夏时病死途中。成吉思汗的话不能违背。诸子和诸将据大汗命令,先后决定将遗体葬在萨里川,在伊金霍洛地方葬衣冠。据说,路经伊金霍洛,灵车突然深陷泥潭中,用五匹马拉仍纹丝不动。大家即以此为衣冠冢,并建陵园,那里有八个白色的蒙古包,被蒙古族视为全民族的圣迹,称为“八白室”。留下卫队中的500户在此专门侍奉,称作“达尔扈特”。-肯特山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秘书长杨·道尔基曾介绍说,坐落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是从窝阔台汗13世纪30年代为其父汗灵榇建造的四白室(四座白色的毡帐)演变而来的,而守卫成陵的达尔扈特人则是成吉思汗8位功臣的后裔。-肯特山

到2006年,成吉思汗离开人世已近780年,相应地,达尔扈特人守护他的英灵也经历了整整780年。这期间,达尔扈特人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到新中国,一直代表全体蒙古族同胞守护成吉思汗陵世代相传到现在。现在成吉思汗陵第38代守灵人就是达尔扈特的楚伦巴特尔。-肯特山

关于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可以说是现今世界公认的一座权威的成吉思汗陵墓,虽然此处并没葬有成吉思汗的骸骨,但这里栖息的是成吉思汗的灵魂。成吉思汗陵能够保存下来与达尔扈特人世代的看护是分不开的。虽然有达尔扈特人世代的保护,成吉思汗陵还是有着它惊心动魄的往事。-肯特山

公元1937年,蒙奸德王投靠日本,想要将成吉思汗的陵帐盗往日占区归绥(今呼和浩特)。消息被透露,并通过沙王立即上报到了重庆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很快便派傅作义、邓宝珊将军移灵,将宫帐不远千里护送到了甘肃榆林。此后,灵棺又迁往青海省塔尔寺。1954年4月1日,在蒙古族同胞的要求下,新中国的中央政府将成吉思汗的灵柩移回鄂尔多斯,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了陵园,并将散落在各地的成吉思汗遗物逐步集中到了成吉思汗陵。-肯特山

为什么从未发现元朝历代皇帝的陵墓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会为自己营建规模雄伟的陵墓。他们都希望自己死后,能风风光光地葬入地下宫殿中。比如秦始皇陵、汉武帝茂陵、武则天乾陵、明十三陵、清东陵等。

但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财宝藏于墓中,盗墓贼肯定会惦记。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各大王朝的皇陵绝大多数被盗掘一空,但是元朝一朝的十一帝陵却从未被盗掘过。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有书君来为大家解答。

一、元代蒙古族流行薄葬,皇帝也不例外

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他们有一个独特的丧葬习俗,就是流行薄葬。即使是皇帝下葬,也只是需要一个棺木而已。元朝的皇帝没有给自己修建金碧辉煌的地宫,而且在他们死后,也没有丰富的陪葬品。

元代皇帝死后下葬,唯有特殊的地方就是他们所使用的棺木。他们的棺材并不像其他朝代的皇帝使用上好的木材,制作体积庞大的棺材。元代皇帝的棺木,乍看上去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木头。

制作这种棺木,需要把一根楠木劈成两半,然后在木头的中心挖出一个人的形状。弄好之后,将皇帝的尸体放入其中,然后把劈成两半的楠木合在一起,再涂上油漆。最后用三条黄金做成的圈子,把这个棺材箍紧,这样棺木的工作就完成了。-肯特山

因为没有修建地宫,所以人们就在地上挖一个很深的深沟,就这样把皇帝的棺木放进去,封上土就行了。他们不在地面上建任何建筑,也不弄巨大的封土堆,一切从简。

这样的话,当然就不容易找到元代皇帝的陵墓了。因为薄葬,就是盗墓贼也不会打陵墓的注意的。

二、元代皇帝并不举行隆重的葬礼,而是选择不让人知道,秘密下葬

古代皇帝驾崩,那必定是要举行隆重的丧礼的。不说皇帝,就是清末的慈禧,她的丧葬队伍足足有上万人呢。而元代皇帝并不举行隆重的葬礼,因为元代是游牧民族,他们是逐水而居的,所以元朝皇帝才有了秘藏的习俗。他们选择将棺材秘密送往墓地。-肯特山

如果在送葬的路上碰见陌生人,为了避免泄漏埋葬皇帝的位置,押送棺材的队伍就会派人将这个陌生人杀死为皇帝殉葬。所以说除了几个送葬的人,根本就没人知道元朝皇帝埋葬在哪里。

因为元代皇帝的陵墓并没有任何地面上的建筑和巨大的封土堆。而且也不立任何标志,不记录下葬的位置。就拿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来说吧。

当他在宁夏去世后,他的灵柩被送回了大草原。挖了深坑下葬之后,人们就会让马在埋葬的地方来回走,让它们把墓地给踏平。这还没有完,在马踏平墓地之后,他们还会在这块地上种草、植树。这样几年之后,墓地就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了,这样就完全看不出什么了。-肯特山

所以要想找到元代皇帝的墓,难度太大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那皇帝死后,蒙古人就不去祭拜他们吗?当然会去祭拜的。有的小伙伴会问,藏的这么隐藏,他们是如何找到墓地的呢?

