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电脑!”“不,你撒谎!”员工与公司各执一词,法院这么认定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6-28 09:25:18 浏览10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索引:员工离职时应当归还用人单位提供的办公物品,用人单位应对领取办公物品做完整记录以证明,用人单位不能提供充分合理证明的,承担不利后果。

基本事实

李塔是个IT工程师,主要负责产品设计,2019年8月3日入职思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公司”),担任公司产品经理。同日,双方订立劳动合同,期限自2019年8月3日至2022年8月2日。

2019年10月14日,李塔在公司领取一台联想ThinkPad翼480笔记本电脑用于办公。2021年2月底3月初,李塔与公司间的劳动关系解除。

2021年2月23日,公司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要求李塔归还公司电脑1台、考勤机1台、归还公司产品红海设计图、支付因擅自修改公司产品平台APP代码而导致APP停止运营造成的损失25万元。

仲裁委经过审理,裁决:李塔返还公司笔记本电脑1台(ThinkPad翼480),返还考勤机1台,返还红海设计图,驳回公司其他仲裁请求。裁决作出后,李塔不同意归还公司电脑的裁决,向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

一审庭审过程中,李塔向法庭提交了领用联想ThinkPad翼480笔记本电脑的竖版固定资产登记表复印件、横版固定资产登记表照片、横版固定资产登记表1011-2照片,以证明自己已经将电脑归还给了公司,但是公司将归还记录给裁剪掉了。

李塔提交的登记表显示,竖版固定资产登记表右侧只有一列“日期-领用人签字”栏,而横版固定资产登记表右侧比竖版固定资产登记表多两列“日期-领用人签字”栏和一列“备注”栏。

公司认可李塔提交的证据的真实性,但称自2019年起已不再使用横版固定资产登记表。经查,李塔提交的横版登记表照片显示存在大量的2019年和2020年固定资产领用登记记录。

公司不能对存在的矛盾之处作出合理解释,法院对李塔的主张予以支持,认定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仍在使用横版固定资产登记表。

在法院的要求下,公司出示了李塔领用联想ThinkPad翼480笔记本电脑的竖版固定资产登记表,该表“日期-领用人签字”栏右侧存在明显的裁剪痕迹。

结合法院认定的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仍在使用横版固定资产登记表的事实,法院认为公司应就竖版固定资产登记表被裁剪的内容,也即李塔是否向公司归还了此前领用的ThinkPad翼480电脑承担举证责任。

在法官的要求下,公司未能就此进行举证说明,法院认为公司应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

综上,一审法院认为李塔已经向公司归还了其在2019年10月14日领取的联想ThinkPad翼480笔记本电脑1台,判决李塔无需向公司返还联想笔记本电脑1台。公司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二审中,公司提交了相关仲裁笔录、视频、笔记本电脑交接说明、仲裁裁决书等证据,以证明双方一直是在围绕2020年11月20日报警时要求归还ThinkPad翼480笔记本电脑进行的辩论,直至2021年3月18日开庭,李塔仍未归还电脑。

李塔辩称,自己已经在2020年12月发薪日前归还了480笔记本电脑,其后自己手中有ThinkPadSL410笔记本电脑,但是公司从未要求归还,至今仍为自己所持有。

二审法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应提供证据以证明,未能提供证据或证据不足的,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应承担不利后果。

公司主张其使用的为竖版固定资产登记表,由工作人员将横版固定资产登记表裁剪后使用,但是在固定资产登记表存在裁剪的情况下,法院无法排除合理怀疑而采信公司关于ThinkPad翼480电脑未归还的主张。

如公司要求李塔返还所持有的ThinkPadSL410笔记本电脑或坚持认为其存在其他损失,可以另行主张权利。

综上,二审法院认为公司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赵律笔记

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这其中就包括给劳动者提供办公所必须的设备、办公文具等。实践中,公司为员工提供办公电脑几乎成为标配,这其中就需要对公司资产作出妥善的管理和记录。

像本案中出现员工与公司各执一词,对电脑是否归还有不同的主张的事件其实并不多见,正常来说,公司会对领取电脑的员工进行详细记录备案,包括电脑品牌型号、电脑序列号等,并让员工签字确认,离职归还时同样有相应的交接记录。

本案公司之所以败诉的原因在于,虽然有固定资产登记表进行记录,但是却存在前后不一致,且有裁剪,造成自己无法给出合理解释,不能证明自己的主张。

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对于另一台员工自承仍持有的电脑,公司却自始至终没有任何诉求,不知背后有什么原因。

不过,无论如何,用人单位从本案中要吸取教训的是对于办公物品的领取记录,一定要完善,且不能出现故意涂改或裁剪的行为,如因出现差错而进行涂改,也应经过领取员工的书面确认,而不能单方面修改,否则公司将面临无法提供合理解释,承担不利后果的风险。

(本文人名、公司名均为化名;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