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圈大院子弟

娱乐圈大院子弟(娱乐圈大院子弟小说)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03-28 23:45:09 浏览6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华谊王氏兄弟的娱乐圈幻灭史,曾经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魄

曾经的华谊兄弟是何等的风光!

华谊兄弟最盛的时候,由于拥有 娱乐 圈众多头部资源,几乎大半个 娱乐 圈的明星都是他旗下的艺人。

我们看的很多电影,出品方都写着:华谊兄弟。

有网友感慨说:“有一段时间,我以为 娱乐 圈只有一家大公司,就是华谊。”

守着这样一家大公司,王氏兄弟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

曾经的王中军和王中磊挥金如土到什么程度?

2005年,王中军花418万买下陈逸飞的《娟娟》,并为此沾沾自喜,觉得“捡了个大便宜”。

梵高生前的最后画作《雏菊与罂粟花》,王中军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大手一挥拿出3.775亿元收入囊中。

毕加索的真迹《盘发髻女子坐像》,王中军豪掷2.01亿元......

北京著名的建筑松美术馆,主人正是王中军。美术馆内,有无数王中军从世界各地高价买来的藏品。

娱乐 圈很多女明星的名场面,王中磊就是其中的男主角。

王中磊的女儿出国留学,从小出入各种高端场所,出入皆是豪车,优越感爆棚。

所以称分了手的男朋友“生来就没这好运气”。

讽刺和自己抢男人的女人是“农民”。

不过,华谊以及王氏兄弟的那些辉煌已经成为了过往。

随着 娱乐 圈和资本圈的风云变幻,王氏兄弟如今面临巨额债务,惨到被银行逼债。现在的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世态炎凉和无常。

01

王中军和王中磊,两人出生在北京,标准的京圈大院子弟。

1994年,从国外镀了一层金回来的王中磊,拿着“勤工俭学”赚来的10万美金,和弟弟两人一拍即合,办了一家广告公司。

就这样,一家名叫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短短3年时间,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广告公司,服务的对象竟然有中国银行、中石化等这样的大客户,让人不由得震惊。

能拿下这些公司,可见王氏兄弟背后的资源和人脉不可小觑。

在王氏兄弟还在广告界混的时候,冯小刚在影视圈已经声名鹊起。

彼时的他不仅是爆款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还跑去美国拍了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冯小刚在导演上的才华初见端倪。

1997年,冯小刚拍了国内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

在地铁上的王中磊,当看到地铁上张贴的《甲方乙方》的海报时,对冯小刚心生崇拜之情。

此外,他还暗暗做了一个决定:找冯小刚一起合作拍电影。

这个决定得到了弟弟王中磊的支持,两人暗暗谋划如何说服冯小刚。

经过一番商量,觉得能打动冯小刚的只有钱了。

那时候,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虽然获得了高达3千万的高票房,但是冯小刚也只是国有企业紫禁城影业的打工仔,票房多少和他关系不大,因为他只是拿一个死工资。

所以兄弟两人找到冯小刚后,直接跟他讲,给他一年400万薪资,此外还有股份分红。

这边刚聊完,冯小刚转身就去了紫禁城影业高军的办公室,并向高军表忠心,称只要紫禁城影业给他一年200万,他这辈子就在这里干了。

谁知道高军在冯小刚说完后,便让他直接去投奔王氏兄弟。

高军不是不想留冯小刚,而是他无法满足冯小刚的条件。

最终,在金钱的诱惑下,冯小刚投奔了王中军。

高军曾这样形容冯小刚和王中军的关系:“他们是利字相连,走到一起的。”

就这样,利益牵扯之下,王中军、王中磊、冯小刚所组成的华谊铁三角成立了。

02

有了冯小刚的加入,华谊兄弟很快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1998年,华谊兄弟拿钱出来投资拍摄电影《没完没了》。没想到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斩获5000万票房。

《没完没了》的成功,让华谊兄弟对电影投资信心大增,于是更舍得往里面砸钱。

也是这一年,华谊兄弟事业遍地开花,投资的电影《大腕》《天地英雄》等大卖,让他们大赚特赚,也开启了属于华谊和冯小刚的电影时代。

可以说,这些年冯小刚成为了华谊的一张“王牌”。

下面是这些年冯小刚为华谊所做的贡献:

2001年,《大腕》票房4300万,在当年内地票房的第二名;

2003年,《手机》票房5600万,是当年内地的票房冠军;

2004年,《天下无贼》狂揽票房1.2亿;

2006年,《夜宴》票房1.3亿;

2007年,《集结号》票房2.6亿;

2009年,《非诚勿扰》票房高达3.25亿;

2010年,《唐山大地震》票房6.65亿;

同年《非诚勿扰2》票房超过4.2亿元......

