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看过命运石之门的人都会吹爆
因为它真的很出色,各个方面。我是大四最后两个月,毕业论文弄好了,没啥事的时候看的这番。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好像边打王者边看的,然后过了三四天又想起来这番。无奈网上有很多地方刷石头门,说什么一切都是石头门的选择。我很好奇,觉得应该再尝试看看。
然后看了第二集,好像看了几分钟,很无聊。就直接切到第七还是第八集了。然后眉头一锁,发现事情有点不对。便往后看了几集,觉得挺好看的,很有有看下去的欲望。
第二天吃完晚饭后我接着续番。那时我看到了十几集。中间我看到了打工战士穿越回去,寝室里重复响彻着她那声失败了,那种绝望的嘶喊。还好那天晚上室友都夜不归宿了。我可以独自一人无顾忌的留下眼泪。我下楼去超市买了些零食。因为我知道,我要通宵看完这部动漫。伴随着剧情的推进,天黑的越来越彻底,空气也越发的冷。我从床上扯下毯子披着自己,坐在电脑前咬着辣条看。真是一把一把的心酸,大多时间都是虐的。只有少数时刻是暖心的画面。整部番揪心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胸针和红莉栖在那间房间接吻的那一刻,我感觉之前体会到的所有伤感都融化了。只有幸福在不断地溢满我的心。在最后的最后,经历了最后的绝望,故事终于迎来了好转,一切都圆满的解决了。我看着窗外泛红的天空,走到阳台,那不知是苦还是甜的眼泪细细的流出来。我知道,这一晚的体验我终生难忘。尤其是那一晚的天空,令人窒息一般的黑色变化到最后橘红色的朝阳。其中的每一丝颜色都代表着我看这番时的某一刻的心情。是的,那晚上,我体会到了深深的绝望到无比幸福过程中的每一丝感情。-ibm5100
在早上七点左右我上了床。疲惫感在我躺下身时忽然而至,身体一下子变的好沉。我像是在闭上眼睛的那一时刻就睡着了,还来不及调整不舒服的睡姿,来不及扒下短袖,就那样猝然地,在还未回味完大结局的幸福中,就睡着了。-ibm5100
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是怎样开发出来的
19世纪之前
一、机械计算机时代的拓荒者
在西欧,由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大大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长期被神权压抑的创造力得到空前释放。其中制造一台能帮助人进行计算的机器,就是最耀眼的思想火花之一。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科学家为把这一思想火花变成引导人类进入自由王国的火炬而不懈努力。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总体水平,大都失败了,这就是拓荒者的共同命运:往往见不到丰硕的果实。后人在享用这甜美的时候,应该能从中品出一些汗水与泪水的滋味…… -ibm5100
1614: 苏格兰人John Napier (1550-1617)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计算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1623: Wilhelm Schickard (1592-1635)制作了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25: William Oughtred (1575-1660) 发明计算尺
1642: 法国数学家Pascal 在WILLIAM Oughtred计算尺的基础上将计算尺加以改进,能进行八位计算。并且还卖出了许多,成为一种时髦的商品。
1668: 英国人Samuel Morl和 (1625-1695)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
1671: 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最终答案可以最大达到16位。
1775: 英国Charles制作成功了一台与 Leibniz’s 的计算机类似的机器。但更先进一些。
1776: 德国人Mathieus Hahn成功的制作了一台乘法器。
1801: Joseph-Maire Jacuard 开发了一台能用穿孔卡片控制的自动织布机。
1820: 法国人Charles Xavier Thomas de Colmar (1785-1870),制作成功第一台成品计算机,非常的可靠,可以放在桌面上,在后来的90多年间一直在市场上出售。
1822: 英国人Charles Babbage (1792-1871)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其中设计的理论非常的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
1832: Babbage 和Joseph Clement 制成了一个差分机的成品,开始可以进行6位数的运算。后来发展到20位、30位,尺寸将近一个房子那么大。结果以穿孔的形式输出。但限于当时的制造技术,他们的设计难以制成。 -ibm5100
1834: 斯德哥尔摩的George Scheutz用木头做了一台差分机。
1834: 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的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数据,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年将操作数提高到了40位,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秒内作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作出乘除法。 -ibm5100
1842: Babbage的差分机项目因为研制费用昂贵,被政府取消。但他自己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他的分析机研究。
1843: Scheutz 和他的儿子Edvard Scheutz 制造了一台差分机,瑞典政府同意继续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
1847: Babbage 花两年时间设计了一台较简易的、31位的差分机,但没有人感兴趣并支持他造出这台机器。但后来伦敦科学博物馆用现代技术复制出这台机器后发现,它确实能准确的工作。
1848: 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差不多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1853: 令Babbage感到高兴的是,Scheutzes制造成功了真正意义上的比例差分机,能进行15位数的运算。象Babbage所设想的那样输出结果。后来伦敦的Brian Donkin又造出了更可靠的第二台。 -ibm5100
1858: 第一台制表机被Albany的Dudley天文台买走。第二台被英国政府买走。但天文台并没有将其充分利用,后来被送进了博物馆。而第二台却被幸运的使用了很长时间。
1871: Babbage 制造了分析机的部分部件和印表机。
1878: 纽约的西班牙人Ramon Verea,制造成功桌面计算器。比前面提到的都要快。但他对将其推向市场不感兴趣,只是想表明,西班牙人可以比美国人做的更好。
1879: 一个调查委员会开始研究分析机是否可行,最后他们的结论是:分析机根本不可能工作。此时Babbage 已经去世了。调查之后,人们将他的分析机彻底遗忘了。但Howard Aiken 例外。
1885: 这时期更多的计算机涌现出来。如美国、俄国、瑞典等。他们开始用有槽的圆柱代替易出故障的齿轮。
