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作为 武湖” 二百六十

曾作为禁地,与外界隔绝二百六十多年的“玄武湖”,今日锣鼓喧天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6-22 20:10:31 浏览1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游览路线

解放门→菱洲→环洲→樱洲→梁州→翠洲→赛龙舟

解放门

解放门是南京明城墙于1954年新开的城门,为单券城门,位于玄武门以南、太平门以西,鸡鸣寺东北、玄武湖南岸。为方便这段城墙内外的交通,并为防空疏散的需

要,南京市决定在北极阁山下的台城靠近“后湖城墙”的位置新开此门

明代“后湖小门”

解放门1951年12月开始设计动工,1952年6月12日竣工,同时打开并扩建了附近的明代“后湖小门”通往玄武湖

  卧波之桥——台菱桥

台菱桥是从解放门进入玄武湖的必经之路。此桥建成之初为单孔桥,桥身很薄,远远望去就像一座断桥。由于该桥阻隔了环湖路的交通,20世纪70年代重新改建时,利用桥堤泥土进行了填湖,原来桥下湖面消失,变成了一座16孔的旱桥。2009年玄武湖景区进行环境整治时,对该桥进行了重建,挖通了桥下湖堤,沟通了两侧湖水,恢复了通行能力。桥宽6.8米,桥长528米。如长虹卧波,秀丽而不失雄伟-武湖”

玄武湖三大水域

玄武湖呈菱形,湖泊被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州、翠洲)分为三大块: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较浅、西南湖水最深、东南湖其次,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

玄武湖航拍图▲

东南湖水域

古代玄武湖的周边是南京最早适合人居的境地,早在大约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与南京人的生活发生了联系。

公元前210年,传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此时的湖泊更名为秣陵湖-曾作为

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如今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

汉末时期,秣陵都尉蒋子文葬于湖畔。

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改名“蒋陵湖”,并引水入宫苑后湖,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胡和太初宫之北,故又名“后湖”、“北湖”

东晋到南朝时期,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玄武湖进入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六朝时期,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园。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武湖”

东南湖水域▲

西南湖水域

965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州、环洲和樱洲的前身

隋唐时期,南京不再作为首都,玄武湖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面对玄武湖地位的沧桑巨变大发感慨。

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严重影响了南京城内的排水。

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和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出现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明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把城墙建到了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湖面仅及六朝时期的三分之一。同时在紫金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现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现“中湖”遗迹还保存于白马公园内),从而彻底把原先连绵一片的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曾作为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贮存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田亩档案的黄册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如今的中央档案馆),禁止民众入内。玄武湖从此作为一代禁地,与外界隔绝了二百六十多年-武湖”

清朝时期,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玄武湖为元武湖。康熙、乾隆南巡时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清同治以后,元武湖有了一些园林建筑,其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庙,并增建湖心亭、大仙楼、观音阁、赏荷厅。后清大臣左宗棠还修筑了连通孤凄埂与梁洲的长堤,解决了游元武湖“必自太平门出,令舟而行”的不方便状况-曾作为

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随着西风东渐,面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在中国出现,公益性的“园林”概念进入中国,促使过去封闭和独占式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向公园形态转变

1928年8月19日,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2010年10月1日起,玄武湖免费开放

玄武湖位置境域

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

玄武湖周长约15千米,景区总面积5.13平方千米,其中湖面面积3.78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35平方千米,古代周长为40里,原湖更广

西南湖水域▲

玄武湖名称由来

玄武湖初期叫“后湖”、“北湖”,得名后湖的原因是玄武湖的位置正好位于钟山(紫金山)之阴,对南京城的居民来说,山背的湖泊称为后湖;北湖的名称是因为玄武湖位六朝京城之北,故名北湖。

“玄武”这两个字的意义指的是“北方之神”,“玄武湖”和“北湖”这两个名词没有多大的差别。“玄武”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四神之一,玄武湖实际上就是北湖的意思

北湖水域▲

经过第一座姊妹桥

菱洲·台菱花架

台菱花架位于台菱堤上,建于1957年,占地6400平方米。俗称“大肚花架”。该花架为钢筋水泥结构,分置在台菱堤两侧。路东四曲,路西三曲,凌霄花等爬藤植物覆盖架上,在此可欣赏到钟山与小九华山的美景。花架的主体建筑为玄武馆。玄武馆原位于今解放门附近,是六朝时期玄武湖的皇家建筑代表,是皇帝阅兵讲武的主要场所-武湖”

