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有那些著作
竺可桢的著作有《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等。
1、《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
1961年他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依据北冰洋海冰衰减、苏联冻土带南界北移、世界高山冰川后退、海面上升等有关文献资料记述的地理现象。
证明了二十世纪气候逐步转暖,并由此追溯了历史时期和第四纪世界气候、各国水旱寒暖转变波动的历程,发现十七世纪后半期长江下游的寒冷时期与西欧的“小冰期”相一致。
2、《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
在气象科学研究中,竺可桢一向十分重视气象气候与生产及人类生活的联系。早在1922年,他就发表过《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的学术论文。
3、《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对象之所以是物候学,是因为全文都是围绕着物候学来说明的,全文分为四部分通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竺可桢
4、《物候学》
是竺可桢的科普思想的代表作品。他根据物候学必须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让读者了解什么是物候学的定律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怎样开展物候学研究及发展前景,并广征博引,介绍我国古代的物候学知识及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等,行文通俗流畅,极富文采。-竺可桢
5、《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享誉世界,发表后立即得到国内外科学界普遍赞扬。不仅赞扬他的科学结论,而且赞扬他开创了用历史记录和物候资料研究气候变化方法的先河。
关于竺可桢有什么介绍
竺可桢,著名科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开拓者。一生发表了近300篇论著,写了800万字极有价值的日记。在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堪称气象学的一代宗师。
竺可桢的生平简介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6年“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竺可桢担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中文名竺可桢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出生日期1890年3月7日-竺可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