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bbons

gibbons(熊会吃人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1 07:31:02 浏览1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熊会吃人吗

作为杂食动物的熊,攻击力超强,如果人遇到了一头饿熊,则十有八九性命难保。

乌龟能活多久巴西龟能活多久

巴西龟25年以上的仅占3.4%;活20~24年的个体占7.3%,能活15~21年的占21.4%。能活15年以下的占68%左右。在饲养条件下,龟的寿命可以长一些。

龟的年龄计算方法,一般以龟背甲盾片上的同心环纹的多少来推算,每一圈代表一个生长周期,即一年。盾片上的同心环纹多少,然后再加1(破壳出生为一年)即是龟的年龄。乌龟的平均寿命达到了300年左右,有的乌龟只活到了50岁,也有的活到了千年龟忍饥性和生命力及强,即免几天甚至几十天不吃东西,活的照样好好的,是有名的长寿动物。据说龟一般活大几十年没有问题,长的能活上百年,甚至二、三百年。至于活一千年一万年的龟,从来没听说过。“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只不过是人们形容乌龟王八活时间长的一句话罢了。-gibbons

不过有人却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不知道真假:在上小学时,村里打一眼机井,从上百米的泥浆中带出一只乌龟,它个头有碗那么大,因为身上身下边缘的壳已经象岩石一样盖化,头和腿能伸动,但伸不出壳,壳太大了。我在它上面踩,拿起往地下猛摔都没事,真跟硬石一样,因为腿伸不出来,所以它不能爬。后来不知道哪里去了,不是我的,我也不能拿回家做标本。传说八百万年前北京是海,估计就是那时的龟进入了长长的休眠,直到被打井打出,才苏醒过来的。-gibbons

为什么动物有尾巴,而我们却没有尾巴呢

动物的尾巴,各有功用。有的在树上缠绕,防掉落,有的抖开摇晃,吓唬入侵者,有的在奔跑中,掌握平衡,有的当武器,甩鞭子击敌。故事武松打虎中,那大虫用尾巴扫武松,武松跳起来躲开。题主问,人为什么没有尾巴?根据达尔文的说法,人原来是有尾巴的,后来经过进化,尾巴没有了。我认为,远古人有尾巴,当初从树上下来,直立行走后,尾巴失去了功用,失去功用尾巴不常活动,不活动血液营养注入就少,营养少器官退化,尾巴越变越小。后来人的活动习惯改变,姿势多是行走坐卧,其中坐的姿势多。人坐在石头上,尾巴没处放,很不方便。在优胜淘劣中,女性钟情小尾巴男性,在男性的潜意识里,小尾巴好,大尾巴孬,所以,人的意识,也促进了尾巴的进化。经过慢长岁月的进化,人类失去了尾巴。人的尾椎骨,老百姓戏称叫做尾巴骨,末端有个突起,那就是退化后的尾巴。谁如果不信?可以用手往自己后面摸摸。摸摸自己的尾巴?嘻嘻嘻嘻嘻!-gibbons

为什么乌龟可以活千百年

首先,谁说乌龟能活千百年的。。。

比较明确的记录是一百多岁,另外还有一些记录有二三百岁的,再长的记录就都不靠谱了,什么千年王八万年龟那更是没有听说过。

虽说,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长寿,但是能活到接近百岁,这在动物界中也算是非常长寿的了,龟类能活那么长的时间,也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

比如,经常被人们提到的代谢节奏缓慢,当然这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不过这恐怕只能对陆龟来说,对于水龟的话,也并没有觉得新陈代谢很缓慢的感觉。被明确记录长寿的龟也大部分是巨大的陆龟,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陆龟体型巨大,寿命也都很长,它们以植物喂食,但是为了能提供更多的能量支撑巨大的身躯,它们需要从营养比较匮乏的食物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它们会让食物在肠道中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过程来产生更多的能量,这样会导致它们代谢比较缓慢。-gibbons

另外,体型巨大的陆龟并没有什么天敌,当然,除了人类,不过现在它们被保护起来,没有人可以伤害到他们,没有天敌这件事本身就确保了更高存活率,更容易出现长寿的个体。

还有,以树叶和草等植物为食的它们不用为觅食而担心,食物基本属于触手可得,减少了觅食的奔波,和因为觅食成功率下降而导致的吃不到东西而带来的健康问题。

海洋性的气候也相对来说温和,并没有非洲之类的极端自然条件,减少了被恶略环境淘汰的机会。

所以,以上这很多的原因都是让龟能拥有较长时间寿命的原因。

圆周率已经被算到31.4万亿位,继续计算有意义吗

圆周率已经被算到31.4万亿位,继续计算有意义吗?