经过第二座姊妹桥就到菱洲

菱洲

菱洲曾称太平洲、菱洲、澳洲。1935年7月改称菱洲。“洲外原多产红菱,且洲形似菱,湖民向称菱洲,因菱米可供民食,为副产物之一。今仍沿用旧名,一以存民意,二以念民生也。”菱洲面积为10.42公顷,是湖中形成较晚的一个洲,位于玄武湖东南,东面濒临钟山,有“千云非一状”的钟山云霞,自古就有“菱洲山岚”的美名。-曾作为

钟山顾影(菱洲广场)

菱洲向南望去,湖面烟波浩淼,钟山秀影倒映湖中,碧波起处,峰峦漾曳,旭日之下,绮丽多姿,颇有“湖为钟山镜,山为湖中珠”之趣,湖山相融,是“钟山顾影”妙境

菱洲·中南玄武湖菱洲生态乐园

中南玄武湖菱洲生态乐园位于菱洲岛,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城市生态型主题乐园,有跳伞奇缘、激流穿梭、空中巡游、小小飞行员、木马圆舞曲、龙卷风暴、旋转飞碟、骑士对对碰、萌物天地、阿尔法星球历险记、休闲广场、悠闲时光沙滩区等游乐设备掩映在300多棵参天古木和湖畔原生态植被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度假、生活体验。-武湖”

菱桥

通过菱桥从菱洲到环洲

环洲

环洲曾称龙引洲、长洲、亚洲,1935年7月改称环洲。“洲形屈曲如半环,樱洲亦为其所环抱,游人过此,辄生曲径通幽之感,因改环洲。” 环洲总面积12.77公顷,是一条形如玉环的陆洲,从南北两面伸入湖中,又因其形曲如环而得名。碧波拍岸,细柳依依,微风拂来,宛如烟云舒卷,故有“环洲烟雨”之称-曾作为

环洲·月季园

月季园位于环洲东端,占地约7200平方米。栽植月季5000多株,200多个品种,有树状月季、藤本月季、大花月季、微型月季等种类,是南京市著名的月季专类园。月季有“花中皇后”的美称,以其娇美的身姿、斑斓的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武湖”

月季园·友好之塔

这个钟塔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友好之塔”。1985年11月由日本爱知县与江苏省结为友好省县的见证,双方共同修建了“中日友好之塔”,塔上放置了一个时钟,是当时比较少见的太阳能板支持运转的时钟

月季园·银杏树

花园中央,一棵有着146年树龄的银杏树傲然挺立,是南京市保护的古树名木之一

环洲·莲湖水苑

莲湖水苑位于玄武湖环洲东南侧。 莲依着湖,湖养着莲。夏天,这里碧叶满湖,红荷婷娉,秋天,这儿残荷听雨,孤荷月色。题匾人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张友宪,这里曾举办过他的个人作品展

荷隐之桥——莲桥

莲桥,建于2017年,位于玄武湖内湖南段,连接环洲和樱洲。莲桥桥型独特,曲折蜿蜒;桥面低平,似桥似栈道,是景区最接近水面的桥梁,是亲水的好地方。夏季桥身隐于百合丛中,荷香四溢花红可及,远看只见人踪不见桥影,是南京赏荷纳凉首选之地。-曾作为

环洲·四角攒尖亭

攒尖是古代中国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形式。宋代称为撮尖,清代称攒尖。依其平面有圆形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也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多见于亭阁式建筑,园林建筑

环洲·风荷苑

风荷苑西岸背倚假山,有亭台楼榭滨水而建,屋为木结构,有六朝建筑遗风。坐在楼台上面向东北,可以看到樱桥卧于水面,水中倒影飘逸。东南湖面上更是满目荷花,别有一番“荷香带风远,莲影向根生”的意境

玄武门

玄武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后开城门,开辟于1908年,原名丰润门,位于神策门和解放门、太平门之间,因靠近玄武湖而得名,作为玄武湖公园的西门

玄武门历史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两江总督端方筹办南洋劝业协会,为了增加游览景点,方便游览玄武湖,决定新辟城门通向玄武湖,并将玄武湖辟为“五洲公园”对外开放,后由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丰润门的开辟,是玄武湖的一大转折点,标志着玄武湖正式成为近代历史意义上的公园-武湖”