1886: 芝加哥的Dorr E. Felt (1862-1930), 制造了第一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而且速度非常快,按键抬起,结果也就出来了。
1889: Felt推出桌面印表计算器。
1890: 1890美国人口普查。1880年的普查人工用了7年的时间进行统计。这意味着1890年的统计将会超过10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的效率。Herman Hollerith,建立制表机公司的那个人,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公司。借鉴了Babbage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仅用了6个周就得出了准确的数据(62622250人)。Herman Hollerith大发其财。 -ibm5100
1892: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William S. Burroughs (1857-1898),制作成功了一台比Felt的功能更强的机器,真正开创了办公自动化工业。
1896: Herman Hollerith创办了IBM公司的前身。1900~1910
1906: Henry Babbage, Charles Babbage 的儿子,在R. W. Munro的支持下,完成了父亲设计的分析机,但也仅能证明它能工作,而没有将其作为产品推出。
二、电子计算机最初的日子里
在这之前的计算机,都是基于机械运行方式,尽管有个别产品开始引入一些电学内容,却都是从属与机械的,还没有进入计算机的灵活:逻辑运算领域。而在这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就开始了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越来越成为计算机的主体,机械越来越成为从属,二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计算机也开始了质的转变。下面就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主要事件: -ibm5100
1906: 美国的Lee De Forest发明了电子管。在这之前造出数字电子计算机是不可能的。这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0~1930
1924年2月:IBM,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成立
1930~1940
1935: IBM推出IBM 601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造了1500台。
1937: 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 M. Turing (1912-1954)出版了他的论文,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
1937: BELL试验室的George Stibitz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尽管仅仅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
1938: Claude E. Shannon 发表了用继电器进行逻辑表示的论文。
1938: 柏林的Konrad Zuse 和他的助手们完成了一个机械可编程二进制形式的计算机,其理论基础是Boolean代数。后来命名为Z1。它的功能比较强大,用类似电影胶片的东西作为存储介质。可以运算七位指数和16位小数。可以用一个键盘输入数字,用灯泡显示结果。 -ibm5100
1939 1月1日: 加利福尼亚的David Hewlet和William Packard 在他们的车库里造出了Hewlett-Packard计算机。名字是两人用投硬币的方式决定的。包括两人名字的一部分。 -ibm5100
1939年11月: 美国John V. Atanasoff和他的学生Clifford Berry 完成了一台16位的加法器,这是第一台真空管计算机。
1939: 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军事需要大大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39: Zuse和Schreyer 开始在他们的Z1计算机的基础上发展Z2计算机。并用继电器改进它的存储和计算单元。但这个项目因为Zuse服兵役被中断了一年。
1939/1940: Schreyer利用真空管完成了一个10位的加法器,并使用了氖灯做存储装置。
1940~1950
1940年1月: Bell实验室的Samuel Williams和Stibitz制造成功了一个能进行复杂运算的计算机。大量使用了继电器,并借鉴了一些电话技术, 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
1941夏季: Atanasoff和学生Berry完成了能解线性代数方程的计算机,取名叫’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用电容作存储器,用穿孔卡片作辅助存储器,那些孔实际上是’烧’上的。时钟频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用时一秒。 -ibm5100
1941年12月: 德国Zuse制作完成了Z3计算机的研制。这是第一台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可处理7位指数、14位小数。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每秒种能作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
1943: 1943年到1959年时期的计算机通常被称作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所有的程序都是用机器码编写,使用穿孔卡片。典型的机器就是: UNIVAC。
1943年1月: Mark I,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英尺长,重5吨,75万个零部件,使用了3304个继电器,60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程序存储在纸带上,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 -ibm5100
1943年4月: Max Newman、Wynn-Williams和他们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Heath Robinson’,这是一台密码破译机,严格说不是一台计算机。但是其使用了一些逻辑部件和真空管,其光学装置每秒钟能读入2000个字符。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ibm5100
1943年9月 : Williams和Stibitz完成了’Relay Interpolator’,后来命名为’Model II Relay Calculator’。这是一台可编程计算机。同样使用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其运行更可靠,每个数用7个继电器表示,可进行浮点运算。 -ibm5100