2019年的3月14日当天有个很有意思的新闻,那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圆周率被计算到了小数点后31.4万亿位,种花家还特意计算了下存放的空间,大约28TB左右,相当于8个4T硬盘的存储容量,也就相当于一台家用NAS的存放空间,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不明白的是将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到那么精确,真的有必要吗?-gibbons

圆周率大事记

最早关于圆周率的记载来自公元前2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人,他们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取值3.125,而古埃及人则取值3.1605,不过无论哪个看起来都不是那么准确,但其实在要求并不是特别高的条件下,这个精度也足够使用了!-gibbons

而中国古籍中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圆周率的说法:“圆径一而周三”,差不多也就表示了这个意思,将圆周率取值为3,在当时算法很简单,暴力而又直接,测量圆周长再除以直径,理论上这是完美的,但事实上圆周长很难测量准确,而直径的精度也一样有限,因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圆周率从3到3.16之间,但这也能凑合着用。-gibbons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用内接(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代替圆的方式来计算圆周率,因为从理论上来看这个正多边形边越多,它的周长越接近圆,周长也会越接近,那么计算出来的圆周率则越逼近真实圆周率。阿基米德计算到了96边形,他计算的圆周率精度在3.140 845-3.142 857之间,这已经是一个相当精确的数字,因为我们平时就取值3.14计算的圆周长。-gibbons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也给出了相同的算法,将其称之为割圆术,这实在非常贴切,因为木工操作割圆就是用N变形来代替的,切割下来之后再修正成圆,而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则用刘徽的割圆术将圆周率逼近到了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也是我们俗称的祖率!-gibbons

十六世纪的数学家开始采用效率更高的无穷级数来计算圆周率,其代表则是计算圆周率的莱布尼茨公式。

到了十八世纪末期德国数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兰伯特终于证明了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是不是算不玩表示不用折腾了呢?其实完全不是,这反而激起了没事干的数学家极大兴趣!

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证明了圆周率Π是一个超越数(超越数就是不能作为有理系数多项式根的实数)。

天才的数学家拉马努金则给出另一个计算圆周率的公式,不知道无所不能湿婆神是哪个晚上进入了梦想给他的灵感,反正他就拿出了这个公式!

1948年英国弗格森和美国的伦奇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808位,这是手工计算圆周率值的最高纪录。此后计算机的出现一骑绝尘。

1949年:2037位

1958年:10000位

1981年:200万位

1999年:687亿位

2019年:31.4万亿位

计算那么多位数圆周率有啥用?

圆周率日常使用取值2位即可,也就是3.14,登陆火星也不过十多位,放眼可观测宇宙,也只要40位即可计算将误差消除在一个氢原子的直径之内!算那么多位真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超级计算机也将浪费大量的电能,你看这些人就是那么无聊!-gibbons

从应用层面来看,这个庞大的数值确实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可以发现,圆周率从3开始到越来越接近我们现代数学计算的圆周率数值的过程,就是数学工具不断的进步,从早期的周长/直径到割圆术,再到无穷级数,再到拉马努金的计算公式,各位会发现圆周率计算的收敛速度越来越快,当然还有更快的迭代算法,这表示什么?我们发现这个世界的工具:数学一直在进步!当然到了1949年之后这个任务从手工转换到了计算机手中,圆桌率的存在为我们的计算机算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促使着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gibbons

2019年3月14日谷歌通过超级计算机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31.4万亿位,并不是说谷歌的超级计算机只能将其计算到31.4万位,而这一个宣传与纪念计划的结果:总共25台“谷歌云”虚拟计算机,耗费大约4个月才将圆周率增加了十万亿位左右,四个月的时间,也许数十万美元的资金,但这个新闻本身就自带流量,因为这表示了谷歌云计算强大的实力,这点资金做一次全球性宣传毫无疑问是非常划算的!-gibbons

相信未来的超级计算机仍然会以此作为目标计算圆周率,而更多位数的圆周率也将会出现!也许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如果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出现,那么圆周率计算很有可能作为磨刀石,如果第一次计算就将圆周率在数分钟之内计算到了数百万亿位,想必全球围观群众必定就明白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有多强大!-gibbons

好大学都是理工科,真的是这样吗另外,文科生以后真的不好就业吗

综合性大学和理工大学的确好,比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都是非常好的高校。

谁会是重返月球的第一人

美国宇航局正积极推进重返月球计划。事实上该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中,而伴随着特朗普总统宣布将截止日期定在2024年之后,美国宇航局再次加紧了各种工作进度。在陆续测试航天器的同时,首批要实现这个壮举的人员也基本敲定--13人在经过为期2年的培训之后即将于1月10日毕业,届时将会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gibbons

