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到

我们时常见到的手机爆料,到底来自何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6-29 07:25:12 浏览10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对于手机行业这样隶属于科技圈的前沿来说,这里发生的新鲜事和推出的新品,无疑都是数码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而作为手机圈的领头羊,苹果无疑是聚焦了绝大多数目光的宠儿,因此在每年的iPhone发布之前,也都是各路大神爆料的高峰期。

虽然爆料者的行为爽了大众,但以严守秘密闻名的苹果肯定是不开心的。最近,彭博社曝光了一份来自苹果公司内部的备忘录,上面显示苹果在过去一年共抓到29名泄密者,其中12名被逮捕。而这些泄密者包括苹果正式员工、合同工,以及供应链公司员工。

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泄密者

在这份备忘录中,苹果还告诫员工不要心存侥幸,公司正严惩泄密问题,泄密者不仅会丢掉工作,而且会面临牢狱及巨额罚款等等追加处罚。不过遗憾的是,在如此高压之下,敢于泄密的员工依然存在,甚至将这份内部的备忘录捅到了彭博社。-常见到

事实上,尽管围绕苹果的爆料是最引人瞩目也最多的,但在数码电子领域新品曝光的情况,却绝不仅出现在苹果一家身上。对于这些爆料信息,消费者、媒体(譬如本站)、业界分析师、友商等等行业的上下游,无疑都是喜闻乐见的。-常见到

爆料有时候也是一种营销

不过,如果你觉得业界上所有的公司都对泄密大为光火,你可能是陷入了某种错觉。对于泄密、爆料,我们需要一分二的看,除了类似苹果这样“非受迫性”泄密之外,也有不少厂商选择主动向外界曝光自己的新产品。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些厂商傻了吗?商业机密也随便往外放。实际上,某些厂商们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消费者喜欢看,通过各种爆料来让自家的品牌始终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以保持品牌及产品的热度。

另一方面对于厂商来说,用或真或假的消息来试探市场反应是一个低成本的“妙招”。例如通过某些爆料大神私下透露,或者授意旗下员工在不经意的自拍中透露一下新品,如果网络上的评论以正向居多,或许就会坚定厂商继续研发,如果大多数消费者都持负面态度,那这样的产品或许就不值得推向市场。-常见到

需要注意的是,厂商们的主动爆料基本上都是停留在比较浅的水平,比如部分硬件配置和外观设计等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参数,至于是各种核心技术通常都不会去主动曝光,例如去年iPhone X上所采用的Face ID,这类重大变化就属于此类。-常见到

八仙过海的“泄密者”

抛开厂商们主动向外界爆料,这样更近乎于营销的做法,各种渠道的“非受迫性”爆料才是厂商们深恶痛绝的。这些真真正正的泄密者基本上由这样的几类人组成,最直接接触产品的手机厂商员工及其家属、上游供应链人士、生产流水线的员工。-常见到

最近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坑爹少女在苹果总部附近,将还未上市的iPhone X录制了一段上手视频,而且还上传到社交网络炫耀,直接使得其作为苹果工程师的父亲被解雇。远的当然是,前些年富士康生产线上员工将各种iPhone偷带出来的现象。-常见到

在各种处心积虑的爆料外,还有各种啼笑皆非的“不经意”曝光——各种原型机失窃。诺基亚N8的原型机就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俄罗斯手机网站Mobile Review,无独有偶,iPhone也有着原型机失窃的传统,此前连续两年的iPhone 4和iPhone 5也曾离奇丢失。-常见到

最让厂商们无奈的,当属各种大神级开发者了。最著名的第三方开发者论坛XDA上,最近对于小米、Android P等等还未亮相的新产品分析都是有理有据,通过厂商们上市新品所必需的测试过程,分析固件、底层代码,抽丝剥茧的寻找新产品的信息。-常见到

当然,由于手机产品的科技属性,需要通过各种认证才能真正投放市场。而对于想要保密的厂商而言,最大的敌人或许正是各种审批机构,从政府层面的工信部到美国FCC,再到非政府组织的WiFi联盟、无线充电联盟等等。-常见到

抛开作为营销向的主动爆料和从各种审批机构的强制曝光不谈,不论是何种方式泄密带给厂商的影响都是很大的。由于手机并非单一的电子设备,而是集中了相当多软硬件技术的科技结晶,一款新机的曝光不仅会牵连到产品本身,一些与之配套的支持部门也同样会大受影响。-常见到

而且,新功能、新外观、新技术都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前曝光就相当于把杀手锏降低成为了常规武器。但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爆料届的故事是会一如既往也将永远的讲下去,至于说谁是这一切的受害者,就只能说是冷暖自知了。-常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