1943年12月: 最早的可编程计算机在英国推出,包括2400个真空管,目的是为了破译德国的密码,每秒能翻译大约5000个字符,但使用完后不久就遭到了毁坏。据说是因为在翻译俄语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1946: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和 Computer):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开始研制于1943年,完成于1946年。负责人是John W. Mauchly和J. Presper Eckert。重30吨,18000个电子管,功率25千瓦。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氢弹的研制。 -ibm5100
三、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其体积之大、能耗之高、故障之多、价格之贵大大制约了它的普及应用。直到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飞的起点,一发而不可收……
1947: Bell实验室的William B. Shockley、 John Bardeen和Walter H. Brattain.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
1949: EDSAC:剑桥大学的Wilkes和他的小组建成了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仍是纸带。
1949: 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第一台使用磁带的计算机。这是一个突破,可以多次在其上存储程序。这台机器是John von Neumann提议建造的。 -ibm5100
1949: ’未来的计算机不会超过1.5吨。’这是当时科学杂志的大胆预测。
1950~1960
1950: 软磁盘由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发明。其销售权由IBM公司获得。开创存储时代新纪元。
1950: 英国数学家和计算机先驱Alan Turing说:计算机将会具有人的智慧,如果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对话,对于提出和回答的问题,这个人不能区别到底对话的是机器还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了人的智能。 -ibm5100
1951: Grace Murray Hopper完成了高级语言编译器。
1951: Whirlwind:美国空军的第一个计算机控制实时防御系统研制完成。
1951: UNIVAC-1: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设计者:J. Presper Eckert 和John Mauchly。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标志着计算机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商业应用的时代。 -ibm5100
1952: 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由Von Neumann领导设计并完成。取名: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
1953: 此时世界上大约有100台计算机在运转。
1953: 磁芯存储器被开发出来。
1954: IBM的John Backus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开发 FORTRAN (FORmula TRANslation),1957年完成。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56: 第一次有关人工智能的会议在Dartmouth 学院召开。
1957: IBM开发成功第一台点阵打印机。
1957: FORTRAN 高级语言开发成功。
四、集成电路,现代计算机插上腾飞的翅膀
尽管晶体管的采用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降低了其价格,减少了故障。但离人们的要求仍差很远,而且各行业对计算机也产生了较大的需求,生产更能更强、更轻便、更便宜的机器成了当务之急,而集成电路的发明正如“及时雨“,当春乃发生。其高度的集成性,不仅仅使体积得以减小,更使速度加快,故障减少。人们开始制造革命性的微处理器。计算机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驶上了用硅铺就的高速公路。 -ibm5100
1958年9月12日: 在Robert Noyce(INTEL公司的创始人)的领导下,发明了集成电路。不久又推出了微处理器。但因为在发明微处理器时借鉴了日本公司的技术,所以日本对其专利不承认,因为日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过了30年,日本才承认,这样日本公司可以从中得到一部分利润了。但到2001年,这个专利也就失效了。 -ibm5100
1959: 1959年到1964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大量采用了晶体管和印刷电路。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强,可以运行FORTRAN和COBOL ,接收英文字符命令。出现大量应用软件。 -ibm5100
1959: Grace Murray Hopper开始开发COBOL (COmmon Business-Orientated Language)语言,完成于1961年。
1960~1970
1960: ALGOL: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推出。
1961: IBM的Kennth Iverson推出APL编程语言。
1963: PDP-8:DEC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计算机。
1964: 1964年到1972年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大量使用集成电路,典型的机型是IBM360系列。
1964: IBM发布PL/1编程语言。
1964: 发布IBM 360首套系列兼容机。
1964: DEC发布PDB-8 小型计算机。
1965: 摩尔定律发表,处理器的性能每年提高一倍。后来其内容又发生了改变。
1965: Lofti Zadeh创立模糊逻辑,用来处理近似值问题。
1965: Thomas E. Kurtz和John Kemeny完成BASIC(Beginners All 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语言的开发。特别适合计算机教育和初学者使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ibm5100
1965: Douglas Englebart 提出鼠标器的设想,但没有进一步的研究。直到1983年被苹果电脑公司大量采用。
1965: 第一台超级计算机CD6600开发成功。
1967: Niklaus Wirth开始开发PASCAL语言,1971年完成。
1968: Robert Noyce和他的几个朋友创办了INTEL公司。
1968: Seymour Paper和他的研究小组在MIT开发了LOGO语言。
1969: ARPANET计划开始启动,这是现代INTERNET的雏形。
1969 年4月7日: 第一个网络协议标准RFC推出。
1969: EIA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
1970~1980
1970: 第一块RAM芯片由INTEL推出,容量1K。