可以说华谊和冯小刚很懂得市场,更懂得观众。

这些年,冯小刚在电影上的成功,为华谊奠定了在影视圈的 娱乐 霸主地位。

所以,连王中磊在公众场合也要忍不住说上一句:“ 华谊的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 ”。

华谊兄弟的辉煌,当年和王长田所创办的光线传媒两家独大,压得其他影视公司只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风光无限的华谊,自然是“酒深不怕巷子深”。他的名气和手中握着的资源,快速吸引了诸如黄晓明、周迅、邓超等明星前来签约。

风头正盛的时候, 娱乐 圈第一经纪人王京花,带着“双冰”李冰冰、范冰冰,以及陈道明、任泉、胡军等明星加入。

2009年,华谊上市,李冰冰、黄晓明、邓超等,直接买入华谊的股票,让他们身价大涨,轻轻松松就有成千上亿的银子进账。

所以,华谊加速了 娱乐 圈的资本化。

这让身处 娱乐 圈这个名利场的各路明星,越来越浮躁。

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那时候,华谊还带头弄了一个赵薇、章子怡、周迅、徐静蕾、范冰冰、李冰冰所组成的“四旦双冰”。

她们为了争抢资源进行着各种炒作,绯闻也是满天飞,上演“恩怨情仇”。

黑红也是红,只要能出名就行。

华谊最巅峰的时候,手头上有上百位明星的经纪合约,他们的命运和前程全掌握在华谊手中。

只要华谊想推谁,给资源谁,就能够让谁红。

于是,各路明星为了讨好老板,也是各出奇招。

袁立这么刚的女明星,就曾在社交平台承认,为了讨老板喜欢,还花钱购买过某件艺术品。

而王中磊,更是和女明星频频传出绯闻。

华谊时代,虽然给大家奉献了不少好看的电影,养活了一大批电影人,让内地 娱乐 圈快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让 娱乐 圈更加混乱,更乌烟瘴气。

03

虽然华谊表面风光,但不能忽视他的经营管理上有很大的问题。

对于华谊而言,当年经营的主要模式就是“大导演+广告”。

华谊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模式有很多的风险。

因为冯小刚不是常胜将军,他也有失手的时候。

更大的风险是,只要冯小刚有二心,华谊将马上陷入困局。

所以,有一段时间,华谊还在内部搞了一个以导演为主的考核制度。

这个考核制度就是定期末位淘汰,想以此选出最能为公司赚钱的新生代导演。

只是,效果不大。

多年来,冯小刚仍然是华谊最能拿得出手的导演。

另外,当年华谊还高度依赖王京花的艺人经纪。

这些都让华谊在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2005年,华谊经历了第一次重大的危机。

这一年,王京花带着陈道明、关之琳、夏雨、梁家辉、刘嘉玲、杨紫琼、袁咏仪、吴君如等一众大咖明星出走华谊,并去了对手橙天 娱乐 那里。

对于高度依赖明星的 娱乐 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华谊只剩下了一个空壳。

屋漏偏逢连夜雨,冯小刚成立了自己的 娱乐 公司东阳美拉公司。

为了挽回冯小刚,尽管这家公司资产为负,华谊还是拿出10亿进行购买。

为此,华谊和冯小刚签下对赌协议。

对赌内容是: 2016-2020年,东阳美拉每年净利润最低不低于1亿,若失败,需要补偿华谊兄弟1.68亿元。

彼时,大量的热钱开始涌入影视行业。华谊和冯小刚抓住机遇,让华谊不断创造佳绩。

2015年,华谊的市值一度高达900多亿,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影视公司。

离王中磊千亿市值的梦想,已经很接近。

此后,华谊更热衷于这种对赌 游戏 。

2015年,华谊又把目光对准了浩瀚影视。

此时浩瀚影视的艺人有杨颖、陈赫、郑恺、冯绍峰、李晨等。

华谊财大气粗地拿出7.56亿购买浩瀚影视70%的股权,并要求对方2015年的净利润需要达到9000万,此后4年每年利润上浮15%。

此外,华谊还把目光投向了电视行业,并高价收购张国立的公司。

和之前一样,华谊和张国立也玩起了对赌。

所以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为了完成合约,不断穿梭于各大片场中,熬夜拍戏,为华谊打工。

