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赛斯

能否说说你所了解的波斯和伊朗的关系?有哪些当时不懂后来才理解的电影台词或情节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3 08:05:16 浏览1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能否说说你所了解的波斯和伊朗的关系

伊朗是西亚大国,是古老国家,在古埃及时就是有埃兰和米底亚尚,被称一世波斯。在位于伊朗的西南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最后前六三九年被亚述国所灭。是最早伊朗国家。中亚人,印欧人雅利安与士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伊朗人的主体。米底部落征服伊朗的波斯部落灭亚述帝国。

亚述国在前五五O年被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所灭,建立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国家其疆士东起印度河流域和中亚内陆,及帕米尔高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成为世界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但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打败,征服波斯帝国。帝国在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建立帕提帝国,安息帝国。

在二二四年安息帝国一个总督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通过战争推翻安息帝国,杀死国王建立萨珊王朝。被历史以为是第二世波斯帝国。多次罗马帝国作战,二六O年还俘虏罗马瓦勒良皇帝,也三次被罗马军队攻入美索大达亚高原,底格里斯河畔右岸。在六五一年被阿拉伯帝国所灭亡-伊赛斯

阿拉伯人以从拜占廷帝国和波斯帚国连年战争中崛起。在六一一年,穆罕默德创建传播伊斯兰教,在统治者迫害下出走雅特里布城,麦地那。他在麦地那城他成功调解该城各个部落之间争端,建立自己威望,也将自已想象社会制度主张付褚社会,组建起穋斯林公社乌马,制定法律规章作为行动准则,发起战役,以少胜多击败麦加统治者倭马亚家族武装商队。使穆斯林信徒认为是安拉神佑结果 提高他的威望,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通过战争挫败敌人对麦地那围攻,自己军队愈战愈强,屡战屡胜。迅速兼并周围部落,使阿拉伯半岛远近各个部落纷纷都到麦地那 归顺,不归顺者遭到镇压,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在八世中叶,西临大西洋,东里印度河,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封建军事帝国。与我国唐朝并有为世界强国,到十世纪以后,帝国四分五裂,阿拉伯帝国被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士地和税收大权的封疆大吏分裂,成十个封建小国。-伊赛斯

到十三世纪蒙古帝国开始兴起,成吉斯汗横扫东亚世界 ,消灭了花刺子模,他的孙子旭烈兀横扫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到埃及建立伊尔汗国。也灭亡了阿拉伯帝国。但使伊斯兰更加兴旺,在十六世纪前,逊尼派都伊朗地区占优势地位。-伊赛斯

一五O二年,伊斯玛仪在伊朗建立萨非王朝,建都大不里里,宣布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阿巴斯大帝时期,王朝达到全盛,到一七六O年卡里姆汗结束了萨非王朝,建立桑德王朝,卡里姆汗去世后,伊朗北部恺化部落首领阿迦,穆罕默德汗趁机扩张势力在德黑兰建立恺力王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伊朗高原被俄国,奥斯曼帝国,英国,和德国控制分割各她。在一九二五年,礼萨汗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伊赛斯

在一九三五礼萨汗更国名为伊朗。

一九七七年伊朗爆发大革命,在霍梅尼结束十五年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兰,成立伊斯兰革命政府,接管巴列维王朝政权,巴列维王朝覆亡,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至令。

有哪些当时不懂后来才理解的电影台词或情节

《一天》

“我爱你,非常爱。但我不再喜欢你了。”

以前看只觉得这句矫情,不明白为什么女主离不开男主这个渣男,现在再看,编剧真懂女人心。

《蝙蝠侠》

“不准开枪,不准杀人。”

以前不明白蝙蝠侠为什么这么坚持这一点,不明白他一个超级英雄为什么活得那么窝囊。现在看来,能够有这样的坚持才是真的英雄。

《天气预报员》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小时候当作喜剧片看,长大了再看却笑不出来了。

《爱在日落黄昏时》

“我觉得, 当你年轻的时候 ,你会相信你会认识很多人, 但后来你才会发现能交流的人其实很少。”

所以年纪越大,能谈心的朋友就越少。珍惜每一个还在联系的朋友吧。

《真爱至上》

“足够了。”