1970: Ken Thomson和Dennis Ritchie开始开发UNIX操作系统。
1970: Forth编程语言开发完成。
1970: Internet的雏形ARPAnet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基本完成。开始向非军用部门开放,许多大学和商业部门开始接入。 -ibm5100
1971年11月15日: Marcian E. Hoff在INTEL公司开发成功第一块微处理器4004,含2300个晶体管,是个4位系统,时钟频率108KHz ,每秒执行6万条指令。
在后来的日子里,处理器发展主要指标一览:
处理器 主频 每秒百万条指令
4004 108 KHz 0.06
8080 2MHz 0.5
68000 8MHz 0.7
8086 8MHz 0.8
68000 16 MHz 1.3
68020 16 MHz 2.6
80286 12MHz 2.7
68030 16MHz 3.9
386 SX 20 MHz 6
68030 25 MHz 6.3
68030 40MHz 10
386 DX 33MHz 10
486 DX 25MHz 20
486 DX2-50 50MHz 35
486 DX4/100 100MHz 60
Pentium 66MHz 100
Pentium 133MHz 240
Pentium 233MHz MMX 435
Pentium Pro 200 MHz 440
Pentium II 233MHz 560
Pentium II 333MHz 770
1971: PASCAL语言开发完成。
1972: 1972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功能更强,体积更小。人们开始怀疑计算机能否继续缩小,特别是发热量问题能否解决?人们开始探讨第五代计算机的开发。 -ibm5100
1972: C语言的开发完成。其主要设计者是UNIX系统的开发者之一 Dennis Ritche。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语言,开发系统软件,特别受人喜爱。
1972: Hewlett-Packard发明了第一个手持计算器。
1972年4月1日: 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
1972: ARPANET开始走向世界,INTERNET革命拉开序幕。
1973: 街机游戏Pong发布,得到广泛的欢迎。发明者Nolan Bushnell ,后来Atari 的创立者。
1974: 第一个具有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CLIP-4推出。
五、计算机技术渐入辉煌
在这之前,计算机技术主要集中在大型机和小型机领域发展,但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障碍已层层突破。特别是从INTEL发布其面向个人机的微处理器8080之后,这一浪潮便汹涌澎湃起来,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信息时代的弄潮儿,如乔布斯、比尔.盖茨等,至今他们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时段,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计算机真正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ibm5100
1974年4月1日: INTEL发布其8位的微处理器芯片8080。
1974年12月: MITS发布Altair 8800,第一台商用个人计算机,价值397美元,内存有256个字节。
1975: Bill Gates和Paul Allen完成了第一个在MITS 的Altair计算机上运行的BASIC程序。
1975: IBM公司介绍了他的激光打印机技术。1988年向市场推出其彩色激光打印机。
1975: Bill Gates和Paul Allen创办MicorSoft公司。现在成为最大、最成功的软件公司。三年后就收入50万美元,增加到15个人。1992年达28亿美元,1万名雇员。其最大的突破性发展是在1981年为IBM 的PC机开发操作系统,从此后便开始了对计算机业的巨大影响。 -ibm5100
1975: IBM 5100发布。
1976: Stephen Wozinak和Stephen Jobs创办苹果计算机公司。并推出其Apple I 计算机。
1976: Zilog推出Z80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 CP/M就是面向其开发的操作系统。许多著名的软件如:Wordstar 和dBase II基于此款处理器。
1976: 6502, 8 位微处理器发布,专为Apple II计算机使用。
1976: Cray 1,第一台商用超级计算机。集成了20万个晶体管,每秒进行1.5亿次浮点运算。
1977年5月: Apple II 型计算机发布。
1978: Commodore Pet发布:有 8K RAM,盒式磁带机,9英寸显示器。
1978年6月8日: INTEL发布其16位微处理器8086。但因其非常昂贵,又推出8位的8088满足市场对低价处理器的需要,并被IBM的第一代PC机所采用。其可用的时钟频率为4.77、8、10MHz。大约有300条指令,集成了29000更晶体管。 -ibm5100
1979: 街机游戏’太空入侵者’发布,引起轰动。很快便使得类似的游戏机大规模流行起来,其收入超过了美国电影业。
1979: Jean Ichbiah 开发完成Ada计算机语言。
1979年6月1日: INTEL发布了8位的8088微处理器,纯粹为了迎合低价电脑的需要。
1979: Commodore PET 发布了采用1MHz的6502处理器,单色显示器、8K内存的计算机,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购买更多的内存扩充。
1979: 发明了低密盘。
1979: Motorola公司发布68000微处理器。主要供应Apple公司的Macintosh ,后继产品68020用在Macintosh II机型上。
1979: IBM公司眼看着个人计算机市场被苹果等电脑公司占有,决定也开发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为了尽快的推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大量的工作是与第三方合作,其中微软公司就承担了其操作系统的开发工作。很快他们便在1981年8月12日推出了IBM-PC。但同时也为微软后来的崛起,施足了肥料。 -ibm5100
1980~1990
1980:“只要有1兆内存就足够DOS尽情表演了“。微软公司开发DOS初期时说。今天来听这句话有何感想呢?
1980年10月: MS-DOS/PC-DOS开发工作开始了。但微软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他们买来别人的操作系统并加以改进。但IBM测试时竟发现有300个BUG。于是他们又继续改进,最初的DOS1.0有4000行汇编程序。 -ibm5100
1981: Xerox开始致力于图形用户界面、图标、菜单和定位设备(如鼠标)的研制。结果研究成果为苹果所借鉴。而苹果电脑公司后来又指控微软剽窃了他们的设计,开发了WINDOWS系列软件。
1981: INTEL发布的80186/80188芯片,很少被人使用,因为其寄存器等与其他不兼容。但其采用了直接存储器访问技术和时间片分时技术。
1981年8月12日: IBM发布其个人计算机,售价2880美元。该机有64K内存、单色显示器、可选的盒式磁带驱动器
历史上有哪些疑似“穿越时空”的事件
东晋将领王蓬在淝水之战的前奏洛涧之战时疑似与清朝末期戈登的洋枪队莫名其妙的打了一仗,还大获全胜,通过下面将要讲述种种迹象推断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事件!