在这些对赌协议中,明星们被华谊弄得苦不堪言。

说白了,对赌协议就是资本家和明星玩的金钱 游戏 。但这样的 游戏 ,显然对资本家更加有利。

对赌协议对华谊这样的资方来说,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对方赢了,那相对应的华谊购买的股份价值直线上涨。对方完不成,也只好自掏腰包来买回股份。

正是在这种疯狂的对赌 游戏 下,很多明星为了完成合约,不管什么戏,先接了再说。

于是 娱乐 圈烂剧频出,最后苦的是观众。

回到华谊和冯小刚的对赌中,在对赌协议执行的5年内,冯小刚分别拍摄了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芳华》、《手机2》、《只有芸知道》,电视《北辙南辕》。

在这些电影中,只有《我不是潘金莲》、《芳华》赚钱了。

《北辙南辕》不久前开播,但显然观众嘲讽声一片,并不买单。

毫无疑问,冯小刚这次对赌输了,为此赔给华谊1.68亿。

虽然在对赌协议中,华谊赢多输少。但这种运作明星资本,而不是和他们进行深度合作,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华谊估计做梦也想不到,惯会做资本 游戏 的他们,有一天也会被资本反噬。

04

2016年,华谊的财报显示业绩下滑,已经出现了败相。

没想到,华谊还没喘口气,就遭遇了滑铁卢。

2018年,崔永元质疑冯小刚、范冰冰使用“阴阳合同”,华谊被查账,给了华谊重重的一击。

这件事,震惊了整个 娱乐 圈,华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从这一年开始,华谊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第一次亏损,巨亏9.09亿。

2019年,本来想仗着《只有芸知道》打一个翻身仗,但是没想到,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还不到两亿。

冯小刚发文感慨:“ 英雄老矣 ”。

并且,冯小刚还回忆起当年《天下无贼》时的辉煌和豪情万丈。

面对亏损,王中军宣布回到一线加强对电影业务的管控。

这一年,华谊亏损4.41亿。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全球影视业受到重创。虽然《八佰》获得了31亿的票房,但是对于资金链断裂的华谊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难以填补已经裂开的大窟窿。

2020年,华谊亏损高达10.48亿。

目前为止,华谊负债十几亿,被强制执行的有3亿元。

而华谊的市值,也由当初的最高峰的900多亿,只剩下100多亿。股价从32块多,跌倒如今不到4块。不客气讲,华谊已经被资本抛弃。

如今的王中军为了还债,卖房、卖收藏品,还向身边的朋友求助。

王中军说:“ 为了公司的安全,我什么都可以卖。 ”

语气中有无奈,有心酸。

曾经的 娱乐 帝国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不免让人唏嘘。

只是人只有在经历低谷的时候,才会回过头来反思自己曾经的种种作为。

今天的华谊还能不能度过此次难关,并重回往日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娱乐圈中所谓的京圈是什么意思 京圈是什么意思

1、“京圈”表面上是以地域划分的圈子,实际上是影视圈中一个较大的团体。京圈的元老大部分都是大院子弟的背景,他们在影视圈的地位举足轻重,现在很多明星都是他们一带一带出来的。

2、说起“京圈”,大家最先想到的是肯定是冯小刚、赵宝刚、葛优、姜文、管虎、文章、徐静蕾等等一系列大碗。因为傍上京圈可以拿到“资源”,像“华谊兄弟”这个公司,几乎全都是京圈的人,影视资源极其丰富。华谊走出来多少当红演员、明星?签约华谊不会有缺电视剧拍的人,能不能红得另说,但是资源只多不少。-娱乐圈大院子弟

娱乐圈的水表圈、京圈、南娱圈、港圈都是指什么?