还拿伟大的成吉思汗来说吧。传说,成吉思汗的葬礼结束后,蒙古人当着一匹母骆驼的面,杀死它的幼仔并将其陪葬给了成吉思汗。母骆驼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杀死在这,可谓是伤心极了,所以母骆驼就永远记住这个伤心之地了。当后人祭祀成吉思汗时,就由母骆驼带路,到达墓地后母骆驼会苦苦悲鸣。这样人们就知道成吉思汗葬到了哪里。-肯特山

但是母骆驼死后,就连蒙古人也无法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了。久而久之,蒙古人祭祖也就不找墓地了。他们认为先祖就在广袤的地下,所以就直接挖个坑,在坑里烧羊骨,烧饭来祭祖。

由此而见,元代的皇帝他们不营建浩大的陵园,也不陪葬价值连城的宝贝,就连自己的棺木都是简单极不容易发现的。而且他们的秘藏习俗,就是盗墓贼有心想要挖掘也找不到具体的位置。

所以直到现在,700多年过去了,成吉思汗和元朝其他皇帝的陵墓准确位置,我们依然不得而知。

要说中国古代皇帝大多数都选择厚葬,真是劳民又伤财。反观元代皇帝的这种薄葬还是应该提倡的。

就是在现代,也应大力提倡薄葬。因为再浩大的葬礼,也比不上好好孝敬生前的老人。所以现在我们提倡的是厚养薄葬,趁长辈健在的时候,好好孝敬长辈这才是正道。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成吉思汗铁木真,应该算是哪国人

对于这个问题,题主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其意思就是成吉思汗到底是中国人还是蒙古国人。

豹眼认为,成吉思汗毫无疑问是中国人。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年),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铁木真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

毫无疑问,铁木真的出生地,就在今天的蒙古国之内。

在当时,虽然没有国籍一说,但户籍基本就是国籍。但出生地并不就是户籍所在地,也就不是国籍的唯一证明。

比如唐朝大诗人李白(701--762年),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也有一种说法是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

但不管李白生在哪里,他的根在中国,他生活在中国,那他就是中国人。

成吉思汗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但他的根也在中国,他也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必然也是中国人。

首先,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历史上,蒙古部落的领土曾经长期属于中国,曾经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轮流统治过。

在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上,尽管一直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状态,但始终与北方游牧民族有着连绵不断的恩恩怨怨。中原王朝对这片土地,时断时续的进行的管理和统治。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统一了蒙古诸部落,逐步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1279年,忽必烈灭掉了南宋,统一了中国。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汉族以外的民族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政权。

毫无疑问,此时的蒙古人无一例外是中国人。元朝是由汉族以外的民族统治中国,但不能就此把元朝从中国的历史上割裂出去。整个的蒙古族也不能从中国历史上割裂出去。

1368年,明朝大军攻克了元大都,元朝灭亡,元惠宗北逃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1402年,北元灭亡。

元朝灭亡以后,蒙古部分裂为许多部,按照所居住地域,逐步形成了三大部分:

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人称为漠南蒙古,亦即科尔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国境内的蒙古称为漠北蒙古,亦即喀尔喀部;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蒙古称为漠西蒙古,亦即卫拉特部,也称为厄鲁特蒙古。

明朝建国之初,就把对蒙古部落的战争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朱元璋、朱棣的屡屡征战,把蒙古势力赶到了大漠边上,巩固了对中原的统治。

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更应看作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直存在的民族矛盾,也是内部的矛盾。

在古代,国籍的概念并非是今天的含义,对于地域的控制也非今天的意义。今天的国籍是以明确的地域划分及申请注册为标志。但在古代并非如此,没有具体的地域标志,就靠实力说话,谁控制就是谁的。国籍也是以民族为主要标识,也可以说,当时的理念,只要不是汉族人,就是外来民族,就不是正统的中国人。-肯特山

这与今天我们理解的国籍,是哪国人的概念不同。

从明朝的情况来看,虽然把蒙古人赶到了大漠边上,但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最为关键的是,蒙古人赖以生存的大草原,却控制在大明王朝手里。

明朝中后期,蒙古不同的部落先后对明朝西北边境发动了持续的入侵和袭扰,彼此之间战争不断。

确切地说,这段时期相对于元朝来说,中国是处在分裂、不统一的状态。

但这丝毫不影响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是中国人这一史实,因为蒙古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作为其部落首领,理应是中国人。

