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世双谐笔趣阁

盖世双谐笔趣阁(请问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多尔衮这4位权臣中,谁的权力更大)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2 12:13:46 浏览10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请问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多尔衮这4位权臣中,谁的权力更大

当然曹操权力最大。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他官至宰相,挟天子而令诸侯,权倾朝野,所以权利最大。三国时期他是魏国国主被称为魏武帝,汉版图十三州他统领九州,人口众多。而蜀吴两国只有五州。当然曹操权力最大。而诸葛亮一生就是蜀国宰相,虽然刘备托孤他辅助朝政,有决策权,但始终是为蜀国一臣,但决定权仍为刘禅。司马懿只是魏国一帅统领三军,有勇有谋打败七伐中原的诸葛亮,是东晋的奠基人,但东晋建立时他已故,只受溢号宣王皇帝,没有掌握过王家之权所以比不上曹操。

多尔滚原是明朝建州女真部落首领死后被清追封为慧哲郡王。但一个部部落的人少物匮,疆域也不及魏国,所以也不能与曹操相比。

关于四季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春天的古诗:

1.《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春游曲》

【唐】 王涯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3.《春运》

【唐】 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4.《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夏天的古诗:

1.《夏日登鹤岩偶成》

【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2.《夏日游晖上人房》

【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3.《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秋天的古诗:

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描写冬天的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词中的雪还下着,你家乡的雪停了吗哪些写雪的诗词写进了你心里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这首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清平乐》特点是拟写狂放!又不失形象逼真!每每读起,仿佛就在雪景中!是的,漫天的雪花也许就是喝醉酒的上仙,揉碎了白云撒下人间!好美!认人陶醉!

在下不才,也想带朋友们雪景之中一游!附七绝诗两首,请友评鉴指正!谢谢!

《雪》

精灵遍处越贼毛,

剔透冰魂傲九宵。

落地铺开一暖被,

催眠万物蕴春潮。

原创_晨光无限

雪花就像精灵一样四处飘藏,又谓之贼雪!毛_鹅毛,绒毛雪!贼毛_指贼雪!上下飞舞的雪花好像调皮又淘气的天外之客,净洁到灵魂深处的白雪,从九天之外铺天盖地的飘向人间!厚厚的雪盖住了大地!就像是一床暖暖的棉被一样,为来年的万物蕴藏了生机勃勃的能量!-盖世双谐笔趣阁

《夜雪》

窗前映作六更明,

室外悄然度太平,

忽闻坠物扑声落,

探院方惊玉树婷。

原创_晨光无限

这是一场夜间雪,雪下得很大!睡在屋里看到窗户上的纸,被外面的雪光映明了!还以为天将要出五更迎来了六更天的黎明了!一夜风平夜静,安安稳稳!没有听到一点声息。忽然听到屋外有扑扑的声音传来,连忙出去探个究竟。这一看方才知道原来是下了一场大雪,扑扑的声音是树上的雪太多了,落在地上发出的独有的声音!一树银雪婷婷玉立,出现在眼前!-盖世双谐笔趣阁

朋友们,这样的雪景每当读起是不是就在眼前呢?谢谢阅读!欢迎你的评论!谢谢!

“唐山”这个地名的由来有哪些

自己曾经在唐山生活了5年,做过讲解员、地接导游,对唐山的由来和历史谈不上精通,姑且算是略知一二。对于外地人来说,首先要明确“唐山”的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一座山;其二是指一座城市。(此外,唐山还特指中国人,例如李小龙的电影《唐山大兄》)-盖世双谐笔趣阁

1:一座山——唐山。

凡事去过唐山的人都知道:在唐山市中心有一座不算很高大的山丘——大城山。大城山不仅是唐山市区内的最高峰,也是唐山古文化的发祥地。根据光绪版《滦州志》的记载:“唐山,在亮甲山(贾家山)西二里。周回数里,复岭重冈。其东麓陡河萦带,有流泉十数道注之。相传后唐李嗣源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基址尚在。又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庙祠之。山以唐名实由于此”。-盖世双谐笔趣阁

这一段历史记载翻译过来,就是说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君主李嗣源曾在此山屯兵,修建石城,后人依此将其命名为唐山。(注:网传李世民“赐名唐山”只是一种民间传说,并没有明确的史书记载)。