1、京圈

京圈最早是由一批北京部队大院的文化人士立起来的,他们也被叫做大院子弟。以50、60后为生力军,部分40后做补充。

最著名的大院子弟有马未都、王朔、姜文、郑晓龙、叶京、叶大鹰以及后期加入的冯小刚。

别说不知道叶大鹰是谁啊,前阵子在微博公开喷《建国大业》的那位就是他。

2、南娱圈

南娱圈的发源地就是上海,上海自从被设成直辖市后,再加上天然的地理优势,这些年经济一直快速发展,而沪圈主要就是上海戏剧学院以及强大资本加持组成的。

而南娱圈比较知名的演员就是孙俪,马伊琍,胡歌以及海清,比较年轻的主要就是吴磊,黄龄以及蓝盈莹,像《安家以及我的前半生》都属于沪圈的作品,但是沪圈相对于更加注重资本,所以整个圈子的凝聚力并不太强。

3、港圈

因为历史原因,香港跟内地接受的教育以及思想观念都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在20世纪后期,可以说是香港娱乐事业最鼎盛的时期,当时的林青霞,张国荣,梅艳芳,周星驰以及朱茵等等,大牌艺人数不胜数,也正是他们对内地的影视事业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娱乐圈大院子弟

大量优秀的作品被人们喜欢,比如《东邪西毒,黄飞鸿系列以及大话西游》等等都百看不厌,但是这两年,随着港圈的更新换代,似乎显得有点后续乏力的状态,目前港圈的代表依然是以谢霆锋,古巨基以及张柏芝等中生代为主。-娱乐圈大院子弟

4、水表圈

同人圈的一类,由于主要同人对象多为各国政要,极其容易被查水表,因此代称为水表圈。

圈子的由来: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基本上都会有自己的圈子,上学期间,我们会建立自己的好友圈,工作以后,会有广告圈,摄影圈以及驴友圈等等,而最庞大也最复杂的圈子就是娱乐圈,因为娱乐圈是一个非常大的名利场,想要融入进去,不仅要有过人的为人处世之道,背后还要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娱乐圈大院子弟

否则就算能进去,也没办法站稳脚跟。能够进入娱乐圈,就意味着名利双收,当然一不小心,也可能导致整个人的事业以及前途彻底毁灭,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找到比较强大的背后力量。

吃软饭,仰慕王菲,却让娱乐圈闻风丧胆:王朔到底什么来头?

“武侠和部分中药、巫术是一回事。”

“你拿武侠吹什么牛逼啊?”

那年,王朔做客《锵锵三人行》,毫不留情地对盛行的武侠文化一顿批。

在这之前,他指明要梁文道坐他旁边。

因为他觉得凤凰卫视就梁文道靠谱。

窦文涛前后忙碌几个月,才攒下这个局。

过去于丹高度赞扬李白。

“李白的生命,三分是剑气,七分是月光。”

王朔不服,“李白就一名利之徒。”

他在节目上喊话于丹:

“于丹,你拿40倍望远镜看看月亮,就一板砖。”

什么“剑气”“月光”都是胡扯。

明明是三人谈话,却成为王朔的solo——

不顾尺度地斥乱象,侃 历史 。

其他两人看着王朔的豪放,目瞪口呆。

梁文道本就温和,善倾听。

而窦文涛不是不说,是说了老被抢。

只有插入广告时,他才有底气地打断王朔。

“咱们先去一下广告,王老师。锵锵3人行,广告之后见。”

后来,许子东在节目上感慨:“王朔做过以后,我们节目就很难做了。”

窦文涛问,为什么。

许子东一改以往严肃风,举了一个很“王朔”的例子。

“像谈朋友一样,你打过野战以后,再坐下来吃个蛋糕、喝喝咖啡,就没意思了。”

王朔是大院子弟,游手好闲之辈。

就像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男生那样,无所事事,不爱上学。

老师不喜欢他,他也厌倦学校的生活。

面对老师,王朔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被压倒,要么没你说话的机会。

所以在和老师的博弈中,王朔的口头表达逐渐锻炼出侵略性。

不仅如此。

老师针对他,完了请家长,写检查。

王朔动不动就写个5000字,文学才华也是那时练出来的。

高中一毕业,他就被父亲赶上船,去当海军。

部队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啥的,王朔全干一遍。

没混出什么成绩,越发感受到生命的干渴。

当然他也没白瞎这些经历,最后全写进书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朔看到铁凝写的《没有纽扣的衬衫》。

他拍了一下脑袋,“这我也能写啊。”