以前觉得遗憾,觉得他不够勇敢,爱就要勇敢去追。现在觉得这才是最好的结局,最潇洒的告别。

为什么俄罗斯在2008年的俄格战争中赢的这么惨烈

惨烈?你到底理解惨烈这个词么,只有双方投入都巨大并且即使胜利的一方都损失巨大的战斗才叫惨烈,俄罗斯打败格鲁吉亚哪里来的惨烈,都不了解一下实情?还是你想突出一下俄军这场战斗暴露的弱点?还是你压根就是看快餐新闻人家说惨烈你也来惨烈。-伊赛斯

俄格冲突只有五天,俄军实际上直接碾压格鲁吉亚军队,无论从任何层面,对于俄军来说,损失的几架飞机跟一些士兵,对它造不成任何损失,只不过外界媒体过度关注了。媒体无外乎是想报道俄军的战斗情况,那它跟苏联时代比较,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你觉得格鲁吉亚军队给俄军造成多大麻烦?多大伤亡了么?压根不算什么。-伊赛斯

2008年,普京执政的第八年,也是普京执政时代的一次强力对外展示的年代。普京执政时期,军队的战斗力恢复,是俄罗斯整个国家极其重要的任务,此时的美国将反导系统部署东欧,北约持续东进,已经严重威胁俄罗斯安全,南部的格鲁吉亚再不出手打击,更加使得高加索地区情势严峻,所以当俄军南进时候,任何媒体,都想看看八年时间,俄罗斯军队是否恢复了往日的荣光。-伊赛斯

俄军南下是极为迅速的,开战三小时内58集团军先锋就已经开进战区进行作战,特种部队更是已经深入格鲁吉亚地区。对于这样的情况,格鲁吉亚显然没有做好完全准备,海军基地在大名鼎鼎的“东方营”还没到来时候就已经被抛弃。而开战前,西方国家并没有太多的认为俄军会马上开进格鲁吉亚,因为旧有的印象里面,俄军已经衰落,集结大规模军队需要时间,但是从俄格冲突看,俄军并没有因为苏联解体而丧失大规模迅速集结军团的能力,并且战争前的掩盖做的很好。从后来的叙利亚战争中,你可以更加发现,俄罗斯军队的远程调动,大规模调动都是极为快速的,而且都是在非常有效的掩护下迅速达成目的,到达战场。其次,俄军在战斗中,步跑协同依然非常出色,特种部队的作战能力没有降低。俄格冲突使得俄罗斯得到很多信息化作战的评估,为后来的几次大规模军事改革提供了方向,也使得叙利亚战场上的俄军让世人看见了新面貌。-伊赛斯

俄格冲突暴露的俄军缺点是很直接,明了的。整个苏联解体所产生的地缘灾难,换做美国,都是会导致军队动荡的。美国如果解体,你觉得它的军队还会有那么好的信息化作战能力么?最大缺点,就是信息化严重不足,军队受苏联大兵团作战影响过大,各级指挥体系机构臃肿,使得反应效率降低,战场反应慢,情报效率不足。这在俄军2012到2014的军队改革中成为重中之重。其次,步兵单兵作战能力有待提高,俄罗斯陆军单兵受到多方影响,所以能力还未恢复到苏联最高水平。再者,空军的信息化作战能力,精确制导方面非常欠缺,没有这个方面的装备。整体俄军装备较旧,现代化比率较低。-伊赛斯

虽然俄军赢了,实际也赢得轻松,然而损失的东西也算是交学费,08年之后,俄军的改革全面西化,这也使得俄军慢慢得将作战能力恢复到苏联时代的最高水平,而不是楼主你所说的什么惨烈

雍正上台后把八阿哥、九阿哥改名为阿其那、塞斯黑,这两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阿其那,塞斯黑是我国满语的音译词,都是出于对某人人身攻击所采用的带有羞辱的词语。阿其那指的是那些猪狗不如的人,而塞斯黑则是指非常讨厌的人。这是九子夺嫡胜出的雍正皇帝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八阿哥和九阿哥两兄弟采取的人身恶毒攻击而已。其目的就是永远铲除两兄弟之前所做的铺垫罢了。-伊赛斯

雍正皇帝的上位,那是经过血雨腥风,暗流涌动的残酷政治斗争得来的。九子夺嫡造成的抢班夺权使得父子间,兄弟间反目成仇,亲情的纽带瞬间崩塌。

最后的胜利者脱颖而出,曾经的竞争者们则黯然离场。我们的胜利者往往会重新审视自己成功之路的所有披荆斩棘。尤其是那些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给自己带来的无情伤害。

