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havioral

behavioral(金融学是学什么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4 04:38:14 浏览8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金融学是学什么的

金融专业都学一些什么呢?

  1. 金融专业的主要学习金融学相关课程、经济学相关的课程、还有计算机、数学与统计相关的课程。具体包括:宏观和微观的经济学、公司金融、会计学、金融统计、商业银行管理、金融法政治经济学、证券学、财务报表分析等等。

  2.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金融学其实是有点偏理科的专业。如果数学底子不好的话,学精学金融学会非常的困难,因为他是经济学里面最难的一个专业类别。

  1. 而且这个专业因为很热门,所以报考学校的时候收取的分数也会相对的比较高,如果不是学霸的话,也很难报考好的学校。

  2. 如果在高中的时期,觉得对数学和英语比较擅长的学生,觉得自己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话,那么可以去尝试学习金融学专业,给自己的职业规划画上一个黄金句号。

最后我们来看看金融学专业有哪些比较好的高校,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四所金融学有名的高校。

  1. 第一所,人民大学。学校的前身是建立于1937年的的陕北公学,后来成为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它是由教育部直属的北京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同建立的是985、211高校,也是双一流高校,是一所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behavioral

  2. 第二所,中央财经大学。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985、211高校,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财经方面是比较强大的,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behavioral

  3. 第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想必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其他就不多说了。

  4. 第四,厦门大学。也是小编研究生时期就读的高校,大家都知道厦门大学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一座美丽的城市,厦门,厦门大学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高校。

  • 2019年厦门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在世界QS排名当中进入了世界的前50强,厦门大学的金融学专业这几年一直在走上坡路,与国际交流频繁深入,将来的发展会是越来越国际化的,非常有前景的。

学习大数据要有哪些预备知识

大数据是我的研究方向之一,所以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大数据产业链围绕数据展开,有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安全、分析、呈现和应用,涉及到诸多学科的综合使用,不同的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以大数据工程师岗位,粗粒度的介绍一下大数据的基础知识。-behavioral

第一,操作系统知识。大数据平台往往搭建在Linux操作系统之上,所以大数据工程师要有Linux系列操作系统的知识。

第二,数据库基础。大数据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数据存储,要掌握传统数据库知识,包括建库、建表、Sql语句的使用等等。当然在学习大数据的时候还要学习Nosql数据产品。

第三,网络基础。大数据的数据来源于网络,尤其是物联网系统,所以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对学习大数据来说非常重要。

第四,程序设计基础。在大数据领域使用比较广泛的编程语言有Python、R、Java、Scala等语言,这些编程语言也是比较常见的,所以掌握其中一门语言对学习大数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算法基础。大数据分析需要使用到很多算法,学习大数据要了解常见的算法,比如k近邻、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回归等。

我目前在带大数据团队,对大数据领域比较熟悉,我会陆续在头条上写一些关于大数据方面的科普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大数据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咨询我。

谢谢!

每天失眠到凌晨四五点该怎么办

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干非常干的干货,亲妈妈测,真有效!!!

我老妈之前就有多年的失眠问题,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而且还是断断续续的,基本上可以说是躺了一晚。

那段时间我妈特别害怕睡觉,总是莫名其妙的焦虑,想东想西,大脑无法放空。试图冷静放松之后,脑子里又开始在想各种各样的东西,根本无法入睡。

睡不好的老妈气色越来越差,脸色蜡黄,眼袋黑眼圈也越来越重,越来越没有精神。后来为了能睡觉开始吃褪黑素,但是也没有什么效果。最后甚至通过吃安眠药来让自己入睡,一颗不行就两颗

看着我老妈每天都要吃安眠药入睡,我真的很难受,也很无能为力。长期吃安眠药会对脑神经不好,但是我也不能看着我老妈从天黑等到天亮,这种滋味真的很不好。

于是我各种查阅资料,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知行为治疗,英文简称CBT(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专门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称为CBT-I(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behavioral

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目前国际上治疗失眠障碍的“金标准”,是世界上公认的非药物治疗失眠障碍的最好用的疗法。该疗法中最重要的是3大模块:刺激控制+睡眠限制+放松训练

慢性失眠的人群因为长期的各种原因,建立了一个不好的条件反射:床或者卧室=睡不着觉。认知行为治疗,就是用正确的行为切断这个错误的条件反射,重新回归或者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床或者卧室=睡个好觉