8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

能在杂志上发表小说的人,都牛逼到不行。

得到父母支持后,王朔蹲在家里噗嗤噗嗤写着。

他不屑于编故事,而是把生活经历改编成小说,“生活比戏牛逼多了。”

当时杂志社审稿都偏爱有名的作家,省事儿。

看到王朔这个名字时,很多编辑都不屑一顾,“呸,雏儿,贴五分钱邮票原稿退回。”

只有《青年文学》的马未都口味独特,喜欢看自由来稿。

有一天,他翻开王朔的《橡皮人》,眼前一亮。

这哥们也是个没上过学的主儿,四年级辍学,学历还没王朔高。

和王朔一样,都是野路子。

同为大院子弟,两人之前并不认识。

这次他们一拍即合,加上郑晓龙、叶京那群人,后来引领了90年代的文化风潮。

图源:网络

王朔和马未都第一次见面是在杂志社。

他穿着大裤衩, 滴哩搭啦就来了,一点都没有新人的拘谨。

马未都的第一感觉就是“吊儿郎当的”。

就这么一个“不像正经人”的人,实实在在火了。

就像王朔所说:“真没想到,后来,一不留神儿,成了腕儿了。”

王朔用北京话来创作,又与老舍不同。

作家林斤澜评价:两位都是地道的京味儿作家,偏偏没有“共同语言”。

王朔的都是短句,口语化,被称为“新京体”。

那些生活中不雅的词汇,什么你丫的、装孙子,都被他放进书里。

还有一个特点很明显,量词没了,我一哥们、给我来一这个……

京片子味儿的表达自带幽默,普世性更强。

王朔在争议声中迅速走红。1988年更是被称为“王朔年”。

那时候作家都会过分修饰自己的生活,说难听点就是装。

在一群京剧脸谱中,王朔光着脸就出来了,把自己的阴暗、懦弱,坦荡地写进书里。

《橡皮人》记录了过去的蒙昧。

《动物凶猛》现在来看也三观不正。

但不可否认,这些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的真实见证。

作协副主席王蒙欣喜若狂,写出《躲避崇高》赞美王朔: “(他)撕破伪崇高的假面。”

1991年,王朔风头正盛,跻身顶流作家。

同时,他的创作也进入瓶颈。

想写点牛掰的东西,但不知道写啥。

他心想,老了还能写,老了就玩不动,那就玩吧。

“谁让我少年得志呢?”

没想到随便玩玩,还玩出点名堂。

王朔、马未都、冯小刚等人编剧《编辑部的故事》,成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鼻祖。

按照王朔的说法,《编辑部的故事》之前的影视作品都不说人话。

接着《过把瘾就死》改编成电视剧《过把瘾》,捧红了王志文。

《动物凶猛》改编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更是惊艳全球——

王朔成为中国最火的编剧,姜文锋芒毕露,宁静、夏雨、陶虹也因为这部电影被大众熟知。

那时王朔发了张磁带《玩的就是心跳》。

歌曲名是小说的名字,歌词全是他写,让韩磊、那英那些人唱。

甚至《正大综艺》都找上门了,哥们儿愣是没去。

哦对了,王朔还凭一己之力提高了全国作家的稿酬。

当年出版社被王朔的影响力吓到了。

华艺的编辑金丽红找上门,想给王朔出文集。

以前没人这么干,因为只有离世的作家才出文集。

王朔同意了,但有个要求——要求实行版税付酬制。

金丽红没听说过这种说法,过去作家都是拿固定稿费。

但还是答应了,并给出10%的价码。

最后《王朔文集》全国热销,中国的出版业才开始市场化。

学者萧乾说:“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80年代中期,巴金发表《随想录》忏悔过去,号召讲真话。

只有王朔是为数不多敢讲真话的作家。

他一边高喊“我是流氓我怕谁”,一边撕掉别人伪装,就像他的作品一样。

郭敬明抄袭败诉且拒绝道歉,王朔骂其: 完全一小偷,怎么那么不要脸?

当然,郭敬明这个孰是孰非太明显,并不能说明什么。

奠定王朔江湖地位的,还是那一次次对艺术大家的抨击。

2002年张艺谋拍《英雄》大获成功,拉开中国商业大片的帷幕。

那时所有的投资人都在聊古装武侠,组豪华阵容赚大钱。

王朔看不惯这些急功近利的商业大片。

然后嘲笑罪魁祸首张艺谋: “他现在就是个搞装修的。”

贾樟柯也被讥讽, “他的访谈已经超过他的电影。”

对余秋雨更是不留情面, “谁也别冒充宗师,不允许,板砖伺候!”