1911年的丰润门▲

玄武门历史

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严肃门风,丰润门更名为玄武门,辟时为单孔券门。

1929年(民国十八年),由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应邀书写了“玄武门”三字,并沿用至今。

1931年(民国二十年),玄武门由单孔券门改建为三孔券门。

1984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玄武门上加造了城楼

玄武门内▲

环洲·假山瀑布

假山瀑布位于翠虹堤与环洲交界处,建成于60年代,众多的太湖假山石堆砌成了形态各异的园林佳作,它们或似苍鹰展翅,或似猿猴啸天,或似禽栖兽踞。假山之巅,引人工瀑布飞流直下,泻入凿地而围的水池。而假山之间,则夹道崎岖,曲径盘旋,置人于怪洞奇石之间-曾作为

环洲·童子拜观音石

假山前的童子拜观音石为珍贵的太湖奇石,系北宋花石纲遗物,因其形态极似而得名。石高 6.3米,宽0.9米,具有太湖石“瘦、透、漏、皱”的典型特征,是太湖石中的精品。201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环洲·郭璞墩景区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郭璞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

郭璞墩景区·不老门

郭璞自少博学多识,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永嘉之乱时,避乱南下,被宣城太守殷祐及王导征辟为参军。晋元帝时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劝阻王敦谋反而遇害

郭璞景区建设以东晋时期为历史背景,体现六朝风格,沿轴线建设了郭璞雕像、不老门等景观,彰显郭璞仙墩古朴隆重之气,从郭璞雕像由此到郭璞墩

郭璞墩景区·郭璞墩

郭璞墩位于环洲西端。存石亭一座,仙墩置石一块。是玄武湖地势最高处。郭璞墩为东晋著名文学家、科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郭璞墩

王敦谋反失败后,东晋政权将郭璞视为“抗节不屈”的第一忠臣,晋明帝亲自选址为郭璞在玄武湖建墓,以示褒奖。“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唐朝诗人李白曾来此祭拜。到了明朝中期,由于历朝积累下来的关于黄册的圣旨敕谕太多,为了“崇圣谕以作颓靡”,嘉靖三年(1524),经奏准,在墩顶建红亭一座,用以悬挂题准敕谕,以申晓谕,故名圣谕亭。“天家亭榭倚云开”,此亭建好后,逐渐成为湖中胜地,时人常在此吟诗作赋,此亭被诗化成天语亭。民国时期,南京市政府在半山腰建“郭璞亭”一座,时任南京市长石瑛撰文勒碑,立于亭内,以示对郭璞的敬仰。1992年郭璞墩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武湖”

郭璞墩景区·郭璞纪念馆

郭璞纪念馆位于环洲,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馆舍建筑采用六朝时期风格,展厅内以中国风水八卦的布置手法,展示了郭璞生平、学术思想及历代帝王、近代名人对其的敬仰等内容。整体风格古朴典雅,匠心独具

鹤舞之桥——樱桥

樱桥又名为鹤桥、放鹤桥,连通环洲和樱洲。 1522年(嘉靖元年)明朝在郭璞墩北建设了最后一批黄册库房后,从1532年开 始在樱洲新建库房,因此该桥大致修建于1522-1532年间。嘉靖年间任监察御史的乔佑在到后湖黄册库公干期间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尽日湖居静客心,小亭独上树森森。谩对琴尊看鹤舞,不妨风雨听龙吟。”可见玄武湖内湖曾是白鹤的栖息地,故此桥自然就以鹤为名了。-曾作为

“每五日一次过湖。” 当时,来玄武湖“出差”的官员至少要在湖内值守5日方可出湖,观鹤、吟鹤便成为了许多官员难得的风雅乐趣。“重携书剑过春湖,花鸟迎人兴不孤。白鹤一双清对舞,绯桃几树锦平铺。”《后湖志》记录了许多描写白鹤的诗句,在这些诗词中可以发现该桥的名称不止一个。“放鹤桥西花半开,摘花遥上郭公台。水痕飞浪野风急,山色可人烟雨来。”明监察御史郭木的这首《新洲偶雨》提到的放鹤桥可能是该桥的另一个名称-武湖”