不管是出于私心报复,还是美其名曰维护国家安全。胜利者往往会对那些昔日的竞争者进行秋后算账。雍正此人以工于心计,善于谋划,手段极其残忍著称。因此,他对那些曾经的竞争对手所采取的秋后算账更为残酷。

雍正皇帝上位期间,最痛恨,也是最具竞争的就属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集团。八阿哥不论是在学识,品行还是与王公贵族的交往关系上,都受到大家的好评,在众多皇子中上位的呼声最为强烈。而九阿哥是老八的坚定支持者,追随者,为八阿哥出谋划策无私奉献。-伊赛斯

八阿哥九阿哥集团势力的继续存在,无疑会动摇雍正皇帝的政治统治,甚至有可能出现与雍正分庭抗礼的局面。雍正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最高皇权,开始对这兄弟两痛下杀手。

上位之后的雍正皇帝的于是在自己政权稳定之后,马上对二人给出了最严厉的惩处。不但革去二人的黄带(皇室成员身份),而且把他们两个从玉牒(皇室家谱)中除名。并给出他们多重罪状,投入监狱,双双折磨致死。

明明是五妃之一,且挺受宠,康熙为何骂良妃是“辛者库贱妇”

这句话出现在雍正朝编纂的《清圣祖实录》,究竟这句话是否有依据?良妃是否真的是所谓的“辛者库贱妇”?我们先来了解下良妃的家世及在宫中的处境。

良妃其人

良妃卫氏,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出自上三旗的满洲正黄旗,辛者库包衣出身。通过内务府宫女选秀入宫,凭借温柔聪慧、美丽出众得到了康熙帝的宠爱,于康熙二十年,生八阿哥胤禩。康熙三十九晋封嫔位,封号“良”;在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五十年(良妃薨逝时间)单独晋封妃位。-伊赛斯

辛者库出身都是罪人吗?

对良妃出身家世有争议的,在于其辛者库包衣的家世。很多人了解辛者库,多数是小说、电视剧中,犯罪宫人的去处,这也让人误会了辛者库仿佛只有罪人,其实并不是。

辛者库是包衣的一种,属于正五品文职,其职责为管理辛者库,处理皇室后勤工作。有些辛者库人是罪籍,而大多数辛者库人则是正常的包衣籍。

那么良妃是辛者库罪籍出身吗?

前面我们提到了,良妃的父亲名为阿布鼐,很巧,康熙朝有个察哈尔亲王名为阿布鼐,是蒙古察哈尔可汗林丹汗与囊囊大福晋之子(囊囊大福晋后嫁皇太极,即麟趾宫贵妃)。后因叛乱,于康熙十四年被处死。可能这是很多将良妃刻画为辛者库罪籍出生的依据之一吧。-伊赛斯

另一种说法是出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

瑚柱,正黄旗包衣人,世居佛阿拉地方,天聪时来归,原任膳房总领。其子都楞额,原任内管领。孙都尔柏、阿布鼐,俱原任内管领,他布鼐,原任膳房总领。

就是说良妃卫氏,原为觉禅氏,这个氏族是在天聪年间归顺清朝,世代担任内管领之职。良妃的父亲阿布鼐就是觉禅氏的后代,而非第一种说法的察哈尔总管。

康熙帝对良妃是宠爱还是讨厌?

康熙帝对良妃的态度如何呢?如果真如《清圣祖实录》中记载那般,那应该是非常讨厌的。可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康熙帝的后妃很多,但是他却是一个对后宫妃嫔并不大方的君王。很多后宫中的女子服侍康熙帝甚至生下孩子后,都不见得能得封一个位份。并且康熙帝还喜欢一大撮一大撮的人一起封妃晋位,康熙十六年、康熙二十年、康熙五十七年都有过大型封妃的举动。-伊赛斯

良妃在康熙二十年时,生下了皇八子胤禩,可是她没有得到册封,不能抚养自己的儿子,所以八阿哥曾由当时的四妃之首惠妃抚养过。

前两次的大型封妃现场,卫氏都没能赶上,一直到康熙三十九年,卫氏得以晋封良嫔,“良”满语含义为忠厚,善良。而她封妃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根据史料,在康熙四十五年清皇室玉牒中,卫氏的位份还是良嫔,而在康熙四十五年到五十一年之间,并未有大型封妃,所以良嫔晋封良妃,应该是单独册封的,卫氏也是首个出身辛者库而在生前得以封妃的。-伊赛斯