公元383年(东晋太元八年)十一月,发生了洛涧之战,这是淝水之战的前奏,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为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让东晋大将刘牢之一战成名。
公元383年十一月初,前秦苻坚的名将梁成帅五万名将士驻扎在洛涧西岸,谢玄派北府军第一猛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准备偷袭前秦梁成大军。在《晋书·刘牢之传》中的说法是前秦军两万,大多数历史记载中为五万,就算是两万,这也是刘牢之军队的四倍,据《晋阳秋续编》记载,谢玄恐刘牢之不敌梁成,于是又派大将王蓬率一千五百名北府军前去增援。-ibm5100
结果本来半天路程,王蓬愣是走了三天,据沈约的《建康杂记》中记载:“越三日,蓬始抵洛涧。”等他走到洛涧黄花菜都凉了,刘牢之在洛涧之战早已大获全胜!为什么半天的路程王蓬走了三天呢?因为王蓬在行军途中遇见了一件怪事,遇见了一支神秘的队伍,打了一场莫名其妙的仗!-ibm5100
原来,王蓬接到谢玄命令之后,匆忙行军,到了晚上,他们走到芒阳,已经离洛涧不远了。突然有哨兵报告,山道中有可疑军队在行军,王蓬通过观察发现绝不是自己人,怀疑是前秦苻坚的军队,于是王蓬依托有利地形发起进攻,对手也不含糊,立刻作出回应。奇怪的是,敌军的武器非常特别,也很厉害,敌军的武器有“砰、砰”的轰鸣声,明显区别于他们那个时代弩箭“搜、搜”的破空声,并且敌军的武器,还会发出火焰,响声震天,王蓬的军士有中火焰者,立刻倒地不起,血流不止。这种武器现在在我们看来很明显是火枪,要知道中国的火枪在东晋800多年后的南宋宋理宗时期开庆元年(公元1259)才出现,那时的枪身还是个竹筒,内部装填火药与子弹(石子或铁丸)。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弹“射出,射程不足百米,竹筒用几次后就会焦脆易碎,容易报废,还容易爆膛,只是起到威慑作用,实际作用有限。很明显,王蓬遭遇的神秘对手的火枪很先进,实际威力也很大!-ibm5100
关于王蓬这场遭遇战,唐朝的李淳风在《六朝遗事》中有所记载。没错,这个李淳风就是善于泄露天机的李淳风,他和袁天罡还著有预言书《推背图》,并且在后世之事上多有应验。据《六朝遗事•卷七》记载:
“时淝水战起,王蓬率北府兵趋洛涧,援牢之部。夜至芒阳,有敌偃旗潜行于山道。蓬疑为苻坚军,遂命军士以弩箭攻之。敌军哗,少顷,有器鸣响,火焰出,声震于野。蓬军有中火焰者,遂仆地,血流不止。”
所幸的是,王蓬利用有利地形使用火攻,在弓箭上缠上蘸油布条点火射出,取得了最终胜利。
王蓬遇到的神秘敌人使用的武器只是疑点之一,还有更多的疑点!
这段事迹在南朝沈约的《建康杂记》中的记载是这样的:
“初,天光昏暗。后火光起,观敌旌旗已残,上书‘常胜军’三字,依稀可见。敌军士弃盔者,皆黄发,鹰鼻陷目,仿若胡人。”
从这段记载中还可以看出另外两个疑点:
其一,王蓬神秘对手的外貌,鹰钩鼻,深陷眼睛,很明显是西方人的长相,可当时并没有西方人参战!
其二,这支神秘队伍的番号“常胜军”,当时参战的所有队伍中没有任何一支军队使用这个番号。
“常胜军”这个旗号在这个事件中也很关键,遍观中国历史上东晋之前并没有任何一支军队使用过这个旗号,最多极少数的军队被人们称为“常胜军”,东晋之后也只有清朝镇压太平天国时期出现过“常胜军”这个番号。
“常胜军”是清朝为镇压太平军而雇佣组建的“洋枪队”,以“常胜军”为番号,事实上这支军队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是屡战屡败,与自身的旗号大不相符!“常胜军”的历任统帅有美国人华尔、美国人白齐文、英国工兵上将查理·乔治·戈登,其中以戈登最为出名,管理军队也很有水平,因反对李鸿章杀降事件而与李鸿章闹翻。-ibm5100
而戈登极有可能是王蓬军队遇到的神秘对手!据许文佑的《天平战纪》中的记载,1864年3月,戈登的洋枪队在江阴被太平军康王汪海洋打得溃不成军,戈登抱头鼠窜率领侥幸逃脱的200多人,沿江逃跑,没想到逃到霍山(东晋时洛涧芒阳一带)又遭到袭击,如《天平战纪》中的记载:-ibm5100
“至霍山,遭袭,戈登仓皇逃逸。”
当时戈登在霍山遇袭他自己都说不清对手是谁,也没有哪一支太平军表示做过此事。
通过以上讲述,我们基本可以推断:东晋王蓬遇到的就是清朝时戈登的洋枪队,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遭遇战。理由总结如下:
一、王蓬神秘对手的武器是火枪;
二、王蓬神秘对手的外貌是西方人的特征;
三、最有力的证据是王蓬神秘对手的旗号是“常胜军”,而戈登就是“常胜军”的统帅,“常胜军”这个番号除戈登外是绝无仅有的!
四、王蓬遭遇的对手地点是东晋时洛涧附近的芒阳与戈登遇袭的清朝时霍山一带,两者位置上是大致相同的。
至于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时空紊乱现象?王蓬和戈登有没有亲密交谈?如果交谈了,他们谈了什么?这就不得而知了.....
