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年,一双巧手修补光阴!宁波还有多少修表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6-29 11:10:33 浏览9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戴机械手表的人越来越少了。手机、电脑、运动手环......我们获取时间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机械手表更多时候被当作一种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是手表维修行业的衰落。如今街头已很难寻得修表师傅,这一行当也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老金的店,除了修钟表以外,还配眼镜

但在宁波镇海骆驼街道四明眼镜店,65岁的修表师傅金福清依旧坚持着修表事业。与“时间”打了42年交道的他,见证了这一民间手艺的辉煌和衰落。

时光流转,不变的,是老金师傅对修表事业的热爱与坚持。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年轻的金福清敏锐地嗅到了商机。那年秋天,他背着装满眼镜的货箱,决定去大上海碰碰运气。

此前4年,金福清常常要徒步一百多里,往返骆驼、舟山一带,上门推销眼镜。在个体经营被视为投机倒把的年代,父亲的志愿军身份,为他提供了巨大帮助。

闯荡上海,可能是那个时候很多宁波人的梦想

落脚上海后,他从南汇县一路辗转到青浦县,边卖眼镜边寻找新的机会。幸运的是,当时住在隔壁的邻居是上海亨得利钟表行小有名气的修表师,金福清就“近水楼台”入了行。

“那时候,手表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学会修表的手艺一辈子都不愁吃喝。”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金福清埋头苦学。从上海牌手表学起,从手表拆卸、安装到维修、保养,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出师了。

上世纪80年代,手表和缝纫机、自行车并称“老三样”,一度是嫁娶必须的要求

彼时,金福清只想靠手艺过上好日子,他或许并没有预料到,这个决定,也让他和这个行业一起,起起伏伏。

学成后的金福清,在上海一干就是10年。这10年,也是属于修表师的黄金年代。

当时,仅换一块手表电池,就要2块钱。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你想打个牙祭,花2块钱就可以在饭馆吃一顿豪华大餐。

修手表是一件非常细致的活儿

金福清头脑灵活,又肯吃苦,慢慢从小伙计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师傅。期间,他凭借修表这一项技帮妻儿在镇海安了家,也爱上了修表这件事。

但常年两地奔波,让金福清苦不堪言。1988年底,骆驼综合市场开张,这是当时宁波最大的综合市场。他瞅准机会,回到镇海开启了自己的修表事业。

修表行业一片繁荣,修表铺子俯拾皆是,竞争激烈激烈程度不言而喻。要想笑到最后,必须得有真功夫。

机械表的零件小且繁多

10年反复练习研究,金福清对微观时间极为敏感。秒针行走,他凭肉眼就能感知是否走慢了;放大镜下,各式齿轮紧密咬合着,就像一肚子脏器,每个零件应该在的位置、起什么作用,他看一眼心里就有数……

“之前有位顾客的劳力士手表缺一个零件,找了好几家店都修不了。送到我这里来,我给他做了一个零件配上去,表就又能走了。”靠顾客之间口口相传,"金师傅"的招牌慢慢打响。

成为专家,或许就是不断重复地做一件事

30多年过去了,虽然没有响亮的头衔、没有获奖经历,但金师傅却有着近至街坊,远至余姚、奉化、上海等其他周边城市的老客户,大部分都是慕名而来。

一张矩形的桌子、一盏小台灯和零散的小工具,曾经,金师傅戴上放大镜,在工作台前一坐便是一天。“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要修2、30块手表,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他说。

但随着时代变迁,修表这一民间手艺日渐式微,街头巷尾常见的修表摊,也变得难寻踪迹。金师傅的同行,要么转行,要么退休。

把手艺传下去,是老金的一块心病

"修表这个工作,没有细心和耐心的人就无法胜任,但现在的年轻人都坐不住咯~"他曾想过把手艺传给后代,但儿女学了没多久就放弃了,他虽无奈却也不再强求。

大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修表上,金师傅其实早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但他却舍不下几十年的老手艺。

时间久了,金师傅对老店也有了很深的感情

2018年,骆驼菜场拆迁启动,他从守了30年的老店搬离,又在附近的三五路上租了一间更大的铺面。除了修表,还兼营验光、配镜等业务。

"虽然现在年轻人喜欢戴智能手表,但商务人士还是更倾向于佩戴机械手表。"这两年,老金和其他的修表师傅一样,修的大多是浪琴、欧米茄、江诗丹顿这些名牌手表。

不过和他们不同的是,老金还和以前一样,什么手表都修。他说,像他这样全能的修表师,整个宁波大概还剩下十几位。

金师傅的老客户、老朋友有不少

维修难度不断提高,对技术的要求愈加严格;价格大幅提升,而从业者锐减。如今,像金福清这样的老师傅,依旧受到人们的欢迎。

42年,修表市场变化起起伏伏。但金师傅说,自己并没有过多关注。“只要还有人找我修,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时分秒针不停转动,带走了属于金师傅的“光辉岁月”。但那份执着的热爱,永远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