康熙五十一年,良妃薨逝,康熙帝一连给她写了两篇祭文,且亲自主持祭祀典礼。

综合上述康熙帝对良妃的态度以及晋封来看,阿浅觉得,康熙帝对良妃绝对不会是厌恶的态度,而这句“辛者库贱妇”有大概率是因为雍正帝为了抹黑自己当年夺位的劲敌八阿哥,让人撰写的。看文的小伙伴们,你们是否有不同的看法?-伊赛斯

乾隆为何在四十三年为其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

乾隆不仅为胤禩平反,还恢复了所有遭到雍正严惩的皇叔们的爵位和宗籍,有人说,乾隆这样做是否定雍正的决策,是大不孝行为,其实乾隆这样做,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

(乾隆继位)

说起来,清朝经过康熙和雍正两朝皇帝的励精图治,到乾隆接手的时候,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再加上在交接王位的问题上,得到雍正很好的安排,因此比之前几朝皇权交接都要顺利。

乾隆在年少时与康熙有过一年的交集,可以说在他心目中,康熙是他的偶像,康熙的仁政也让他深受影响。

乾隆继位之前,由于得到雍正的保护,没有发生与前朝大臣互通往来的问题,因此在他继位后,没有可以用的心腹,只能遵雍正遗诏,任命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为总理事务大臣。

乾隆在几位大臣的辅佐下,对雍正的铁腕政权进行了一些反思,并整改了一些严厉的政策。

乾隆的举措立刻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拥护,据清人袁枚记载,乾隆元年,乾隆每下达一个诏令,都会受到朝臣和百姓的欢呼,甚至在民间将乾隆比作尧舜之君。

(康乾盛世)

乾隆想做一个仁政爱民的明君,也想做好爱新觉罗家的当家人。

他不光要得到民心,还要得到宗族的支持,这样他的皇权才能更加稳固。因此,他本着“亲亲睦族”的态度,为曾经被雍正圈禁的皇叔允䄉、允禵等人一一翻案,并解除圈禁,恢复了他们的爵位,部分人甚至还恢复了官职。

此举不光缓和了皇室成员为争夺储位产生的历史矛盾,还安抚了宗室人心,乾隆的皇权得到了稳固。

不过皇叔允禩和允禟两人却迟迟没有翻案。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才下谕旨恢复了允禩和允禟的原名,并入宗籍。

乾隆为何要拖这么久才为允禩和允禟翻案呢?

其实早在乾隆初年,乾隆本来想一并翻案,但是新帝继位,便不断地推翻先帝的决策,是极为不孝的行为。

(胤禩)

胤禩与胤禟当初和雍正争储时,是最为针锋相对的两个人,雍正恨他们恨到无以复加,不仅削除了他们的爵位和宗籍,还给他们改名“阿奇那”和“塞思黑”(猪和狗的意思),最后将他们永久圈禁在高墙之内。

如果乾隆在这件事上也否定了雍正的决策,那就相当于是当着天下人打雍正的脸,这事他不能做。

因此他一直在考虑怎么找一个借口既能维护雍正的颜面,又能为允禩和允禟两位皇叔翻案。

乾隆四十三年,老一辈也死得差不多了,历史伤痕也渐渐愈合。

乾隆适时地下了一道谕旨,先是说胤禩与胤禟就“心术而论”,“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以此肯定了雍正处理二人是正确的。

(雍正剧照)

然后又说胤禩与胤禟“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意颇悔之”,意思是说虽然这二人有怨尤诽谤,但没有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雍正到了晚年,也曾对此颇有悔意。

最后乾隆说:“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意思是说自己已经亲政四十三年,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说,后世的人就更不敢说了,因此他为胤禩与胤禟翻了案,不光恢复了他们的名誉,还一并收入宗籍。-伊赛斯

乾隆这样做,一方面也维护了雍正的颜面;另一方面,借口雍正晚年后悔当初对兄弟太过严厉,圆了他的心愿;最后也是显示自己“亲亲睦族”的宽大气度,为自己博个明君的好名声。

不过,凭心而论,乾隆在处理这件事上,的确是值得称赞的,毕竟在雍正及以前,宗室兄弟之间心狠手辣有之,尔虞我诈有之,唯独缺少一丝温情,乾隆这样做也是为爱新觉罗后世做出了表率。

康熙死后如果是八爷继位会怎么样

若八爷而非四爷继位,清朝在1720年就灭亡了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尽管后世对此有许许多多的猜测,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雍正的宵旰忧劳,孜孜不倦地处理政事,才换来为人称道的“康乾盛世”。有人说,八爷胤禩素有贤名,若登基为帝,未必比雍正差。这是真的吗?-伊赛斯