一:刺激控制——帮你重建“床=睡觉”的条件反射

有些兄弟姐妹早早上床,好久也没有困意;有些人醒了,却迷迷糊糊躺在床上不想起来....慢慢地,床和睡眠之间的联系被打断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焦虑不安,长此以往,把焦躁的坏情绪和床,建立了错误的条件反射,看到床就担心、焦虑、烦躁。-behavioral

就像我老妈,每天看到床就想到了晚上睡不着,就会变得很烦躁。

刺激控制,就是通过反复的训练,帮助失眠者,把“床”和“睡觉”建立起稳定的联系。它的原理是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反射的经典理论:给狗食物,狗就可以本能地分泌唾液,这是一种无需训练的本能;给狗听铃声,狗是不会分泌唾液的。但是如果反复地把食物和铃声同时给狗,即使撤掉食物,只给铃声,狗同样会分泌唾液,这就是经过训练的条件反射。-behavioral

重建“条件反射”的方法:

* 通过反复训练,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睡觉和起床,周末、节假日也不例外。

* 床只是用来睡觉的,任何和睡眠无关的事情都不要在床上进行,特别是在床上吃东西、看电视、玩手机、想事情,都是被禁止的。

* 如果躺了15分钟还毫无睡意,就赶紧起床到别的房间去。等有了睡意再回来睡觉。如果仍然无法入睡,再重复这个动作。

* 反复训练后,如同“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一样,看到床,自然就会诱发睡意。

通过“刺激控制训练”,打破烦躁焦虑的不良情绪和床之间的错误连接,帮你重建“床=睡眠”的条件反射。

二:睡眠限制——提高睡眠效率

随着白天的活动,身体产生了腺苷,会向大脑传递“休息信号”,睡眠压力逐步积累;到了晚上,睡眠压力达到最大,然后通过一晚上的睡眠,得以释放,来保证第二天的精力充沛。假设白天老躺在床上不活动,时不时地就打瞌睡,没有体力活动,就无法累积足够的睡眠压力,晚上没有压力可以释放,自然睡不着、睡不好。-behavioral

睡眠控制的核心原理就是:控制清醒在床的时间,逐步积累睡眠压力,提高睡眠效率。

先弄清楚:什么是睡眠效率?

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在床总时间*100%,是衡量睡眠质量的数值。

举例:比如晚上11点上床,11点半睡着,第二天7点醒来马上起床。这样算下来,在床上总共躺了8个小时,睡着的时间是7.5个小时,可以计算,睡眠效率=7.5h/8h*100%=93.8%。

睡眠效率 》 90%,睡眠质量较高;如果 《 90%,就需要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限制的方法如下:

* 允许你躺在床上的时间 = 你实际睡着的时间。假设你躺了10个小时,断断续续地只睡了5个半小时,那实际上允许你躺在床上的时间只有5个半小时。

* 先固定起床的时间,然后反推5个半小时,就是你上床睡觉的时间点。

* 一旦躺着15分钟完全没有睡意,就马上离开床和卧室,做一些放松训练,等有了困意再进入卧室。

* 如果早醒了再也睡不着,超过15分钟以上,也要马上起床离开卧室。

* 等睡眠效率提高后,再逐渐提早入睡时间,开始着手增加睡眠时长。

案例时间:

刘女士,每天晚上9点就准备睡觉,需要躺1个半小时左右才能迷迷糊糊睡着,一个晚上要醒5-6次,睡不踏实。经常凌晨5点钟天不亮就醒了,怕影响家人就一直躺着,躺到7点准时起床给全家做早餐。

分析:刘女士的总体睡眠时间可能不足6小时,但是在床时间10小时,睡眠效率=60%。所以,按照7点钟起床,睡眠时间6小时,想要达到90%以上的睡眠效率,可能需要凌晨1点上床入睡。

我老妈,每天晚上九点就上床躺着了,但是一点左右才能睡着,晚上还会醒来2-3次,早上五点半左右就行了,然后躺到六点就起床了。

我老妈在床时间是9小时,睡眠时间差不多4小时左右,睡眠效率就是44%。如果我老妈想要6点起床,达到90%以上的睡眠效率,那就要在凌晨1点20分左右睡觉。但是我老妈年纪也比较大了,这么晚上床休息也是不行的,所以就要慢慢适应。而且我老妈也对这种方法产生了质疑,“这不是变得更累了”,但是最后通过结果来看,这个方法真的有效果。-behavioral