樱洲

樱洲是玄武湖内的湖心岛之一,面积65900平方米,因昔日樱桃遍布洲上,为宫廷贡品而得名“樱洲”。樱洲种植樱花近800株,十多个品种,是南京樱花品种的集中地。每当大地回春,樱花缀满枝头,一片绯红,如火似霞,故有“樱洲花海”之称。樱洲在环洲环抱之中,是四面环水的洲中之洲。相传,南唐亡国初期,后主李煜被囚禁于此。因昔日洲上遍植樱桃,且色红味美,被尊为“金陵五大名果”之一,清康熙、乾隆年间,玄武湖的樱桃曾作为贡品送往京城-曾作为

樱洲·藏春亭

2017年,在玄武湖赏樱风光带樱洲核心位置增建重檐赏樱亭——藏春亭。登上藏春亭,近览樱洲全景,远望钟山晴岚。每当樱花盛开时,樱洲一片花海,层层樱花灿若云霞,玄武湖春天最美的景色尽藏于此

樱花盛开时的藏春亭▲

樱洲·樱洲长廊

樱洲长廊位于樱洲西北,于1954年建成,长304米,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宋庆龄利用获得的国际和平奖捐建。因为宋庆龄时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所以建成后的长廊被命名为“中苏友好长廊”,西端则称之为“中苏友好画廊”。樱洲长廊初为竹木结构, 1963年在原地改建-武湖”

白桥

从樱洲经过白桥再到环洲

环洲·喇嘛庙、诺那塔

位于环洲东端,始建于1937年,201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喇嘛庙、诺那塔均为纪念诺那法师而建。诺那法师生于1865年,逝于1936年,是一位“呼图克图”称号的大喇嘛。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做过许多有益的事。1994年,诺那法师的后代弟子、台湾圆觉宗重塑诺那金身,重修诺那庙塔,这里是沿海地区喇嘛教极少数游览胜地之一。-曾作为

诺那塔

诺那塔九级六面,钢筋水泥制造,仿唐宋风格。底级四面镌刻碑文,系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司法院长居正所撰并书的《普佑法师塔碑铭》

转经轮

转经轮,又称法轮,属佛教法器,内装经文或咒语,通过右旋(顺时针)转动即等同诵经、咒之功

相传,在很久以前,当时的佛陀曾赐龙王一座转经轮,从而解除了当地的饥荒。后来,观世音菩萨嘱咐龙树祖师赴龙宫请出此经轮以利益地球上的众生。从此,有关经轮的种种教法,便由龙树祖师传给了狮面空行母,再辗转传至帝洛巴、那诺巴、玛尔巴及冈波巴等,后来到了大宝法王嘎玛巴希的手中,再经历代祖师传承下来而至于今-武湖”

转经轮实乃利益末法时期众生的一种特殊法门,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如同见到千佛一般。任何人供养或更换转经轮的经布,五百生都可获得美丽的衣服,而转经轮更能清净所有奇怪的疾病及邪灵的障碍。另外,任何使用转经轮的人,皆为四大天王、十方护法所护佑,同时也可清净五逆重罪与十不善业,净化此轮回,临终时往生佛国净土,了断生死,永脱轮回,永享快乐-曾作为

喇嘛庙

喇嘛庙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式殿堂,形制古朴

环洲·莲花广场

莲花广场位于环洲北端,占地约50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3000多人,广场以荷叶、荷花造型为构图,广场音乐喷泉是为迎接国庆70周年重新改建,总规模约1680平方米。以“莲韵、听潮、筑梦"为主题进行水景编排表演。数控喷泉、变频跑泉、莲花喷泉、高喷、斜喷、百变喷泉、水膜喷泉等约十种喷泉水型与灯光音响系统配合,表演如梦如幻-武湖”

莲花广场·莲花仙子

12米高的莲花仙子雕塑及四个憨态可掬的莲花童子是广场的主题标志

环洲·米芾拜石

位于环洲北端。由三块天然石头组成,其中最重的过36吨,在南京已属罕见。米芾是宋代书画家,玩石如醉如痴。相传米芾见奇石便“三拜九叩”,故有“米芾拜石”的典故

芳桥

芳桥,初为石桥,“桥在翠虹堤中”,连通梁洲和环洲,修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是玄武湖年代最为久远的一座桥梁。1512年秋天,南京户部郎中计宗道在《过后湖记》中写道:“延伫其上,骋望云水茫茫,清飙飒飒。” 景致美好,故名芳桥。-曾作为