一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唐山才改名为大城山。可以说,大城山是当之无愧的唐山古文化发祥地。在大城山曾经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陶器、石器,还有兴国寺、古石城、姜将军墓、神庆庙、雹神庙……等历代的文化遗迹(只可惜除了前几年重修的大唐兴国禅寺,其他的古迹如今都无迹可寻)。-盖世双谐笔趣阁

2:一座城——唐山。

当然,绝大多数人所认识的唐山,都指的是北方工业重镇——唐山市。早在旧石器时代,唐山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然而现如今我们看到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唐山市区,一直到清末时期才正式形成居民点。实际上,在140多年前,现在的繁华的唐山市区只是大清滦州开平镇境内一个叫“乔屯”的小村子。-盖世双谐笔趣阁

大清光绪三年,即公元1877年,李鸿章指定唐廷枢创办开平煤矿。开平煤矿的发展,使得乔屯不断发展壮大。到了公元1898年,乔屯改名为唐山镇,这是唐山第一次成为一个行政地名。到了民国时期,即公元1925年,唐山才第一次建市。可以说:没有开滦就没有唐山;先有乔屯村,后有唐山市。-盖世双谐笔趣阁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发表你的观点。我是旅行体验师、头条旅游体验官:背着女儿去旅行。据说爱旅行而且颜值高的小伙伴,都悄悄关注了我的头条号哦!

辛苦写的东西,推荐量只有几百,还有必要坚持写下去吗

不是所有的辛苦就是有价值的,不是只要自认为努力了就是成功了,不是,《头条》推荐讲究的就是内容是自己原创的实质,机器人审核和人工审核是无情的挑剔,没有干货的内容再辛苦都得不到安慰。

自己写的文字要与其它阅读量不错的文章对比,既要不同,还要有自己的特点,有特点的同时,还不能虚空的脱离实际,还要有创新,要有自己特有的阐述方式,排比句不能抄旧搬运,警句要简单扼要,要有自创的文魂,让读者一看就知是你的文式。-盖世双谐笔趣阁

日久天長,审核者,读者都会对你文熟脸熟产生了认知的印象,还会愁没推荐和阅读量?

如果你肚子里真有干货,那告诉你,好文不辛苦,再辛苦,肚子空空,文字空空,读者无兴趣,再推荐也是劳而无功。

中国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到底有多美他最终为何被灭三族

潘安是中国古代的美男子,一直流传说他是最帅的帅哥,现在更是把他当成帅哥的标杆,就是这样一个万千少女少妇杀手的奇男子,竟然被夷三族,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历史上除了美女很出名,就连一些帅哥也很出名,这些美男中当属潘安名气最大,在一些朝代中若有人想要称赞一位男子生得十分英俊,往往会用潘安来进行比喻,虽然我们都知道潘安很帅,但到底潘安有多出众呢?

这么来说吧,潘安眉清目秀、相貌柔和,有文人才子的书香气息。

在潘安年少的时候,只要他拿着弹弓出门,就会有许多少女少妇将其围在当中,可见这潘安受欢迎的程度,而且不仅少女少妇,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妇都对其有好感。

不仅如此,潘安年轻时驾车在街上走着,许多少女老妇都为他着迷,用水果往车里丢,出一趟门回来,车子里的水果都装满了,这就是成语“掷果盈车”的来历,潘安在当下如同明星般的人物,小鲜肉,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众人的目光,回头率极高。-盖世双谐笔趣阁


还有一个事例也能衬托潘安的美貌。

据说在当时有一个长得奇丑无比的人,叫左太冲,这个人拿到现在来说就是长得丑还跑出来吓人,他经常模仿潘安的动作,学他走路的姿态,学他说话的语气,而就是因此左太冲每次上街,都会被一群老妇人围殴,还向他吐口水,这就是“东施效颦”的翻版,可见潘安在女性心中的地位,她们是不允许别人玷污她们偶像的形象。-盖世双谐笔趣阁