我们先来说康熙朝的弊端。

第一,吏治腐败

康熙身上,人性丰满,他虽然在对外战争中表现得异常果敢,甚至偏激,但他对大臣却总是宽容,即便有人告诉他下面的官员多有贪赃之事,他也是从贪官的角度换位思考,称“官员们俸禄微薄,让他们适当贪点没关系,这也算是朝廷对于底层努力工作的基层官员的补偿吧”。-伊赛斯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112人。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 。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令限期赔款,便算了事。-伊赛斯

由此可见,他对吏治轻纵到了何等地步。这哪里还是宽容,分明就是“宽纵”,其直接导致地方上无官不贪,贪官们如同一条条蛀虫一般,侵害了大清的肌肉,甚至钻入大清的骨头,接下来就要喝大清的血了。

第二,土地兼并。

康熙初年,以鳌拜为首的满清贵族发动了“圈地运动”,尽管鳌拜伏法后,康熙下令禁止圈地,还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但实际上土地兼并从未中断。绝大部分的土地都渐渐掌握到了大地主的手中,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到了康熙后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不少人丁聚而复逃。-伊赛斯

土地兼并问题的产生是封建王朝的必然产物,作为地主阶级代表的皇帝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反过来革自己的命。康熙时,天下承平日久,平头百姓只要不打仗就是太平,吃得多少,好与不好反而很少放在心上。而对于最应当关注土地这一经济载体的皇帝来说,只要天下没有人造反,土地兼并的弊端便不能显现。-伊赛斯

第三,国库空虚。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从亲政到统一台湾,消灭三藩、葛尔丹、郑经和沙俄的威胁,这些丰功伟绩都需要银子;而六次南巡、治理黄河所费更是靡巨。加上其执政中期以后,官员们朝国库伸手“借钱”,却一直有借无还,导致国库中最少的时候只有800万两银子。800万两看似不少,可别忘了,当时大清已经拥有超过2亿百姓。这点钱连赈灾都不够,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政权立时就要崩溃。-伊赛斯

第四,党争严重。

党争是康熙对官员们宽纵的结果。康熙晚年倦勤,同时因为两废太子,因此对于接班人问题十分重视,将其视作“国本”。而康熙对官员们的表现十分不满,于是便给儿子们分派了各种差事,既是对皇子们的考察,又是对官员们的震慑。可谁知道事与愿违,官员们竟抱上了皇子们的大腿,为了自己的前程无所不用其极,逼得皇子们分了派系,原来至亲的兄弟成了政治对手。-伊赛斯

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这些名目,林林总总,其实哪个是康熙愿意的呢。党争之祸,祸及天下,有明一代,便是实例。

再看八爷的作为和能力

老八胤禩号称“贤王”,这既不是康熙册封,也不是自己讨来,而是拥戴老八的官员们给的,其真实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

老八能力肯定有,不然不会公然被抬出来对抗太子和四爷,更不会被后来登基的雍正帝看重,成为名副其实的“总理王大臣”。但老八的作为却让他贬大于褒,康熙朝的四大难题他一个也解决不了,反而四个问题的核心都是他。他将天下作为筹码,与亲兄弟逐鹿王座,单此一项,他便不是个合格的继位人选。-伊赛斯

反观雍正,身在潜邸时便是个办事王爷,风里来雨里去,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时势的认知远超老八。这从他为了解决土地兼并而实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为了解决吏治腐败实行了养廉银和密折制度,为了解决国库空虚实行了“火耗归公”,为了避免党争实行“继位人密匣制度”……,这些制度现在看来未必都有效,但在当时确实解决了一大部分问题,这才有了雍正末年国库6000万两的奇迹出现。-伊赛斯

结论

老八继位,非但不能解决康熙朝的四大痹症,反而会让矛盾加剧,因为老八是“八爷党”的代表,他上台执政,那些拱卫他的大臣们的荣华富贵可都指着他实现,他只会在康熙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唯有向来以“孤臣”自居,奉行“君子和而不同”,连对自己有重大贡献的隆科多和年羹尧犯错都不容忍的雍正皇帝,恰恰是解决痹症,缓和矛盾的唯一人选。-伊赛斯

事实证明,正是有了雍正的朝乾夕惕和兢兢业业,十三年来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忘我精神,才有了后续近二百年的大清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