摩尔定律有终结之日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在目前状态下是无法得到“真正”答案的。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摩尔定律是指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从最不严格的意义上讲,它是指使用一美元可购买的通用计算能力。同样,当变化率无法达到每18/24个月加倍时,摩尔定律将“终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进展将完全停止,它只会以比这更慢的速度前进。-ibm5100
当集成电路停止以每18个月使晶体管数量增倍时会发生什么呢?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已经在建立大规模并行系统,以达到与在单个计算实体中使用许多倍数量的晶体管。如果完全无法提高每立方厘米的计算能力,将会发生什么?这确实取决于达到目标时所处的位置。很有可能会转向更聪明的实现,以提高从该计算能力中获得的收益。将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创建专用电路。-ibm5100
总的来说,即使有“奇点”的可能性,我认为距计算密度的底端还有时间。
解读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以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的名字命名,它观察到计算能力大约每两年翻一番。这导致了计算能力的指数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指数级增长“雪球”,最终它建立了势头并最终导致垂直增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计算能力或多或少地遵循了这一道路。摩尔定律说,计算机芯片中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晶体管允许计算机进行计算。在芯片上塞满的晶体管越多,具有的计算能力就越大,这是摩尔定律背后的推动力。但是摩尔定律并不是真正的定律。重力是定律,摩尔定律是一种观察和预测。-ibm5100
摩尔定律55岁了:它仍然有意义吗?今年是摩尔定律55周年,技术行业专家对这一理论及其未来意义进行了反思。自1965年以来,摩尔定律一直是正确的,但在未来几年内,摩尔定律将“失效”。因为尽管当今的晶体管是微观的,但它们仍然占用物理空间,制造占用物理空间的东西有多小的限制,现在正接近晶体管的极限,因此,摩尔定律所预测的进展必须放慢。-ibm5100
摩尔定律距离终结的又一步,全球最大的两家晶圆代工厂-台积电(TSMC)和三星在摩尔定律的阶梯上又爬了一个台阶。台积电(TSMC)首先发表讲话说,其5纳米制造工艺现在处于所谓的“风险生产”中,三星很快也发布了类似的公告。-ibm5100
台积电表示,其5纳米制程可将速度提高15%,或将电源效率提高30%。三星承诺将性能提高10%或将效率提高20%。分析人士说,这些数字符合预期。但是,相比之下,十年前有时有50%的改进,很明显摩尔定律已不再是过去,但是从大型铸造厂的投资来看,客户仍然认为这是值得的。-ibm5100
实际上,摩尔定律已经放慢了。许多技术专家预测,这种现象将在2022年至2025年之间达到极致。这是否意味着摩尔定律将会终结?没有机会。摩尔定律遗留下来的地方将采用新技术来弥补,所以它没有终止,但是放缓了。-ibm5100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摩尔定律
人们基于技术原因预测了摩尔定律的消亡。例如,摩尔定律不能超过500nm,因为它不能低于光刻所需的光波长。然后,技术界使用较短的波长来减小波长,其他人则预测其在193nm处消失,因为波长限制也被双重图案和其他技术所克服。摩尔定律的极限不受当前技术的驱动,毕竟,如果我们知道如何缩小尺寸,我们可能会做到。摩尔定律的限制实际上是成本问题。每个新节点的缩减都会以相当可预测的方式使技术开发成本增加约40%。结果是摩尔定律受到经济学的限制。-ibm5100
十年前,也许有20家公司负担得起前往下一个技术节点的成本。当前,世界上可能有3家公司可以这样做: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当下降到7nm时,将没有动力向下推进到下一个技术节点,因为这样做的原因是,可以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单位成本获得性能更好的芯片,这正是英特尔的考虑。当产业界指出他们没有动力继续投入过多资金来保持领先地位时,摩尔定律就会放慢速度。2020年不是一个终结点,但可能是2025年或2030年。那时,我们可能已经发现了其他方法来提高计算性能并降低单位成本。-ibm5100
同样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执行摩尔定律的很多成本都是人为的,设备制造商为先进设备收取大量费用,因为它们可以,而不是因为生产成本高昂。随着对前沿设备的需求下降,他们的丰厚利润率也会下降,但他们不会停止生产前沿设备。他们可能被迫解雇一部分庞大的研发力量。同样,这将导致减速,而不是停止。-ibm5100
以上影响已经对半导体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需要从技术角度考虑摩尔定律,还需要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它,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实现的技术比比皆是。
当摩尔定律不再存在时,我们将怎么办?