虽然潘安有如此美貌的容颜,但他绝对不是靠颜值生活,其本人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学习天赋,十分有才,是当时西晋文坛三大家之一,而且他还极其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北宋编纂的《二十四孝》中就有专门收录的潘安辞职回家赡养老母亲的典故,不难看出潘安无论从容貌、性格、品质和文化都值得钦佩,即使放在今天,也可以称为才貌双全,简直是国民男神一样的存在。
像潘安这样一位美男子,他的妻子想必也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吧,其实在历史上,美女不一定配美男,美男的妻子也不一定是美女,潘安的妻子叫杨蓉姬,是文人之后,其父亲是当时的大书法家,门第非常高,但这潘安才貌双全,因此杨蓉姬对潘安那是没话说,潘安对妻子也算是相当专一,在杨蓉姬去世之后,潘安由于思念亡妻还作了几首情诗,长得帅还专一,这要放在现在,那可是稀缺之人。
只可惜,人生如此赢家,却误入一场宫廷斗争。潘安一直担任县令,直到元康元年(296年)才回到洛阳做了京官,这才有资格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也就是打那时起,他平淡的人生开始走上了一条风雨之路,却未曾想在竟是一条不归路。

那时候正是贾氏集团呼风唤雨的时候,贾南风皇后自己没有孩子,她想废掉太子,潘安也被搅入了这场阴谋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忌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写的文章以后,再勾勒几笔,把它变成一篇谋逆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虽不是策划者,但潘安在这起阴谋中显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盖世双谐笔趣阁

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为名,联合另外七位司马家的皇族一起发动了兵变入宫除掉了皇后贾南风及侄子贾谧等党羽,潘安从前就得罪过司马伦,赵王司马伦夺权成功后,他立刻抓捕了潘安,并灭了他三族,就这样一个迷倒万千少女少妇老妇的美男子潘安人生就此定格。-盖世双谐笔趣阁

潘安在辞职回家照顾母亲的同时,就和好友一起附会贾谧,不久就升迁做到了黄门侍郎一职,潘安也经常替贾谧出主意,他的作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炎附势,潘安也没有听进去,最后连自己的老母亲也搭进去了。-盖世双谐笔趣阁


后世对于潘安的评价褒贬不一,潘安担任过几处县令,每到一处都是勤政廉明,造福当地百姓,对于他与贾氏陷害太子,后人也多有诟病,不过潘安的美貌却都是有口皆碑的,于是人们更多的只记住他的美貌,其他的就忽略了。



上联:任他盖世英雄,入此门还得低声下气,下联怎么对

任他盖世英雄,入此门还得低声下气;

即使条条淑女,也得裹足闺门避嫌居!

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没被评为“威震华夏”

夏侯渊被斩杀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公元218年七月,刘备倾巢而出,率蜀地所有兵力攻打汉中。但夏侯渊早有防备,将刘备堵在阳平关下约半年之久。

就在刘备苦于无法进入汉中时,又一个不利消息传来——曹操亲率大军抵达长安。

众所周知,长安离汉中近,且夏侯渊兵团在汉中可以就地补给,后勤压力不大。而成都离汉中则要相对远很多,大约一千多里,补给线非常长。所以此时对刘备而言,他要么退兵,从长计议;要么孤注一掷豪赌,剑走偏锋,引夏侯渊出来拼命。-盖世双谐笔趣阁

刘备考虑再三后,觉得前功尽弃太可惜,最后还是决定赌一把。

公元219年正月,川兵主力继续攻关,刘备则悄悄率一支精锐,走小路,绕开了防守严密的阳平关,跑到阳平关东侧的定军山上驻扎了下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夏侯渊慌了,为了把刘备撵走,他召回了前线的张郃,并与张郃一起跑到阳平关下扎营,准备堵截刘备。

当时刘备在山上,居高临下,夏侯渊和张郃的部署情况,他看得清清楚楚。他在与法正沟通后,发现张郃的兵少,是个破绽,于是他们便派出一万人,分为十部,猛攻张郃的营寨。至于夏侯渊,也没让他闲着,刘备派了一支小分队下山,烧夏侯渊的营寨,牵制他的注意。-盖世双谐笔趣阁

夏侯渊听说张郃被刘备围攻,同时他又听说营寨着火,他就判断刘备的主攻点可能不在自己这边,而是张郃那边。

于是他就兵分两路,一路派去救援张郃,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大大咧咧的跑到营门外面灭火,修复受损的防御设施。

结果就因为夏侯渊的这次部署,让前后打了两年之久,一直是僵持状态的汉中之战,终于出现了变局点。

什么变局点呢?

