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二卷 怎么样

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二卷(你觉得《地球最后的夜晚》怎么样)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2-09-18 05:05:10 浏览25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你觉得《地球最后的夜晚》怎么样

明明是自己看不懂,非得说人家是个烂片。

一开始说得还不太有底气,结果看不懂的人多了,看不懂的都站了出来,这个时候看不懂就不再成为羞耻,反而是一种“态度”了,甚至是以此为荣了。

类似“我看不懂我骄傲。” “浪费我50块电影票钱。”这样的发泄甚嚣尘上。

我就日了狗了,人家没有逼着你去看啊,一旦电影与你想象的不同就开始骂街?那么在乎这个电影票钱的话,不会提前做做功课吗?先了解了解导演的来历。然后再去想这个电影大概会是个什么路数。

导演走的就是这种风格有错吗?人家就是靠这种风格出名的。一共也就拍了两部,一个《路边野餐》,一个《地球最后的夜晚》,拍的都是凯里。

偌大的中国,连一部先锋一点的文艺片都接受不了,还能指望它有啥发展?

谁能解释下微观粒子比如夸克之类的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我们都知道,20世纪由两大物理学理论诞生,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相对论在大尺度上(也就是速度快,引力大的尺度)解决了很多牛顿力学解决不了的物理学现象。而量子力学则是在小尺度上(小于纳米级的尺度)解决了很多牛顿力学解释不了的物理学现象。-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二卷

后来,科学家利用“粒子加速器”去探究小尺度上的问题,尤其是原子内部,原子核内部,甚至是质子内部的物理学现象。

在一次次对撞中,科学家发现了100多种粒子。这就让他们十分头疼了,这些新粒子到底是咋回事?这有点类似于当初很多科学家发现了很多新元素,但是这些新元素之间啥关系,遵循什么规律,没有人搞得清楚。直到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这就好比一个无机化学的指导手册一样,指导着化学家们深入到元素的世界里。-怎么样

而发现这么多粒子之后,科学家也想着是不能是弄出一个类似于门捷列夫的周期律一样的科学理论。这不,还这让他们给找到了,他们把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进行结合,得出了量子场论,提出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在这套理论当中,科学家们统一了四大作用中的三大作用,分别是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还统一了粒子世界,把粒子分为了费米子和玻色子。

其中玻色子其实就是用来传递相互作用的。胶子和介子就是用来传递强相互作用,W玻色子和Z玻色子就是用来传递弱相互作用,光子则是用来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玻色子叫做希格斯玻色子就是用来赋予粒子质量的。

那费米子又是做什么的呢?

如果说玻色子是物质的粘合剂,那费米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我们还来看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费米子中又分为轻子和夸克,其中轻子有电子,μ子,τ子及其他们的中微子,夸克有六种:上、下、顶、底、奇、粲。

发现夸克

目前来看,它们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你可能要问为什么了?

说白了,就是我们用加速器根本撞不开

就拿夸克来说吧,如果你用粒子加速器就撞质子,结果呢,你会发现有个三不同的折射角,这其实意味着这当中有三个比质子更小的粒子存在。他们管这些粒子叫做夸克。但是,无论我们用什么办法去撞质子,都没有办法找到这些自由状态下的更小的粒子。-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二卷

这种尝试让科学家明白一个道理,肯定有什么机制确保了质子不会被撞开,也就是说,夸克其实好像是被关在了这当中,于是,这也被我们称为了夸克禁闭

其实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我们也能大致明白具体的意思,就是说夸克被关在一个地方出不来。那没有什么可以解释的呢?答案是还真有。那就是杨振宁和米尔斯的杨米尔斯理论。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传递强力的胶子,也就是束缚夸克的胶子。这种机制和引力是相反的。我们都知道,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说白了就是距离越远,引力越小。

但是强力的机制正好反过来,也就是说,距离越近力越小,距离越远力越大。所以,夸克其实是自由自在地在圈子里面玩耍,只要踏出一定的范围,就会被强力束缚住,跑不出去。而利用杨米尔斯理论去解决强力机制以及“夸克禁闭”的科学家,一共有5位,我们都知道,诺奖一般只颁给三位,但由于这个发现实在太重要,于是,分两次颁给了这5位。-怎么样

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这并不能完全解决“夸克禁闭”的问题,不过这都是学术圈的争端,就让学术圈自己去争好了。

夸克模型

知道了“夸克禁闭”,其实也就好理解了,以目前的科学技术以及认知来说6种夸克、电子、μ子、τ子、以及3种微子,极其他们的反粒子,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其中夸克所带的电荷数是基本电荷的-1/3倍或+2/3倍。-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二卷

其中,我们熟悉的质子和中子是有三个夸克构成的,不过种类稍微有点不同,这才导致了质子的质量要小于中子。

由于质能等价的存在,中子的质量要大于质子和电子,也就说明中子的能量要大于质子和电子。这也就是解释了,在自然状态下,质子和电子不会反应生成中子,这是因为能量最低原理导致的,意思是除非有外力,能量只能从高往低。一个自由的中子,大概在15分钟左右,就会衰变成质子和电子。-怎么样

以上这些就是关于微观粒子,尤其是夸克相关的一些内容。

夸克是怎么被发现的

科学家从来没有“发现”或观察到“单独的夸克”,只是在研究“质子的结构”时,认为“应该有夸克存在”,所以才产生了“夸克”这个“概念”。

首先,科学家确认,质子是“有内部结构”的,因为观察到了质子“存在着激发态”,其“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200MeV。根据对原子和原子核的研究可知,存在着激发态,就表明“系统内部”有结构,也就是说,质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自由电子从来没有被观察到“存在激发态”,所以现在科学家认为,电子是“基本粒子”,没有“内部结构”。-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二卷

其次,科学家使用了“探针”来探索质子的“内部结构”,“探针”就是“更小的粒子”——电子和中微子。将高能电子“射向”质子,可以发生“散射”,类似于卢瑟福将α粒子轰击金箔一样,电子轰击质子,可以得到“散射数据”。对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如果假定质子中“存在三个散射中心”,就可以很好的解释“散射实验数据”。所以假设了“质子是由三个更小的粒子组成”,而这种“粒子”,就叫做“夸克”。-怎么样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实验,包括“中微子在质子上的散射”实验,发现也存在着“三个散射中心”(就是假定有三个散射中心,实验数据解释的最好)。再结合对于中子性质的研究,就假定了“存在着两种夸克”,质子和中子是由这两种夸克组成,还能够解释为何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二卷

但试图将质子“打碎”而释放出夸克的任何努力,包括极大的提高了“碰撞能量”,都得不到“单独的夸克”,而是产生了许多“新粒子”(大多数粒子的寿命极短)。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夸克色幽禁理论”,认为“单色的夸克”是不能“自由的”,必须组成“白色的粒子”(红蓝绿组成白色)才能被观察到。-怎么样

而随着碰撞能量越来越高,产生的“新粒子”也越来越重,于是,“两种夸克”就无法解释了,需要增加夸克种类,目前一直增加到六种夸克,类似于托勒密的“均轮”。

这就是关于夸克的基本事实。所以,如果有人说“发现了夸克”,那就是胡说八道。