三:放松训练

一躺下就想东想西,脑子里像有个飞轮,拼命地转,停不下来,又烦又急,又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着急。相信很多失眠的姐妹,都经历过这种紧张的状态。

放松训练,就是让你的大脑放松,从而获得睡意。想要大脑放松,就需要身体放松——身体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大脑感知到你是安全的,没有危险,自然也会跟着松弛下来。

放松的方法很多:

* 渐进式肌肉放松疗法,可以在专业治疗师的引导下,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

* 呼吸训练,将注意力关注在一呼一吸上,主动诱导大脑和身体的放松

* 意象放松,想象一个令人放松、愉快、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 跟着音频的指导语,进行正念冥想的训练

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主动的身体训练,实现身体和大脑的深度放松,从而帮助改善睡眠。

最后,总结一下,通过刺激控制,建立“床 = 睡眠”的条件反射,形成看到床就想睡觉的身体本能;通过“睡眠限制”提高睡眠效率,先解决“睡得好”,再解决睡得久的问题;通过放松训练,来解决精神紧张的问题,让身体和大脑放松。-behavioral

我老妈更喜欢放松训练,她说从来没有感觉这么好,完全放松了,什么都不用想,感觉就像飞起来一样。现在我老妈已经没有了失眠的问题,但是她还是坚持每天放松自己,感觉超级的棒。

这就是亲妈妈测好用的认知行为疗法。不吃药,从心理上来治疗失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此外,很多人关于睡眠的认知是有误区的,比如一定要睡够8小时、追求秒睡、喝酒助眠等,走出睡眠误区,也是认知疗法的一部分,想了解请关注我哦~

我是花姐,坚持健康知识的干货更新。

点个赞再走,晚上睡得更好哦 。

什么是行为遗传学

行为遗传学,有个专用的英文名字——“behaviour genetics”,又被称作心理遗传学。这个学科,有人说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有人说是遗传学的分支。其实,是谁的分支不重要,反正是一个科学研究方向,只要有人研究就有可能发展。 -behavioral

一,关于这门学科的界定,大多认为是研究生物基因型对其行为的影响,以及在行为形成过程中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此看,好像将其归入遗传学更为合适。不少人认为,达尔文是这一问题的最初研究者。但达尔文本人对此并未留下研究记录或发表研究成果。如下的表述可能更为准确——第一,达尔文的确思考过遗传对于动物行为,包括对人的智力的作用;第二,达尔文早期,是多少受到了拉马克“软性遗传”,即获得性遗传思想影响的。不过,他很快否定了拉马克的观点(见文后注解)。 (拉马克)-behavioral

二,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的焦点在于——个体的行为能力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获得的。最早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的,是英国科学家F.高尔顿(1822-1911)。他研究了当时许多杰出人物的身世,1869 年发表《遗传天赋》一书。他得出结论说,天才人物的家庭成员大多也是天才,而能力也有家族遗传倾向;高尔顿首次用双胎法进行遗传研究,首创许多现代仍在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他首次提出了“优生学”的概念。但也明确指出,拉马克所谓“获得性行为性状”不能遗传。 三,1918年,苏格兰科学家R.A.费希尔试图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理论角度,证明基因和环境因素都可影响个体行为,并发表了研究成果。但是从高尔顿开始,科学家们花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研究智商和基因的关系,其实没有明确而且肯定的结论。1937年,美国心理遗传学家H.纽曼、F.弗里曼和K.霍尔金格等人,对在不同家庭中养育的同卵双生儿进行研究后认为,在一般情况下,遗传因素对他们智力的影响远远大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美国遗传学家R.普罗明在1980年发表研究报告,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遗传因素对一个人智商的影响顶多只占一半。学界认为,上个世纪中叶,是行为遗传学或叫心理遗传学的学科真正创立时间。 (美国遗传学家普罗明)-behavioral