芳桥上所拍

梁洲

梁洲是玄武湖五洲之一,面积8.81公顷,曾名老洲、旧洲、祖洲、莲花洲和美洲,是玄武湖开辟最早的一个洲,为昭明太子编《文选》的读书处,有“梁园”之称,故称梁洲。此洲擅全湖之胜,开明代后湖黄册库之滥觞。洲上人文荟萃,分布着湖神庙遗址、明代黄册库历史文化展馆、览胜楼、闻鸡亭、友谊厅、金陵盆景园等景点。每年一度的玄武湖菊展在此举行,有“梁洲秋菊”之美称-武湖”

万象更新 年年有余

梁州·白苑

梁州·玄武湖明梅

亭东古梅树,托根王砌台。云霞连独秀,迥不染尘埃。馨香满空庭,仙侣时徘徊。——廖世魁《天语亭古梅歌》

这首诗是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曾任南京户部主事的廖世魁所写,天语亭遗址在现在的郭璞墩上。“古梅一树雪精神。”这株明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玄武湖的梅王,其苍劲嶙峋,枯而不死;花重瓣,极香,亦属珍品,历经风吹雨打,至今还在岁岁作花-曾作为

梁州·湖神庙遗址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下旨在此设坛祭泰厉,泰厉是古代帝王的七祀之一。因辟建黄册库,祭祀泰厉的典礼另行择址举行,神祠得以保留。弘治三年(1490),明孝宗下旨春秋祭后湖黄册库土地神。民间传说,神祠是洪武年间为纪念一毛姓老人而建,又称为“毛老人庙”,后改称湖神庙。同治九年(1870),两江总督曾国藩重建-武湖”

梁州·铜钩井

铜钩井,掘于明代,水质“清冽晶莹,沁心适口”(《金陵后湖志》),因掘井时得铜钩一具(相传是六朝的兵器)而得名。铜钩井井沿有铁笔篆书“铜钩井”三字,并有附文:“大明丁丑,掘井湖上,深二丈余,获铜钩一具,并以是名,似前写舆。巴江廖纶。”-曾作为

梁州·玄武广场

玄武广场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位于梁洲西侧,由牌坊、玄武雕塑及四象坊组成。牌坊正面书写“玄武”,反面书写“湖以神名”。

玄武广场·四象坊

四象坊四面分别书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体现四象文化。 320年晋元帝司马睿因湖在宫城之北,改称北湖。446年宋文帝刘义隆下诏筑北堤,浚北湖,造华林园,使张永监统,改北湖为玄武湖,构建都城四神布局-武湖”

玄武广场·玄武雕塑

玄武雕塑为玄武广场的核心景观,于2021年2月6日落成。此雕塑以明代鎏金铜玄武为原型,采用铸铜工艺,长2.7m,宽2.1m,总高度3.75m,重990公斤。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四大神兽之一,形为龟蛇,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的总称,为北方之神;玄武于五行主水,故为水神。玄武还被民间百姓赋予多种美好寓意,比如求福加寿、风调雨顺、富贵长久、求子求财等。玄武的形象一直是长寿安康的象征,被视为吉祥长寿的瑞物,具有辟邪驱灾的作用-曾作为

梁州·闻鸡亭

位于梁洲北端,重檐四边。南朝时,齐武帝“颇喜游宴,雕绮之事”,常夜率宫女去玄武湖北岸一带打猎。每当齐武帝一行至玄武湖北岸时,便会听到鸡笼山的鸡鸣之声,因此便有了“鸡鸣埭”的佳话。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南朝》诗中写道:“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民国时期,南京市政府在玄武湖梁洲建设了闻鸡亭。如今,闻鸡亭已成了人们闻鸡起舞,报效祖国的一种象征-武湖”

梁州·梅花隧道

梁州·黄册库

后湖黄册库是中国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专门收贮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档案库,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档案库,位于南京后湖(今玄武湖)中的群岛上。从1391年到1642年的两百多年间,全部土地、户籍档案均藏于此,到明末,玄武湖黄册库房约建有960间,黄册多达179万余册,同时藏有全国丈量土地绘制的鱼鳞图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档案史上,都算是一个奇迹-曾作为