在这13名培训的宇航员中不仅会承担着重返月球的重任,而且在未来将让人类踏上火星的土地。据悉这13名成员是在2017年从18300名申请者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包括11名NASA候选者以及两位将要加入加拿大航天局的宇航员。在考虑执行太空任务之前,每位候选人都必须完成两年的严格培训。-gibbons

自从美国宇航局执行Artemis计划以来,这是首批毕业的准宇航员。正如美国宇航局在博文中所介绍的,这些学员满足宇航员的各项要求,未来将会执行在月球、甚至是火星上行走的重任。

以下是13名宇航员的基本信息:

Kayla Barron:海军上尉,第一批在核潜艇上服役的美国女兵,目前在美国海军学院工作。

Zena Cardman:科学家,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生研究员,专业为地下环境(如洞穴中)的微生物研究。

Raja Chari :空军中校,F-35 整合测试队总监。

Matthew Dominick :海军少校,115 航母飞行中队部门负责人。

Bob Hines :飞行员,供职于 NASA 约翰逊航天中心研究。

Warren “Woody” Hoburg: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航空与航天助理教授。

Jonny Kim: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医生,原海豹突击队上尉。

Jasmin Moghbeli:海军陆战队少校,H-1 直升机试飞员。海军陆战队 1 号测试与评估中队(Marine Operational Test Evaluation Squadron 1)质量控制与航空电子学军官。-gibbons

Loral O’Hara: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研究工程师。

Frank Rubio :陆军中校,在科罗拉多州卡森堡(Fort Carson)担任外科手术医生。

Jessica Watkins: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

此外还有两位来自CSA的候选宇航员

Joshua Kutryk:加拿大皇家空军中校,出生于艾伯塔省的博瓦隆。他拥有机械工程学士学位,以及空间研究,飞行测试工程和国防研究的硕士学位。 在加入CSA之前,Kutryk在艾伯塔省的冷湖担任实验性试验飞行员和战斗机飞行员,在那里他领导负责加拿大战斗机作战飞行测试的部门。-gibbons

Jennifer Sidey-Gibbons:出生于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她拥有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机械工程学荣誉学士学位和剑桥大学的工程学博士学位。 在麦吉尔(McGill)期间,她与CSA和国家研究委员会飞行研究实验室合作进行了微重力下火焰传播的研究。 加入CSA之前,Sidey-Gibbons曾在剑桥大学工程系担任燃烧学助理教授。-gibbons

世界上最早的战列舰是哪个国家的,怎么样

谢谢邀请。我是稀星天外,下面由我来回答。

自从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击败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以来,英国皇家海军就一举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和其他很多海军相关的问题一样,这个问题第一部分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世界上第一艘战列舰显然是英国皇家海军装备的。事实上,“战列舰”这一名词本身也是英国海军在1887年首次提出,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的。-gibbons

尽管如此,对于谁是英国第一艘战列舰,军事史学界似乎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是作为当前的主流观点,六艘“海军上将”级战舰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战列舰。因为,它们包含了后来战列舰的许多特征,帮助皇家海军结束了所谓的“黑暗时代”。但是,该级舰每一艘战舰的设计都经过了单独的海军部委员会审查。从这一点上,它们似乎并不能作为同一级别拥有相同设计的姊妹舰。下面就让稀星天外来详细介绍一下“海军上将”级战列舰的建造始末和特点。-gibbons

图一 “科林伍德”号战列舰

1880年,皇家海军将“科林伍德(Collingwood)”号作为一艘单独建造的战舰,递交海军部委员会(Board of Admiralty)审查。“科林伍德”号在彭布鲁克放下龙骨几个月后,海军部委员会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因为造舰资金很紧张,民事代表(“第一代表”)托马斯•布拉西(Thomas Brassey)认为应该专注于建造被甲巡洋舰。海军部委员会希望新的战舰能与意大利铁甲舰“勒班陀(Lepanto)”号对抗,后者装备了安装在中央炮台上呈斜角布置的四门17英寸火炮,没有侧面装甲,航速达到了18节。-gibbons