大众将王朔和台湾的李敖放到一块比较。

李敖一生骂过3000多人,也是文坛著名狠人。

知道这件事后,李敖说:他能和我比吗?他骂的都是什么人,我骂的都是能让我坐牢的人!

王朔当然不服气:我敢骂能让他坐牢的人,他敢骂能让我坐牢的人吗?

两人互不对眼。

但有个共同点——都瞧不起金庸。

李敖说金庸书里都是“下流的侠义”。

王朔也在1999年发表《我看金庸》,吐槽金庸道德伪善,不靠谱。

后来这篇文章引起金庸读者围攻。

接着,王朔又发表《我看鲁迅》,更是遭到很多人抵制。

就在这时,一篇《我看王朔》横空出世:

“王朔这个人经常标榜自己‘跟谁都玩真的’,假装性情中人。”

完全写到心坎里去,很多讨厌王朔的人拍案叫绝。

但最后看完,他们也不得不接受现实,这篇文的作者就是王朔自己。

王朔称自己的行为不是“骂”,叫“批评”。

批评别人,也批评自己。

把自己批评得体无完肤,让那些想骂他的人哑火了,像吃了死老鼠。

大众对这种流氓真的无可奈何。

早在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王晓明等人拿王朔开刀。

发起人文精神大讨论。

因为这次正统文学的围剿,王朔的事业大受打击,逃往美国避风头。

不过没几年他又回来了,依然是一条好汉。

2007年,王朔发布小说《我的千岁寒》。

被问到“为什么写完《看上去很美》后隐退,现在出来?”

王朔说:因为那些小人在叫嚣,别光骂人,拿东西出来啊。

然后他稿子没写完就发了,“没写完也写得比你好。”

因为 “论文字美而言,就《道德经》能跟我比,《诗经》都未必。”

王朔狂妄、不可一世,让人闻风丧胆。

韩寒一直抗拒和王朔见面。

那次他被主持人陈辰骗到家里和王朔一起吃饭。

桀骜不驯的韩寒就像小弟见到大哥一样,蔫了。

王朔的作品里,男主多为登徒浪子,爱拍婆子。

就像他的小说名字一样, “一点正经没有”。

传言有位女编辑都不敢找王朔约稿,“我去了他要是qj我怎么办?”

王朔在镜头前翘着二郎腿回应:“我说你怎么那么瞧得起自己啊。”

关于女人,王朔有一句经典名言:

“初次见面无从识别时,我一般倾向相信女的。女的里倾向相信年轻女子,年轻女子中又倾向相信那些漂亮姑娘,漂亮姑娘中又倾向相信生活无忧的。

因为这类人群 社会 压力比其他人群要小,人性得以保存相对完好,环境允许她们善良,她们也没理由不善良。再说如果被人欺骗是注定的,与其让别人骗,不如让漂亮姑娘骗!”

年轻时,王朔就没少靠这嘴皮子到处招惹姑娘。

入夜,王朔经常叫上马未都一起到北京舞蹈学院泡妞。

大晚上的,跑到别人宿舍东扯一句西扯一句。

用马未都的话就是:“每耗一分钟就是一个胜利。”

即使女孩们洗漱完毕,把口盅和面盆摆整齐,端坐床上看着王朔,他都无动于衷。

人家赶人的意思明显,马未都都看不下去,小声说:“赶快走吧。”

王朔还不乐意: “再待会儿,再待会儿。”

前妻沈旭佳就是那会儿认识的。

王朔在女人面前没脾气,才女的话,更是沦为“舔狗”。

他曾公开说:耳朵得背成什么样才觉得王菲唱得不好。

在《和我们的女儿谈话》里,他写下:“人生至乐就是和聪明女人聊天。”

王朔的红颜知己甚多,和池莉、方方她们很熟。

凤凰卫视的曾子墨让他如梦如醉,“林徽因以后范儿最正的。”

作客《锵锵三人行》时,他还向窦文涛得瑟:“我和曾子墨天天短信不断。”

录这个节目的时候,王朔出事了。

他提了一嘴:“之前我觉得杨澜也挺‘正’的,但是她找的老公太不靠谱了。之前她老公还忽悠我们徐静蕾来着,我说你别理他,太不靠谱了!”