到了十七世纪末,整个蒙古部落被重新纳入了清朝的统治范围。

因此,从这个历史发展来看,成吉思汗作为中国人是不该存在异议的。

其次,蒙古民族是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但蒙古国是没有历史的国家,今天的蒙古国没有资格代表蒙古民族。

1921年,蒙古国已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1924年,蒙古国成为了受前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

1992年,才正式改国名为蒙古国。

到了这个时期,蒙古国才作为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存在。确切地说,蒙古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绝对不能把蒙古国看作为是蒙古民族的延续,蒙古民族的历史也不是蒙古国的历史,今天的蒙古国也代表不了蒙古民族。

因此,在豹眼看来,成吉思汗仅仅就是出生在今天蒙古国境内的一个古代蒙古族人。无论地域还是民族,古代的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也不管是绝对的控制还是松散的统治,中国的历史不能缺少蒙古民族的历史,蒙古民族的历史也不能从中国的历史中分割出去。-肯特山

所以,成吉思汗只能是中国人,不可能是任何其他国家的人。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封狼居胥”其实后面还有两句话:“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合起来就是:“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狼居胥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边的肯特山,在当时是匈奴的祭祀圣地,匈奴人每年的正月、五月和秋季会在狼居胥山举行祭祀典礼,祭天地,拜日月,是匈奴人心中的圣地。

姑衍也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国肯特山的北边,在当时同样是匈奴人祭祀的圣地。

瀚海其实不是海,在中国的古籍中也有称为北海的,当年苏武牧羊就是在北海,瀚海其实就是北海,也就是今天俄罗斯的贝尔加湖,因为当时的贝尔加湖非常大,古人只是把贝尔加湖当成了海,其实是个淡水湖,瀚海附近也是匈奴人的核心地区,算是匈奴人最北边的王庭所在地了。-肯特山

“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进行祭天封礼仪式,在姑衍山进行祭地禅礼仪式,在瀚海进行人与马的水源饮用。

这三件事,都关系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天才少年将军、西汉帝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骠骑将军霍去病做的事。

之所以说霍去病是天才少年将军,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打击外族年轻最小、取得功劳最大、事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有霍去病做到了。

霍去病16岁被汉武帝宠信,做了郎官,17岁被任命为骠姚校尉,率领800勇士,奔袭数百里参与漠南之战,头一次与匈奴交战,击败数倍于已的敌人,斩获匈奴人2028人,其中包括斩杀一名匈奴单于祖父辈的王侯,及俘虏了匈奴单于的一名叔父。-肯特山

霍去病19岁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三公级别的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司令员。

也正是这一年,19岁的霍去病两次参与河西之战,攻打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两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了5个匈奴王及王侯将相120多人,并迫使匈奴浑邪王率领4万余众投降西汉王朝。

霍去病的这份战绩与身为大将军的卫青比起来,也让卫青黯然失色,然而霍去病的战绩还远远不止这些,接下来的战绩更是名垂青史,留名万年。

接下来就是漠北之战,时年22岁的霍去病率领5万精骑,出代郡,深入蒙古高原深处,寻找匈奴主力决战,霍去病这一战,直接奔袭两千多里,穿越整个蒙古高原,也就是今天的整个蒙古国的南北方向,与匈奴左贤王部激战。-肯特山

此战,霍去病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王侯将相83人,并且霍去病在匈奴圣地狼居胥山进行祭天封礼仪式,在姑衍山进行祭地禅礼仪式,同时更远到达到瀚海,并在瀚海进行人与马的水源饮用。

这一系列事件就一组句子来形容就是:“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霍去病这一系列的战绩,究竟有多大?

我可以给出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某位将军一直打到了日本首都东京,不仅歼灭日本军人达十几万人,还俘虏了日本的军官近200人,并且在东京的靖国神社挂上了孙中山的画像,同时把靖国神社所有日本人的牌位全给毁了,顺便还在里面写上一句标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肯特山

怎么样,霍去病的这个战绩够大了吧,即使放在现在,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霍去病的这份战绩被汉民族视为最高国家荣誉,因此“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成为打击外族所取得的最高荣誉的代名词。

同时,正是因为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才使汉民族的声名远扬,国威远播,让匈奴闻风丧胆,让世界萧然起敬,我们之所以被称为“汉”族、“汉”人,用的语言是“汉”语,穿的衣服是“汉”服,与霍去病这一战绩息息相关。-肯特山

正是因为霍去病这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绩,才让汉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顶点,即使延续两千多年,到如今,谈起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依然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霍去病的背后代表的是西汉王朝,是华夏,是中国,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和意义所在!愿此生永是华夏魂,来世还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