图二 意大利海军的“勒班陀”号是典型的斜角炮台布局

1881年4月,皇家海军的首席设计师纳撒尼尔•巴纳比(Nathaniel Barnaby)爵士提出了四种选择方案,其中的一个方案是和意大利的“勒班陀”战舰类似的斜角炮台配置。这是19世纪中下叶一种流行的火炮配置模式,所有的主炮被安装在船体中央的一个炮台上,炮台从左舷斜向向前延伸到右舷,呈现右面的主炮比左面主炮更接近舰首的布局。另一个方案草图采用了“菱形”排列的炮台船方案。这种火炮配置中,一门主炮布置在船首,一门后向主炮在船尾,其他两门位于战舰中部。当时,他并没有考虑重复使用“科林伍德”号的设计,尽管在7月,布拉西提出了一个基于“科林伍德”号的改进方案。另外,还考虑了一些其他炮塔方案。爱德华•里德(Edward Reed)——皇家海军的前任前任首席设计师,巴纳比的姐夫,此时的职业竞争对手——对于“科林伍德”号装甲方案的批评进一步推动了讨论。-gibbons

图三 “科林伍德”号战列舰的甲板布局,它是一艘炮台战舰

作为下一艘重型战舰该造成什么样,显然仍然是一个持续争论的问题。争论一个焦点问题是到底采用炮台还是炮塔问题。“科林伍德”号是一艘炮台船,这意味着她的重炮都位于一个低矮的受装甲保护的圆柱型旋转平台上。顶部是敞开的,没有装甲防护。这比当时的炮塔要轻得多。那时的炮塔基本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方形盒子,需要相对较重的设备来转动它们。然而,炮台系统使火炮操作人员至少部分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在没有任何实际战斗经验的佐证下,支持和反对炮台设计的理论论据似乎是势均力敌的。-gibbons

另一个问题是在意大利首先使用17英寸火炮后,英国海军感受到了需要增加主炮口径和重量的压力。1881年8月,当海军部委员会同意建造两艘“科林伍德”号的改进型版本时,该问题最终尘埃落定。新的铁甲舰将采用Mk I 13.5英寸30倍口径的火炮。最终只有一艘战舰,“罗德尼(Rodney)”号,被包含在1881-1882年造舰计划中。另一艘战舰,“豪(Howe)”号,被推迟了。“罗德尼”号虽然和“科林伍德”号的尺寸相同,但排水量却超过了10300吨。增加的重量使得舰艏吃水深度增加到8米,船尾吃水深度增加到8.31米。巴纳比认为在和平时期这可以通过减少携带的弹药量来弥补。-gibbons

图四 战列舰“罗德尼”号在高海况海域用前主炮开火

随后,巴纳比在1882-1883年造船计划中使用了其他设计对该问题进行了修补。当时,还有人要求采购拥有更多火力的“海军上将”级变体,包括一个用八门8英寸火炮来补充13.5英寸主炮的方案,以及另一个使用9.2英寸副炮代替6英寸副炮的方案。更为激进的声音来自火炮设计师和企业家威廉•阿姆斯特朗爵士。他认为火炮要比装甲有用的多,最好将稀缺的海军资金投入到那些更加便宜的没有装甲却拥有最强大火炮的舰艇上。这种想法比意大利走得更远。后者在他们的海军设计师贝内代托•布林(Bendetto Brin)推动下,设计出了轻装甲重火力的代表战舰——前述的“勒班陀”号铁甲舰。1882年3月,皇家海军架构师协会对这个可以被视作后来费舍尔(Fisherain)战列巡洋舰概念的前身进行了讨论。-gibbons

问题在于当时没有关于如何将最新技术应用到战争中的实际经验,然而为了获得政治上的支持又必须找到答案。因此,讨论只能在理性,科学和逻辑的推动下进行。由于始终缺乏经验,以及快速进步的技术往往导致讨论的基础发生变化,讨论的方向几乎一天三变。由于海军预算受到限制,每年只允许建造一艘或两艘重型战舰,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这种争论。这使得海军部可以继续进行多方面的试验。但由此带来了紧张的预算问题,这在没有明确方向的时候给决策者施加了压力,同时鼓励了更多的“创新”,又导致更加紧张的预算,如此周而复始。海军部委员会没有海军在役人员这件事对解决这种局面也没有任何帮助——委员会的个人意见往往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因为没有实际经验,很多时候这些想法又显得古怪异常而不实用的。-gibbons

图五 战列舰“本博”号的速写

图六 “本博”号的甲板图,由于主炮太重,它只能装两门炮而不是其他“海军上将”级的四门

尽管如此,委员会仍然需要为特定的时间表提供资金。最后,海军部委员会同意在1882-1883年造舰计划中包括另两艘“海军上将”级战舰。这样,当年将总共制造三艘重型战船,包括上一年延期的“豪”号,和新的“本博(Benbow)”号和“坎珀(Camperdown)”号。然而,这两艘新舰在设计上有了进一步的变化。为了使浮力系数恢复到“科林伍德”号的水平,“本博”号和“坎珀”号的长度增加到了100.58米,而不是之前“科林伍德”,“罗德尼”,和“豪”号的99.06米。另外,它们的武器也并没有立即确定。后来,“本博”号上安装了新的艾尔斯维克(Elswick)公司的Mk I 16.25英寸30倍口径火炮。火炮的重量使得“本博”号上只能安装两门这种火炮,一门前主炮和一门后主炮。因此,该舰通常被认为是自成一个子级别。简而言之,那一年的三艘船在各方面都不尽相同。-gibbons