这本是私人聊天,最后被登出去了。

杨澜认为涉及到尊严问题,发博客质问王朔。

王朔懵了,杨澜是他女神啊,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样。

他反复看那期节目都没想起什么时候说的,最后才发现录制现场有其他媒体。

骂累了,还要现场工作人员给他倒水。

几天后,在东方卫视,王朔公开给杨澜道歉。

事后他腆着脸说:“我乐意给女人道歉,给女人道歉不丢人!”

何止承认对女人服软,王朔还承认被女人包养。

他到处和别人说徐静蕾送他一套别墅。

还反问曹可凡:“你们上海这女的不给男的花钱么?”

北京大妞雷厉风行,就经常给男的花钱。

王朔死不要脸地说:“我是吃软饭出身的,我是软饭硬吃。”

别人嘲笑他,他的理由很充分:我没钱我再找一个没钱的?

重情重义的人,多为淡泊名利之士。

王朔痞性、侠性兼具,以前也经商,但没赚几个钱。

和叶京开川菜馆。

和马未都、海岩等人搞“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和冯小刚经营“好梦”公司。

……

当年王朔写小说有稿费,根本不缺钱。

很多时候他都是陪朋友一起玩,又由于醉心写作,钱都打水漂了,他也没在意。

1997年,王朔被各种力量压迫,仓惶而逃。

离开前和冯小刚告别:“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我来的。你有机会火,不要一起死。”

后来,冯小刚真把这句话践行到极致。

他一声不吭把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成电影《甲方乙方》。

在编剧那栏,只写着“冯小刚”。

王朔从加州回来问这事,冯小刚递给王朔五万块。

王朔不要,两人从此交恶。

这部电影最后票房惊人,确立了“贺岁档”的概念。

铁瓷叶京看不过去,在拍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时,特地安排一个角色叫冯裤子,演员演技不怎么样,单纯长得像冯小刚。

“冯裤子“暗指冯小刚是裤子,爱抱大腿。

多年来,大家都说冯小刚在踩王朔上位。

王朔却坚决维护冯小刚信誉,“咱俩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世人都说王朔是流氓。

只有叶京知道王朔的内心纯粹:

“王朔特么的本来就是一个好孩子。是你们这些人太傻逼,说王朔是流氓。王朔生生被逼成流氓的。”

在马未都眼里,王朔是真正意义的“视金钱如粪土”。

过去王朔家门口有个修自行车的。

王朔看着闹心,影响到他的灵感。

他就跑过去和大爷说:我给你三万块钱,你能换块地呆么?

为什么是三万呢?

因为王朔当时就只有三万块。

大爷走之后,王朔还是有点担心,问马未都:“你说他会不会回来?”

马未都说不会回来。

王朔问为什么。

“他回来怕你跟他要钱啊 ”

还有一次王朔听说歌手吴虹飞没钱出专辑。

他也不认识人家,就把人家叫过去。啪,丢给她五万块钱。

他玩的就是这么心跳。

八十年代追求精神满足,九十年代追求物质。

人们挺过世纪末,进入互联网的世界。

时代巨变,世事沧桑。

流行文化和偶像都在变。

只有王朔没变,依然阳光灿烂,一点正经没有,似乎还保留着八十年代人的生猛。

作者:凸鲁

50年代,豪横的大院子弟,到底有多幸福?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这句话就体现了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其所在阶层定位的影响。

尽管后天个人的努力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命运,但是每个人的出身阶层都是天定,都是由父母乃至祖辈奋斗许多年之后所在阶层所决定的,并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改变的。

阶层一词本无贬义,其存在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每一个历史发展时期中。不同的时代下,就算是相同的阶级也会有着不同的待遇,如若自己所在的阶级正处在最好的时期,那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讲也会有着无限裨益。大院子弟就是一群被命运眷顾的幸运儿,在属于他们的年代,能成为一个大院子弟也曾是无数人的梦想。-娱乐圈大院子弟

一.大院文化的起源

大院文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时期,那时候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经历战火的洗礼,加强国内的经济文化建设。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方便各种工作的开展,政府特地在全国范围内的各地区划分出居住区,盖起专属于军政机关人员及其家属的各种生活设备齐备的小社区。-娱乐圈大院子弟