黄册库历史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推行黄册制度,规定各地每10年编造一次赋役册籍,共4套,其中3套用青色封面(称青册),由布政司、府(州)、县各存1套;1套用黄色封面(称黄册)上交中央户部。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每届全国新册汇送后湖之后,要委户科给事中一员,监察御史二员,户部主事二员,督同监生以旧册对比清查, 厘校讹舛, 并由管册官汇总户口、田土、税粮总数,进呈御览。后湖黄册库平时设办事吏30名,库匠、抬册夫、水夫、膳夫等百余名,另由国子监调拨监生50名专司晒晾。每届新册入库,新旧对比的“大查”之年,人员还要大量增加。送贮黄册均按朝(年)先后和所属区域分库保存。 库房均东西向, 前后有窗,以便通风日晒,册架一律木制,不准用竹,以防虫蛀。每年4~10月晒册,其他月份不准晒晾。库内禁绝灯火,湖内外防卫森严,每旬一、六开船过湖,平时与外界完全隔绝。对吏民查阅黄册限制尤为严格,明令敢有私受财物、偷抄洗改后湖黄册者,不分首从皆斩。后湖黄册库匠役、监生工作劳苦。-武湖”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南京户科给事中赵维贤为记述后湖黄册库事迹,辑有《后湖志》。

明朝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湖册库达667间,收贮黄册153万余册。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后湖黄册库随之消失,库存黄册也损毁殆尽

黄册库·库房管理

黄册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明朝初年,黄册库由户部侍郎代管;明宣宗时,由于京师已北迁,增设户制给事中一员和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一员专营户籍。正德十五年(1520年)颁用“管理后湖黄册关防”。后来又在南京设立了户科管湖公署和户部管湖公署,这就使后湖黄册库更具有了独立的性质。户部侍郎,户科给事中和清吏司主事,都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黄册库工作。每届黄册汇送后湖之后.由他们主持统计核算,然后类编全国户口、田亩、税粮的总册,呈递皇帝御览,作为施政的参考和依据。明代各朝的户口、田亩、税粮等数字,就是依据后湖黄册汇总而来的-曾作为

黄册库·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在封建社会是重要的朝政建设内容,每朝每代,人口、赋役的统计和管理都是大事件;而到了朱元璋开创明代后,兴建了后湖(今玄武湖)黄册库。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丈量土地、并规定全国人口以户为主,分“里”(110户为里)编造户口档案,详列丁口、事产、乡贯、名姓等具体情况,作为征收赋税的根据,并由中央户部统一管理,这就是朱元璋的“黄册制度”。由于各地送往户部的户籍管理册封面为黄色,故称为黄册。黄册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朱元璋特意在南京选定了几乎与世隔绝的玄武湖为存放点。从1391年到1642年的两百多年间,全部土地、户籍档案均藏于此,到明末,玄武湖黄册库房约建有960间,藏黄册170万本以上,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档案史上,都算是一个奇迹-武湖”

黄册库·毛老人

据说毛老人是明朝初年,一直在玄武湖上打鱼,孤苦伶仃的老汉。明朝皇帝朱元璋要在玄武湖建“皇册库”。大家公推毛老人去找朱元璋谈话,到了皇宫,见到皇上,毛老人说:“玄武湖里老鼠太多,成群成阵。它咬烂了衣服,偷吃了粮食,钻塌了房屋,皇上要盖皇册库,不怕皇册库被老鼠咬坏吗?”朱元璋想眼前这毛老人,“毛”“猫”同音,要伏鼠,倒能派上用场。他“嘿嘿”一笑:“毛老人,打鱼一生,累死累活,没过过好日子,我封你当个皇册库总监。”毛老人因为不肯当总监,被人关在房子底下一间空房里,过了十来天,就活活饿死了。后来朱元璋心里有些不忍,就对手下人说:“在这里造一座毛老人庙吧,多供点香火,也好让他给我镇镇湖上的老鼠。”就这样,才建起了毛老人庙-曾作为