前面说了,刘备是居高临下,山下的情况他看得上一清二楚。当他和法正看到夏侯渊这个军区司令居然出现在营门外侧干着抢修队长才该干的活时,两人均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可击!

随后黄忠领命,带着部曲冲杀下山,士卒喧嚣声震动山谷,夏侯渊毫无防备,一脸懵逼的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最终,曹魏西线方面军总司令夏侯渊,就这么稀里糊涂领了盒饭。

回看夏侯渊被斩杀的过程可以发现。

虽然夏侯渊确实是被黄忠斩杀的,但黄忠的贡献没有那么大。因为整个定军山之战的决策者是刘备和法正。黄忠只是具体战术执行者。不能把斩夏侯渊的功劳都算在他头上。

当时形势对夏侯渊不利,换个人去偷袭,比如赵云、魏延,大概率也可以斩夏侯渊。而如果没有高层领导人的当机决断,这个斩杀机遇就不可能创造出来。

并且更关键的是,夏侯渊的死,并不意味着汉中之战就结束了。因为,曹操还在长安!

不把曹操打退。不把收拢残兵,退回阳平关苟延残喘的张郃等人击败。汉中之战就远远没有结束。

后来还有很多硬仗要打,刘备还远远远远谈不上拿下汉中。

所以,黄忠斩杀夏侯渊的战绩,自然就谈不上是“威震华夏”了。

相比于黄忠斩杀夏侯渊,关羽击败于禁就完全不同。绝对担得起“威震华夏”这一评价。

因为首先,关羽是襄樊战役的决策者,而非战术执行人。战役从头到尾,大小军令都出自他之手。

败了,他要负主要责任。

胜了,头号功劳自然也应该记在他头上。

如此重要性,远非黄忠可比。

第二,襄樊战役时,于禁的确带了三万兵支援援曹仁,他本人也的确是援军主将。但要注意的是,他是“督七军”。

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

“督”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就是以主帅身份监督指挥一群将领作战。

所以“于禁督七军”这五个字所代表的意思就是说,于禁当时至少还带了七个杂号将军级别的将领增援襄阳。

否则无法称之为“督”。

并且被关羽团灭的庞德兵团不在其中,他早就部署在了襄阳方向。

关羽一战把这些人全灭了,这是啥概念?

这就相当于,黄忠不仅斩了夏侯渊,顺带着把张郃等人也团灭了。如果黄忠真的干出如此伟业,不说他是“威震华夏”吧,他至少也担得起“华夏是震”的评价。(这是对周瑜的评价)

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位思考下。

假如说,夏侯渊破汉中,包围赵云,打得张飞投降,并斩杀了魏延。换做是你,你会怎么评价?起码也是“威震川中”吧?

再假如说,张辽攻荆州,包围吕蒙,打得太史慈投降,并斩杀甘宁,换做是你,你会怎么评价?至少也是“威震江南”吧?

关羽的战绩看似只是围了曹仁,抓了于禁一伙人,杀了庞德。但是实际上,他远离根据地三百里,深入魏土,如入无人之境,打穿了曹魏的南部防线,全歼曹操手上唯一的重装机动兵团(曹操统一北方,几乎百战百胜的重装机动兵团),直接抓了曹魏野战军总指挥。-盖世双谐笔趣阁

这简直太可怕了。

另外还有一点。于禁兵团被团灭后,曹操手上已无牌可打。

因为真正的战争不是打电子游戏,不是我有几十万兵,死了三万还有几十万。

精兵是要练的,而练又是要花时间的。

真实的战争往往是我有几十万兵,但最精锐的几万兵被团灭后,剩下的兵都不顶卵用。

这就好比袁绍在官渡输了,损失十万兵,他河北老家还有十几万兵。但剩下这十几万兵根本不顶用。完全打不过曹军。

所以《三国志》中说曹操听闻前线惨败的消息后,动了迁都的念头。这一点都不夸张。

西有刘备,南有关羽,东有孙权,且内部爷多有骚乱。如果这些人一起拥上来,曹操的后果不堪设想。也就是孙权在关键时刻搞偷袭,给曹操续了一命,否则曹操肯定是晚节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