半个世纪以来,技术行业一直以一套规则为基础,这些规则定义了从电力电子到计算机芯片的一切方式是设计。这些规则中有摩尔定律,自1965年以来,摩尔定律就一直为创新提供支撑,但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它将“终止”。-ibm5100
随着对电子设备中更高处理能力和速度的需求不断增长,设计和电子工程师已经通过开发具有越来越多的晶体管功能的集成电路(IC)计算机芯片来克服这一挑战。正是从这种方法中产生了摩尔定律,不幸的是,技术发展的速度并没有放缓,这使我们处于摩尔定律即将终结的局面。-ibm5100
摩尔定律之死符合阿姆达尔定律:摩尔首次宣布他的定律的同时,另一位计算机界人士注意到并行计算受到必须按顺序执行的任务的限制。1967年,吉恩·阿姆达尔提出了他的同名法律,规定运行时间只能加速到一定程度。阿姆达尔定律与计算任务的加速有关,该任务包括一部分可以通过使用多节点或群集计算并行运行来加速的部分,其余部分必须以串行方式运行。并行计算的好处受到任务的串行部分的限制.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计算范围,因为要实现可扩展性和健壮性,现代工作负载(包括存储、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已设计为可作为分布式应用程序运行。-ibm5100
业内许多人不愿就该想法何时不再相关发表明确的声明,但普遍的共识是,这将在2020年至2025年之间的某个时间出现,人们正为解决这一技术障碍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摩尔定律后的计算
如果要从当前的情况中吸取教训,那就是我们现有的计算和计算机芯片方法需要改变。不仅仅是调整设计或更改材料,还可能是计算本身需要更改。有几种新的技术正在填补摩尔定律的空白:
(1)3D计算将改变传统思路
一个城市在土地短缺时会做什么?它建造摩天大楼。通过“向上建造”,使用一幢楼的建筑来创建房地产,就可以容纳100倍以上的人。类似的东西正在计算中发生:计算机的“空间量”始终是二维的。平板计算机芯片坐在平板主板上。三维空间没有任何变化。计算机芯片内部没有“向上”或“向下”。现在正在改变,以3D堆叠的芯片远远优于并排放置的芯片。不仅可以在同一封装中容纳多个晶体管,还可以更好地集成所有芯片功能。这缩短了信息传播所需的距离。而且,它为信息传播创造了更多途径。结果将是更快的速度和更小的空间功率。最终,3D芯片可能比现有芯片快1000倍。-ibm5100
(2)DNA计算距离还远,但其潜力令人难以置信
DNA带有使生命得以生存的指示。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DNA可以用于计算。1994年,南加州大学的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使用DNA解决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数学问题。DNA可以存储比以往所有计算机都更多的信息。缩略图大小的DNA计算机在理论上可以比当今的超级计算机更强大。-ibm5100
(3)量子计算可能是最终的颠覆
量子计算使用量子力学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和性能。两者都处于起步阶段,但后者才是最长期的承诺。量子计算在许多方面都偏离了传统的二进制数字,这不仅是设备在功能级别上的运行方式。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qubits)作为信息的基本单位,并且它们可以利用量子力学来叠加状态。石墨烯已显示出作为量子电容器材料的潜力,这对于创建稳定的抗电磁干扰的量子比特是必不可少的。从概念上讲,量子计算距离实用化还差很多年。-ibm5100
我们可能正处于摩尔定律终结的绝境,但是正在进行许多工作和研究,以确保技术发展不受我们所知道的计算本质的阻碍。只有通过材料选择,芯片设计和计算方面的创新,我们才能确保顺利进入计算机技术的未来。
以上是我的浅薄之见,欢迎指正,谢谢!
真的有时空旅人吗有哪些案列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重力波的存在,已在2016年被LIGO团队侦测到,并将重力波型变成声音给大众听到,尽管其重力波引起的效果很微小,但确实证实重力波造成的时空扭曲,而掌握重力波就可扭曲时空,实现时空穿梭。科技的进步是必然的,相信时空穿梭在未来也必可行,那么未来人回到现代也是有可能的。-ibm5100
当今的网络上,流传着许多的时空穿梭者,而对我来说,比较靠普的有如下两个:
1.约翰·提托,2000年11月出现在美国的社交网站上,萱称来自2036年,受命回到1975年取回一部IBM5100电脑,他说时间机器是通过制造人工奇异点来产生时空扭曲,实现时空穿越,并指出时空穿越的难点是定位,还道出未来发生的一些事,部分已在这些年证实了。-ibm5100
2.谢尔盖·波诺马伦科,2006年4月23日,一个年青人穿着前苏联时期老式服装出现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街上,携带着一部yashimaflex的古老相机和50年前苏联发行的身份证,随后被警察带到精神病院后消失。因消失太离奇,官方冲洗了留在医院的相机胶卷,并去民政局调查胶卷中的女子,随后找到了相片中的年青女子,已74岁的老太太瓦伦蒂娜,确认此人真实存在。-ibm5100
若需更清晰的人物资料,大家可以到网上查阅更详细的资料,若哪位有证据指认此二人为虚假事件,也请回复,我也非常期待大家更有力的证据。
如何评价《命运石之门0》
相比命运石之门,命运石之门0在爱情线上有了另一个结局。就是25年后的胸针和真由里过家家了一起消失在迷失之线中。
从而也成就了,2010年胸针与助手爱情的命运石之门线。
没有开后宫,却完胜开后宫。
下面我来帮大家科普一下命运石之门,命运石之门剧场版,命运石之门0的逻辑性吧。
概念
一,时间机器
1.D mail:发到过去的短信。冈部的第一个D mail 是在牧濑红莉栖被他父亲杀死的当天,在秋叶原发给桶子的短信。短信发给了一个星期前的桶子。导致了,世界线变化为α线。牧濑红莉栖没有被他父亲杀死,而是与父亲决裂。-ibm5100
d mail 还有很多变种,它变得不再是短信,但同样也是d mail 如发送到桶子特定邮箱里的d mail ,发送到古老的BB机上的,甚至命运石之门和0最后25年后冈部发给自己的视频,也是d mail 。-ibm5100
2.时间跳跃机器,指带耳机用微波炉将自己的意识(记忆)发送给过去的自己。实现意识回到过去。
第一次时间跳跃,是真由里第一次被杀时,冈部用的。时间好像是2010.08.13日pm7:40。地点是Lab
时间跳跃机也有变种,但也同样算时间跳跃。例如0中,冈部跳跃失败,桶子将他的意识保存,植入到25年后冈本的体内。实现向未来跳跃。