在当时的时代下,普通人家的温饱都成问题,就更不要提学校、医院、食堂都齐备的生活环境了。因此,在当时跟随着父母住进大院的孩子们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大院子弟,他们天生就享有普通人家子女难以拥有的资源,更是与普通人处在不同的阶层,自然也就随身带着或多或少的优越感,用现在的流行语讲就是“豪横”。-娱乐圈大院子弟

每个富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来炫耀所拥有的财富,现在的人大都在穿戴上下功夫,在当时的某些“豪横”的大院子弟身上也不例外。但是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物资匮乏的新中国并没有许多光鲜亮丽的时装,唯一能体现身份不凡的就要数将校呢大衣。在当时只要身着将校呢大衣,无需开口大家便都能对穿着者的阶层心领神会。-娱乐圈大院子弟

将校呢大衣的珍贵不仅体现在衣料本身,更体现在它的不可购买性。在当时,政府严格规定这种材质的大衣只有大院内的人员可以穿。这就体现了大院子弟圈的严苛性:外界的人就算是有千金,也难以越过阶层的界限融入他们的阶层。-娱乐圈大院子弟

二.大院之外的世界

这世界上有着高阶层,必然也会有低阶层的存在。没有低阶层人们的衬托,有时也更难体现高阶层值得羡慕之处。那么当年的大院子弟究竟有多幸福?与大院外的另一群孩子——“小混蛋”,一对比就能知道。

小混蛋,听起来就不像是什么褒义词。但实际上,小混蛋这个名字代表的就是大院隔开的出身普通工人或农民家庭的孩子中的“异类”。

在当时,大院外普通人家的孩子大都甘于平凡的出身,成年之后就无法再依靠父母了,因此不是选择好好读书早日找到工作,就是早些辍学帮家里分担农活安分守己地生活。但是小混蛋明显不甘于自己平凡的命运,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信奉陈胜吴广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自己幼稚的方式拉帮结派与大院子弟争锋相对,并以此作为他们独特的抗争方式。-娱乐圈大院子弟

在他们的心里,有着自卑也有着不服气,凭什么都生而为人,大院内的孩子与大院外的他们却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同样是祖国的花朵,有的人生来就居住在温室里,而他们却要在残酷的野外遭受风吹雨淋。

在当时没有名车名表的贫困时期,人们只能单纯地以穿着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而正是出于这种又羡又恨的情绪,那时候经常出现小混蛋们抢夺大院子弟的将校呢大衣事件,也算是当时的人们对大院子弟生活的羡慕的一种体现。-娱乐圈大院子弟

尽管如此,小混蛋们的行为其实在本质上对所在的阶层并没有改变。但是他们勇于改变现状的精神却与大院子弟的父辈们当年的抗争之路如出一辙,同样出身社会底层的他们,都是通过打拼从农村来到城市,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更高阶层的人。-娱乐圈大院子弟

但是,不论是大院子弟还是小混蛋们,每个人都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或好或坏而荒废青春。大院子弟们享受着父辈带来的优越条件更加努力,而小混蛋们也在青春年华时有了一段与三五好友两肋插刀的友谊。虽然阶级不同,但是年轻人争强好胜与勇于追梦的心都是一样的,而他们所代表的的两个阶层的复杂情谊更是成为了那一代人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娱乐圈大院子弟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现如今早已没有所谓的大院子弟与小混蛋,而当时的那一代人也早已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对于我们的启示却依然存在。

首先,阶层固化虽然存在,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终究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昔日的大院子弟可以凭借着优越的人脉资源与更好的社会资源来得到成功的机会,但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们也能够凭借自己的优秀与努力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与精彩。-娱乐圈大院子弟

其次,青春难得,年华易逝。当初豪横无比的大院子弟们,也在岁月的沉淀里学会了低调努力与收心奋斗。许多现在在北京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的著名导演与演员,也都是当年大院子弟的子女,他们凭借着外人无法轻易得到的丰富人脉再加上勇敢追梦的特质,最终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娱乐圈大院子弟

现在的社会早已改变,人们有了更多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阶层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已经远不如当初一样重要且难以改变。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论出身在哪一个社会阶层,都不能自暴自弃或是愤世嫉俗,白白荒废了自己的青春。-娱乐圈大院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