梁州·友谊厅

位于梁洲北端,建于1941年,面积180平方米。初为“涵碧轩”,为汪伪政府与国民政府接待上宾之所。1947年4月,改名为“玄武厅”。1953年2月22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陈毅、谭震林的陪同下来到玄武湖参观游览,并在玄武厅接见了江苏省、南京市主要党政领导人。1971年3月2日上午,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在玄武厅内观看了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文艺演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毅、叶剑英等,多次陪同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来玄武湖观光游览时,均在玄武厅驻足休息,畅谈国际形势。玄武厅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外交风云,也展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文化大革命期间,玄武厅改称为“友谊厅”,象征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武湖”

梁州·览胜楼

位于梁洲北端,最早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为观看水军训练而建。清宣统元年(1909年)新军统制徐绍桢重建,建筑面积175平方米。当时是徐绍桢邀集文人雅士联吟结社之所,称为“湖山览胜楼”。该楼重檐拱斗,图案彩绘,为二层四角攒尖式建筑。“览胜楼”匾额为国民党元老、司法院院长居正所书,楼内楹联为李烈钧手书-曾作为

梁州·盆景园

盆景园·红雨化桥

盆景园·金陵守望

梁州·柳湾观鱼

观鱼池位于梁洲北端,1979年建成,占地867平方米。是一座方形翼角的仿古穿斗式水榭,下衬一潭清水,静坐榭内,游鱼跳跃,柳丝贴水,颇有情趣

柳湾观鱼·水榭

翠桥

从梁州过翠桥到翠洲

翠洲

曾称荒洲、非洲。1935年7月改称翠洲。“洲上修竹亭亭,纵横数亩,晓烟残照,翠色浮空,且钟山东峙,苍翠欲流,与洲间之竹翠相混合,浓翠可掬,因此改称翠洲。”翠洲位于玄武湖东,面积6.59公顷。洲上修竹亭亭、雪松如盖、翠色浮空。翠洲风光幽静,别具一格。长堤卧波,绿带缭绕,苍松、翠柏、嫩柳、淡竹,构成了“翠洲云树”的特色-武湖”

翠洲·华梓园

位于翠洲,2001年建成,占地366平方米。2001年为迎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在翠洲建造以世界华侨、华人、华商的故乡情结为主题的专类园。华梓园由主题雕塑、世界华商世纪寄语碑和同心桥等组成。该园标志性主题雕塑——“心”,既象征着海外侨胞赤子之心,又如同一块红罗帕,传递着亲人间的相互思念之情。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亲笔题名的“侨之魂”三个字,雕刻于巨型花岗石上,充分表达了主题雕塑的深刻内涵,华夏儿女的思乡之情、赤子之心-曾作为

翠洲是小松鼠的乐园

翠洲·留东同学会旧址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爆发,一批在全国各地担任国民政府军政界要职,原留学日本学习军事的同学,相继聚集首都南京,联名上疏蒋介石要求对日宣战。但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置民意、士气于不顾,继续进行内战。同学们的满腔热情和抗日愿望未能得到实现。在即将离开南京的前夕,为了联络友情,保持联系,缅怀在从事辛亥革命和讨袁斗争中,功勋卓著的留日前辈,学员们各自捐款,共同组建了“留日陆海空军同学会”,会址就选定在玄武湖翠洲这僻静之处。1935年,“留日陆海空军同学会”建成,建筑主体为二层,钢筋水泥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在这座新落成的小楼内奉祀着吴禄贞和蔡锷,成为“吴蔡合祠”。日军占领南京后,留东同学会大楼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政府还都南京,留东同学会俱乐部被励志社接管,辟为“励志社翠洲招待所”,用于招待军界高层和美军官兵。新中国建立后,留东同学会主楼辟建为“少年之家”,供青少年在此举办各类活动。2006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武湖”

翠洲盆景·劲松化石出苍穹

旭桥

旭桥在玄武湖景区翠洲门附近,过此桥出玄武湖公园

“领航杯”龙舟大赛

今天到玄武湖的目的就是因为有龙舟赛,出翠洲门前往

比赛时间:6月6日13:00

比赛地点:玄武湖龙舟运动基地(阳光码头)

龙舟赛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活动,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浙江地区,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也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楚国、越国-曾作为

民间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北方河流少),据专家考证,它最早起源是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活动。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陕西、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四川、福建、广东、香港等地。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武湖”

龙舟赛,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曾作为

端午临近,粽子飘香,除了香糯的粽子外,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佳节,最重要节日民俗活动了。鼓声震天,彩旗飞舞,色彩斑斓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湖面上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