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自上游到下游形成了什么农业带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自上游到下游形成了:乳畜带;玉米带;混合农业区;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美国密西西比河上游流域占地492098平方公里,位于利达斯卡湖(Itasca)和明尼苏达州北部,在上游流域的南部,俄亥俄河与密西西比河汇合,面积包括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明尼苏达州,密苏里州和威斯康星州大部分地区,还包括一小部分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和南达科他州地区。农田湿地是这里主导的地面覆盖类型,约占总面积的52%。耕地主要集中在流域的东北地区,以及爱荷华州中部、明尼苏达州南部,有的地方湿地农田的面积占城镇面积的80%以上。但湿地转变为农田,损失的湿地大约在50%到90%之间,但湿地的减少却使这里成为全球农作物产出量最高的地方之一。
从全球来看,天然湿地能够为人类提供广泛的服务和益处,例如,水流的净化、气候变化调节、洪水调节、对沿海地区的保护、为人类提供鱼类和木材、休闲娱乐和旅游等。当湿地转变为农业用地以后,这些功能一般会削弱,但是,美国的《新农业法案》(Farm Bill)却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湿地。美国密西西比河上游实施《新农业法案》后,流域泥沙、氮和磷污染物的流失减少了,分别下降到1.0%、1.5%和0.8%。这表明,通过湿地农业保护项目,流域的水质和环境得到了改善,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了最大化,同时,湿地和河岸保护措施,也提高了湿地的景观效果、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itasca
密西西比河上游大部分湿地由远古冰川作用形成,包括低洼沼泽、灌木和森林沼泽、泥炭地、森林、草地湿地等。根据水源的组成,这里的湿地又可分为地表水湿地(例如洪泛区和河岸森林)、降水湿地(例如低洼湿地、季节性池塘和沼泽)、地下水湿地(泥炭地、渗水地带)、混合型湿地(例如草甸等)。美国北部大平原约有3/4的湿地位于密西西比河流域,湿地农业曾经造成密西西比河下游高浓度的氮和水质恶化,在墨西哥湾形成明显的缺氧“死亡区”。-itasca
针对湿地农业对密西西比河下游水质和环境造成的影响,美国出台了《新农业法案》(Farm Bill),该法案结合年度拨款资金,可以使用数百万美元帮助农民和农场主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整体用水,保护河岸和其他重要的生态栖息地,同时提高水质(包括减少盐度)。在《新农业法案》框架下所实施的项目,主要包括:环境水质改进项目(EQIP)、湿地保护项目(WRP)、农业用水环境保护(AWEP)、保护协调机制(CCPI)和农业湿地保护资金使用法(CIGs)等。其中,环境水质改进项目(EQIP)是《新农业法案》指引下实施最大、最广的农业湿地保护项目。环境水质改进项目(EQIP)是一种农民自愿性项目,该项目向农业生产者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受援助的农民需要与政府签订时间长达10年的合同。这些合同规定湿地农民所享受的财政援助范围,以帮助农民在实现农业生产的同时,提高土壤、水、植物、动物、空气等有关环境的质量。美国的实践表明,环境水质改进项目(EQIP)能够在区域级农场上实施,在减少非点源性污染方面效果良好,但是,该项目对高营养物质和高泥沙的污染性河流治理仍有问题。-itasca
《密西西比河》简介
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千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米,其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中国的长江,是整个北美大陆的第一长河 若以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起算,长6262千米,名列世界第四。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东接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至落基山脉,面积322 万平方千米,约占北美洲面积的1/8。汇集了共约250 多条支流。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近河口处年平均流量达1.88万立方米/秒。 密西西比河为北美洲河流之冠,与其主要支流加在一起按流域面积计为世界第三大水系(约310万平方公里)。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中央河流大动脉,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水道之一。这条难以驾驭的河流流经北美大陆一些最肥沃的农田,现已完全由人类控制得当。密西西比河有两个旁支——东面的俄亥俄河和西面的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在明尼苏达州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最初只是一条细流蜿蜒向南。-itas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