图七 “豪”号战列舰在皇后镇港口,可能是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

图八 “坎珀”号战列舰

但是,“本博”号的配置也没有得到继续,根据1883-1884年造舰计划所订购的“安森(Anson)”号战舰基本上又改回了“坎珀”号的配置。

图九 “安森”号战列舰作为“海军上将”级的最后一艘,没有延续其前续舰“本博”号的两门16.5英寸炮的配置

因此,英国第一个战列舰“级别”的六艘战舰每一艘的出场都经历了单独的讨论。虽然符合同一个大规范,但这六艘船是两种不同船体尺寸和三种主炮配置的混合变种。“科林伍德”号有一个99.06米长的舰体和12英寸的主炮。“罗德尼”号和“豪”号有和“科林伍德”号相同的船体,但主炮口径增加到了13.5英寸。“坎珀”号和“安森”号则拥有一个100.58米长的船体和13.5英寸的主炮,“本博”号虽然拥有相同的加长船体,但使用了16.25英寸的主炮和额外的6英寸副炮。这种1-2-2-1的离散组合模式与皇家海军之前的战舰“级别”情况略有不同。稀星天外认为,“海军上将”们与其说是一个级别的姊妹战舰,不如说是一组“实验样本”舰队。当时,关于战列舰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和定型,但是最终标准还没有确定。“海军上将”级战舰的继任者“维多利亚(Victoria)”号和“无敌(Sans Pariel)”号配置的再度变化,更加印证了上述结论。-gibbons

图十 “豪”号战列舰的油画

所有的“海军上将”级战舰都花费了几年时间才建成。“科林伍德”号在1880年7月安放龙骨,直到1887年7月才正式服役。由于在主炮装备方面出现了重大延误,“豪”和“坎珀”号直到1889年8月才开始海试。当时,它们已被正式归类为“头等战列舰”。然而,和它们的许多前辈一样,这六艘船在那时已经过时。1889年底,时任海军建造总监威廉•怀特(William White)爵士倡导下的“皇家主权(Royal Sovereign)”级战列舰已经在开发中。-gibbons

“海军上将”级战列舰主要服役于地中海舰队。后来他们被用作防卫舰。他们在服役期间也遭遇了一些重大事故。“豪”号战列舰在1892年11月搁浅在费罗尔岩(Ferrol Rock)。遭受的损害之重,如果她处于深海的话,肯定已经沉没了。虽然她最终被修复重新服役,但有一段时间曾经怀疑她是否值得修理。几个月后,“坎珀”号在的黎波里沿海撞沉了“维多利亚”号战列舰,在此过程中,她自己也几乎沉没。-gibbons

图十一 1892年在费罗尔岩触礁的“豪”号战列舰

在实战方面,“罗德尼”号和“坎珀”号战列舰在1897年对克里特岛的干涉行动中,先后加入了为干涉行动而成立的多国舰队。当年3月26日,“坎珀”号开炮镇压了克里特岛叛乱分子,其中包括4发13.5英寸主炮炮弹。-gibbons

图十二 “坎珀”号开炮镇压了克里特岛叛乱分子

所有的“海军上将”级战列舰在二十世纪初被拆解,结束了英国第一级战列舰的故事。

参考文献

  1. 诺曼•弗里德曼(Norman Friedman),《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战列舰》,美国海军学院出版社,安纳波利斯,2018年

  2. 罗杰•切斯尼(Roger Chesneau)和尤金•M•考里斯尼克(Eugene

    M.Kolesnik

    ),康威的世界战列舰大全1860-1905,康威海事出版社,伦敦,1979

  3. 约翰•弗朗西斯•比勒(John Francis Beeler),《格拉德斯通(Gladstone)和迪斯雷利(Disraeli)时代(1866-1880)的英国海军政策》,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斯坦福,1997年
  4. 史蒂文•格雷(Steven Gray)的博士论文,《黑钻石:煤炭,皇家海军和英国帝国煤炭站,大约1870年至1914年》,华威大学,2014年3月
  5. 托尼•吉本斯(Tony Gibbons),《战列舰和战列舰百科大全》,兰斯出版社,伦敦,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