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想要在市面上买一台手机,在处理器方面,你基本没有太多选择。iOS 阵营,只有苹果自产自销。换到 Android 阵营,高通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覆盖了高中低端的产品。其他基本上就只能在海思,联发科和三星之中选择。不过,如果我们将时光往前推移多几年,手机 SoC 的厂家可不止这些,各家的芯片打得有来有回,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曾经那些比较知名,但现在已经退场的手机 SoC 玩家吧。
-1-
德州仪器
尽管现在手机的处理器已经看不到德州仪器的身影,不过它曾经在移动芯片的地位,丝毫不弱于今天的高通骁龙。在移动芯片方面,德州仪器可以说是老玩家了。早在 2003 年,德州仪器就已经推出了第一代移动终端处理器 OMAP 1,后续推出的芯片,兼容了Windows CE、Palm、SymbianS60、Windows Mobile主流移动操作系统。-理器
到了 Android 时期,德州仪器继承了它在移动设备的影响力。旗下的OMAP3系和OMAP4系处理器,出现在了不少早期的 Android 机器之上。其中OMAP36系SoC采用了45nm的制造工艺,OMAP 3640主频更提升至1GHz,可以说是当时的性能标杆。随后的OMAP4系,更是延续了扎实的做工和强悍的性能,与同时期的高通,三星拼杀而不落下风。不过在2012年,德州仪器却突然宣布退出移动处理器市场,让不少用户为之扼腕。-理器
总体而言,德州仪器的退场并非毫无先兆,在当时手机比拼核心,跑分的时候,德州仪器仍然一直坚守稳定,高效的设计。在当时越来越注重跑分,游戏的趋势下,显得不那么入流。而且即便市面上已经出现不少 4 核 SoC 了,德州仪器还是坚持双核的设计,当时 OMAP5 采用双核 A15 的设计,想要打败当时主流的 4 核 A9,结果因为功耗问题最终还是失败了。-理器
另外,德州仪器在基带技术的缺失,导致它长时间只能采用外挂基带的方式,给厂家带来了额外的生产成本和设计难度,最终被“买基带送处理器”的高通赶上,并在 2012 年 9 月黯然退场。
-2-
英伟达
英伟达在消费级显卡领域自然是人尽皆知,英伟达移动芯片的第一代试水之作 Tegra APX 2500 在 2008 年发布,被用到了微软的 Zune HD 和三星 M1 播放器之上。
到了 2010 年,英伟达正式发布了下一款移动处理器,Tegra 2,它还是全球首款双核处理器,采用两个 A9 芯片的设计,并且内置有Geforce GPU,性能跃居当时的移动处理器前列,不仅拉拢了一部分手机厂商,它也成为当时平板电脑最主流的处理器。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1 年 Tegra 2 在 Android 平板电脑的市场份额约为 34.4% ,成绩可谓相当不错。-理器
伴随着Tegra 2的火热态势,英伟达继续发布了首款 4 核移动处理器 Tegra 3,Tegra 3 不仅在跑分领先,而且将之前缺失的NEON模块加了回去,提升了视频解码性能。下一代新品 Tegra 4,由小米手机 3 首先搭载,当年小米手机 3 发布会时,老黄亲自到发布会站台的一幕想必让不少人印象深刻。-理器
不过英伟达自Tegra4之后,搭载的手机数量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功耗控制不佳,Tegra 4 为了追赶性能,采用了 4 核 A15,功耗和发热不小,面临着降频的危机,还被称作“高分低能”。另一方面,Tegra 芯片的小问题不断,当年搭载了 Tegra 3 的 HTC One X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出现了不少花屏跟无法唤醒的情形,也是导致后面厂家不敢用的原因之一。另外,Tegra 同样也面临着基带的问题,给厂家增加了额外的成本,所以后面英伟达也痛定思痛,转向搞游戏主机和车载芯片去了。-理器
-3-
英特尔
移动市场的迅猛发展,英特尔自然不想错过这一块大蛋糕。英特尔搞移动处理器可谓源远流长,早期的 Xscale,就采用了 ARM 架构,并被当时的黑莓,Palm Treo 和摩托罗拉 Q 用过。
不过英特尔早在 2006 年就把自家的 ARM 技术和生产线转手给了Marvell。所以才有了把 X86 架构搬到移动平台的想法,代表作即是凌动(Atom)低功耗处理器,为了解决基带的问题,英特尔在当时还收购了英飞凌的无线业务部门。-理器
不过 X86 处理器要在移动平台运行,厂家就必须额外花心思解决兼容性问题,就如同现在的 ARM 架构 Windows 本。在当时 ARM 架构已经基本统一移动市场的情况下,英特尔此举无疑是步履维艰,用该芯片的也主要是电脑厂家,比如联想 K900 和华硕的 ZenFone 系列。最终英特尔也基本放弃手机市场,随着将移动芯片业务交给展讯,也就渐渐没了下文。-理器
-4-
意法爱立信
意法爱立信成立于 2009 年,由瑞典爱立信和法国的意法半导体各持股 50%。
虽然上市的产品只有两款,但是意法爱立信研发的 SoC 也用到一部分 Android 机型上,因为性能一般,处在双核处理器的底端,又被戏称为瘸腿双核。后面因公司持续亏损,找不到投资人接盘,最终于 2013 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理器
-5-
小米澎湃
国内自制移动芯片的厂家,真正成功搭载到手机上的,除了海思,紫光以外。小米在 2014 年宣布投资大唐电信旗下的联芯科技,并合作研发出了联芯 LC1860C,被用到当时的红米 2A 之上。
随后于 2017 年亮相的澎湃 S1,由小米的独资企业,松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所研发。它被用到了小米 5C 上,包含了 4 个 2.2GHz 与四个 1.4GHz 的 A53 内核,GPU 是 Mali-T860。不过其 28nm 的制程导致发热量较大,综合表现不仅落后于同时期的骁龙 625,也不及麒麟 655。因为这样的表现,澎湃处理器在最近这几年也没有什么消息,续作澎湃 S2 也没了下文,小米的王腾曾说过松果还在研发,后续如何我们也只能继续观望了。-理器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比如美满电子,博通,联芯都曾推出过手机的芯片,不过因为影响力相对较小,我们这里就暂时不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