时间跳跃机器原理是将信息穿越时空虫洞,因为虫洞是个十分小的洞,所以只能通过非常小的信息量。所以,理论上说,只能回到48小时前。不能再高。。即使在0中的25年后,跳跃的极限大概也就是两个星期。
3.时间机器,时间机器就和我们看电影里的时间飞船一样。是能将人送到过去的类似卫星一样的装置。
第一个时间机器是由25年后桶子制造的打工战士玲乘坐的FG204。这台时光机也是做工最差的一台,只能回到过去不能到未来。还总出毛病。
时光机器也有很多个,但基本都是玲在坐。所以不看型号根本就以为是一个。
剧场版的玲乘坐的是由牧濑红莉栖制作的时间机器。已经可以能去能回。
二,时间线。
α线,是牧濑红莉栖没有被刺,SERN控制了时间机器,冈本在25年后成为反抗组织反抗SERN的黑暗统治的那条线。第一部大部分时间所在的就是α线。
β线,是牧濑红莉栖被刺,牧濑红莉栖的父亲逃亡俄国,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真由理活着的这时间线。0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条线上。
命运石之门,也是条线,不是门。这条线里牧濑红莉栖没有被刺,真由理也没死,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没发生,SERN也没有统治世界。也就是大圆满结局的时间线。
命运石之门的通往方法,《命运石之门》1-23集(α线)=》《命运石之门0》1-23集(β线)=》《命运石之门》24集(β线)。
命运石之门时间线,是《命运石之门》第25集,和命运石之门剧场版所在的时间线。
r线,命运石之门剧场版,冈部独自存在的线,这条线准确的说,并不是完全的时间线,而是从命运石之门时间线中撕裂开来的一条空间线。将冈部存在的空间性从命运石之门的时间线中撕裂出来。所以在描述上,它也不同于α和β,而是在命运石之门线中螺旋上升。-ibm5100
迷失之线,(我起的)《命运石之门0》23集结尾曲后冈部做时间机器找真由理那条线。实际上这条线随着2010年的冈部到达命运石之门和其他所有线一样都会因为发生时间悖论而变的无解。就像是任何数都不能除以零一样。所以实际上这条线是不应该被表示的。但是既然故事已经到了最后了。那么何必在意那么多细节呢,何况真由理还是冈部的人质。-ibm5100
三,杂项
1.Labman有八名成员。1.冈部,2.桶子,3.真由理,4.牧濑红莉栖,5.手机控钢琴侠,6.7女装男,和菲丽斯,8,桥田玲
2.SERN 是一个位于欧洲某地的科学机构。这个科学机构是由多个国家联合建造的。拥有量子对撞机。实际上也进行时间机器的探索和研究。
这个其实是有原型的,只不过人家的确是正经的科学机构,LHC由40个国家联合建造,拥有约80个国家7000多工程师和科学家。它是一个圆形加速器,深埋于地下100米,它的环状隧道有 27 公里长,坐落于在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又名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横跨法国和瑞士的边境。-ibm5100
3.IBN5100 研发于1975年的微型计算机。能够翻译某种机器编码和密码。
原型是IBM5100,同样发售于1975年,的一台便携式电脑。
4.Basic IBN5100电脑中自带的编程语言软件,可以将SERN网站中加密的文件破解。这就是为什么冈部一定要拿到IBN5100的原因。
原型,Basic,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更接近机器编码那种完全看不懂的机器语言。现在一般都是c语言什么的。并且也不是高级编程语言。语言里,越高级越低级大概是这样。高级是指接近机器编码。大概是这样。Basic不具备破解功能。IBM5100的确具有识别更古老编程语言的功能,但是不具备识别机器编码的功能。这些都是杜撰的。-ibm5100
5.Amadeus拥有牧濑红莉栖记忆的人工智能程序。
四,科学性与人文情怀。
尽管命运石之门的很多东西是幻想,它依然也整个剧情中体现出了一般科学常识。并在这种“科学”的束缚下表现出每个人的人文情怀。这也是这部剧最迷人的地方,当然很多人是看不懂的。
下面我就来讲一下这个————命运石之门中隐藏最深的主线————稳态与蝴蝶效应的交织。
蝴蝶效应,一搬人都听过,大概就是说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可能会引起一场非常大的海啸。指一个小小的改变会引起世界很大的变化。冈部的第一个D mail引发的β线跳到α时间线就是蝴蝶效应。
热寂,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了,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中最常见的常态。(这段,原来叫稳态,2019.3.18有人点赞,于是我又读了一遍,将稳态替换成热寂,后面也重写了。如果想更多的了解热寂,可以搜索,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寂,墒增定律等。)热寂,是这个世界的终结状态。这个世界有无限多的可能性但只有一种终结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热寂。社会的很多现象类似热寂,例如,不论你今天做什么,明天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我们几乎生活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中。例如有些女孩子无论你怎么追求她也不会和你在一起。例如,你不论怎么努力还是没有那些富二代混的好。生活中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几乎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都不会影响确定的结果。不论冈部做什么,α线中2010.8.13日真由理都会死,β线中牧濑红莉栖死了,但冈部什么都没做,就这样过了大半年也是因为如此。(做什么结果都一样。)-ibm5100
而命运石之门的意义就在于阻止了了蝴蝶效应的灾难和改变了热寂不再绝望。即改变命运。命运石之门即改变命运之门。
现实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的自己的抵抗,更确切的说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在抵抗命运。而这种抵抗命运的轨迹就是我们的人生。
如果您也能花很长很长时间去探索生命的意义,问问自己生命到底是什么?问问我们因为什么而存在。那么对于现实世界,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能动性都会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