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安大众

了凡四训原文及翻译是怎样的?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消费人群及定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6-10 19:40:23 浏览10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了凡四训原文及翻译是怎样的

原文: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旁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张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是科果中一百五十名。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文安大众

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翻译:壬辰年我入京城去觐见皇帝,见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读书人,看到他的气质,虚怀若谷,毫无一点骄傲的神气,而且他那谦虚的光采,就像会逼近人的样子。

我回来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要使这个人发达,在没有赐予他福气时,一定先启发他的智慧,这种智慧一开发,那就使浮滑的人自然会变得诚实,放肆的人也就自动收敛了,建所他温和善良到这种地步,是已开发了智慧了,上天一定要赐他的福了。等到放榜的时候,建所果然考中了。江阴有一位读书人。名叫张畏岩,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在许多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借住在一处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没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气,大骂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的文章好。-文安大众

那时候有一个道士在旁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在道士的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的发怒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好呢?

道士说:我常听人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气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么会好呢?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倒不觉的屈服了,因此,就转过来向道士请教。道士说: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虽好,也没益处,仍不会考中,一定要你自己改变改变。张畏岩问道:既然是命,怎样去改变呢?

道士说:造命的权,虽然在天,立命的权,还是在我;只要你肯尽力去做善事,多积功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张畏岩说:我是一个穷读书人,能做什么善事呢?

道士说:行善事,积功德,都是从这个心做出来的。只要常常存做善事,积功德的心,功德就无量无边了。就像谦虚这件事,又不要花钱,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浅,不能谦虚,反而骂考官不公平呢?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从此以后就压低一向骄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持住自己,勿走错了路,天天加功夫去修善,天天加功夫去积德。后来果然考中了第一百五十名。

从上面所讲的看来,举头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监察着人的行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应该赶快的去做;凶险、损人的事,应该避免,不要去做,这是可以由我自己决定的。

只要我存好心,约束一切不善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虚心肯迁就,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

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狭窄,而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况且谦虚的人,他还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导,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没有穷尽了。尤其是读书、做学问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

古人有几句老话说: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贵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贵。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树有根,就会生出丫枝花叶来。

人要立定了这种伟大的志向,必须在每一个念头上,都要谦虚,即使碰到像灰尘一样极小的事情,也要使别人方便,能够做到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了。造福全在我自己。

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消费人群及定位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汽车企业,大众汽车曾在中国市场长期保持高份额,但在竞争对手的压力下,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从60%下滑到20%.  “奥林匹克计划”正是在这样的危机时刻提出来的,核心内容包括:将两家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汽车产品进一步加以区分并加大差异化;到2008年,成本消减40%;到2009年,推出10到12款新车。  德国大众中国公共关系和传播部总监杨美虹说:“我们一定要进行战略重组。2005年我们准备推这个计划的时候,公司高层认为奥林匹克是我们的一个资产,必须把我们的战略重组计划放到这个平台上。通过战略重组达到激励员工、提高士气,让企业快速盈利的目的。”  此前,南北大众的产品有很多重叠的地方,甚至南北大众的产品互相竞争,这样就产生了内耗。大众汽车通过奥林匹克重组计划,让两个合资企业的产品实现互补,面对不同的消费人群。目前,新款奥迪A4、新款宝来和速腾已落户一汽大众,斯科达与上海大众的合作也尘埃落定。一汽大众的产品侧重于“时尚型、精英型”,而上海大众的产品则侧重于“经典型、典雅型”。  同时,大众汽车对整个经销商网络和经销商渠道做出重组和改革,并借营销改革的契机把奥运标识、奥运奖励机制和激励机制融入到大众品牌的经销商网络,真正把奥运作为大众品牌的资产,让每一位经销商都可以使用。  实际上,大众汽车早已进行了“家族总动员”,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组成的三方联合体协作承接北京奥运的车辆供应以及宣传工作,启动了“大众一心,鼎力北京奥运”盛典等支持北京奥运系列活动。目前,大众汽车在华的两家合资企业都已派出了一位资深代表加入到驻扎在北京的大众汽车奥林匹克项目组,广泛参与各项决策。  不仅如此,大众汽车集团还与其他赞助商合作,建立多方面的奥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中国银行签署了《中国银行、大众奥运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此外,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中国银行还共同与中国人保财险公司签署了《奥运合作伙伴购车全程服务合作协议》。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阿迪达斯公司等伙伴赞助商也与大众汽车共同开展了针对北京奥运制定的合作项目。  “人民的奥运”与大众汽车无缝对接  大众汽车喜欢强调自己是中国“最本土化的国际企业”。2004年6月10日,大众汽车率先获得2008 年北京奥运会第一家中国级合作伙伴资格,并由此开始致力于推广北京奥组委所倡导的“人民的奥运”理念。  大众汽车在中国是普及率最高的汽车品牌,除奥迪定位高端人群外,市场保有率最大的桑塔纳、捷达都是面向普通民众,因此,大众汽车对“人民的奥运”情有独钟。大众汽车正试图利用各种传播手段使品牌定位与奥运精神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2006年3月,大众汽车与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携手推出一档奥运访谈节目《通向2008──大众谈奥运》。该栏目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就北京奥运会进展、新闻和活动交流看法。这档栏目希望通过向社会各界人士传递奥林匹克精神,实现国际奥委会“歌颂人文(Celebrate Humanity)”的理念。  同时,《通向2008──大众谈奥运》栏目还为一系列奥运活动提供了一个向社会公众进行传播的平台,大众汽车以此来实现其“人民的奥运”的承诺。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奥林匹克市场部总监雷文安表示:“为广大公众制造卓越质量的轿车是大众汽车集团及其品牌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也与奥运会所倡导的‘歌颂人文‘的理念相吻合。”  配合这样的传播活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其中国合资伙伴开始针对中国日益增长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做出努力。据悉,由上海大众、上海市政府、同济大学、上海市公安局和德国大众联合成立的交通事故研究项目已经总结出城市交通事故的一些主要原因。雷文安表示:“我们看到这是一个机遇,通过我们的一份努力,为成百上千万的中国家庭留下一份永久的奥运财富。”  大众汽车将自己定位为“‘为人民造车’的奥运合作伙伴”。雷文安说:“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参加奥运会,但我们希望大众汽车为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开展的活动和付出的努力可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           -文安大众

求一个超长超高刷屏文字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文安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