四,这门学科在研究方法上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类的发育时间较长,且必须寻找同卵双生儿并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这是对人进行长期遗传研究遇到的明显严重困难。但动物研究却较易进行对照实验,而且容易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因此,一些科学家转向动物研究,主要有——第一,近亲交配法。在同窝动物之间进行交配,可连续交配20代,这样便获得了一种“纯系”动物,它们的后代在遗传表现上都极相似。1978年 ,美国遗传学家J.C.德弗里斯和R.普罗明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后报告——在实验动物身上有一种遗传性状,可以影响动物的学习、性活动、嗜酒、攻击、味觉和疾病的易感性等各种行为。第二,选择性育种法。用表现出某种特殊行为特征的动物进行交配。例如用攻击性很强的大鼠进行交配,以研究这种行为的遗传性质。根据遗传理论可以预知,虽然在同一环境中喂养,针对某种行为特征进行选择性育种,但随着各群之间的遗传差异变得更大时,该行为也变得更加分离。第三,血缘研究法。其理论根据,是个体间的血缘关系越近,相似品性出现的机会也越多。例如1978年有人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该病发病率远远超过一般人群。内向性、外向性、活动能力和气质等行为据信也受遗传的影响。关于人类智力差异,则证据并不充分。 (皮亚杰和他的儿童智力发展实验)-behavioral

五,说到行为遗传学,最大的争论是遗传因素对种族智商差异的影响问题。1969年,美国的A.詹森发表见解说:“在智力测验中黑人和白人得分的不同可能是由于种族集团的遗传差别所致。”他的观点,不仅迅速受到界内科学家,还受到包括遗传学其他领域、人类学、生物学界的很多人反对,说他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和智力测验中存在的“有种族偏向的”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这一学科大概用“不瘟不火”来形容比较合适。广义心理学、皮亚杰创立的“智力发生学”等等的研究,反而发展迅速。在这方面,基本有两个共识——第一,智力是被个人的经验和学习(源于生活)塑造过的中枢神经系统(源于遗传)的功能活动,是一个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的混合物。第二,智力水平日益明显地受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但具有相同社会层次的人有明显的智力差异。在遗传性智力结构能否有效地转化为实用的智力功能方面,营养状态、教育水平、家庭生活、儿童福利、社会稳定等因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理论)-behavioral

注解:法国学者拉马克于19世纪初提出了“后天获得性状遗传”的概念。是指生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产生带有适应意义和一定方向的性状变化,并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其强调外界环境条件是生物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并对生物进化有巨大推动作用。例如,长颈鹿是因为要吃到树尖上的叶子,才伸长脖子,并把长脖子遗传给后代的。通俗的说法是“用进废退”。这个观点已被科学证伪。-behavioral

(图片选自网络)

行为金融学主要讲什么

这个问题和之前的一个问题几乎是一样的。可以参照我的对另外一个问题的回答。

行为金融学通俗点来说可以理解为:

行为金融学 = 传统金融理论 + 心理学(认知科学)。

传统金融理论又称新古典主义理论。它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理性人假设:即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都是理性的。基于这个假设,又衍生出来市场也是有效的(有效市场假说)。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很多数学模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期权定价模型等都在金融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ehavioral

然而理性人这个假设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切实的反映现实。比如说,遇到金融危机和金融泡沫的时候,人的行为很难说是理性。要研究这类问题的时候,传统金融理论就行不通了。

一些学者们开始试着把心理和行为的纳入金融学的研究中:比如很多人都存在的“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现象。

学者们发现把这些”人“的因素纳入金融研究后,能更好的解释现实问题。近二十年来,有几位行为经济学家,如罗伯特·希勒(代表作《非理性繁荣》),理查德·塞勒(代表作《助推》)都获得了诺贝尔奖。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行为金融学逐渐为大众所重视。-behavioral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行为金融学其实是对于传统金融理论的一个发展和补充,而非独树一帜的学科。

几本我认为比较好的行为金融学的科普读物推荐一下。

1. Thinking, Fast and Slow by Daniel Kahneman, 2011

中译本:《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作者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2. Misbehaving: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by Richard H. Thaler, 2016

中译本:《“错误”的行为》理查德·泰勒 (作者为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3. Nudge by Richard H. Thaler, 2009

中译本:《助推》理查德·泰勒

4. The Winner’s Curse by Richard H. Thaler, 1994

中译本:《赢家的诅咒》 理查德·泰勒

5. Irrational Exuberance by Robert J. Shiller, 2000

中译本:《非理性繁荣》 罗伯特·希勒 (作者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沃斯基(Amos Tversky,1937年3月16号- 1996年6月2日), 与他的合作者Daniel Kahneman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